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十二月建

鎖定
十二月建,是依據二十四節氣而來的節氣月,屬干支歷的基本內容。以北斗七星斗柄所指的方位作為確定月份的標準,稱為“鬥建”,“建”代表北斗七星斗柄頂端的指向。斗柄旋轉而依次指向“十二辰”,稱為“十二月建”。十二月建亦即是十二個節氣月。北斗星斗柄繞東、南、西、北旋轉一圈謂之一歲(攝提),干支曆法將一歲劃分為十二月建(“十二辰”或“十二月令”),每月令含兩個節氣。 [1] 
十二月建是依據二十四節氣而來的節氣月,配數字與十二地支,十二月建分別為: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十月建亥,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醜。
古老天文學稱北斗星斗柄所指為“建”。斗柄旋轉一圈(從立春到下一立春),謂之一歲,“歲”又名為“攝提”、“太歲”,是上古時代的紀元星名,古人以“歲”來表示寒暑交替,《易·繫辭》:寒暑相推而歲成。古人認為十二月為宇宙運轉的規律法則,如《文子·自然》:“十二月運行,週而復始。” 意思是天地轉了一圈又一圈,一次又一次地循環。
中文名
十二月建
外文名
Construction in December
屬    性
曆法
含    義
北斗星斗柄頂端的指向
歲週期
北斗星斗柄繞東、南、西、北旋轉一圈
月建起點
斗柄回寅

十二月建月建概念

十二月建,以北斗七星大熊座)之斗柄——搖光星所指方位而立建。十二月建是干支歷的十二個“節氣月”,北斗七星循環旋轉,這斗轉星移與節氣變化有密切關係。北斗七星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等七顆星星組成,因北斗七星曲折如鬥,故而得名。在不同的季節和不同的時間,北斗七星會指向不同的方位,也因此成為上古時代人們判斷節氣的依據。干支歷將一歲劃分為十二辰(或“十二月令”),每月令含兩個節氣,斗柄旋轉而依次指向“十二辰”,稱為“十二月建”。在古老文化中,干支時間和方位以及八卦是聯繫在一起的,寅位是後天八卦的艮位,是年終歲首交結的方位,代表終而又始,如《易·説卦傳》:“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即,斗柄從正東偏北(寅位,後天八卦艮位)為起點,繞東、南、西、北旋轉一圈為一週期,謂之一“歲”(攝提)。《易·繫辭》:寒暑相推而歲成。《太平御覽》卷17引《釋名》曰:“歲,越也。越,故限也,年進也,進而前也,祀巳也,新氣生,故氣巳也,載載生物也。”《開元佔經》卷67引《淮南鴻烈間詁》曰:“斗杓為小歲。(注:)歲之言越歷十二辰而行。”斗柄循環旋轉而依次指向不同的方位,斗柄從正東偏北(寅位,後天八卦艮位)開始,經東、南、西、北轉一圈,歲末十二月指醜方,正月又復還寅位,故“斗柄回寅”為春正。
古老天文學稱北斗星斗柄所指為“建”。斗柄旋轉一圈為一週期(從立春到下一立春),謂之一歲。“歲”又名為“攝提”、“太歲”,是天皇氏時代創制的紀元星名,以“歲”來表示寒暑交替。《爾雅·釋天》記載的太歲名稱:「大歲在甲曰閼逢,在乙曰旃蒙,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強圉,在戊曰著雍,在己曰屠維,在庚曰上章,在辛曰重光,在壬曰玄黓,在癸曰昭陽。」「歲陽,大歲在寅曰攝提格,在卯曰單閼,在辰曰執徐,在巳曰大荒落,在午曰敦牂,在未曰協洽,在申曰涒灘,在酉曰作噩,在戌曰閹茂,在亥曰大淵獻,在子曰困敦。在醜曰赤奮若。」。每歲之中,斗柄旋轉而依次指為十二辰,稱為“十二月建”。十二月建分別為: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十月建亥,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醜。 [1] 
十二月建(十二月令)是依據二十四節氣而來的節氣月,屬陽曆月,不同於陰曆月(朔望,分為初一十五等)。農曆是陰陽合曆,初一十五等是陰曆,是月亮歷,而節氣是論太陽與地球關係,屬陽曆。十二月令的劃分不是以農曆每月初一為分界線,而是以節令為準,即以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二十四節氣中的節),作為寅月、卯月、辰月、巳月、午月、未月、申月、酉月、戌月、亥月、子月、丑月之始。這樣一來,雖然農曆為同一個月,但如果交節在月中,那麼交節前為上個月的月令,交節後為下個月的月令。一年有二十四個節氣,分為十二“節”和十二“氣”(由於“氣”處於兩“節”中間,因此亦被稱為“中氣”)。 [2-3] 

十二月建十二建星

十二建星,又稱為“建除十二值”,其在古代星象學中叫“十二值”,別稱叫“建除十二客”。“十二迮星”是以十二個字命名的,依次序排列是建、除、滿、平、定、執、破、危、成、收、開、閉。這十二建星是與破軍星的位置相聯繫的。破軍星,又叫瑤光星,是肉眼也能看見的北斗七星斗柄柄頭的星。農曆每年有二十四節氣,通常每月一節一氣,節氣不同,破軍星按北斗星斗柄方向所指的方位也不同。正月節(即立春)那天初昏,在以十二支劃分的星象方位天空中,破軍星前端所指的星象方位是寅(位),這種方位標識就叫建寅,二月節(即驚蟄)那天初昏時指卯位,這種方位標識就除卯,其他月份依次類推,只是逢到每月交節日的建星要重複一下前一口的建星,也就是説,交節這天的值日建星與前一天的值日建星完全相同,這樣一年以後,十二地支十二建星重又回到了正月中的對應。可見,所謂十二違星,其實是星象變化的一種方位標識。這種標識和占星術融合起來,它的意義就不僅是一種方位標識了,而是隱含着深奧的事理含義。中國傳統的歷法,基礎則是天干地支排列組合與循環,循環意味着週而復始,同時也意味着再現。正是這種“再現”,讓擇日避忌有了意義。古人制定曆法,確定吉凶之日的根本依據,就是日月星辰。這其中星辰是確定日子的最關鍵的因素,而公曆則基本上不去考慮這些,也就無有宜忌之説。
十二建星吉凶宜忌對照表 十二建星吉凶宜忌對照表
協紀辨方書》對十二建星所包含的事理順序、規律作了解釋,大意是:“建''在正月,是一年的開始,所以從“建”起值口。“建”之後應“除”,即除舊佈新。新則生,生則會“滿”。滿後必溢,溢則“平”。平後方可“定”。定了方可“執”,即可守成。有守就有“破”。破後方知“危”,知危必會謹慎成大事。成大亊即是有“成”。有成也就是有收穫,故繼成之後為“收”。由“建”到“收”正好是“十”數。十為極數,但亊無終極之理,故到“收”之後必定要“開”。開是勃發的生氣,氣勢剛猛,這樣太過猛烈需加以約束,故有開也需有“閉”。這樣,十二建星輪迴一次,事理也就完成了一個輪迴。
十二星吉凶的口訣是:“建滿平收黑,除危定執黃,成開皆可用,破閉不可當”。 “黑”即“黑道”,意為凶日,“黃”即“黃道”,意為吉日。但十二星的吉凶只是參考,沒有絕對的吉與兇之分,具體視不同的事項而定。十二星的應用的一般原則是:首查“宜、忌”事項,次選黃道日;避選“破”、“閉”二日。
引申出十二神煞:“青龍、白虎、明堂、天刑、朱雀、金匱、天德、玉堂、天牢、玄武、司命、勾陳”等。
建是青龍用為火,除是明堂黃道遊。
滿為天刑平朱雀,定為金匱吉神求。
執為天德是黃道,破為白虎危玉堂。
成為天牢固堅守,收為玄武盜賊愁。
開臨司命為黃道,閉為勾陳主流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