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上古時代

(現存文字記載出現以前的歷史時代)

鎖定
上古時代,指現存文字記載出現以前的歷史時代,也稱上古時期,對世界各地上古時代的定義也因此不同。在中國上古時代一般指夏以前的時代。在兩河流域埃及一般指公元前5000年以前的歷史時代。據“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表明在距今五千年前中華大地已出現了國家形式,與傳説中所描述的天下萬國、天下萬邦的情景相吻合,該時期稱為“古國時代”或“上古時代”。中華文明的起源和早期發展,是一段沒有被文字直接記錄下來的歷史。據此發現,中國的歷史教科書也將修改。中華上古時代人物有: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軒轅氏等。
中文名
上古時代
外文名
Ancient Times
別    名
三皇五帝時代
神話時代
遠古時代
時間範圍
公元前 5000年
拼    音
shàng gǔ shí dài
注    音
ㄕㄤˋ ㄍㄨˇ ㄕˊ ㄉㄞˋ
分    類
古史分期
代表文化
良渚文化仰韶文化

上古時代時代簡介

上古時代史界定義

夏朝建立之前的歷史時期,統稱為“上古時代”;或稱“遠古時代”、“古國時代”、“三皇五帝時代”、“神話時代”。

上古時代在位首領

上古時期之有巢氏 上古時期之有巢氏
1.三皇[公元前?年-公元前3077年,除“華胥(華姓)”“女媧(女姓)”外、都姓(xíng)姬姓(xìng)]
天皇氏:簡稱天皇
地皇氏:簡稱地皇
人皇氏:簡稱人皇
有巢氏:簡稱有巢
燧人氏:簡稱燧人,尊稱燧皇
華胥氏:簡稱華胥,尊稱華皇或胥皇,是燧人氏之妻、伏羲與女媧之母
伏羲氏:簡稱伏羲,尊稱羲皇,史稱太昊或太昊伏羲氏
女媧氏:簡稱女媧,尊稱媧皇,又稱女希氏,別名“風裏希”(不是真名),被道教神化為女媧娘娘、后土娘娘
少典氏:古史傳説系統中所見的一位上古帝王,為黃帝之父。 [7] 
伏羲氏 伏羲氏
2.五帝[公元前3077年-公元前2029年,姬姓(xìng)]
帝臨魁(帝魁):姬魁,炎帝之子,前3076-前2997年在位,在位80年
帝承:姬承,前2996-前2937年在位,在位60年
帝明:姬明,前2936-前2888年在位,在位49年
帝直:姬直,前2887-前2843年在位,在位45年
帝釐:姬釐,前2842-前2795年在位,在位48年
帝裹:姬裹,前2794-前2753年在位,在位42年
帝榆罔:姬榆罔,前2752-前2698年在位,在位55年
…… …… ……(中間隔數代,不詳)
黃帝:姬軒轅,少典之子,前2495-前2395年在位,在位101年
玄帝:姬顓頊,又名姬乾荒,或稱顓頊帝,昌意(未在位)之子,黃帝之孫,前2322-前2245年在位,在位78年
帝嚳:姬夋(qūn),蟜極長子,少昊之孫,黃帝的曾孫,前2245-前2176年在位,在位70年
帝摯:姬摯(zhì),帝嚳長子,黃帝的玄孫,前2176-前2168年在位,在位9年
:又稱唐堯/帝堯,即:姬放勳,帝嚳次子,黃帝的玄孫,前2168前2097年在位,在位72年
:又稱虞舜/帝舜,即:姬重華,瞽瞍長子,顓頊的六世孫,黃帝的八世孫,前2097-前2037年在位,在位61年
鯀(gǔn):姬鯀,後被大(姒禹)改為“姒鯀[也就是説,被其子改姓(xìng)了]”,史稱“崇伯鯀,顓頊的玄孫,大禹的父親,前2037年-前2029年在位,在位9年
説明:三皇、五帝,僅是遠古時期的部落首領部落聯盟首領,不是真正的“帝”或“王”,但是、後人以為他們很傑出或偉大,而追尊他們為帝王。

上古時代民族起源

上古時代 上古時代
中華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現代人一直不能解讀他們祖先的文字,以致難以瞭解自己的文明之始末,而現代的中國人卻能讀通幾千年前的文字,瞭解中華祖先的文化。因為中華文明是世上統一和連續的文明,中華文明的發展當然有受到外族的侵入,中國也曾經被外族統治過,但是,不是要被迫接受入侵者的語言、文明,相反的,中華文明是一種不具侵略性,而博大精深的文明,所以,入侵者自己總是迅速的完全的被同化。“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在距今5000年前後,以良渚文明為代表,中國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這個大範圍裏面,一些地方率先進入到文明階段,有了自己的國家。而以此為起點,一直到距今3800年左右,在1000多年的時段裏,各個地方的社會分別建立了自己的國家,步入了文明。
中華文明的起源最早可上溯到盤古開天闢地起,盤古神話敍事見於《三五曆紀》、《五運歷年記》、《述異記》等。全基因組分型研究結論表明,遠古先民史前時期進行了從南往北遷徙進入黃河流域,創造出燦爛的中華文明。 [1]  自公元前3000至前21世紀,是中國文明初起的時代,有三皇五帝之説。三皇,有前三皇、中三皇、後三皇之分,合為九皇,九皇之事究如何,且來詳述。「聞古有天皇、地皇、人皇,以為或及此謂,亦不敢明。」(語出《潛夫論·五德志》)前天皇、前地皇、前人皇之事太過久古,杳杳冥冥,所謂「事有不可盡究,物有不可臆言」(語出《路史》),書傳記載畢竟有限,前三皇年代何久,姓名何謂,治國何如皆不可考也。唯三皇之號曰天皇曰地皇曰人皇久而不失。「有初三皇君,三皇射,而二靈作。二靈後,乃有十紀」。(語出《路史》)史書上説中天皇君兄弟十三人,號曰天靈,起於天靈山,其中一人發明了數字,繼而又發明了天干、地支,為人推為皇。其餘兄弟十二人帶領部眾各佔一方,立國稱皇,各傳國一萬八千年。(一説二萬八千年)
三皇的説法不一,一般認為是伏羲、女媧、神農。傳説伏羲氏教民結網,從事漁獵畜牧,致嫁娶,以儷皮為禮,創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而已考古發現中國最早的文字,就約在五千年前,因此,伏羲氏確實應該是中華文化最早的代表。女媧是在伏羲氏以後為天下共主,她作笙簧,是音樂的開始,傳説她練石以補天,聚蘆灰以止滔水。神農氏(炎帝)繼女媧後為天下共主,傳説他是農耕和醫藥的發明者,又創造了五絃琴,開始蜡祭和市場。看來,至他開始,中華民族開始進入農耕社會。“五帝”乃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史記-五帝本紀》)。因為上古時代沒有當時直接的文字記載,那個時候發生的事件或人物一般無法直接考證。這些事件和人物也往往帶有神話色彩。
五帝
五帝(5張)
黃帝,姓姬(或雲公孫),號軒轅氏、有熊氏,原居於西北,後遷徙至涿鹿(今河北省涿鹿縣東南)一帶。炎帝傳為神農氏,姜姓,號烈山氏或厲山氏。時南方強悍的九黎部落,在其首領蚩尤率領之下,和炎帝爭奪黃河下游地區,炎帝失敗,向北逃竄,向黃帝求救,並結為聯盟。黃帝統帥炎、黃二部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黃帝在大將風后,力牧的輔佐下,大敗蚩尤,結果蚩尤被殺。涿鹿之戰後,炎黃兩部落發生戰爭,黃帝擊敗了炎帝。從此,中原各部落鹹尊黃帝為共主。
黃帝之後,最著名的共主有唐堯、虞舜、夏等人。禹系夏后氏部落之領袖,姒姓,又稱夏禹、大禹。相傳堯的末年,洪水氾濫,禹父奉命治水,花了九年時間而一事無成,而被堯處死。及舜即位,禹奉命繼其父治理洪水。禹用疏導的方法,廣修溝渠,終於根治了水患,從此成了華夏民族的英雄人物,被稱為“大禹”。
傳説伏羲氏時官都以龍為名,稱青龍、赤龍、白龍、黑龍、黃龍。後來的神農氏以火名其官,黃帝以雲名其官。這些情況説明,一直到黃帝時,其政權組織都極為簡陋,實際上是部落頭領議事會。傳説,帝顓頊時設五行之官,以及負責祭天的南正之官和負責治民的北正之官,這才有了政權組織的雛形。帝堯時,傳説已有三公六卿百執事的中朝官制,分管各方諸侯的四嶽,以及州、師、都、邑、裏、朋、鄰的各級地方組織劃分和州牧、侯伯的地方長官。帝時,有司空、司徒、士、共工、虞、秩宗、典樂納言等中朝職官。顯然,堯、舜時職官體制的傳説,有許多後人附加的內容。但從另一角度來説,堯、舜當時已經有相對成形的職官體制。

上古時代經濟文化

上古時代綜述

從考古中發現,中國農業的產生大約在距今一萬年以上,是世界上最早進入農業文明的國家之一。廣東英德牛欄洞遺址研究人員公佈了一些新的考古研究成果,將該遺址出土的水稻硅質體年代前推至最早1.4萬年前,並據此推斷英德牛欄洞很可能是世界稻作文明的源頭。 [2]  從炎帝神農氏的傳説中,在距今四千五六百年前,中原地區的農業已經脱離原始生荒耕作時期,進入鋤耕階段;周朝的始祖后稷,在堯舜時任濃官,是最早種稷(谷,稷谷)的人。
伏羲氏在書契的傳説,表明在五千年前,圖像已經由逼真向線條化演變,並有表意文字黃帝時的蒼頡對文字予以改進,出現了假借字

上古時代社會生活

學術界公認,距今四五千年的石峽文化已出現私有制階級分化和王權政治。 [3]  五六千年前,先民已經開始以葛、蠶絲製成衣服。(絲綢受歡迎的程度歷久不衰,中外聞名。)在上古時期,中華文明的科學發展有:
天文學
是中華文明史上發達極早的知識部門之一。據《三命通會》記載:“天皇氏繼盤古氏以治,始制干支之名,以定歲之所在”。明代著名史學家萬民英根據中國古文獻明文記載確定干支為天皇時發明。在其著作《三命通會》中有詳細記載。干支的發明標誌着原始曆法出現。十天干曰:閼逢、旃蒙、柔兆、強圉、著雍、屠維、上章、重光、玄黓、昭陽;十二地支曰:困頓、赤奮若、攝提格、單閼、執徐、大荒落、敦牂、協洽、涒灘、作噩、閹茂、大淵獻。天皇氏的這一發明影響深遠,後世用於曆法、術數、計算、命名等各方面。在後來的傳承中,黃帝時代把干支之名簡化為一個字,在《史記》《爾雅》等均有對照關係的記載,不過《史記》與《爾雅》的版本不一樣。重要的發展有:
一.物候的觀察和初始的年歲季節概念。也就是通過觀察動植物的生活,活動現象來斷定季節的變化。
二.天象物候歷。也就是通過天上的星象的變化來斷定季節的變化。
三.記日法的發明。物候歷是一種粗疏不定的歷法。天象物候歷雖然有所進步,但仍然有相當的不固定性。記日法的發明什麼時代已無從知曉。《史記·五帝本紀》説:「黃帝......迎日推策」。「策」是一種小竹木片。迎來一次的日出,就移動一根竹木片。記日法的發明中,以天干記日法影響最為深遠。所謂天干記日法,是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個字,逐日依次用一個字來標記一天。這個方法後來和地支結合成為干支記日法,它一直延續使用到現代,成為中華文化中一個極有特色的部分。
四.朔望月的觀測和陰陽合曆。除了太陽之外,月亮是最引起上古前人矚目的天體。有了記日法之後,月亮的圓缺週期(天文學上稱為朔望月)兩個朔望月是59天的概念,12個朔望月大體上是354天多,與一個迴歸年的長度相近。因此古人很容易就得到了一年有12個月的概念。
五.方向確定中的天文知識。也就是依靠對太陽的觀側。起先人們把日出時的方向稱為「東」,日落時稱為「西」。
醫學
藥物的運用,人類經過無數次的嘗試,逐漸認識到某些植物的藥用功能,傳説伏羲神農嘗百草,始有醫藥。針灸的發明,《帝王世紀》中有伏羲「制九針」以治病的傳説,説明中國古代的針灸發展是很早的。
文字
在世界各古老國家的文明史上,文字的發明被看做是文明產生的最重要標誌之一。古埃及象形文字兩河流域的(木契)形文字。但是,標音字母的發明是西方文字的特點,中國的漢字最初是以象形文字為主要特徵的。

上古時代著名人物

上古時代盤古氏

盤古在崑崙山開天闢地,盤古神話敍事見於《三五曆紀》、《五運歷年記》、《述異記》等。關於盤古神話的被廣泛引用的早期記載之一是南朝任昉的《述異記》:“今南海有盤古氏墓,亙三百里,俗雲後人追葬盤古之魂也。桂林有盤古氏廟,今人祝祀。南海中有盤古國,今人皆以盤古為姓。” [4] 

上古時代天皇氏

天皇氏,開天闢地後第一代天下君主,是中國上古傳説中的神話人物,共有兄弟十二人(一説十三人)。姓望,名獲,字文生。別號天靈、防五、天霧、天尊、元始天王、中天皇君。歲紀攝提,以木德王天下。天皇氏繼盤古氏以治,共在位一千八百年。據宋羅泌《路史·前紀二·天皇紀》記載:“粵有天皇,是曰天靈, 望獲強尊(至高無上天尊)。”在統治天下三十六萬年以後,天皇氏白日升仙,飛上三玄空天宮中。傳説天皇氏是地皇氏之父,人皇氏之祖父,“五龍”之首。傳説伏羲等三皇五帝是其後裔。 [5] 

上古時代有巢氏

有巢氏,位列五氏之首,中國上古時期部落首領。被譽為華夏“第一人文始祖”和“文明的領航者”。

上古時代燧人氏

燧人氏的發明,火的發明使得人類脱離生食,身體健康長壽,食物得以保存而發展文明。燧人氏時尚無文字,延續有巢氏時結繩記事

上古時代伏羲氏

伏羲氏 伏羲氏
伏羲氏,中國上古時期部落首領,創造八卦、創造文字、教人漁獵、發明音律。有關上古時代的伏羲氏傳説流傳甚廣。

上古時代炎帝

炎帝 炎帝
炎帝:中國上古時期姬姓部落的首領。又稱赤帝、烈山氏,一説即神農氏(或神農氏的子孫)。相傳其母名任姒,一日遊華山,看見一條神龍,身體馬上有反應,回來就生下炎帝。炎帝生於烈山石室,長於姜水,有聖德,以火德王,故號炎帝。炎帝少而聰穎,三天能説話,五天能走路,三年知稼穡之事。
炎帝一生為百姓辦了許多好事:教百姓耕作,百姓得以豐食足衣;為了讓百姓不受病疾之苦,他嚐遍了各種藥材,以致自己一日中七十次毒。他又作樂器,讓百姓懂得禮儀,為後世所稱道。其最初的活動地域在今陝西的南部,後來沿黃河向東發展,與黃帝發生衝突。在阪泉之戰中,炎帝被黃帝戰敗,炎帝部落與黃帝部落合併,組成華夏族,所以中國人自稱為「炎黃後代」。而且史學界同時支持另一種説法,即黃帝活動於黃河下游泰山西側,炎帝活動於黃河下游,泰山東側,兩部落為了爭奪統治權,在阪泉也即逐鹿(兩者是指同一地點,皆在泰山周圍)決戰,黃帝戰勝並流放炎帝於南方(後召回),開創了華夏一統的局面。
炎帝是中國上古時代姜姓部落首領,號烈山氏或厲山氏。《逸周書》《國語》等先秦文獻。記載炎帝為姜姓。 [6]  母為有嬌氏女,名日女登,是少典正妃。生炎帝。長於姜水,故有‘姜’姓之稱。據《綱鑑》等記載:“炎帝以火德代伏羲治天下,其俗樸,重端愨,不岔爭而財足,無制令而民從,威厲而不殺,法省而不煩,於是南至交趾,北至幽都,東至腸谷,西至三危,莫不從其化。”《越絕書》説:“昔者神農之治天下,務利之已矣,不望其報;不貪天下之財,而天下共富之;不以其智能自貴於人,而天下共尊之。”
炎帝的傳説
關於炎帝的傳説見於《逸周書》《國語》等先秦文獻。記載炎帝為姜姓。 [6]  相傳他牛頭人身,可能是以牛為圖騰的氏族首領。最初,這個氏族活動於渭河流域,另説活動於泗水流域(黃河下游),後來進入黃河中游,與九黎部落發生了長時期的衝突。九黎部落的首領叫蚩尤,獸身人面,銅頭鐵脖子,頭上有角,耳上生毛硬如劍戟,能吃砂石,可能是以某種猛獸為圖騰的氏族。他有兄弟八十一人,即八十一個氏族,是勇悍善戰的強大氏族部落。蚩尤把炎帝驅逐到涿鹿(今河北西北桑乾河流域,或者今山東泰山周圍)。炎帝向黃帝求援,雙方在涿鹿大戰場。蚩尤請風伯雨師興風作雨,造了大霧使黃帝的士兵迷失方向,黃帝請旱神女魃,把天氣放晴,造了“指南車”辨別方向。這場激烈戰爭的結果是蚩尤失敗,被殺死了。黃帝取得了勝利,被推舉為“天子”。
史學界日趨支持另一種説法,炎帝同黃帝一樣是一種帝位,而炎帝一系世代居住在黃河下游,後期神農氏部落執掌炎帝之位,而黃帝族部落,公孫姓,興起於泰山西側,而此時的神農氏部落已經無力征討號令天下,黃帝開始征討諸侯,積蓄實力,在阪泉也即逐鹿(泰山周圍)與炎帝神農氏決戰,炎帝神農氏一戰被擊潰,黃帝得以號令天下諸侯,流放炎帝神農氏於南方楚地,而另有不服從黃帝號令的南方蚩尤部落,本是炎帝神農的部屬,揚言為炎帝報仇,糾集部眾與黃帝戰,數次擊敗黃帝,最後被黃帝利用計謀擊敗並殺,黃帝其後又先後平定蚩尤餘部--邢天氏叛亂,最終一統天下,同時考慮到炎帝眾望所歸,民望猶盛,後來將其召回輔政,合併炎帝神農氏部落,後稱炎黃部落。
另一説法是,炎帝一系世代居住在黃河下游,後期炎帝一位由神農氏掌權,而最後一代神農氏炎帝即是號稱烈山氏,阪泉氏的蚩尤,姜姓(東方的大姓,多聚集在今山東臨淄一帶,東海姜尚姜子牙是其後裔之一),當時天下混亂,諸侯並起,神農氏難以繼續掌控天下,黃帝崛起,意欲爭奪帝位,而支持傳統炎帝統治的部落與支持新興黃帝統治的部落在阪泉(也即逐鹿)決戰,阪泉同時也是炎帝最後的根據地,最後一代神農氏炎帝蚩尤作戰英勇,雖然此前炎帝系在蚩尤帶領下屢戰屢勝,但最終被黃帝擊潰於泰山周圍,這是遠古歷史上少有的激烈的大戰,蚩尤後來被人們奉為戰神,每戰必祭,也是中國人頑強精神的象徵。其後黃帝順勢封禪泰山,定都曲阜,建立了統一的華夏格局。
上古時代 上古時代
傳説為遠古時期部落首領,與黃帝同為中華民族始祖。《國語·晉語》載:“昔少典氏娶於有蟲喬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宋代《路史·國名》載:“炎帝后,姜姓國,今寶雞有姜氏城,南有姜水”。炎帝傳説在寶雞民間和官方流傳經久不衰。寶雞市區和南郊常羊山建有炎帝祠炎帝陵,海內外炎黃子孫每年清明節和農曆七月七舉行盛大祭祀紀念活動。炎帝氏族與著以蚩尤為首的九黎部落,雙方因部落發展而發生長期衝突,炎帝不敵而退至今河北省一帶。據説因“炎帝欲侵凌諸侯”,後又與軒轅氏族姬姓之黃帝進行三次激烈的戰役,此次被認為是華夏民族第一場大規模的戰爭,稱為阪泉之戰(阪泉,今京郊延慶境內的阪泉村)。面對着統領熊、羆、貔、貅、貙、虎為圖騰部落的強大對手,炎帝終告不敵,與之結盟並歸順之,黃帝以勝利的姿態結束了這場戰爭。
炎黃聯盟不斷擴展,歸順之部落越來越多,但蚩尤始終不服,大戰一場在所難免。蚩尤帶領著九黎,與聯盟大戰於涿鹿(今河北省涿鹿村),是為傳説時代的第二場戰爭,稱為涿鹿之戰,所謂涿鹿中原,源出於此。最後蚩尤被打敗。從此姜氏族便與黃帝在中原安定下來了。“炎黃子孫”一詞,則為人們對中華文明的始祖炎帝和黃帝的追溯和尊奉。
炎帝也是一個部落聯盟,《路史》説70世(一説17世)而有天下, 《春秋命歷序》説一共傳8世,520年,或522年,或《易緯稽覽圖》的540年,而8世的名字在由神農開始在《山海經》、《帝王世紀》、《路史》不一致,一般認為最後1世名字是參盧,即帝榆罔,禪位黃帝后被封到潞,參盧之後叫“潞子嬰兒”。這裏在春秋時代是赤狄潞子國。武王封神農之後於焦。在越南15世紀《嶺南摭怪》中的《鴻龐傳》,和官方史書《大越史記全書·外紀卷一》記載,神農的三世孫帝明南遊至無嶺,遇見一位仙女,生子名祿續,封為涇陽王,以治南方,國號赤鬼國(包括越南)。涇陽王和洞庭君的女兒生子名崇攬,封為貉龍君,即越南史上最早的朝代鴻龐朝。

上古時代黃帝

上古時代 上古時代
黃帝:中華民族的始祖,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黃帝、姓姬。
出生於軒轅之丘,故號 黃帝軒轅氏,在姬水生長成人,所以又以姬為姓,後來在有熊建立國家,故又稱有熊氏。他以土德為王,土是黃色,所以叫黃帝。黃帝是古史傳説中的人物,關於他的傳説中最精彩的就要數黃帝與炎帝、蚩尤的戰爭了。最終黃帝取得了勝利,被各部落擁戴為部落聯盟領袖。在黃帝時期,養蠶、舟車、文字、音律、醫學、算數都先行發明,並得到發展,他的功勞為後世所稱讚,被譽為華夏的“人文初祖”。
黃帝,姓公孫,名叫軒轅,生於母系氏族社會。母親名叫附寶,一説於農歷二月初二在沮水河畔(今黃陵縣沮水河)沮源關的降龍峽生下黃帝,二説在曲阜壽丘(今山東曲阜城東四公里的舊縣村東),從此就有了二月二龍抬頭”吉祥之説。司馬遷在《史記》裏對黃帝是這樣描寫的:“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可見,黃帝從出生到成長就不是一般人物。他被羣民擁戴當上軒轅聞落酋長,登上天子位後,黃帝一生重大貢獻就在於歷經五十三戰,打敗了榆罔,降服了炎帝,誅了榆罔,降服了炎帝,誅殺蚩,結束了戰爭,統一了三大部落,告別了野蠻時代,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個有共主的國家,當選為中華民族第一帝。人類文明從此開始了。所以後世人都尊稱軒轅黃帝是“人文初祖”、“文明之祖”,姓公孫,為上古時帝王,是有熊國君少典之子。
黃帝雕像 黃帝雕像
相傳軒轅黃帝的母親叫附寶。傳説有一天晚上,附寶見一道電光環繞着北斗樞星。隨即,那顆樞星就掉落了下來,附寶由此感應而孕。懷胎24個月後,生下一個小兒,這小兒就是後來的黃帝。黃帝一生下來,就顯得異常的神靈。生下沒多久,便能説話。後來他繼承了有熊國君的王位。因他發明了軒冕,故稱之為軒轅。又因他以土德稱王,土色為黃,故稱作黃帝。相傳黃帝即位的時候,有蚩尤兄弟18人,號稱是神帶的後裔。這18人全都是獸身人面,銅頭鐵額,不含五穀,只吃河石。他們不服從黃帝的命令,殘害黎庶,誅殺無辜。又製造兵杖刀載大弩,與黃帝為敵。黃帝遂順民意,徵召各路諸侯兵馬討伐蚩尤。歷經15旬後,也未能打敗蚩尤,只好退兵。為此,黃帝憂心仲仲,日夜盼望能有賢哲輔佐他,以滅蚩尤。
有一天晚上,他夢見大風吹走了天下的塵垢。接着又夢見一個人手執千鈞之弩驅羊數萬羣。醒來後,心覺奇怪。暗想,風,號令而為主;垢,是土解化清,天下難道有姓風名後的人嗎。千鈞之弩,是希望為能致遠,驅羊數萬羣,是牧人為善,難道有姓力名牧的人不成。於是便派部下在天下到處訪尋這兩個人。結果在海隅找到了風后,在澤邊找到了力牧。黃帝以風后為相,力牧為將,開始大舉進攻蚩尤。在涿鹿郊野,兩軍擺開陣勢大戰。蚩尤佈下百里大霧,三日三夜不散,致使兵士辨不清方向。黃帝便令風后造指南車。與此同時,西王母也派玄女前來,教他三宮秘略五音權謀之本。風后據之又演化出遁甲之法。夕口此,在冀州又重新開戰。蚩尤率領魑魅魍魍,請風伯雨師縱風下雨,命應龍蓄水以攻黃帝。黃帝請來天下女魃於東荒止雨,而北隅諸山黎士羌兵驅應龍至南極。最後,殺死了蚩尤,分屍葬於四處,使之不得完屍。
後來,又有神農之後榆岡與黃帝爭天下。黃帝用周鳥鶚、鷹顫為旗幟,以熊黑虎豹為前驅,與榆岡戰於版泉之野。歷經三戰,打敗了榆岡。後來,又親率兵馬征伐各方不肯巨服的諸侯。前後共經52戰,天下始歸一統。於是黃帝劃分州野,制禮興樂,教化百姓。同時還發明各種器具用物,方便日用。其中,大臣曹胡發明了上衣,伯余造了下衣於則做了鞋子。百姓們從此不再穿獸皮樹皮。
上古時代 上古時代
黃帝還依浮葉飄於水上的道理作了舟船,共鼓又配上舟揖行於水上。又根據轉蓬的道理髮明瞭車輔,便利了交通。黃雍父發明了春,黃帝接着又令人制作了釜甑,使得百姓可以蒸飯烹粥。以後又造屋室,築城邑,使百姓不再巢居穴處。黃帝又與歧伯作內外經,使百姓疾患得以治癒。他還確定了天下萬物的名稱,劃分星度為28宿。以甲乙十天干紀日,以子醜十二辰來紀月,而六旬為一甲子。如此又有時空觀念。史稱當時的百姓“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一派太平景象。
有一天,黃帝正在洛水上,與大臣們觀賞風景;忽然見到一隻大鳥銜着卞圖,放到他面前,黃帝連忙拜受下來。再看那鳥,形狀似鶴,雞頭,燕嘴,龜頸,龍形,駢翼,魚尾,五色俱備。圖中之字是慎德,仁義,仁智六個字。黃帝從來不曾見過這鳥,便去問天老。天老告訴他説,這種鳥雄的叫鳳,雌的叫凰。早晨叫是登晨,白天叫是上祥,傍晚鳴叫是歸昌,夜裏鳴叫是保長。鳳凰一出,表明天下安寧。是大祥的徵兆。後來,黃帝又夢見有兩條龍持一幅白圖從黃河中出來,獻給他。黃帝不解,又來詢問天老。天老回答説,這是河圖洛書要出的前兆。於是黃帝便與天老等遊於河洛之間,沉璧於河中,殺三牲齋戒。最初是一連三日大霧。之後,又是七日七夜大雨。接着就有黃龍捧圖自河而出,黃帝跪接過來。只見圖上五色畢具,白圖藍葉朱文,正是河圖洛書。
於是黃帝開始巡遊天下,封禪泰山。他聽説有個叫廣成子地仙人在腔峒山,就前去向他請教。廣成子説:“自你治理天下後,雲氣不聚而雨,草木不枯則凋。日月光輝,越發地缺荒了。而佞人之心得以成道,你哪裏值得我和你談論至道呢。”黃帝回來後,就不再理問政事。自建了一個小屋,裏邊置上一張席子,一個人在那裏反省了3個月。而後又到廣成子那裏去問道。當時廣成子頭朝南躺着,黃帝跪着膝行到他跟前,問他如何才得長生。廣成子蹶然而起説:“此間甚好。”接着就告訴他至道之精要:“至道之精,竊竊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無勞妝形,無搖妝精,方可長生。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心無所知,如此,神形合一,方可長生。”説完,廣成子給了他一卷《自然經》 。
黃帝向廣成子問道後,又登過王屋山,得取丹經。並向玄女、素女詢問修道養生之法。而後,回到縉雲堂修煉,他採來首山銅,在荊山下鑄九鼎,鼎剛剛鑄成,就有一條龍,長鬚飄垂來迎黃帝進入仙境。黃帝當即騎上龍身,飛昇而去。有幾個小臣,也想隨他昇仙,便匆忙間抓住了龍鬚。結果龍鬚斷了,這些小臣又墜落到地上。據説龍鬚草便是那些龍鬚變的。

上古時代少昊

少昊 少昊
少昊:中國上古部落聯盟首領,被後人尊列為“五帝”之一,還被神化為西方天神。他的父親是太白金星,他的母親是天山的仙女皇娥。少昊,己姓,一説嬴姓,名摯,號金天氏,又號青陽氏,又稱“朱帝”、“白帝”、“西皇”、“窮桑氏”、“空桑氏”,在位84年,其後代郯子國尊為高祖(《春秋》),後人尊為祖先神帝。少昊之所以被稱為“窮桑氏”,是因為少昊的母親在天上織布,在筋疲力盡的時候,常常到西海之濱的一棵大桑樹下休憩玩耍。也正是在這棵樹下面,她認識了太白金星。
聰明美麗的皇娥每天在天宮中用五顏六色的彩絲織布,常常到深夜也不知疲倦。有時為了輕鬆一下,她便乘着木筏,盪漾在浩瀚的銀河中自娛自樂。有一天,皇娥又乘木筏,沿着銀河溯流而上,最後來到西海邊的窮桑樹下,把木筏停下。此樹高達萬丈,根深葉茂,花繁枝茂。葉子是紅的,果實是紫色的。據説,這棵樹一萬年才結一次果實,吃了這種果實,壽命比天還高。
少昊陵 少昊陵
當皇娥正在窮桑樹下浮想聯翩的時候,忽然看見一位英俊的小夥子從天上徐徐而降。她好奇地打量着小夥子,見小夥子面如滿月,眼如晨星,渾身上下隱隱發着光亮,十分瀟灑,禁不住看得呆了。小夥子瀟灑地來到皇娥跟前,深施一禮,道:“皇娥仙女你好。我是白帝的兒子,願和你交個朋友。”皇娥驚奇地道:“啊,你就是啓明星。也叫金星。原來就是你呀。我常常坐在這裏,仰望東方天空的啓明星,心裏説,這顆星多亮、多美、多勤快啊,每天都把白天帶給人間。她説到這裏,耳熱心跳,連忙收住話頭,羞紅了臉。啓明星的臉微微一紅,動情地説:“我也是這樣。我升到天空時,常常第一眼就看到你,覺得你太美麗了。我向別的星星一打聽,才知道你就是心靈手巧的皇娥。你織的七彩錦和你自己一樣美。我每天夜裏都聽到你的織布聲,悦耳動聽的聲音使我夜不能寐。每日早上,我都盼你出現在銀河邊。
啓明星一口氣敞露了心扉,發覺自己太激動了,連忙收住了話頭,紅着臉不好意思的看着皇娥。皇娥害羞地低下 了頭,雙手拂弄着垂下的黑髮,掩飾着心房的狂跳。啓明星微笑着,將手一伸,召來了一把銀光閃閃的琴。他雙手抱琴,依着窮桑樹,彈奏出美妙的樂曲。皇娥立刻被這琴聲給吸引住了,情不自禁地跟着啓明星的樂曲輕輕地唱起了歌。啓明星的琴聲在情切切地向皇娥傾吐着愛慕之意,皇娥的歌聲也在綿綿地向啓明星訴説着傾慕之情。歌聲、琴音婉轉悠揚,吸引着魚兒成羣結隊地浮游在水面上,激動得花兒競相開放
鳳凰畫像 鳳凰畫像
鳳凰飛來了,在空中翩翩起舞。百靈鳥飛來了,放開歌喉為皇娥和啓明星伴唱。他們的心越貼越近,雙雙走上了木筏,並用桂樹的樹條做筏桅,用芳香的燻草拴在桂樹樹頭上當做旌旗,還刻了一隻叫玉鳩的鳥,擺放在桅頂,以辨別方向。木筏在銀河裏飄蕩。皇娥伴着悠揚纏綿的琴聲,情不自禁地吟唱。美妙的琴聲和優美的歌聲融為一體。皇娥和啓明星依偎在一起,沉浸在愛情的幸福中。魚兒撒歡追逐在木筏旁邊,鳳凰在幸福情侶的歡笑中飛翔。皇娥和啓明星就這樣盡興地漂游着,不久,他們的愛情結晶——兒子少昊誕生了。
在少昊誕生的時候,天空有五隻鳳凰,顏色各異,是按五方的顏色紅、黃、青、白、玄而生成的,飛落在少昊氏的院裏,因此他又稱為鳳鳥氏。少昊開始以玄鳥,即燕子作為本部的圖騰,後在窮桑即大聯盟首領位時,有鳳鳥飛來,大喜,於是改以鳳鳥為族神,崇拜鳳鳥圖騰。不久遷都曲阜,並以所轄部族以鳥為名,有風鳥氏、玄鳥氏青鳥氏,共二十四個氏族,形成一個龐大的以鳳鳥為圖騰的完整的氏族部落社會。
少昊在父母精心培育下,具有神奇的稟賦和超凡的本領。少昊長大後,成為本氏族的首領。他先在東海之濱建立一個國家,並且建立了一套奇異的制度:以各種各樣的鳥兒作為文物百官。具體的分工則是根據不同鳥類的特點來進行。鳳凰總管百鳥,然後再有燕子掌管春天,伯勞掌管夏天,鸚雀掌管秋天,錦雞掌管冬天。除此之外,他又派了五種鳥來管理日常事務。孝順的鵓鴣掌管教育,兇猛的鷙鳥掌管軍事,公平的布穀掌管建築,威嚴的雄鷹掌管法律,善辯的斑鳩掌管言論。另外有九種扈鳥掌管農業,使人民不至於淫佚放蕩。五種野雞分別掌管木工、漆工、陶工、染工、皮工等五個工種,一句話,各種各樣的鳥兒都鳥盡其材,物盡其用,各司其職,協調活動。因此,一到開會的時間,百鳥齊鳴,一時間,鶯歌燕語,嘈嘈雜雜。有輕盈靈巧的麻雀,有五彩斑斕的鳳凰,有普普通通的喜鵲,也有引人注目的孔雀。而一國之君少昊就根據諸鳥的彙報,來論功行賞,論過行罰,一切都顯得那麼井井有條。百鳥們無不感激少吳的慈愛和德政,無不佩服少昊的智能和才華。

上古時代顓頊

顓頊 顓頊
顓頊:中國遠古部落聯盟首領。號高陽氏。據傳説,顓頊是黃帝的孫子,號高陽氏,居於帝丘(今河南省濮陽附近)。他聰明敏慧,有智謀,在民眾中有很高的威信。他統治的地盤也大了很多,北到今的河北省一帶,南到南嶺以南,西到今的甘肅一帶,東到東海中的一些島嶼,都是他統治的地城。古代歷史書上描寫説,顓頊視察所到之處,都受到部落民眾的熱情接待。據《淮南子·時則訓》載:“北方之極,顓頊、元冥(元冥又叫玄冥,是管北方的水正官)之所司者萬二千里。”又據《史記·五帝本紀》載:“北至於幽靈,南至於交趾,西至於流沙,東至於蹯木,動靜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屬。”真是一位澤被宇內,功德蓋世的帝王。《春秋緯》中一本叫《命歷序》的書説顓頊部落共傳20世,350年,《易緯》中的《稽覽圖》説是500年。

上古時代帝嚳

帝嚳:姓姬,中國上古時期的一位著名部落聯盟首領,春秋戰國後,被尊列為“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他是黃帝的曾孫,“生而神靈,自言其名”。《史記·五帝本紀》:“帝嚳高辛者,黃帝之曾孫也。高辛父曰蟜極,蟜極父曰玄囂,玄囂父曰黃帝。自玄囂與蟜極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高辛於顓頊為族子。高辛生而神靈,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於其身。聰以知遠,明以察微。順天之義,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財而節用之,撫教萬民而利誨之,歷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鬱郁,其德嶷嶷。其動也時,其服也士。帝嚳溉執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風雨所至,莫不從服。帝嚳娶陳鋒氏女,生放勳。娶娵訾氏女,生摯。帝嚳崩,而摯代立。帝摯立,不善,而弟放勳立,是為帝。”帝嚳的部落,《春秋緯》中一本叫《命歷序》的書説傳10世,400年,《易緯》中的《稽覽圖》説是350年。

上古時代帝摯

帝摯,帝嚳長子,之兄。約公元前2306年到公元前2298年在位。關於帝摯之經歷命運,歷史上記載頗有不同。按皇甫謐《帝王世紀》説:帝摯之母於四人中班在下而摯於兄弟最長,得登帝位。封異母帝放勳為唐侯。摯在位九年,政微弱,而唐侯德盛,諸侯歸之。摯服其義,乃率羣臣造唐而致禪,唐侯自知有天命,乃受帝禪,乃封摯於高辛。司馬遷《史記》則記載雲:“帝嚳崩,而摯代立。帝摯立,不善,而帝放勳立,是為帝堯。”清人馬驌《繹史》卷八《高辛紀》引《綱目前編》則説:“摯荒淫無度,諸侯廢之,而推尊堯為天子。”馬馬肅並在後加按語云:“按帝摯或崩,或禪,或廢,諸説各不同也。”關於唐堯,清人馬驌《繹史》卷九《陶唐紀》引皇甫謐《帝王世紀》説堯:“年十五而佐帝摯,受封於唐,為諸侯,二十而登帝位,都平陽。”

上古時代

堯:中國遠古部落聯盟首領。姓姬、名堯、字放勳。因封於唐,故稱“唐堯”,《尚書》和《史記》都説他名叫放勳。後代堯又傳説他號陶唐,故亦稱為唐堯。

上古時代

中國遠古部落聯盟首領。姬姓,名順、字:重華有虞氏,所以、史稱虞舜。相傳因四嶽推舉,堯命他攝政。他巡行四方,除去鯀、共工、讙兜和三苗等四人。堯去世後繼位,又諮詢四嶽,挑選賢人治理民事,並選拔治水有功的禹為繼承人。

上古時代當時世界

埃及兩河流域希臘地區印度地區
前4500年
進入新石器時代,考古稱為巴達裏文化時期(~3600年)。
進入銅石並用時代,考古稱埃利都(~前3500年)。
前3600年
埃及父系氏族時期,考古學稱「涅伽達文化I時代」(~前3500年)。
前3500年
埃及出現最初的奴隸制小國,埃及稱為「塞普」,希臘稱為「諾姆」,漢譯為「州」。此時進入考古稱為涅伽達文化II時代(~前3100年)。
原始公社制度解體,出現一系列蘇美爾城市國家,考古稱為烏魯克文化時期(~前3100年)。
前3100年。
上埃及統治者美尼斯征服下埃及,建立統一的第一王朝,埃及進入早王朝時期(~前2686年)。
出現國家形成時期,蘇美爾地區出現許多奴隸制國家。考古學稱為捷姆迭特·那色文化時期,即早王朝初期和中期王朝(~前2700年)。
前3000年
屬於塞姆語系的阿卡德人進入兩河流域,並在那裏建立阿卡德國家。
愛琴海地區進入銅石並用時代。
西西里地區進入銅石並用時代。
前2900年
巴勒斯坦地區進入早期青銅時代,屬於塞姆語系的伽南人,在此定居過着農耕生活。
前2700年
進入早王朝後期即古蘇美爾時期(~前2371年)。是奴隸制的鼎盛時代。
前2686年
埃及進入古王國時期(~前2181年)。此時埃及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進入一個新時代。各朝法老大肆建造金字塔
前2600年
愛琴海進入青銅時代,這是歐洲最早的青銅文化
前2371年
阿卡德人統一兩河流域南部,建立阿卡德王國~前2230年,阿卡德王國的創建者是薩爾貢一世(前2371~前2316年)
前2315年
阿卡德王國裏木什即位~前2307年。在其統治初年,蘇美爾各地不斷爆發起義。裏木什鎮壓了各地的起義,並出兵埃蘭,直至波斯灣
前2306年
阿卡德王國發生政變,裏木什被殺,其兄瑪尼什吐蘇即位(~前2292年)。瑪尼什吐蘇執政後向伊朗西南部擴張,擊潰了12個城市的同盟軍。
前2300年
印度河流域文明行成與此時,以印度和最大的兩座城市遺址摩亨佐·達羅和哈拉柏為代表。被稱為哈拉柏文明。
前2291年
阿卡德王國納拉姆新即位(~前2255年)。此時是王國的極勝時期。納拉姆新先後鎮壓了烏魯克,温瑪等地的起義,並將期勢力擴展到敍利亞,阿拉伯等地。
前2254年
阿卡德王國沙爾卡里即位(~前2230年)。此時王國日漸衰落,前2230年被兩河東部的庫提人所滅。
前2230年
庫提人侵入美索不達米亞,滅掉並統治美索不大米亞近一世紀之久。(~前2150年)
前2181年
埃及進入第一個中間時期(~前2040年)。在此期間,爆發了世界上第一次有史料可考的大規模奴隸,貧民大起
愛琴海文明義。
前2113年
蘇美爾人趕走了庫提人,建立了更為集權的烏爾第三王朝(~前2006年)。王朝的建立者烏爾納姆編制了通行全國的法典《烏爾納姆法典》,為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此時南部兩河流域進入青銅時代。
前2040年
埃及從分裂重新走上統一,進入中王國時期(~前1786年)。此時埃及的奴隸制經濟有一定的發展。
前2000年
希臘進入青銅時代,原始社會逐步解體,形成克里特奴隸制國家。
意大利進入青銅時代,北部意大利出現了特拉瑪爾文化,中,南部意大利出現了亞平寧文化

上古時代上古神獸

上古六神:白虎、玄武朱雀、青龍、勾陳、騰蛇

上古時代白虎

在中國,白虎是戰神、殺伐之神。虎具有避邪、禳災、祈豐及懲惡揚善、發財致富、喜結良緣等多種神力。而它是四靈之一,當然也|是由星宿變成的。是由二十八星宿中,西方七宿:奎、婁、胃、昂、畢、觜、參。所以是西方的代表,而它的白,是因是西方,西方在五行中屬金,色是白的。所以它叫白虎不是因它是白色,而是從五行中説的了。

上古時代玄武

玄武是一種由龜和蛇組合成的一種靈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玄,是黑色的意思;冥,就是陰的意思。玄冥起初是對龜卜的形容:龜背是黑色的,龜卜就是請龜到冥間去詣問祖先,將答案帶回來,以卜兆的形式顯給世人。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烏龜。以後,玄冥的含義不斷地擴大。龜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龜),因而玄冥成了水神;烏龜長壽,玄冥成了長生不老的象徵;最初的冥間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 北向」,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

上古時代朱雀

朱雀又可説是玄鳥。朱雀是四靈之一,為南方七宿的總稱。井、鬼、柳、星、張、翼、軫,聯為鳥形,亦稱玄鳥。朱為赤色,像火,南方屬火,故名朱雀。 近代由於受到西方不死鳥(Phoenix)浴火重生的神話以及日本流行文化的影響,華人在翻譯與認知上也有把不死鳥當成朱雀的情況。事實上,中國古代神話傳説並無朱雀會浴火重生的説法,鳳凰涅盤也只是郭沫若先生借鑑西方不死鳥的傳説所創作的詩詞而已,同樣,朱雀也不是鳳凰。
玄鳥的説法就是從《詩經·商頌·玄鳥》説:“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它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中,就是殷商説的後代説自己的先袓-是由玄鳥生下來的,建立強大的商朝。因此玄鳥就成了商的始袓了。《史記·殷本紀》也記了這段歷史:“殷契、母曰簡狄,有絨氐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隨其卵,簡狄取而吞之,因孕生契。”不論玄鳥或是鳳凰,都是隨道教的發展,而把它由一隻雀鳥,或孔雀山雞等等。先變成一個半人半禽的、傳人兵法的仙女到完全是人的仙女,都是隨道教的發展的。
而在北京過去就有三座專祀玄女的廟宇,叫九天娘娘廟、玄女廟。在北方和南方的地方也都有玄女廟。

上古時代青龍

在中國,龍的地位就遠高於印度。因在中國,龍是神物、是至高無上的,也是皇帝的象徵。也是東方的代表、五行中是屬木的,也因青色是屬木的,故此有左青龍、右白虎的説法。二十八宿分為東、南、西、北四宮,每宮七星。為便於記憶,古人將它們想象為一種動物,這就是“四象”。東方為青龍七宿。
星宿的是用廿八星宿中,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古人把它們想象成為龍的形象,因位於東方,按陰陽五行給五方配色之説,東方色青,故名「青龍」。又有龍性淫的説法,和牛交時生麒麟、和豬交時生象。又有龍生九子,都不像龍的説法,是這樣的:
大兒是叫囚牛:它平身喜愛音樂,故常立在琴頭上。
二兒子是睚毗:它平身愛殺所以多被安在兵器上,用以威攝敵軍。同時又用在儀仗上,以顯得更加威嚴。
第三兒是嘲風:是隻獸形龍,樣子有點像狗,它善於瞭望,故多安在殿角上。據説可以威攝妖魔、消滅災禍。第
第四兒是蒲牢:喜歡吼叫,人們就把它安在鐘上,大多是蒲牢的形象。據説它是住在海濱的,但卻十分怕鯨魚,一但鯨魚發起攻擊,它就會嚇得亂叫。故人們把木杵造成鯨的形狀,以令銅鐘格外響亮。
第五兒是狻猊:形似獅子。是外來品,隨佛教傳入中國的,所以性格有點像佛。它好安靜、又愛煙火。所以往往把它安在佛位上或香爐上,讓它為佛門護法。
第六兒是霸下:又名贔屓,樣子似龜。相傳上古時它常背起三山五嶽來興風作浪。後被夏收服,為夏禹立下不少汗馬功勞。治水成功後,夏禹就把它的功績,讓它自己背起。故中國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
第七兒是狴犴:又名憲章,樣子像虎。相傳它主持正義,而且能明是非,因此它被安在獄門上下、衙門大堂兩則、以及官員出巡時肅靜迴避的牌上端,以維護公堂的肅然之氣。
第八兒是負屓:因它喜愛文學,故多安在石碑的兩則。
第九子是螭吻:又名鴟尾,魚形的龍。相傳是大約在南北朝時,由印度「摩竭魚」隨佛教傳入的。它是佛經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夠滅火。故此,螭吻由此變化出來,所以它多安在屋脊兩頭,作消災滅火的功效。

上古時代勾陳

【勾陳】(gōu chén)
勾陳,古代星宿名,源於漢族人民對遠古的星辰自然崇拜,是古代漢族神話和天文學結合的產物。勾陳為上古六神之中,與騰蛇同屬土。《易冒》:“勾陳之象,實名麒麟,位居中央,權司戊日。蓋仁獸而以土德為治也…騰蛇之將,職附勾陳,遊巡於前,權司己日。蓋火神而配土德以行也。” 還有説法:勾陳為《山海經》中神獸天馬

上古時代螣蛇

螣蛇】(téng shé)古書上説的能飛的蛇
騰蛇為虛空少實信不真實、狡詐奸詐多憂疑多:多虛假、虛言虛信、虛無難憑、虛情假意、虛詐、主虛空少實信、主不真實、其人虛偽、狡猾、説話不算數。
螣蛇為多用心機,
螣蛇為內心猜忌、擔心、多疑、或非常多疑
螣蛇為憂、憂疑、憂思纏繞、心中煩悶、心中煩躁很不爽快,或心亂如麻。
螣蛇為不爽快、性情善於隱藏而不露真象、善於隱藏而不為人知、不喜歡吐露真象。
螣蛇為蛇、繩子、繩索、帶子之類。其性柔、纏綿難解。
螣蛇為長、長形物體、長而曲。捲曲着、轉來轉去。
螣蛇為難解難分主纏綿、纏住、牽扯住、為人纏勁足、是個難纏的人、很麻煩、抓住不放或八面玲瓏、手腕高明。
螣蛇為醜、醜陋、不好看。外貌不美觀。
螣蛇為光滑、潤澤。
螣蛇為毒、毒素、毒氣、毒液、毒藥等,多發生中毒事件。
螣蛇為毒、狠毒、惡毒。
螣蛇為毒蛇、象徵惡毒之口。
螣蛇為變、多變、多變幻;詭異多端、性情難測難解;怪、怪異、如怪異、奇奇怪怪、妖邪、魔鬼之類。性情善於作怪、作風行事怪異。少見多怪。
螣蛇為驚、吃驚、意外、驚異、驚心、驚嚇、驚駭、驚恐、驚魂;令人坐立不安、心神不寧、精神不安;心亂如麻。
螣蛇為陰、陰暗、夜裏、陰私、陰邪、防小人暗算。
螣蛇主夢、多夢、怪夢、常在夢中驚醒;主牀不安寧、在牀不安寧、難睡、難眠、常失眠。
螣蛇為黃色、黑白色。
螣蛇為路。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