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加德納桿菌

鎖定
加德納菌( Gardnerella vaginalis, Gv)是一類革蘭染色陰性或陽性的短桿菌,厭氧,嗜血,培養困難。Gv是1953年leopold分離出來,1955年證明與女性陰道病有關。Gv是女性細菌性陰道病(bacterialvaginosis,BV )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可經性接觸傳播,女性Gv感染不僅可以致BV,並可引起輸卵管妊娠、胎膜早破和新生兒早產等不良妊娠結局”。 [1] 
中文名
加德納桿菌
別    名
加特納菌
外文名
Gardnerella vaginalis, Gv [3] 
傳染途徑
性交傳染
引發疾病
嗜血桿菌性陰道炎
常見發病部位
陰道

加德納桿菌分類命名

早在1953年Leopold自前列腺炎子宮頸炎標本分離出多形性革蘭陰性小桿菌,與嗜血桿菌屬相似,但不需要X或V因子。1955年Gardner和Dukes只在血平板中成功地分離出革蘭陰性桿菌,並證明該菌與女性陰道病有關因此命名為陰道嗜血桿菌。1980年Grinwood和Pidkett確定該菌為另外一個新菌屬並於1984年收錄在伯傑氏分類細菌學手冊兼性厭氧菌部分,定為加德納菌屬(Garlnerella)陰道加德納菌(G.raginals,Gv),為一屬一菌。DNA中的G+C含量為(43±1)%,標準菌株為ATCC14018T。模式培養菌株為NCTC10287T [1] 

加德納桿菌生物學特徵

加德納桿菌形態特徵

Gv革蘭染色陰陽性不定,保存菌趨向陰性,新鮮標本趨向陽性。細菌大小1.5-2.5μmx0.5um。無鞭毛,無莢膜無芽胞。 [1] 

加德納桿菌培養特性

Gv培養要求很高從臨牀採集的標本應立即接種在含5%人血吐温80雙層腦心侵液瓊脂(BHT)或5%人血陰道瓊脂(V瓊脂)及雙層人血平板k.培養液中需要生物素葉酸、煙酸硫胺素、核黃素等作為生長時利用。首次分離培養需要在含5%-10%的CO2環境中孵育。最適温度35 ℃-37℃。最適pH6.0-6.5。48h後,菌落大小為0.5mm,灰白色光滑凸起,半透明,有狹窄的β溶血環,而在羊血瓊脂中不溶血。 [1] 

加德納桿菌生物學特徵

Gv兼性厭氧,氧化酶和觸酶均為陰性。發酵葡萄糖、麥芽糖蔗糖等產酸不產氣,不發酵肌醇和棉子糖;能水解馬尿酸和澱粉,硝酸鹽還原試驗陰性。Gv能利用亞鐵血紅蛋白,過氧化氫酶以及含鐵複合物中的鐵。Gv對乾燥抵抗力不強(2-5d死亡),Gv對濕度和温度敏感,煮沸即可達消毒目的。Gv對甲醛、碘酊最敏感,龍膽紫、新潔爾滅、乙醇次之;過氧化塑、過氧乙酸、煤酚皂更次;高錳酸鉀無殺菌作用。 [1] 

加德納桿菌致病機制

對於Bv的發病機制至今仍不清楚。考慮有以下因素:陰道內一些細菌或噬菌體裂解對產過氧化氫乳酸桿菌導致過氧化氫產生減少,從面引起普雷沃菌屬(Pevella)動彎桿菌屬(Mobiluneus)過度增生產生丁二酸,進而抑制白細胞的趨化作用:普雷沃菌屬降解氨基酸產生胺,Gv利用胺來產生氨基酸,這種開高胺濃度和下降乳酸濃度導致BV所特有的陰道pH值升高。動彎桿菌產生三甲胺,即BV的魚腥味來源:Gv和普雷沃菌屬能產生唾液酸酶+唾液酸酶能降解黏液產生均質的陰道分泌物。同時增加細菌對陰道上皮細胞的黏附,面且唾液酸酶可以分解針對Gv溶血素的IgA,使Gv的溶血素得以破壞白細胞,致使BV成為一-種病理上無明顯炎症表現的疾病。在常見的陰道疾患中,滴蟲生活適宜pH值為5.0-6.6,真菌適宜pH值為4.0-4.7,兩者與BV適宜pH值>4.5均有交叉範圍,故可以同時存在,混合生長。革蘭陰性雙球菌(如淋病奈瑟球菌)只感染高頸柱狀上皮,不侵犯陰道鱗狀上皮,但其引起急性宮頸炎導致膿性分泌物增多,當分泌物流經陰道時可以與BV相關菌羣暫時共存。BV患者合併其他感染時導致白細胞大量增加,掩蓋Bv本來的特徵。任何原因造成的陰道乳酸桿菌的明顯下降,均會打亂陰道菌羣平衡。在陰道乳酸桿菌不能佔優勢的情況下,其對陰道的保護作用失效,這時Gv、普雷沃菌屬、消化鏈球菌屬、卟琳假單胞菌屬、動彎桿菌屬等機會致病菌大量繁殖,發展成Bv。 [1] 

加德納桿菌檢測方法

標本的收集與處理來自感染婦女的宮頸、尿道或陰道標本,或者可能與上述婦女接觸的男性尿道標本。用2支藻酸鈣或棉拭子採集分泌物,其中1支拭子直接用於分離培養,另1支用於塗片。
顯微鏡檢查 ①濕片法:可見大量脱落上皮細胞內粘附許多細小桿菌或球杆菌,使上皮細胞呈諾齒狀而不清晰這種細胞稱線索細胞或克魯細胞(dhuecell)。②染色法:革蘭染色後可見粘附於上皮細胞上的大量細菌為革蘭陰性小桿菌或染色不定的球杆菌,陰道正常菌羣的革蘭陽性大桿菌即乳酸桿菌減少或不見。
胺試驗在Gv患者陰道分泌物中滴加100-200g/L的KOH溶液時,可釋放出惡臭的魚腥樣氣味。
分泌物pH值測定用pH試紙接觸陰道壁或沾取分泌物的拭子,結果pH>4.5.
熒光抗體技術 Gv 用特異性黃光抗體在直接塗片上作熒光抗體染色鏡檢。該法非常準確,陽性率比培養法高。
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葡萄球菌A蛋白(HRP-SPA)法 按ELEA常規操作,底物用鄰苯二胺,用HRP-SPA液代替常規法中第二抗體,當酶標檢測儀測得P/N值≥2.1判為陽性。
酶測定法用消毒棉拭子取陰道壁分泌物於1ml消毒Dulbecca緩衝液試管中,參照Schoom -maker法進行醇測定,直接觀察結果+黃色表示Gv陽性,無色為陰性。
氣相色譜法氣相色譜儀分析Gv患者陰道分泌物中酸鹼代謝產物現珀酸鹽/乳酸鹽比例顯著增高。
PCR技術該方法可特異且敏感地檢測Gv致病菌株且不受抗生素藥物治療的影響。
分離培養 將標本接種分離培養液置35℃、5%CO2環境中孵育48h,用生物梅里埃生產的奈瑟菌屬一嗜血桿菌屬鑑定卡,將生化值輸入“Vitek"儀後,可準確給出Gv的鑑定。 [1] 

加德納桿菌流行病學

加德納桿菌傳播方式

GV通過性交傳播,其理由是:從細菌性陰道病患者性伴的尿道可分離到該菌;使用避孕套的分離不到。國外調查發現15%的年輕性活躍女性罹患GV感染,患者配偶或性伴侶尿液GV培養陽性率高達79.92%,且生物型相伺。還有報道少數15歲以下健康女孩陰道也存在陰道加特納菌,表明該菌還能以非性接觸方式傳播。 [2] 

加德納桿菌檢出率

在BV患者與健康無症狀婦女中,GV的檢出率存在明顯差異。據Aroutcheva等報道,BV患者中的檢出率為87.5%,處於中間態婦女的檢出率為34.0%,而健康婦女的檢出率為26.4%。而且在BV的微生物菌羣中GV處於優勢地位,含量明顯高於其他非正常菌羣。Vontver等在總結了許多學者的研究結果後發現,有症狀婦女檢出率為31%~96%,無症狀婦女為0~80%。雖然GV可從97%-100%的細菌性陰道病患者中檢出,但也可從40%-50%的非細菌性陰道病患者或正常婦女的陰道分泌物中分離出來。
GV是否為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特別是性傳播感染(Sex transmitted infection,STI)的病原菌,報道尚不明確。孫蓉等的研究顯示76例男性STI患者中有15.8%為GV陽性。且亦有在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中檢出此菌的報道。 [2] 

加德納桿菌臨牀表現

GV是育齡婦女常見陰道定植的細菌之一,近年來研究發現,它除了可引起細菌性陰道病外,還可導致性交疼痛,引起新生兒敗血症、產後敗血症、產褥熱尿道感染、不育症、早產、絨毛膜羊膜炎、輸卵管炎子宮內膜炎、子宮頸癌13及腎周膿腫和膀胱炎等。GV可與人型支原體協同作用導致BVH。GV還能明顯刺激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Ⅳ)在單核一巨噬細胞系統、淋巴細胞中的表達,與HIV的傳播率增高有關。此外,GV與沙眼衣原體解脲支原體等常見病菌雙重或多重感染也較多見。
在男性,該菌作為男性尿道炎、前列腺炎的病原菌報道較少。這可能是與男性的泌尿生殖道結構有關。該菌和Mobiluncus在尿道短暫定植。男性尿道炎患者除尿痛、尿頻、血尿及尿中白細胞數量增加的尿路感染的症狀外,尿中該菌集落形成單位(Colony—forming unit,CFU)可達105/mL或更高。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