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東星

(明朝工部尚書)

鎖定
劉東星(1538—1601),字子明,號晉川。山西沁水人,明隆慶二年(1568)進士,官至工部尚書都察院副都御史天啓初年,追諡莊靖。
全    名
劉東星
子明
晉川
諡    號
莊靖
所處時代
明朝
出生地
山西沁水
出生日期
1538年1月22日
逝世日期
1601年9月19日
主要成就
治理河道
最高官職
工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劉東星人物生平

十四歲時,補弟子員
嘉靖四十年(1561),考中山西鄉試第三名。
隆慶二年(1568)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與于慎行同舍。
隆慶四年(1570),授兵科給事中。歷任禮部左給事中,以老成有識著稱。大學士高拱管理吏部,劉東星打算彈劾高拱,被人泄露,高拱以非時考察,貶謫劉東星任蒲城縣縣丞。歷任盧氏知縣
萬曆元年(1573),召為刑部主事。歷任户部員外郎
萬曆五年(1577),任河南按察僉事
萬里七年(1579),歷任陝西參議,升任浙江提學副使。
萬曆十年(1582),升任山東參政丁內艱服闋,補任河南參政。不久,升任山東按察使,兵備易州。歷任湖廣布政使、湖廣左布政使。
萬曆二十年(1592),擢右僉都御史保定巡撫萬曆朝鮮戰爭爆發,明軍調集,彙集於天津,而天津、靜海滄州河間皆受災。劉東星請求下撥漕米十萬石平糶。召為左副都御史。升任吏部右侍郎,以父親年老請求侍養歸鄉。準備啓程時,父親去世。
萬曆二十六年(1598),黃河決口於單縣黃堌,運道堙阻,起任工部左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總理河漕。起初,尚書潘季馴提議開黃河上流,循商、虞而下,歷丁家道口徐州小浮橋,即元朝賈魯所浚故道,朝廷以耗費巨大,沒有同意。劉東星即其地開浚。起曲裏鋪至三仙台,抵小浮橋。又浚漕渠自徐州邳州宿州。歷經五個月竣工,花費僅十萬。
萬曆二十七年(1599),朝廷下詔嘉將其功績,進工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
萬曆二十八年(1600),開渠邵伯湖、界首湖。
萬曆二十九年(1601),奉命開浚泇河。泇河介於滕州嶧州之間,南通淮、海,引漕甚為便利。前任總督翁大立首議開浚,後尚書朱衡都御史傅希摯復言之。朝廷數次遣官行視,乞無成畫。河臣舒應龍曾鑿韓莊,工程中途停止。劉東星力任其役。初議費一百二十萬,到工程開始,花費只有七萬,而渠已成十之三。劉東星生病,求去。屢旨慰留。卒於任上。後李化龍循其遺蹟,與李三才共成之,漕運永便。
天啓初年,追諡莊靖。 [1-2] 

劉東星親屬成員

  • 曾祖父:劉文住
  • 祖父:劉得保
  • 父:劉賓
  • 母:牛氏 [2] 

劉東星人物評價

  • 明史》:東星性儉約。歷官三十年,敝衣蔬食如一日。 [1] 
  • 于慎行:為人癯而徤骨,風神瑩朗,目光烱然,警敏多才。遇事風生而能持重,不輕發談説,纚纚不為畔岸,而中甚勁特有所不可,萬夫莫能撓也。歷官三十餘年,以儉素自持,法服之餘,布衣芒屩,以居食常脱粟,家人化之。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