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冠雲峯

鎖定
冠雲峯位於留園東部,林泉耆碩之館以北,因其形又名觀音峯,是蘇州園林中著名的庭院置石之一,充分體現了太湖石“冠雲峯瘦、漏、透、皺”的特點。冠雲峯相傳為宋代花石綱遺物
中文名
冠雲峯
館藏地點
留園東部
森林公園級別
國家
地理區域
蘇州園林
面    積
高5.7米,底高0.8米,總高為6.5米,重約5噸
別    名
觀音峯 官運峯
特    點
江南園林中湖石之最
電    話
0512-65337903 [11] 

冠雲峯文物信息

冠雲峯位於留園東部,林泉耆碩之館以北,因其形又名觀音峯,是蘇州園林中著名的庭院賞石之一,充分體現了太湖石“ 瘦、漏、透、皺”的特點。冠雲峯相傳為宋代花石綱遺物(請參見詞條留園中對於冠雲峯的介紹),因石巔高聳,四展如冠,所以取名“冠雲” [1]  ,另一説認為冠雲之名出自酈道元水經注》中“燕王仙台有三峯,甚為崇峻,騰雲冠峯,高霞雲嶺” [2]  。此地原有名石瑞雲峯(原物於清乾隆四十四年春被移入蘇州織造署西花園,今蘇州市第十中學內 [3]  ),也有説法認為園主以冠雲表達超過原石之意 [4] 
冠雲峯高5.7米,底高0.8米,總高為6.5米,重約5噸,其高大為江南園林中湖石之最 [5]  ,與位於蘇州市第十中學中的瑞雲峯、上海豫園中的玉玲瓏、杭州江南名石苑中的縐雲峯並稱為江南四大奇石(也有説法認為是江南三大奇石,唯獨冠雲峯不在其中)。

冠雲峯賞石庭院

冠雲峯所在的庭院被佈置為水石庭,周圍建有冠雲樓、冠雲亭、冠雲台、佇雲庵等,均為賞石之所,中心水池名浣雲沼,南為平台石欄,水中植蓮花,池北出半島,立冠雲峯 [6]  ,瑞雲峯、岫雲峯屏立左右,為留園著名的姐妹三峯,三峯下羅列小峯石筍,花草松竹點綴其間,大有林下水邊,勝地之勝的林泉景色 [1] 
峯後建樓名曰仙苑停雲,又叫冠雲樓,這前池後樓和石峯在色調上與形體上,形成了深淺明暗和高低橫豎的明顯對比,從而把冠雲峯襯托得更為高大凌空 [7] 

冠雲峯歷史沿革

浣雲沼中的蓮花 浣雲沼中的蓮花
留園為萬曆年間徐泰時所建,初名東園(徐泰時當時也把已經衰落的歸元寺改建為宅園,稱為西園,東園即與之相對),其中的冠雲峯最初稱為觀音峯,為明代疏浚河道時打撈到的巨型太湖石峯 [4]  ,其名聲不及瑞雲峯。在劉恕利用東園故址建寒碧山莊時,此峯已位於園林東側圍牆外,雖然劉恕十分仰慕和喜愛這塊峯石,但由於無力再徵地擴園,成了他一樁心病。劉恕之孫懋功為滿足觀賞冠雲峯的願望,過痴石之“癮”,竟別出心裁地在寒碧莊東側圍牆邊、鄰近冠雲峯的地方築了一幢小樓,供自己在樓上可以和冠雲峯朝夕相對 ,並將這幢小樓取名“望雲” [7] 
盛康整治寒碧山莊,建立留園時,冠雲峯周圍因戰亂而“數百家亦化為荒煙蔓草,惟此峯巋然獨存”。盛康購得園東隙地及這幾塊太湖石,又覓兩巨峯,西名岫雲峯,東名瑞雲峯(為以新石沿舊名),分置冠雲峯左右。形成一主兩副、左右對稱、突出中間的佈局 [4]  ,圍繞峯石,構築亭台樓館,稱之為東園。
盛康之子盛宣懷曾將這三塊太湖石的名字分別給家中三個孫女兒取作小名,其中瑞雲幼時不幸夭折,後來下人告訴盛宣懷瑞雲峯為拼接而成,盛怒之餘敲斷石峯,斷石斜靠在一側,而冠雲(盛毓青,小名冠雲)則“因名字吉祥,身體一直非常健康”(盛毓青自述) [6]  [7] 

冠雲峯相關列表

留園名石列表
冠雲峯
冠雲峯(5張)
留園三峯是指冠雲、岫雲、瑞雲,它們都是太湖石置石盛康留園時期,寒碧莊十二峯是指奎宿、玉女、箬帽青芝、累黍、一雲、印月、獼猴雞冠、拂袖、仙掌、幹霄,十一峯為太湖石,唯有幹霄峯為斧劈石 [2]  置石劉恕寒碧山莊。其他分別是石林小院中的獨秀、晚翠、段錦、競爽、迎輝五峯及拂雲、蒼鱗二支石筍,也是劉恕寒碧山莊時期建造。
留園三寶列表
冠雲峯位於林泉之館以北的庭院中,北為冠雲樓、東為冠雲亭、東南為佇雲庵、西為冠雲台。圓形大理石座屏位於五峯仙館,直徑1.4米。明月、清風、野山、飛瀑集中於一塊石面,像一幅天然的山水畫 [2] 魚化石位於冠雲樓下,嵌入北牆。成薄片狀,像雲母一樣層層剝開,上面有二十多條小魚栩栩如生,頭骨,脊椎骨、肋骨清晰可見。 [2] 
江南四大奇石列表
瑞雲峯石質是太湖石,位於蘇州第十中學。它最初位於蘇州太湖洞庭西山東的小島上,宋代為採辦花石綱的人相中,運至京師,置於艮嶽。後幾次搬遷皆知破壞無數,是著名的敗家石,也相傳為不祥之物,曾位於留園,最後搬遷至蘇州織造府西花園 [7] 
冠雲峯石質是太湖石,位於蘇州留園,原位於徐泰時東園,寒璧山莊時期位於院外,鋒石四周有居民數百家繞之,雖大力者不能徙 [7]  ,後復歸留園。
玉玲瓏石質是太湖石,位於上海豫園,據《胡氏雜抄》所轉載的上海人王孟垗撰寫《記玉玲瓏石》一文記載,原文浦東三林莊南之舊屋,後由豫園園主潘允亮搬遷至此。 [8] 
縐雲峯石質是英石,最初位於吳六奇府花園內,清初被贈與海寧袁花鎮查伊璜,後位於桐鄉眼福寺天山前 [9]  ,1963年被移至杭州西山花圃,位於麴院風荷江南名石苑內。 [1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