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徐泰時

鎖定
徐泰時(1540~1598年)又名三錫,在徐氏世系中,為徐樸的曾孫。他“生而穎異”,“倜儻負奇”,與弟兄同席讀書,“文獨稱善”,深為其父徐履祥讚許。
萬曆八年(1581年),他參加殿試中了進士,即更名“泰時”,時年四十一歲,授工部營繕主事,主持修復慈寧宮,親自詳細籌畫並指揮施工。因有功勞,擢為營繕郎中。後建造壽陵,相土以定高下,精心核算,省錢數十萬(一串一千文,為一緡)。充分展示了他的經營和管理才能。被賜麟服,以彰寵異,又進秩太僕寺少卿
別    名
徐三錫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日期
1540年
逝世日期
1598年
主要成就
建設東園
本    名
徐泰時

徐泰時人物生平

徐泰時(1540~1598年)又名三錫,在徐氏世系中,為徐樸的曾孫。他“生而穎異”,“倜儻負奇”,與弟兄同席讀書,“文獨稱善” [1]  ,深為其父徐履祥讚許。
徐泰時性耿介,敢直言,平生慷慨任事,遭人忌恨,於萬曆十七年(1589年)“旨令回籍聽勘”,從此掛冠回到蘇州閶門外下塘花步裏(今留園路一帶)家中,“一切不問户外,益治園圃”。當然他並非平地造園,而是在其曾祖父“始創別業”的基礎上,“雜蒔花竹,以板輿徜徉其中。呼朋嘯飲,其聲遏雲。……留連池館,竟日忘歸。”過的是舒嘯閒居的日子。

徐泰時主要功績

徐泰時以一位建築家的眼光與能力,修治創建亭台樓館,遠遠超越了他的祖輩,為四百年後“東園(留園)”成為千古名園夯下了堅實的基石。
東園約四十多畝。“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園景以池水、山石、林木為主,構建了一樓、二堂、二亭、一庵,花木十餘種,多達數百株。呈現一派自然風光和山林氣勢,勝似巨幅寫意山水圖。徐泰時的兩位朋友,一是長洲縣令江盈科,另一是吳縣縣令袁宏道(均為萬曆進士),成為“東園“的座上客。
江盈科寫了《後樂堂記》(園中之主體建築為“後樂堂”,取意於北宋范仲淹名句),對園景記述甚詳。茲摘錄幾句:“堂之前為樓三楹,登高騁望,靈巖、天平諸山、若遠若近,若起若伏,獻奇聳秀,蒼翠可掬。樓之下北向,左右隅各植牡丹芍藥數十本,五色相間,花開如繡。……徑轉仄而東,地高出堂前三尺許,裏之巧人周丹泉,為壘怪石作普陀、天台諸峯巒狀。……步自亭下,由徑右轉,有池盈二畝,清漣湛人,可鑑鬚髮。”袁宏道之《園亭紀略》,除盛讚園內景色“皆可醉客”外,着重提到石屏與石峯。“壟上太湖石一座,名瑞雲峯,高三丈餘,妍巧甲於江南。”洵為鎮園之寶。
今日“留園”中部和西部的假山,尚有當年餘韻。詩人姜埰在《己亥秋日遊徐氏東園》一詩中,吟出“三吳金谷地,萬古瑞雲峯”之佳句。至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皇上第五次幸蘇,巨石被移到“織造署行宮”內(今蘇州第十中學)。
直到如今,“瑞雲峯”仍屹立於“十中”校園水池中央,英姿生輝,被推崇為江南四大名石之首。“瑞雲峯”的來歷非同尋常,此石本系宋代“花石綱”遺物。當初佞臣朱勔自西山開鑿,沉入湖中。後由橫涇人陳司成撈得。六十年後為浙江湖州董份(曾任禮部尚書等)買去。徐泰時十七歲那年與湖州董氏聯姻,此石即作陪嫁物。徐“載以歸吳之下塘,所壞橋樑不知凡幾。 [2] 
參考資料
  • 1.    《徐公行狀》範允臨
  • 2.    徐氏後裔徐樹丕《識小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