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入(拼音:rù),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字 [1]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 [2]  。此字本義指進入。“入”與“內”、“納”古本同源,因此,“入”有納義,既表示獻納、交納,又表示收納、採納。
(基本信息欄來源: [3] 
中文名
拼    音
部    首
五    筆
tyi
倉    頡
oh
鄭    碼
oda
字    級
一級字
注    音
ㄖㄨˋ
平水韻部
入聲十四緝 [4] 
總筆畫
2
四角號碼
80000
統一碼
5165
結    構
獨體字
造字法
指事字 [1] 

字源演變

字形演變(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可以視為指事字,實際是“內”的分化字。“內”字初文作“A”,以有鋭鋒的楔形符號“B”刺入“C”形的圖象,表示進入內裏之意。從“內”字中分化出“B”形以示進入之事。“入” “內”二字都見於商代,“入”之初形當與“內”字中“入”形相同,本作“B”,或省作“D”,這兩種大同小異的寫法長期並行,直至西漢初。戰國時代,或在中豎上加圓形飾點,飾點或變作短橫。秦漢兩代隸書都有把“B”寫作“E”和“F”兩種形式的情況,後者與“人”字混似,所以,至東漢,終於確立左撇短寫,右捺探頭的形式。本義是進入。“入”與“內”、“納”古本同源,因此,“入”有納義,既表示獻納、交納,又表示收納、採納。 [2] 

詳細釋義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動詞
進入,由外至內。
Enter
《書·禹貢》:“導淮自桐柏,東會於泗沂,東入於海。”
孟子·滕文公上》:“當是時也,禹八年於外,三過其門而不入,雖欲耕,得乎?”
進入,入夢
泛指至,往。
To
金·王若虛《高思誠詠白堂記》:“蓋樂天之為人,沖和靜退,達理而任命,不為榮喜,不為窮憂,所謂無入而不自得者。”

特指入門,在家。
At home
《詩·小雅·蓼莪》:“出則銜恤,入則靡至。”
墨子·非樂上》:“農夫蚤出暮入,耕稼樹藝,多聚叔粟,此其分事也。”

特指入朝。

漢書·敍傳上》:“回生況,舉孝廉為郎,積功勞,至上河農都尉,大司農奏課連最,入為左曹越騎校尉。”
唐·韓愈息國夫人墓誌銘》:“元和二年,李公入為户部尚書。”
入閣拜相
沒入,沉落。
Submerged
漢·司馬相如上林賦》:“日出東沼,入乎西陂。”
南朝宋·鮑照代白紵舞歌詞》:“三星差池露沾濕,弦悲管清月將入。”

侵入,滲入。
Invade
《晉書·天文志中》:“凡五星入月,歲,其野有逐相。”
唐·杜甫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紅入桃花嫩,青歸柳葉新。”
入侵,入主中原
引伸為聯繫,轉化。
Connect
漢·袁康越絕書·請糴內傳》:“美惡相入,或甚美以亡,或甚惡以昌,故在前世矣。”

參與。
Participate
戰國策·魏策一》:“今吾為子外之,令毋敢入子之事。入子之事者,吾為子殺之亡之,胡如?”
入局
列入。
Include
漢書·賈捐之傳》:“臣聞堯舜,聖之盛也,禹入聖域而不擾。”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議對》:“及後漢魯丕,辭氣質素,以儒雅中策,獨入高第。”

達到(某種境界);趨於(某種狀況)。
Reach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誄碑》:“潘岳構意,專師孝山,巧於序悲,易入新切。”
唐·韓愈《答呂毉山人書》:“故天下靡靡,日入於衰壞,恐不復振起。”

因受力而陷進。

後漢書·東夷傳·挹婁》:“種眾雖少,而多勇力,處山險,又善射,發能入人目。”
《晉書·赫連勃勃載記》:“射甲不入即斬弓人;如其入也,便斬鎧匠。”
刀槍不入
加入。
Join in
《詩·小雅·賓之初筵》:“賓載手仇,室人入又。”
老舍《老張的哲學》十三:“我想只要有個團體,大家齊心作好事,我就願意入,管他洋教不洋教。”
入黨
引進,接納。
Bring in
《晏子春秋·諫上六》:“梁丘據扃入歌人虞,變齊音。”
漢·劉向《列女傳·楚考李後》:“頌曰:‘李園女弟,發跡春申。考烈無子,果得納身,知重而入,遂得為嗣。’”

繳納,獻納。
Pay
《墨子·貴義》:“今農夫入其税於大人,大人為酒醴粢盛,以祭上帝鬼神。”
《後漢書·荀彧傳》:“願公先定河北,然後脩復舊京,南臨楚郢,責王貢之不入。”
入粟
收入,收益。
Earn
《禮記·王制》:“用地大小,視年之豐耗,以三十年之通,制國用,量入以為出。”《史記·孟嘗君列傳》:“歲餘不入,貨錢者多不能與其息,客奉將不給。”
入不敷出
沒收。
Confiscate
《後漢書·種暢傳》:“暢追恨之,更為設法,諸受臧二千萬以上不自首實者,盡入財物;若其隱伏,使吏髮屋伐樹,堙井夷灶,豪右大震。”
前蜀·韋莊《官莊》詩自序:“江南富民,悉以犯酒沒家產,因以此詩諷之。浙帥遂改酒法,不入財產。”

歸順,降服。
Surrender
唐·韓愈《衢州徐偃王廟碑》:“諸國既皆入秦,為臣屬,秦無所取利,上下相賊害,卒僨其國而沈其宗。”

謂定以罪名,使受刑罰。

《後漢書·劉瑜傳》:“促以嚴刑,威以正法。民無罪而覆入之,民有田而覆奪之。”
續資治通鑑·宋仁宗至和二年》:“廣州司理參軍陳仲約,誤入人罪死,有司當仲約公罪,應贖。”

指觸犯。
Offend
明·何景明《何子·嚴治》:“故法立而民不犯,刑設而人不入者,嚴之為也。”

符合。
Conform
淮南子·主術訓》:“譬猶方員之不相蓋,而曲直之不相入。”
入時,入格
嫁。
Marry
漢·劉向《列女傳·魯莊哀姜》:“哀姜者,齊侯之女,莊公之夫人也。初,哀姜未入時,公數如齊,與哀姜淫。”
漢劉向《列女傳·晉羊叔姬》:“及叔魚長為國贊理,邢侯與雍子爭田,雍子入其女於叔友以求直。”

詈詞。

元·李直夫《虎頭牌》第三摺:“我來勾你,你倒打我,我入你老婆的心。”
水滸傳》第七五回:“魯智深提着鐵禪杖,高聲叫罵:‘入娘撮鳥,忒殺是欺負人!’”

名詞
四聲之一。

明·王鏊《震澤長語·音韻》:“凡宮為上平,商為下平,角為入,徵為上,羽為去。”

佛教用語,謂悟得真理。

《大乘義章》卷一:“證會名之為入。”

佛教用語。謂感官、意識及其所辨別的各自對象。

《壇經·付囑品》:“三科法門者,陰、界、入也……入是十二入。外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內六門:眼、耳、鼻、舌、身、意是也。”

參考資料: [5] 

古籍解釋

説文解字

內也。象從上俱下也。凡入之屬皆從入。人汁切 [6] 

説文解字注

內也。
自外而中也。
象從上俱下也。
上下者、外中之象。人汁切。七部。 [7] 

康熙字典

《唐韻》人執切。《集韻》《韻會》日汁切。《正韻》日執切,𠀤任入聲。《説文》:內也。《玉篇》:進也。《禮·少儀》:事君,量而後入。《檀弓》:孟獻子𧝓比御而不入。注:言雖比次婦人之當御者,猶不入寢也。
又《春秋·隱二年》:莒人入向。《定六年》:於越入吳。傳:造其國都曰入,弗地曰入。注:謂勝其國邑,不有其地也。入者,逆而不順,非王命而入人國也。
又《廣韻》:納也,得也。
又《增韻》:沒也。
又《楞嚴經》:六入謂六塵,即眼入色,耳入聲也。
又《敎坊記》:每日常在天子左右為長入。 [8] 

書法字形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字形對比圖 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字形對比圖

書寫演示

“入”字書寫演示 “入”字書寫演示

書法欣賞

(書法來源: [9] 

音韻集匯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字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入聲

次濁
人執切
ȵjep
集韻

入聲

全濁
籍入切
dziep

入聲

次濁
日執切
nʑiep
韻略


入聲





日執切

增韻


入聲





日執切

中原音韻

入去
齊微



次濁

ɽi

入去
魚模



次濁

ɽiu
中州音韻


入聲作去聲
魚模





葉如去聲

洪武正韻

入聲


次濁
日執切
ȵiəp
分韻撮要

陽入
第十七金錦禁急







(音韻資料來源: [10] 

方言集匯

◎ 贛語:nhip5
◎ 客家話:[客英字典] ngip8 [寶安腔] ngip8 [梅縣腔] ngip8 [陸豐腔] gnip8 [客語拼音字彙] ngib6 [東莞腔] ngip8 [沙頭角腔] gnip8 [台灣四縣腔] ngip8 [海陸腔] ngip8
◎ 粵語:jap6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