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九氣拈痛丸

鎖定
九氣拈痛丸,中醫方劑名。出自《慈禧光緒醫方選議》。具有理氣止痛之功效。主治心胃疼痛。
名    稱
九氣拈痛丸
出    處
《慈禧光緒醫方選議》
組    成
當歸、良姜、五靈脂、莪術、檳榔、青皮、元胡、鬱金、木香、陳皮、薑黃、香附、甘草
功    用
理氣止痛
主    治
心胃疼痛

九氣拈痛丸組成

當歸四兩、良姜四兩、五靈脂四兩、莪術四兩、檳榔四兩、青皮四兩、元胡二兩、鬱金二兩、木香二兩、陳皮二兩、薑黃二兩、香附五兩、甘草一兩五錢。

九氣拈痛丸用法用量

上為末,醋為丸。每服三錢,白開水送下。

九氣拈痛丸功用

理氣止痛。

九氣拈痛丸主治

心胃疼痛。

九氣拈痛丸方義

本方主治證為脾胃寒凝氣滯,氣血不暢者。治當温中行氣,活血止痛。方中高良薑君藥,温通行氣,活血止痛。五靈脂、莪術行氣活血止痛,當歸養血活血止痛;青皮破氣散結止痛,均為臣臣藥。佐以檳榔、木香、香附、陳皮理氣止痛,消脹除滿;元胡鬱金薑黃杏行氣活血止痛。甘草為使,補中緩急,調和諸藥。全方配伍,有良好的温通氣血之功,適用於氣血鬱滯之心胃疼痛而偏寒者。

九氣拈痛丸使用注意

孕婦忌用

九氣拈痛丸附方

名稱:萬金丸
組成:舶上硫黃、巴豆、柴胡、附子、乾薑、陳橘皮、桔梗、青黛、當歸
用法:上為細末,麪糊為丸,如小豆大。每服二丸至三丸,温水送下。婦人血氣,醋湯送下;小兒夜啼常服一丸,温水送下;水瀉,生、熟水送下;血淋地榆湯送下;白痢,乾薑湯送下;痰涎並多,生薑湯送下;一切氣疾,煎生薑橘皮湯送下,不拘時候
主治:諸積,腹脅脹痛,冷氣攻疰;婦人血氣;小兒夜啼,胃冷痰涎等
出處:《博濟》卷二
功用:消化積滯,調三焦,宣利胸膈,理氣止痛
名稱:佛手柑粥
組成:佛手柑
用法:上藥煎湯去渣,再入粳米50-100g,冰糖少許,同煮為粥
主治:年老胃弱,胸悶氣滯,消化不良食慾不振,噯氣嘔吐等症
出處:《長壽藥粥譜》引《宦遊日札》
功用:健脾養胃,理氣止痛
名稱:沉香顧氣酒
組成:柑子根、青藤香臭牡丹根茴香根、硃砂、巖乳香、雞血藤根、苦茹頭、土沉香吳萸根、三香根、橙子根、通死根、臭草根、胡皂柑、觀音蓮
用法:用白乾酒十斤,泡十日後即成。每次一至三兩,每日三次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重慶方)
功用:理氣止痛
組成:丹蔘、三七冰片
用法:依法制片,共製成1000片。每服3片,一日三次
主治:冠心病胸悶,心絞痛
出處:《古今名方》引上海中藥製藥二廠方
功用:活血化瘀芳香開竅,理氣止痛
名稱:冠心蘇合丸
組成:檀香、青木香、乳香、硃砂、冰片、蘇合香
用法:上除蘇合香外,共為極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五分,蠟皮封固。每次1丸,一日三次,口含服或咀嚼後咽服;也可於臨睡前或發病時服用
主治:冠狀動脈病變引起的心絞痛,心肌梗塞,胸悶等症
出處:《中藥製劑手冊》引上海中藥製藥一廠方
功用:芳香開竅,理氣止痛

九氣拈痛丸重要文獻摘要

《素問·舉論痛》有九氣為病的論述,本方為《魯府禁方拈痛丸加減,功能理氣止痛,可治各種氣病所致之心胃疼痛。氣滯則血瘀,故方中除理氣之藥外,並用當歸、五靈脂、延胡索等活血之藥為佐。據脈案檔記載官中運用甚廣,療效當較確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