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青皮

(中藥名)

鎖定
青皮,中藥名。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變種的乾燥幼果或未成熟果實的果皮。5~6月收集自落的幼果,曬乾,習稱“個青皮”;7~8月採收未成熟的果實,在果皮上縱剖成四瓣至基部,除盡瓤瓣,曬乾,習稱“四花青皮”。
按照若水堂(新會陳皮百年商號)的定義,青皮是陳皮中很重要的一類。特指廣東新會原種(未經嫁接)陳皮柑10月下旬採摘的青色果皮;須經十年以上自然陳化,具備疏肝利膽的特殊性味、功效。歷代醫案中,青皮曾是“肝、膽二經”的常用之品。青皮入肝膽二經,疏利肝邪,通肝膽之氣。肝氣疏散,則“癖自不結”。
別    名
四花青皮
個青皮
青皮子
中文學名
青皮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無患子目
芸香科
柑橘屬
分佈區域
江西湖南福建浙江四川等地
採收時間
7~8月採收未成熟的果實採收
用    量
3~l0g
貯    藏
置陰涼乾燥處

青皮入藥部位

植物的乾燥幼果或未成熟果實的果皮。

青皮性 味

味苦、辛,性温。

青皮歸 經

歸肝、膽、胃經。

青皮功 能

有疏肝破氣,消積化滯的功效。

青皮主 治

用於胸脅脹痛疝氣疼痛,乳癖乳癰,食積氣滯,脘腹脹痛

青皮相關配伍

症因脈治》青皮散:氣滯脘腹疼痛者,可與大腹皮同用

青皮用法用量

3~10g。

青皮外觀顏色

新會原種青皮採摘時是深綠色,經過生曬和陳化,背面可能會轉化成淺黃色、橄欖色、深褐色三種。生曬時,背面向陽會呈黃色,背面向陰會呈現深褐色,橄欖色居中。(顏色上分辨年份是不夠的。採摘期、產區、陳化等因素都會影響外觀。)

青皮香氣口感

香氣:陳化足10年的青皮,青味、果香味已經基本沒有,散發薄荷香、藥香。
口感:青皮茶湯口感鮮爽。回甘淡雅悠長。久泡或久煮會有微苦,但很快即被回甘化解。

青皮炮製方法

1、青皮:除去雜質,洗淨,悶潤,切厚片或絲,曬乾。
2、醋青皮:取青皮片或絲,照醋炙法(附錄ⅡD)炒至微黃色。(每l00kg青皮,用醋15kg。)

青皮生理特性

1、四花青皮:果皮剖成4裂片,裂片長橢圓形,長4~150px,厚0.1~5px。外表面灰綠色或黑綠色,密生多數油室;內表面類白色或黃白色,粗糙,附黃白色或黃棕色小筋絡。質稍硬,易折斷,斷面外緣有油室1~2列。氣香,味苦、辛。
2、個青皮:呈類球形,直徑0.5~50px。表面灰綠色或黑綠色,微粗糙,有細密凹下的油室,頂端有稍突起的柱基,基部有圓形果梗痕。質硬,斷面果皮黃白色或淡黃棕色。厚0.1~5px,外緣有油室1~2列。瓤囊8~10瓣,淡棕色。氣清香,味酸、苦、辛。

青皮產 地

產於福建浙江廣東、廣西、江西、湖南、貴州、雲南、四川等地。

青皮相關論述

1、《本草綱目》:治胸膈氣逆脅痛,小腹疝氣消乳腫,疏肝膽,瀉肺氣。 [1] 
2、《本草圖經》:主氣滯、下食,破積結及膈氣。 [2-3] 
3、青皮在傳統養生中佔有重要地位。主“入肝、膽二經”、“疏利肝邪”,前人之述:
王好古:“陳皮治高(上焦心、肺),青皮治低(下焦肝、膽)。”
李時珍《本草綱目》:“陳皮浮而升,入脾、肺氣分;青皮沉而降,入肝、膽氣分。一體二用,物理自然也。”
元 朱丹溪:“青皮乃肝膽二經氣分藥,故人多怒有滯氣,脅下有鬱積,或小腹疝痛,用之以疏通二經,行其氣也。”
陳嘉謨《本草蒙筌》:“青皮疏肝利膽,則癖自不結。”
李時珍《本草綱目》:“(青皮)破堅癖,散滯氣,破下焦諸濕,治左脅肝經積氣。”
上述典籍,若水堂註解如下:
青皮跟陳皮的差別:青皮是陳皮的“前身”,一體二用,性味迥異。
第一它比較綠,第二它微苦有回甘,這樣綠、苦的青皮作用於厥陰(肝)經。
陳皮“浮而升”,往高處走、歸上焦心肺;青皮則“沉而降”,往下焦走,歸肝、膽經
古來疏肝、破肝淤較強的藥,首推青皮,它是非常強的破肝臟陰實的藥。
肝之氣左升,肺之氣右降。 青皮屬於肝的區塊,通肝氣的效果好。
如果腰痛只痛左邊腎臟部位的話,可以用青皮。
左協痛(身體左側),必須用青皮去通氣、破滯。
肝部腫塊、腹水可以用青皮來培土滲水、排水。青皮也是乳癰非常重要的藥。
參考資料
  • 1.    李時珍.《本草綱目》:中國言實出版社,2012年版
  • 2.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國醫藥出版社,2010版
  • 3.    高學敏.《中藥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