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秋見月和子由

鎖定
《中秋見月和子由》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七言古詩。開篇寫明月未出和初出之景,瑞光生白毫,銀闕湧蒼穹,雲散如崩濤,並想象用銀河水洗天公眸子。接下去寫星宿、水燈、寒螿、露草等,營造出一片澄明之境,滲透着對景懷人之情。詩人極寫中秋明月之美和他人的歡樂,更襯托出自己悲涼的心情和寂寞的處境。最後又安慰鼓勵對方,突出手足之深情。全篇單行直貫而下,想象奇麗,比喻新警,詩句流麗婉轉,唱嘆有致,令人吟誦不已。
作品名稱
中秋見月和子由
作    者
蘇軾
創作年代
北宋
出    處
東坡七集
作品體裁
七言古詩
作品別名
中秋見月寄子由
中秋見月懷子由

中秋見月和子由作品原文

中秋見月和子由1
明月未出羣山高,瑞光萬丈生白毫2
一杯未盡銀闕湧3,亂雲脱壞如崩濤4
誰為天公洗眸子5,應費明河千斛水6
遂令冷看世間人,照我湛然心不起7
西南火星如彈丸8,角尾奕奕蒼龍蟠9
今宵注眼看不見10,更許螢火爭清寒11
何人艤舟臨古汴12,千燈夜作魚龍變13
曲折無心逐浪花14,低昂赴節隨歌板15
青熒滅沒轉山前16,浪颭風回豈復堅17
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螿鳴露草18
捲簾推户寂無人,窗下咿啞惟楚老19
南都從事莫羞貧20,對月題詩有幾人?
明朝人事隨日出21,怳然一夢瑤台客22 [1] 

中秋見月和子由註釋譯文

中秋見月和子由詞句註釋

1.和(hè):依照別人所作詩詞的題材和體裁而寫作。子由:指蘇軾的弟弟蘇轍
2.瑞光:指月未出時星雲之光。萬丈:一作“千丈”。白毫:白色的光芒,指月亮將升起時閃出的光。
3.銀闕:指天上宮闕,傳説為仙人或天帝所居。《史記·封禪書》:“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去人不遠;患且至,則船風引而去。蓋嘗有至者,諸仙人及不死之藥皆在焉。其物禽獸盡白,而黃金銀為宮闕。”這裏代指明月。
4.脱壞:指天上積雲散開零亂。崩濤:浪濤下落。
5.“誰為”句:化用唐韓愈月蝕詩效玉川子作》:“念此日月者,為天之眼睛。”眸子,眼睛,此指月。詩人謂月為天之眼。
6.明河:即銀河。斛(hú):舊量器名,亦是容量單位,一斛本為十鬥,後來改為五斗。
7.湛然:明亮之狀。心不起:指心裏沒有世俗的雜念。
8.火星:星名。又名大火,即心宿。一作“大星”。彈丸:形容極小。
9.角尾:星宿名。二十八宿之兩宿。奕奕:光明貌,亮光閃動貌。蒼龍:蒼龍七宿。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合稱蒼龍。蟠:屈曲,環繞,盤伏。
10.注眼:謂集中目光看。看不見:極言星暗以反襯月明。
11.更許:猶言豈許、寧許。螢火:本指螢火蟲發出的光,這裏比喻人們遊玩的燈籠火。爭清寒:在秋日寒氣之中與月爭光。
12.艤(yǐ)舟:停船靠岸。古汴(biàn):古汴河由鄭州、開封,流經徐州,合泗水淮河。此特指徐州汴、泗合流之處。
13.魚龍:指魚燈、龍燈。
14.曲折:狀水燈排列之形。
15.“低昂”句:作者自注:“是夜,賈客舟中放水燈。”低昂,狀水燈上下波動。赴節,按音樂節拍。歌板,即拍板,一種樂器。歌唱時用以打拍子,故名。
16.青熒:青光閃映貌。此指水燈之光。滅沒:燭光熄滅。山前:一作“前山”。
17.浪颭(zhǎn)風回:浪打風吹使燈籠顫動。颭,《説文解字》:“颭,風吹浪動也。”豈復堅:哪裏還能堅固。
18.咽咽:嗚咽哀切之聲。寒螿(jiāng):古書上説的一種蟬。《爾雅·釋蟲》:“蜺,寒蜩。”郭璞注:“寒螿也。似蟬而小,青赤。”鳴:一作“啼”。
19.“窗下”句:作者自注:“近有一孫,名楚老。”楚老即蘇簞,蘇邁之子。咿啞,象聲詞,小兒學語或低哭聲。
20.南都從事:指蘇轍。從事,古官名。漢代州刺史之佐吏如別駕、治中、主簿、功曹等,均稱從事史。又有郡國從事史,每郡一人,主管文書等。時蘇轍為南京籤判,與古從事相當。莫羞貧:不要因貧而羞。蘇轍原詩有“南都從事老更貧,羞見青天月照人”之句,故作者以此寬慰他。
21.“明朝”句:化用唐武元衡夏夜作》:“無因駐清景,日出事還生。”
22.怳(huǎng)然:同“恍然”,好像,彷彿。瑤台客:神仙。瑤台,神話傳説中神仙所居之地。東晉王嘉拾遺記·崑崙山》:“傍有瑤台十二,各廣千步,皆五色玉為台基。” [1]  [2]  [3-4]  [5-6] 

中秋見月和子由白話譯文

明月還沒有從高高的羣山升起,就已經發出了萬丈光芒。
杯中的酒還未飲盡,銀闕就開始翻湧。紛亂的雲四處飄散,好像浪濤下落。
如果誰要為天公清洗眼睛,應該會耗費銀河裏的數千斛水。
明亮的月光使我更冷靜地洞察世態人情,我心湛然,磊落光明。
西南方向的心宿和彈丸一般大,角尾二宿亮光閃爍,環繞着蒼龍七宿。
今晚月光很強,星光顯得更加微弱,我集中目光也看不見它們。又怎麼容許燈籠火在秋日寒氣之中與月爭光呢?
何人在古汴河邊停船靠岸?人們做了許多魚龍形狀的燈,遊戲賞月。
水燈曲折排列,隨着歌聲節拍和船的浮沉上下盤旋舞動。
燈籠中的燭光熄滅,月亮也轉到山前。浪打風吹使燈籠顫動,哪裏還能堅固?
明月容易下沉,人也終究會散去。我回家後呼喚取酒再度賞月。
堂前的月色更加皎潔美好,寒蟬在含露水的草叢中咽咽而鳴。
掀起簾子,推開門户,寂靜得好像沒有人。窗下只有我的孫兒楚老在低哭。
子由啊,你不要因為清貧而感到羞愧,古來對月題詩的人能有幾個?
太陽一出,世事皆變,中秋夜恍若置身瑤台的賞月賦詩,不過如同一夢而已。 [6] 

中秋見月和子由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宋神宗元豐元年(1078)八月十六日,當時蘇軾在徐州任上,而弟弟蘇轍在南京留守籤判任上。前一年中秋,兄弟二人在徐州同賞月,蘇軾在《陽關曲·中秋月》中就已感嘆“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一年之後,兄弟二人天各一方,而蘇軾自己又憔悴病卧,心情哀傷。蘇轍寫了《中秋見月寄子瞻》寄給蘇軾,其中流露出“南都從事老更貧,羞見青天月照人”的感慨,蘇軾就寫了這首和詩來寬慰他。 [6]  [7] 

中秋見月和子由作品鑑賞

中秋見月和子由文學賞析

這首長歌二十八句,可謂中秋詩中的長篇之一。此詩寫中秋望月,思念胞弟,慨嘆人生聚散,好景不長。詩中從月升寫到月落,既形象地描繪了中秋之月,又生動地記述了中秋人事。
詩一開篇即描寫明月出來的雄偉氣勢,月亮還未出羣山之時,已經是光芒萬丈。“一杯未盡銀闕湧,亂雲脱壞如崩濤”,寫出了月亮升起的景象,描述得靈動詭譎,有聲有勢,氣象壯闊,明月不可阻擋之勢和它的光彩讓人詫異。接着,詩人收筆,寫月亮的明亮與光潔,“誰為天公洗眸子,應費明河千斛水”,就有幾分小巧。將月亮比作明亮的眼睛,該花費銀河千斛水,才使眼睛如此明亮,奇思妙想,令人驚歎。可見蘇軾的詩歌在重情感而不拘於情感、重氣勢而不拘於氣勢的表現中,粗獷間有細膩,厚重間有輕盈。
繼而詩人又將月亮與蒼龍七宿相比較,反襯月亮的明淨。心宿“如彈丸”,在西南方向閃着光芒;整個蒼龍七宿盤在西天,熠熠發光。到中秋的夜晚,角、亢、氐等星宿已落入西方地平線,並不是整個蒼龍都可見,所以詩人又補充道“注眼看不見”。月亮升起之後,星光更暗淡了,彷彿在與飛舞的螢火蟲爭奪着光亮。“千燈夜作魚龍變”“低昂赴節隨歌板”,描寫中秋節的民間習俗,引人遐想。詩的後半部分,從描寫家庭賞月的歡樂和温馨,寫到對遠方弟弟的思念和勸慰。“南都從事莫羞貧,對月題詩有幾人”,這是安慰鼓勵蘇轍的話,意思是説,雖然貧困,卻能對月賦詩,這儒雅的生活也足以快意。
全詩景情交錯,從天宇山川寫到社會民俗,再到家庭親情,詩情頓挫,低迴中轉酣暢,激越中出哀婉,實為中秋詠月長詩中的上乘之作。 [2]  [4]  [6]  [8-10] 

中秋見月和子由名家點評

清代葉矯然《龍性堂詩話續集》:坡公寫月初生則雲:“明月未出羣山高,瑞光萬丈生白毫。一杯未盡銀闕湧,亂雲脱壞如崩濤。”此等氣魄,直與日月爭光。李、杜文章雖光焰萬丈,安得不虛此老一席?
清代汪師韓《蘇詩選評箋釋》:起四句寫月未出初出之景,聲勢奕奕,著紙生輝。次乃言星,次乃言燈,以至寒螿露草,無非旁側鋪襯。而一片澄明之境,與夫對景懷人之情,自令人諷誦留連而不能已。蓋月不可摹,摹其在月中者自見。即謝莊《月賦》,其佳處固在“木葉”“風篁”數韻,一切鏡光輪影之詞,反是滓穢太虛耳。
清代紀昀評《蘇文忠公詩集》:竟用初唐體,亦自宛轉可思。(“瑞光萬丈生白毫”)“瑞光”二字鄙。(“西南火星如彈丸”以下四句)就“月明星稀”語衍開,脱盡體物窠臼。(“何人艤舟臨古汴”以下)蹙一波,對面寫照。此是加一倍法。(“明月易低人易散”二句)方入本位。(“明朝人事隨日出”二句)結用武元衡語無跡。
清代範大士《歷代詩發》:不落中秋窠臼,而俊氣排空,別成勝致。
清代翁方綱石洲詩話》:玉川《月蝕詩》“星如撒沙出”云云,記異則可耳。若東坡《中秋見月和子由》,欲顯月之明,而云:“西南大星如彈丸,角尾奕奕蒼龍蟠。今宵注眼看不見,更許螢火爭清寒。”此則未免視玉川為拙矣。尚賴“青熒明滅”以下轉得靈便,故不甚覺耳。
清代趙克宜《角山樓蘇詩評註匯鈔》:(“亂雲脱壞如奔濤”)刻畫警快。(“青熒滅沒轉山前”)插入一事點綴,以作波致。(“明月低昂人易散”)挽轉本題。 [11] 

中秋見月和子由作者簡介

蘇軾 蘇軾
蘇軾(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子。嘉祐進士。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後因作詩刺新法下御史獄,貶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潁州,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歷州郡多惠政。卒後追諡文忠。學識淵博,喜獎勵後進。與父洵、弟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書傳》《東坡樂府》等。 [12] 
參考資料
  • 1.    (宋)蘇軾著;(清)馮應榴輯注;黃任軻,朱懷春校點. 蘇軾詩集合注 上[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833-834.
  • 2.    陳祖美主編;陶文鵬編著. 中華經典好詩詞 蘇軾集 唐宋卷[M]. 鄭州:河南文藝出版社, 2018:126-127.
  • 3.    管仁福主編. 蘇軾徐州詩文輯注[M]. 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 2014:157-159.
  • 4.    陸堅主編. 千里共嬋娟 中華中秋月亮詩詞品讀[M]. 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 2011:72-73.
  • 5.    周世偉主編. 中華傳統節俗詩詞選注[M]. 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 2013:149-150.
  • 6.    胡光舟,周滿江主編. 中國曆代名詩分類大典 1[M]. 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 1990:530.
  • 7.    (宋)蘇軾著;王宇九選注. 蘇軾詩選注[M]. 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5:154.
  • 8.    王玉民著. 詩意星河[M].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19:51.
  • 9.    王玉民著. 佔測授時[M].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19:286.
  • 10.    阮忠著. 唐宋詩風流別史[M]. 武漢:武漢出版社, 1997:479.
  • 11.    曾棗莊主編. 蘇詩匯評 上[M]. 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 2000:706-707.
  • 12.    繆鉞等著. 宋詩鑑賞辭典[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5:339.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