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傳統屋頂

鎖定
中國傳統屋頂位於屋身的上部份,外型多樣,體積龐大,也可以顯示屋主的身份地位。傳統建築之屋頂材料,由內而外依序由三部分組成,由內而外依序為基層,結合層面層,並加上屋脊裝飾等。
中文名
中國傳統屋頂
別    名
廡殿式屋頂
特    點
外型多樣,體積龐大
組    成
基層,結合層與面層

中國傳統屋頂簡介

中國古代屋頂有很多不同的形式,主要是坡頂,也有平頂的。坡頂有一坡頂,兩坡頂,四坡頂幾種。兩坡頂根據屋頂與山牆的關係分為硬山懸山兩種,四坡頂一般有四坡五脊的廡殿頂和四坡九脊的歇山頂。在處理大脊上還有清水脊和捲棚脊等形式。此外還有攢尖頂(分三角攢尖,四角攢尖,六角攢尖,八角攢尖,圓攢尖等)、盔頂盝頂、十字脊頂。屋頂的形式與其等級有關。
要之屋頂形式,由高至低分:
·廡殿:四坡屋頂,多用於殿堂式建築。
·歇山:由上半部硬山或懸山,下半部廡殿所組成,基本上只准官署使用。
·懸山(挑山):屋頂兩側突出于山牆。
·硬山:屋頂兩側不突出于山牆。
·攢尖:包括圓攢尖,四角攢間,三角攢尖及八角攢尖等
中國傳統屋頂 中國傳統屋頂
·捲棚:沒有中脊之屋頂
次要之屋頂形式:
·清水脊
·盝頂
·盔頂
·十字脊頂
依清代屋頂之規制,屋頂等級分為:1.重檐廡殿、2.重檐歇山、3.廡殿、4.歇山、5.懸山、6.硬山,至於攢尖及捲棚,因為不用在重要建築,所以不列入等級。 [1] 

中國傳統屋頂廡殿頂

廡殿頂,即廡殿式屋頂,宋朝稱“廡殿”或“四阿頂”,清朝稱“廡殿”或“五脊殿”,日語稱寄棟造(假名:よせむねづくり)是中國、日本、朝鮮古代建築的一種屋頂樣式。在中國是各屋頂樣式中等級最高的,高於歇山式。明清時只有皇家和孔子殿堂才可以使用。唐朝時和日本也見於佛寺建築。
廡殿頂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由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一説戧脊)共五脊組成,因此又稱五脊殿。由於屋頂有四面斜坡,故又稱四阿頂。
廡殿頂又分為單檐和重檐兩種,所謂重檐,就是在上述屋頂之下,四角各加一條短檐,形成第二檐。故宮的太和殿就是重檐廡殿頂,而故宮的英華殿則為單檐廡殿頂
廡殿頂出現的很早,甚至早於歇山頂。在殷商甲骨文周朝的青銅器、漢朝畫像石明器北朝石窟中都可發現廡殿頂。漢朝的闕樓和唐朝的佛光寺大殿是現存最早的廡殿頂建築。
後來廡殿頂成為中國古代建築中最高等級的屋頂形式。清朝時期,廡殿頂只能用於皇家和孔子的宮殿,其中又以重檐廡殿頂最為尊貴。
在日本,廡殿頂多見於東日本,又有“東屋”的別稱。
中國以外的地方古建築,例如日本的東大寺大佛殿正倉院,韓國景福宮的城樓。仿古建築例如台灣國家戲劇院與大直忠烈祠,香港仿唐建築志蓮淨苑的大雄殿等。

中國傳統屋頂歇山頂

歇山頂,即歇山式屋頂,宋朝稱九脊殿、曹殿或廈兩頭造,清朝改今稱,又名九脊頂。為中國古建築屋頂樣式之一,在規格上僅次於廡殿頂。歇山頂亦有傳入東亞其它地區,日本稱為入母屋造(假名:いりもやづくり)。
歇山頂共有九條屋脊,即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和四條戧脊,因此又稱九脊頂。由於其正脊兩端到屋檐處中間折斷了一次,分為垂脊和戧脊,好像“歇”了一歇,故名歇山頂。其上半部分為懸山頂硬山頂的樣式,而下半部分則為廡殿頂的樣式。歇山頂結合了直線和斜線,在視覺效果上給人以稜角分明、結構清晰的感覺。
歇山式的屋頂兩側形成的三角形牆面,叫做山花。山面有博風板,山花和博風之間有段距離,可形成陰影。為了使屋頂不過於龐大,山花還要從山面檐柱中線向內收進,這種做法叫收山
歇山頂屋脊上有各種脊獸裝飾,其中正脊上有吻獸望獸垂脊上有垂獸戧脊上有戧獸仙人走獸,其數量和用法都是有嚴格等級限制的。
歇山頂分單檐和重檐兩種,所謂重檐,就是在基本歇山頂的下方,再加上一層屋檐,和廡殿頂第二檐大致相同。例如天安門、故宮的太和門保和殿乾清宮等就是重檐歇山頂,妙應寺山門、智化寺智化殿、台灣台北府城北門則為單檐歇山頂
在中國古代,建築屋頂的樣式有嚴格的等級限制。其中重檐歇山頂等級高於單檐廡殿頂,僅低於重檐廡殿頂,而單檐歇山頂低於單檐廡殿頂,只有五品以上官吏的住宅正堂才能使用,後來也有些民宅開始使用歇山頂
歇山頂的出現晚於廡殿頂,其樣式最早可見於漢闕石刻,在漢代的明器、北朝石窟的壁畫上,也都可看到歇山頂。現存最早的歇山式建築是五台山的唐代南禪寺大殿。
到了宋、元時期,歇山頂已經大為流行,一些建築物的單檐廡殿式主殿開始改為重檐歇山式,明代時重檐歇山更廣為運用到殿宇建築之中,超越單檐廡殿,成為僅次於重檐廡殿的最高等級建築樣式。
早期的歇山頂比較小,山牆側透空,沒有山花板,只有懸山式的博風板。明清時期,由於官式做法使用採步金和草架柱子,因此出現了大歇山,同時,山面開始不透空,明朝時多用磚頭壘砌山花,到了清朝才常在博風板里加上山花板。而自明代以來,歇山式建築日益高大,同時收山的尺度縮小、正脊的尺度加長,這使得建築看起來更加高峻凝重。
歇山頂的基本樣式加以延伸,可以演變出四面歇山頂、捲棚歇山頂等變體。
所謂四面歇山頂是由兩個歇山頂用十字脊的方式相交所構成的屋頂,也稱歇山式十字脊頂,北京故宮的角樓是典型代表。
捲棚歇山頂是指沒有正脊,而採用捲棚脊的方式建造的歇山頂,又稱歇山式捲棚頂。這種屋頂比較柔和,富於變化,常用於非正式的皇室離宮,例如承德避暑山莊的宮殿,就多捲棚歇山

中國傳統屋頂懸山頂

懸山頂,即懸山式屋頂,宋朝時稱“不廈兩頭造”,清朝稱“懸山”、“挑山”,又名“出山”,是中國古代建築的一種屋頂樣式,也傳到日本、朝鮮半島越南,日語稱切妻造(きりづまづくり)。在古代,懸山頂等級上低於廡殿頂歇山頂,僅高於硬山頂,只用於民間建築,是東亞一般建築中最常見的一種形式。
懸山頂是兩坡出水的五脊二坡式,一般由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構成,但也有無正脊的捲棚懸山式。和硬山頂不同,懸山頂建築兩側的山牆凹進屋頂,屋頂的檁伸出牆外,加博風板保護。由於此類建築的屋頂懸伸外挑于山牆之外,故名懸山頂或挑山頂。
懸山頂是兩面坡屋頂的早期樣式,但在唐朝以前並未用於重要建築。和硬山頂相比,懸山頂有利於防雨,而硬山頂有利於防風火,因此南方民居多用懸山,北方則多硬山
日本有些懸山頂建築的入口設於山牆,日語又把山牆稱為“妻”(つま),因此這種建築樣式稱為“妻入り” (つまいり)

中國傳統屋頂硬山頂

硬山頂,即硬山式屋頂,是中國古代建築的一種屋頂樣式。在等級最低,低於廡殿頂歇山頂懸山頂。根據清朝規定,六品以下官吏及平民住宅的正堂只能用懸山頂或硬山頂。而宮牆中兩廡殿房也多有硬山頂。
硬山頂是兩坡出水的五脊二坡式,由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組成。和懸山頂不同,硬山頂最大的特點就是其兩側山牆把檁頭全部包封住,由於其屋檐不出山牆,故名硬山
硬山頂出現較晚,在宋朝的<營造法式>中未見記載。可能隨著明、清時期廣泛使用磚石構建房屋,硬山頂才得以大量採用。和懸山頂相比,硬山頂有利於防風火,而懸山頂有利於防雨,因此北方民居多硬山,南方則多用懸山。

中國傳統屋頂捲棚頂

捲棚頂,即捲棚式屋頂,又稱元寶頂,是中國古代建築的一種屋頂樣式。
捲棚頂是兩坡出水,其特徵在於前後兩坡相接處沒有明顯外露的正脊,而是成弧線曲面。根據左右山牆的懸山式和硬山式不同,捲棚頂可分為懸山捲棚硬山捲棚,另外,捲棚頂也可以是歇山式,因此可以看作是歇山、懸山、硬山的變形。
捲棚頂線條流暢、風格平緩,因此多用於園林建築,在宮殿中也多用於太監、傭人等所居的邊房。承德避暑山莊宮殿區建築都採用了捲棚頂,以表現此為離宮,和正式宮廷相區分。

中國傳統屋頂攢尖頂

攢尖頂,即攢尖式屋頂,宋朝時稱“撮尖”、“鬥尖”,清朝時稱“攢尖”,是中國、日本、朝鮮古代建築的一種屋頂樣式,日語稱寶形造。其特點是屋頂為錐形,沒有正脊,頂部集中於一點,即寶頂,該頂常用於亭、榭、閣和塔等建築。在日本則常用於茶室
攢尖頂的垂脊斜面多向內凹或成平面,若上半部外凸下半部內凹,則為盔頂
攢尖頂有單檐、重檐之分,按形狀可分為角式攢尖和圓形攢尖,其中角式攢尖頂有同其角數相同的垂脊,有四角、六角、八角等式樣。圓形攢尖則沒有垂脊,尖頂由竹節瓦逐漸收小。故宮的中和殿為四角攢尖,天壇祈年殿
為圓形攢尖。

中國傳統屋頂十字脊頂

十字脊頂是中國古代建築的一種屋頂形式,是由兩個屋頂垂直相交而成,可以是懸山式,也可以是歇山式
<清明上河圖>中就有很多民居採用十字脊頂,其山面多采用懸山頂。後來宋代的《金明池奪標圖》就出現了歇山式的十字脊頂,即四個山面都是歇山式,故又稱“四面歇山頂”。

中國傳統屋頂盝頂

盝頂為中國古代建築的一種屋頂樣式,頂部有四個正脊圍成為平頂,下接廡殿頂
盝頂在金、元時期比較常用,元大都中很多房屋都為盝頂,明、清兩代也有很多盝頂建築。例如明代故宮的欽安殿、清代瀛台的翔鸞閣就是盝頂。

中國傳統屋頂盔頂

盔頂是中國古建築的屋頂樣式之一,其特徵是沒有正脊,各垂脊交會於屋頂正中,即寶頂。在這一點上,盔頂和攢尖頂相同,所不同的是,盔頂的斜坡和垂脊上半部向外凸,下半部向內凹,斷面如弓,呈頭盔狀。盔頂多用於碑、亭等禮儀性建築。
南宋人所作的<宮苑圖> (傳為唐朝人所作)中就有盔頂建築。現存最大的盔頂建築是湖南的岳陽樓
參考資料
  • 1.    李明珠.典藏保安宮:古蹟修復紀實: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12月1日: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