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攢尖

鎖定
攢尖是古代中國建築中屋頂的一種結構形式。宋代稱為撮尖,清代稱攢尖。依其平面有圓形攢尖、三角攢尖、四角攢尖、八角攢尖。也有單檐和重檐之分。多見於亭閣式建築,園林建築。
中文名
攢尖
外文名
pyramidal roof
別    名
鬥尖
形    狀
錐形
屬    性
中國傳統建築表現手法
基本形式
圓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等

攢尖基本信息

攢尖是中國傳統建築表現手法,是傳統雙坡屋頂形式之一,多用於面積不大的建築,如塔、亭、閣等。特點是屋面較陡,無正脊,數條垂脊交合於頂部,上覆寶頂。呈錐形,常用於圓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平面的建築物上,形成圓攢尖和多邊形攢尖。具有較強的藝術裝飾效果。 [1] 
攢尖以單檐為多,也有重檐和三重檐。始見於北朝石窟中的石雕刻塔,實物以北魏嵩嶽寺塔為最早。明、清實例較多。

攢尖攢尖式屋頂

攢尖式屋頂沒有正脊,而只有垂脊,垂脊的多少根據實際建築平面而定,一般雙數的居多,而單數的較少。如,有三條脊、四條脊、六條脊、八條脊,分別稱為三角攢尖頂、四角攢尖頂、六角攢尖頂、八角攢尖頂等。此外,還有圓形攢尖頂形式。攢尖式屋頂有重檐和單檐兩種做法,多作為亭類建築的屋頂,但在皇家建築和禮制建築中,也有攢尖頂形式的殿閣類建築出現。
攢尖式屋頂多見於亭、閣,尤其是亭予,絕大部分都是攢尖式屋頂,作為景點或觀景建築。北京頤和園中的廓如亭,是全國最大的攢尖式屋頂的亭子。
殿堂等較重要的建築或等級較高的建築中,極少使用攢尖頂。等級尊貴的建築中使用攢尖式屋頂的例子,可見的主要有北京故宮的中和殿、交泰殿和天壇內的祈年殿等幾座。 [2] 

攢尖基本形式

攢尖建築形式最早出現於北魏石窟中的石雕上,其特點是屋頂坡度較陡,無正脊,數條垂脊交合於屋頂部,上覆蓋以寶頂。建築物的屋面在頂部交匯為一點,形成尖頂,這種建築叫攢尖式建築。
攢尖建築在古建築中大量存在。古典園林中有各種不同形式的亭子,如三角亭、四角亭、五角亭、六角亭、八角亭、十六角亭、圓形亭和長方形亭等,都屬攢尖建築。在宮殿、壇廟中也有大量的攢尖建築,如北京故宮的中和殿、北海小西的觀音殿,都是四角攢尖宮殿式建築。而天壇祈年殿、皇穹宇則是典型的圓形攢尖壇廟建築。現按不同類型分別對攢尖建築的幾種基本構造作一簡要介紹。

攢尖四角攢尖建築

單檐四角攢尖建築構造比較簡單,平面呈正方形,一般有四棵柱。屋面有四坡,四坡屋面相交形成四條屋脊,四條屋脊在頂部交匯成一點,形成攢尖處安裝寶頂。
其基本構造是:由下至上,四棵柱,柱頭安裝四根箍頭枋,使下架(柱頭以下構架)形成圈樑圍合結構。每個柱頭上各放置角雲一件。角雲又稱花梁頭,它的作用是承接檐檁,其處於轉角處的角雲,上部做出十字檁碗。在箍頭檐枋上面,相鄰兩個角雲之間安裝墊板。角雲和墊板之上是塔交檐檁。塔交檐檁相交處做卡腰榫。四根檁子卡在一起,形成上架(柱頭以上構架)的第一層圈樑式圍合結構。在檐檁之上還有一圈塔交金檁。
為解決塔交金檁的放置問題,須首先在檐檁之上施趴梁或抹角梁。這種藉助與趴梁或抹角梁來承接檐檁以上木構件的方法,通常稱之為“趴梁法”或“抹角梁法”。
趴梁法的構造方式是:沿金檁平面中軸線,在進深方向施長趴梁,梁兩端搭置在前後檐檁上,在面寬方向,施短趴梁,梁兩端搭置在長趴樑上。這樣,就在檐檁上面架起了一層井字承接構架。其上再依次安裝金枋、金檁等構件。
抹角梁法的構造方式是:在檐檁之上與寬面、進深各成45°角的位置裝飾抹角梁,抹角梁中軸線要通過搭交金檁軸線的交點,四角共安裝四根抹角梁,在檐檁以上構成方形承接構架,在這層構架上再安裝金檁等。在亭子的四個角轉角,分別沿45°方向安裝角梁,形成轉角部位的骨幹構架,角梁以上安裝由戧(續角梁)。四根由戧共同交在雷公柱上。雷公柱是攢尖建築頂部的骨幹構件。雷公柱下如果安裝太平梁,則可使雷公柱落腳於太平梁上。如下施太平梁,則由四根由戧支撐懸空的雷公柱。
究竟採用哪種做法,要看屋面及寶頂的重量大小而定。通常小式做法的寶頂較輕,一般不用太平梁,遇寶頂體積重量很大,僅憑由戧不足以支撐時,就需在上金檁之上安置太平梁以保“太平”。四角亭屋面按木基屋做法與廡殿、歇山建築基本相同,在檁子上面釘置緣望板。正身部位釘正身檐椽、飛檐,轉角部位釘翼角、翹飛檐。望板上面依次抹護板灰、做泥背鋪底蓋瓦件、調脊和安寶項等。

攢尖六角攢尖建築

(1)單檐六角亭(以無鬥小式為例)
單檐六角亭平面有六根柱,成正六角形。屋面有六坡,相交成六脊,六條脊在頂部交匯為一點,攢尖處安裝寶項。
單檐六角亭的基本構造是,由下至上依次為六棵柱,柱頭安裝搭交箍頭枋,使柱頭以下形成圈樑式圍合結構,柱頭以上安裝角雲、墊板、搭交檐檁。在檐檁上面接金檁軸線安置確定趴梁的平面位置,通常是沿面寬方向的金檁軸線安置趴梁,梁兩端搭置在檐檁上;在進深方向安置短趴梁,梁兩端搭置在長趴樑上。短趴梁的軸線在平面上應通過搭交金檁軸線的交點,以保證搭交金檁的節點落在趴樑上。長短趴梁在檐檁上面形成了承接上層構架的井字形樑架。趴梁以上再依次安金枋和金檁。角梁沿各角安裝,角梁以上安裝由戧,6根由戧共同支撐雷公柱。
雷公柱一般為懸空做法。六角攢尖建築的長短趴梁的放置方向,在實際中也有互相易位的例子,即將長趴梁位置改裝短趴梁,短趴梁位置改裝長趴梁。長短趴梁位置交換,雖然對承接上層木架作用一樣,但趴梁這樣放置,會使趴梁榫卯、搭交檁件榫卯和角梁三者的節點集中在一起,互相影響,互相削弱,這對亭子的整體結構及局部的榫卯結構都有傷害,所以,在設計和施工中應儘量避免採用這種做法。
(2)重檐六角亭建築
重檐六角亭也有一圈柱子和兩圈柱子兩種不同的柱網分佈形式,從而形成兩種不同的構造形式。
①兩圈柱(雙圍柱)重檐六角亭
兩圈柱子的重檐六角亭,平面分佈12根柱子,外圍檐一圈檐柱,裏圍一圈金柱。金柱向上延伸直通上層檐,作為上層檐的檐柱。這種由重檐柱直接支承上層檐的做法,是最普通最常見的一種構造方法。相當於在單檐六角亭外面再加出一層廊檐。它所採用的仍是雙圍柱重檐四角亭的構造模式。
雙重圍柱重檐六角亭上層的構造與單檐六角亭相似,也是採取施用長、短趴梁的方法組成上層構架。下層檐構架圍合結構,在檐柱和金柱之間施指頭梁,穿插枋通過這件構件把兩圍圈柱子聯繫成為一個整體,抱頭梁之間安裝墊板,墊板上面安裝搭交檐檁,形成下層檐上架部分的圍合框架。搭交檁與金柱間安裝插金角梁,角梁後尾做榫交於金柱,前端挑出於搭交檐檁之外。下層正身檐檁外端釘置於檐檁之上,內一端搭置於承椽枋之上。承椽枋以上裝圍脊枋、圍脊楣子和上層檐枋諸件。
這種雙圍柱重檐六角亭儘管構造很合理,但由於金柱落地佔據空間,影響室內空間利用率,作為公共園林建築,這是美中不足的。
②一圍柱(單圍柱)的重檐六角亭
單圍柱重檐六角亭,平面分佈六角六棵柱。僅外圍一圈檐柱,裏圍金柱。
它的基本構造是:在柱頭安裝箍頭檐枋(大式為額枋),柱頭角雲,角雲之間裝墊板(帶斗拱大式做法,這部分構件為平板枋和斗拱)。墊板以上安裝搭交檐檁(帶斗拱大式做法為搭交挑檐桁、正心桁),在檐檁上安裝抹角梁。下層檐角梁外段扣搭交檐檁上,內一端搭置在抹角樑上,並挑出於抹角梁之外,角梁後尾做透榫,穿入懸空柱下端的卯眼,懸挑上層檐柱。
這種利用槓桿原理,以抹角梁為支點、角梁為挑杆懸挑上層全部構件的方法,即前面所談到的抹角梁法。而上層懸空柱間由若干道橫樑相聯繫。
這些枋子由下至上分別為:花台枋(帶斗拱大式做法,溜金斗拱後尾落在此枋上,無斗拱小式做法可在此枋與承檐枋之間安置荷葉墩一類裝飾構件作為隔架構件)、承椽枋、圍脊板、圍脊枋、圍脊楣子、上層檐枋(大式做法為上檐額枋)等構件。

攢尖圓形攢尖建築

上層檐枋以上在柱頭部位安裝角雲,角雲之間裝墊板,墊板以上層安搭交檐檁(如為帶斗拱大式做法,這部分應為平板枋、斗拱、挑檐桁、正心桁諸件)。在檐檁以上,安裝趴梁,方法同單檐六角亭,趴樑上再裝金枋、金檁、角梁、由戧、雷公柱等件,單圍柱重檐六角亭,上層檐柱不落地,故室內空間利用率高,構造巧妙合理。
體量較小的圓形攢尖建築,平常用六棵柱,稱為六柱圓形亭。其基本構造由下至上,依次為柱、花梁頭、檐檁、趴梁、檁碗等。柱頭部位安裝弧行檐枋。這種弧行檐枋不同於多角亭上的箍頭枋,它的端頭不做箍頭榫,而是燕尾榫與柱子相交。在柱頭之上,裝花梁頭,花梁頭的作用在於承接檐檁圾安裝墊板。檐檁之間由燕尾榫相連接。檐檁之上裝趴梁,長短趴梁的位置與前邊所述六角亭趴梁安放的位置正好相反。長趴梁沿進深方向安裝,按這個方向安置長短趴梁,有兩個原因:
①圓亭沒有角梁,檐檁相接處不做搭交榫,趴梁頭扣在柱頭位置上,不會出現六角亭那樣三種節點相互矛盾、相互削弱的情況。
②圓形建築的檁、枋、墊板等構件為弧形,弧形構件水平放置時,外側重,在不加任何外力的情況下,構件自身已有一定的扭矩;如果將長趴梁壓在檁子中段,使檐檁以上所有的荷載都加在弧形檁子上,必然增大扭矩,節點處就會被破壞,這是萬萬不可以的;只有使趴梁的端頭壓在柱頭位置的檁子上,才能保證結構的合理和安全。這是在考慮圓形建築構造時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確定長短趴梁的位置時還應注意,要保證每段金檁的節點都壓在趴梁的軸線上。在趴梁之上,兩段金檁交接處,還要放置檁碗,以承接金檁。檁碗形如檐柱上的花梁頭,但可不做出麻葉雲頭狀。在各檁碗間安裝弧形金枋,其上安放金檁。檁碗與趴梁之間應有暗梢固定。在金檁之上,每兩段檁子對接處使用由戧l根,6根由戧支撐雷公柱。圓亭雷公柱的作用與其他多角亭相同,但由於由戧以下無角梁續接,僅憑6根由戧來支撐雷公柱之上的寶頂和瓦件是不夠的,因此凡圓亭在雷公柱之下通常要加一根太平梁。太平梁兩端搭置在金檁上,做法同趴梁,使雷公柱下腳落在太平梁上。 [3] 

攢尖攢尖寶頂

在中國古建築的屋頂中,有一種攢尖式的屋頂,它的式樣是在多面坡的屋頂上,幾條屋脊自下而上交匯在頂端,這裏沒有正脊,頂端彙集在一點呈放射形的多條屋脊,都可以將它們視為垂脊,在這多條垂脊上的裝飾和硬山、懸山式屋頂上的垂脊一樣,中段有一隻垂獸,獸前有小獸。這種攢尖頂適用在平面為正角形或者正圓形的建築上,如正方、正六角、正八角等等,多數涼亭、樓閣喜採用這種屋頂,也有少數殿堂也採用,如北京紫禁城三大殿中的中和殿和瀋陽故宮的大政殿都是用攢尖屋頂,前者為四方攢尖,後者為八角攢尖。在這裏我們要觀察和介紹的是這些脊頂端交匯成的結點。在漢代地下墓室發掘出來的明器中有不少平面呈四方形的樓閣,多層樓閣頂上是四面坡的攢尖頂,而在這類頂上就有張着翅膀的瑞鳥作裝飾,這種經過裝飾的攢尖頂稱為“寶頂”。
在全國各地各類建築上的寶頂形態萬千,縱觀它們的式樣,也可以看到它們在造型裝飾上的一些規律。
首先這些寶頂的形態與這座建築本身的整體造型有關。北京頤和園昆明湖東岸有一座體量巨大的廓如亭,因為它是清代皇帝經十七孔大石橋去龍王廟上下轎子的地方,需要有眾多大臣在此恭候接送,因此涼亭面積達兩百多平方米,八角形的平面,內外三圈共四十根立柱支撐着上面的重檐八角攢尖頂,因此這裏用磚燒製的寶頂造型也簡潔而渾厚,其風格與巨大的涼寧及其屋頂相同。在同一座頤和園的小園諧趣園裏,幾座小亭散佈在水池四周,相互有曲廊相連,四周綠樹圍繞,空間曲折,因此這些亭子屋頂寶頂或方或圓,整體為須彌座式,上下枋用仰覆蓮瓣,束腰部分有雕花作裝飾,近觀顯得細緻而華麗,它們的風格比廓如亭的寶頂顯得活潑,而與四周環境和涼亭本身造型相配合。
其次,屋頂寶頂的造型除了要與建築本身的形式相匹配之外,還有其本身形態的塑造問題。浙江農村有一座涼亭,雙重屋檐,屋脊平緩而舒展,四脊攢尖,頂上的寶頂為葫蘆形,葫蘆上下分為三段,它們高低、大小及外沿弧線均不相同,下大上尖相疊而成為三角形,造型敦實而不顯笨拙。山西農村有一座高踞城牆上的涼亭,屋頂高峻,增添了涼亭居高臨下的態勢,其攢尖寶頂在總體造型上順着高峻的屋脊而呈瘦高狀,成為屋頂很自然的頂尖。而這瘦亭形的寶頂又作了多層次的分割,底部為蓮座,其上為仰覆盆,盆上一隻葫蘆,高低相錯,富有變化,頂上由葫蘆尖作為結束。雲南西雙版納地區的農村,幾乎村村有水井,為了保護井水的清潔,一個水井有一座水亭,水亭不大但頂上皆有攢尖寶頂,它們或做成多層亭閣,或為小塔,或為簡潔的須彌座,但不論什麼式樣,在本身造型上都注意上下層次的高低錯落,剖面尺寸的大小變化,從而各具神態,成為小小井亭很富有特徵的裝飾部位。
再次,這些屋頂上寶頂部分的裝飾有的還包含着一定的人文內涵。新疆地區的伊斯蘭教清真寺大多保持了阿拉伯世界伊斯蘭教堂的形制,寺中有禮拜殿、教經堂和塔樓等部分。其中的禮拜殿因為要容納眾多的信徒,所以多采取磚築造的圓形拱頂。塔樓用作召喚信徒前來做禮拜,所以稱“喚醒樓”,由於伊斯蘭教將這種召喚稱為“念邦克”,於是喚醒樓又稱“邦克樓”。邦克樓為圓筒形的塔樓,樓中有樓梯直通樓頂,頂上設有四周空敞的房間,寺中主持人即站在頂層向四周召喚信徒前來禮拜。塔樓頂上覆有拱頂,拱頂之上立長杆,杆上有寶珠和象徵伊斯蘭教的新月裝飾。伊斯蘭教建築重裝飾,邦克樓的頂層外牆上多用石膏花或小瓷磚拼出圖案作裝飾,窗上飾以花格,所以從整體看,邦克樓的頂層和拱頂共同組成為裝飾的重點,而其中的寶頂只佔很小和不重要的部分。這種既有形象之美又含伊斯蘭宗教特徵的邦克樓頂不但成為清真寺的標誌,而且還被用在一些重要的墓室和紀念性建築上。新疆喀什市阿巴和加麻扎(墓地)的大門兩側和主墓室四個角都設有這種邦克樓式的角樓,而極富裝飾的邦克樓頂層又被端端正正地放在主墓室圓拱頂的中央,成了墓室頂上端莊的寶頂。在喀什的其他幾座紀念建築上也看到類似的情況。
這些不大的寶頂經過古代的工匠之手,各具風采而成為屋頂裝飾中不應忽視的部分。 [4] 
參考資料
  • 1.    朱立元.美學大辭典 修訂本:上海辭書出版社,2014-04:689
  • 2.    王其鈞編著,中國建築圖解詞典 白金版,機械工業出版社,2016.07,第6頁
  • 3.    宋其加.解讀中國古代建築: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12
  • 4.    樓慶西.磚雕石刻: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