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明器

鎖定
明器,指的是古代人們下葬時帶入地下的隨葬器物, 即冥器。同時還是指古代諸侯受封時帝王所賜的禮器寶物。明器一般用陶瓷木石製作,也有金屬或紙製的。
除日用器物的仿製品外,還有人物、畜禽的偶像及車船、建築物、工具、兵器、傢俱的模型。在中國,從新石器時代起即隨葬明器。明器是考察古代生活和雕塑藝術的有價值的考古實物
中文名
明器
別    名
冥器
含    義
古代人們隨葬器物
出    處
《禮記檀弓上》
最早出土年代
新石器時代
特    點
自新石器時代數量遞增

明器基本資料

詞目:明器
拼音:míng qì
注音:ㄇㄧㄥˊ ㄑㄧˋ
英文:articles to be for the dead

明器歷史

明器 明器
在夏商時代的墓穴裏就出土了陪葬的人、獸、日用器物及金銀玉器。戰國至漢代早期,厚葬之風甚盛,許多王公貴族死後往往將大批他們生前所用的奴僕、器物一同下葬。此時所用的明器嚴格來講沒有專門的特指,一般均是主人生前所用器具的實物。
到了漢代後期,厚葬之風漸衰,人們逐漸領悟到“人死如燈滅”,用不上什麼實物隨葬品。模型明器作為漢代新興的成套隨葬品組合。所謂模型明器,是指漢代墓葬中常見的、一整套特點鮮明的隨葬器物,主要包括倉、灶、井、風車、碓房、圈廁,院落、樓閣、田地、池塘以及家禽、家畜俑。基於這樣的認識,人們不僅用生時所喜好的文物陪葬,還出現了許多仿製的象徵性隨葬品,也就是採用替代品陪葬,如漢墓出土的各種農莊、陶樓、陶院落、陶豬舍、陶狗、陶壺等等,不僅反映了當時的日常生活,同時也透露了當時的建築形式,這些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明器。
而由於大量生產的結果,使得許多不是上層階級的人也負擔得起,所以陶製的陪葬品在漢代相當盛行。它們是漢代人對所期望有的“財富”的展現;而陶農莊、院落配以侍者、樂者、戲者、兵丁等人俑,則是漢人對當時豪強富足者生活的嚮往。
宋代以後,紙製明器逐漸流行,陶瓷明器漸少。 [1] 

明器引證解釋

1. 即冥器。專為隨葬而製作的器物,一般用竹、木或陶土製成。從 宋 代起,紙明器逐漸流行,陶、木等制的漸少。
明 代還有用鉛、錫製作的。《禮記·檀弓下》:“其曰明器,神明之也。塗車芻靈,自古有之,明器之道也。” 唐 穀神子 《博異志·張不疑》:“自是 不疑 鬱悒無已,豈有與明器同居,而不之省,殆非永年。” 元 石德玉 《曲江池》第二折:“今日有個大人家出殯,擺設明器,好生齊整,我和你看一看波。”
閲微草堂筆記》:明器,古之葬禮也,後世復造紙車紙馬。孟雲卿《古輓歌》曰:“冥冥何所須?盡我生人意。”蓋姑以緩慟雲耳。
然長兒汝佶病革時,其奴為焚一紙馬,汝佶絕而復甦,曰:“吾魂出門,茫茫然不知所向。遇老僕王連升牽一馬來,送我歸。恨其足跛,頗顛簸不適。”焚馬之奴泫然曰:“是奴罪也。舉火時實誤折其足。”
又六從舅母常氏彌留時,喃喃自語曰:“適往看新宅頗佳,但東壁損壞,無奈何?”侍疾者往視其棺,果左側穿一小孔,匠與督工者尚均未覺也。
明器,是古代喪葬用的禮器,後世造紙車紙馬。孟雲卿寫的《古輓歌》中説:“在冥冥之中還需要什麼,才能夠滿足我活着的人的心意。”大概是説姑且用來緩解悲痛罷了。然而,我的長子汝佶病危時,他的女兒給他燒了一匹紙馬。汝佶斷了氣卻又甦醒過來説:“我的魂魄出了門口,茫茫然地不知曉要往哪兒去。遇見老僕人王連升牽着一匹馬過來,送我走。遺憾的是馬跛足,顛簸得很不舒服。”燒紙馬的僕從哭泣着討饒:“這是我的過錯,點火的時候一不小心折了一條馬腿。”還有我的六堂舅母常氏在彌留之際,喃喃自語道:“剛才去看了新房子真的不錯,只是東邊的牆壁損壞了,可怎麼辦呢?”守在一旁的人去查視她的棺材,果然左側壞了,有一個小洞。木匠和監工的,都未曾發現這個洞。
2. 古代諸侯受封時帝王所賜的禮器寶物。
左傳·昭公十五年》:“諸侯之封也,皆受明器於王室,以鎮撫其社稷。” 杜預 注:“謂明德之分器。”

明器特點

中國新石器時代的墓中,已出現專供隨葬的模型,如江蘇邳州大墩子遺址墓中出土方形尖頂陶屋、甘肅秦安大地灣遺址墓中出土彩繪陶靴等。
商周時期明器日益普遍,河南安陽商墓中曾發現錫鉛鑄造的禮器和武器,以及仿青銅禮器製作的陶明器。戰國時期,仿青銅禮器和樂器的陶明器更加普遍,象徵車馬的小型車馬飾和陶、木質俑開始流行,甚至連竹木製作的牀榻几案等傢俱和琴瑟等樂器,也常常是仿實用器的明器。
秦漢時期陶明器數量更多,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馬俑(見秦始皇陵兵馬俑),大小如真人真馬。反映家貲財富豪華威儀的樓閣庭院、侍衞奴僕,井倉灶磨、車船、雞狗等明器,在漢墓中隨處可見,而且造型大多逼真。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流行武士俑、胡人俑、伎樂俑、陶牛車,南方流行青瓷明器,其中以蓮花尊、魂瓶、虎子(溺器)等最具特色。
唐代出現三彩明器,工藝水平很高(見唐三彩)。北宋以後,紙明器逐漸流行,其他質料明器減少;但在官僚地主墓中仍不乏陶、木明器。

明器簡介

明器 明器
【一】出處
孔子曰:“之死而致死之,不仁而不可為也。之死而致生之,不知而不可為也。是故竹不成用,瓦不成味,木不成斫,琴瑟張而不平,竽笙備而不和,有鐘磬而無簨 。其曰明器,神明之也。”見《禮記檀弓上》。
【二】即“冥器”。一作“盟器”。
專門為隨葬而製作的器物。又稱冥器。一般用陶瓷木石製作,也有金屬或紙製的。除日用器物的仿製品外,還有人物、畜禽的偶像及車船、建築物、工具、兵器、傢俱的模型。在中國,從新石器時代起即隨葬明器。明器是考察古代生活和雕塑藝術的有價值的考古實物。
《禮記》之《檀弓》篇載:“為明器者知葬道矣,備物而不可用,哀哉!死者而用生者之器也。不殆於用殉乎哉?”“其曰明器,神明之也;塗車、芻靈,自古有之,明器之道也。”古人深信死後有靈,殉葬器物可供來生享用,故厚葬成風,形態廣及車馬俑.僮僕俑、鎮墓俑及動物俑等。少數製為生活用器,如杯,盤、壺,罐等等,但數量較少,這與鉛釉有毒,只宜觀賞不可盛食,或有相當關聯。
中國新石器時代的墓中,已出現專供隨葬的模型,如江蘇邳州大墩子遺址墓中出土方形尖頂陶屋、甘肅秦安大地灣遺址墓中出土彩繪陶靴等。
【三】古代諸侯受封時帝王所賜的禮器寶物。 [2] 

明器漢代建築

明器 明器
中國傳統的木構架建築,經歷了長期和大量的實踐之後,在漢代取得了重大突破,建築內容豐富,結構複雜多樣,多層木柱樑架式樓閣建築的出現,更是打破了戰國以來盛行的高層建築依憑土台而建的傳統方式。漢代建築明器正是形象地表明瞭這一顯著特點。
漢代莊園經濟發展迅速,宅院建築明器成為當時豪強地主生活的真實寫照,在佈局上體現了外實內靜的神韻,形成一個自給自足的空間。而表現莊園生產和生活豐富內容的重要構成部分,如牲畜圈養的豬羊圏,糧食倉儲加工的倉房、風車、磨坊和灶,模擬生活的水井和廁所等,也在漢代建築明器中得到一一描摹。
此外由於漢代樓居風氣的興盛,使河南出土的漢代建築明器中,陶樓佔了較大比重,從用途上可以分為望樓、倉樓、戲樓等,而避暑休憩的水榭也同樣以樓閣形式出現。
參考資料
  • 1.    李思思.漢代建築明器研究[J].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2(09):101-121.
  • 2.    郜向平.商墓中的毀器習俗與明器化現象[J].考古與文物,2010(01):4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