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俄原油管道

鎖定
中俄原油管道起自俄羅斯遠東管道斯科沃羅季諾分輸站,經中國黑龍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13個市、縣、區,止於大慶末站。管道全長999.04公里,俄羅斯境內72公里,中國境內927.04公里。按照雙方協定,俄羅斯將通過中俄原油管道每年向中國供應1500萬噸原油合同期20年。中俄原油管道2010年11月1日進入試運行階段。2009年2月17日,中俄石油管道談判歷經15年,最終簽約 [7] 
中文名
中俄原油管道
長    度
999.04 km

目錄

中俄原油管道簡介

中俄原油管道黑龍江穿越主管回拖成功
主管回拖成功 主管回拖成功
2010年4 月27日14時25分,中俄原油管道 [1]  黑龍江穿越主管從黑龍江南岸的中國領土正式入地;4月28日12時18分,經過近22個小時的穿行,順利地在黑龍江北岸的俄羅斯領土上破土而出,奮戰了200多個日日夜夜的員工為他們創造的新奇蹟歡呼雀躍。
中俄原油管道起自俄羅斯遠東管道斯科沃羅季諾分輸站,經俄邊境加林達計量站穿越黑龍江,途經我國黑龍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的12個縣市,止於我國大慶末站。管道全長1030公里,設計年輸量1500萬噸,作為我國重要的能源戰略通道,這條管線的建設對保證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黑龍江穿越工程是中俄原油管道的控制性工程,備受兩國政府關注,集團公司各級領導高度關注。作為施工總承包商,管道局選派最優秀的管道施工隊伍,調派最優良的設備和最有經驗的施工人員,確保施工順利實施。
黑龍江定向鑽穿越工程是按照俄羅斯設計規範及技術標準進行設計,穿越管道設計壓力6.4兆帕,管徑820 毫米,壁厚15.9毫米,採用K70級直縫埋弧焊鋼管。雙管同管徑平行敷設,一條為主管道,另一條為備用管道,穿越出、入土點分別位於中俄兩國境內,採用兩台鑽機雙向對穿(美國奧格DD-1100和DD-580,並使用國外先進的Paratrack II系統)、主管和備用管兩次穿越方式。管線穿越水平長度1150米,穿越深度距河牀底部38米,穿越經過地層有9-16米深的卵石層,17-20米深的碎石層,其餘為中風化長石石英砂岩和含泥碎石,岩層極為破碎,地質十分複雜,極易發生卡鑽事故。因此,黑龍江穿越被業內人士稱為“穿越禁區”,俄方業主稱之為世界級難題,甚至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2009年8月28日,黑龍江穿越工程正式開鑽。為確保黑龍江穿越成功,承擔施工任務的管道局穿越分公司多次組織召開專家論證會,制訂科學施工方案;為保證在零下40攝氏度條件下正常施工,中俄兩國政府批准設立了建設封閉區,分別在中方封閉區和俄方封閉區搭建了鋼結構保温大棚,為人員、設備和材料進出境提供便利條件;在施工設備保障上,該公司調集最有岩石施工經驗的精英機組,配備最先進的穿越設備(美國奧格DD-1100和DD-580水平定向鑽機),在關鍵設備和部件上“一用一備”,在原有兩台鑽機和兩個機組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台鑽機和一個機組配合施工。主管回拖時嚴格按照中俄雙方協商制定的防腐層檢測要求,在原管道防腐層上安裝包裹了一層光固化保護層,同時製作了優質的管線訂管線發送滾輪架;參建員工在零下四五十攝氏度的條件下,發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和管道光榮傳統,精心組織,科學施工,嚴格操作,精細管理,克服地質破碎極其複雜,施工環境、材料不易採購,社會依託差以及協調難度大等種種困難。為確保工期,他們放棄國慶、元旦、春節等節假日,日夜奮戰在黑龍江畔。2009年12月9日,完成了主管導向孔對接;2010年2月19日,順利完成了四級擴孔、多次洗孔和試回拖。黑龍江穿越工程主管穿越的成功,為黑龍江穿越工程按期完工爭取了寶貴的時間,也為實現中俄原油管道投產奠定了堅實基礎。
由於中俄原油管道黑龍江穿備管與主管之間只有25米的距離,地質完全相同,為此穿越公司借鑑主管施工經驗,確保了備管穿越順利推進。據悉,黑龍江穿越備管正在進行四級擴孔,預計整個黑龍江穿越工程將在5月底完工。 [2] 
中俄原油管道 中俄原油管道
2009年4月27日,中俄原油管道俄羅斯境內段開工建設。2009年5月18日,中俄原油管道中國境內段開工。中俄原油管道 [3]  計劃於2010年10月31日建成投產,屆時俄羅斯將通過這條管道每年向中國供應1500萬噸原油,合同期20年。
中俄原油管道工程是我國正在構建的東北、西北、西南和海上四大能源戰略通道之一。其中國境內段漠大線和黑龍江穿越工程由中石油負責建設。

中俄原油管道進展

2008年,談判僵局被打破,這一年金融危機來臨,中方提出了提供貸款的建議。貸款換石油。這是中俄石油談判的一個轉折。此後,雙方對細節進行敲定。這是第一次有了貸款換能源的模式。此後,這一模式應用於多個國際能源合作項目。2009年2月17日,3億噸的原油合同簽署。 [4] 
俄羅斯當地時間2010年8月29日下午1點,俄羅斯總理普京親自駕駛着黃色的“拉達—卡利納”轎車來到“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道的第21號泵站。在泵站的操作枱上,普京親手轉動起圓形的“注油閥門”。
在獲得技術人員的“操作完成”確認後,普京微笑地回過頭,滿意地向在場的人員樹起了大拇指,這也標誌“中俄原油管道”俄羅斯境內段正式被注入石油,開始技術測試階段。普京同時表示,俄產原油將通過該管道運抵中國。
中俄石油管道也就是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道中國支線,起自俄遠東斯科沃羅季諾原油分輸站,經中國黑龍江和內蒙古的13個市縣區,止於大慶站。管道全長約1000公里,其中俄羅斯境內72公里,中國境內約930公里。計劃於2010年10月31日建成投產,合同期20年。
中石油內部一位參與了談判的高層人士曾經評價説,中俄原油管線是一塊硬骨頭,從來沒有哪一個能源項目像這個一樣,經歷了這麼多的曲折和反覆。

中俄原油管道竣工

中俄石油管道竣工 兩國元首出席開通儀式
中俄原油管道工程2010年9月27日竣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和時任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共同出席竣工儀式
俄遠東管道和中俄原油管道走向示意圖 俄遠東管道和中俄原油管道走向示意圖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週一與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展開中俄首腦會議,隨後胡錦濤與梅德韋傑夫共同出席中俄石油管道開通儀式,這條石油管線是從東西伯利亞的斯克沃洛季諾一直延伸到中國東北部的大慶,也是中俄最大的雙邊合作專案。
胡錦濤與梅德韋傑夫共同按下手掌,開啓中俄能源合作的全新時代。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中俄原油管道工程順利建成,兩國互利合作雙贏的典範,兩國能源合作新的里程碑。”
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我也很贊成胡錦濤主席的高度評價,我也很同意中俄原油管道將進一步強化中俄戰略合作伙伴關係面,這是面向未來的工程,互利共贏的工程。”
該石油管道俄羅斯段是在上月完工,中國段也宣告全線竣工後,根據兩國達成的“貸款換石油”協議,2011年1月到2030年,也就是未來二十年內,中國每天將接獲30萬桶石油,總供應量達到3億噸。相應的,中國將向俄羅斯提供250億美元長期貸款。這條管道更使得俄羅斯,與沙特阿拉伯安哥拉一道,成為中國的三大原油供應國。而為了形成上下游產業鏈條,雙方將在天津合資建立中俄東方石化煉油廠
中俄原油管道工程竣工,標誌着中俄能源合作進入新階段 [5] 

中俄原油管道開通

2011年1月1日5時48分,中俄原油管道正式投入運行,俄羅斯的原油開始進入中方境內位於漠河縣興安鎮的首站儲油罐內,標誌着中國東北方向的原油進口戰略要道正式貫通。每年1500萬噸、期限20年的中俄原油管道輸油合同開始正式履行。
當日11時50分,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分公司總經理姚偉在漠河首站發佈正式投產輸油指令,中俄原油管道中國境內漠大線(漠河-大慶)隨即進入輸送狀態。
中俄原油管道起自俄羅斯遠東原油管道斯科沃羅季諾分輸站,穿越中國邊境,途經黑龍江和內蒙古,止於黑龍江大慶末站,管道全長近1000公里,設計年輸油量1500萬噸,最大年輸油量3000萬噸。
由於此前完成的試運行已經在漠大線900餘公里管道內填充了55萬噸原油,在漠河首站和加格達奇站壓力作用下,大慶林源末站在漠河站開閥約15分鐘後開始正式接油。

中俄原油管道簽約

俄原油管道漠河首站 俄原油管道漠河首站
2012年9月,中俄石油管道談判歷經15年,最終簽約。這是中國與俄羅斯建的第一條石油管道,具有標誌性意義。中俄原油管道穿行於地下,“黑色的金子”日夜不停流動,從俄羅斯逶迤而來,穿越黑龍江底,再經過933.85公里的穿行,抵達大慶。每年運送1500萬噸,簽約20年。
這是一場經歷了15年“拍拖”最終結合的漫長婚約。俄羅斯向亞洲伸出了粗壯的能源之手,中國順勢而上,打開了能源的北方通道。
“絕對的雙贏。”2012年8月31日,中石油中俄合作項目部總經理蔣奇説,談判最終成功是中俄利益最大化的選擇。 [4] 

中俄原油管道意義

中俄原油管道被稱為中國四大能源戰略通道之一。對於中國來説,與世界第一原油出口大國俄羅斯的合作,是能源戰略的迫切需要。
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已經超過50%。中國原油管道公司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在這種情況下,實現原油進口的多渠道和運輸方式多元化,顯得尤為重要。
中東非洲地區,仍是未來我國石油進口的重要資源地。運輸依賴水路,尤其要經過馬六甲海峽
曾經中國進口石油的80%要經過馬六甲海峽。而馬六甲海盜猖獗,劫案不斷。這個885公里的狹長水域,就像容易被扼住的咽喉。中俄原油管道像是開了一道天窗。中國每年石油對外需求量已超過2.5億噸。中俄原油管道持續的石油供應,是重要的安全砝碼,穩穩坐落於北方。而北方通道,“道路寬闊”,潛力巨大。管線一旦建成,“雙方都不會輕易停輸”。中俄雙方正在研究增加輸量的可能性。萬一海運被掐斷,“這1500萬噸會給國內原油供應做貢獻,更主要的是一個心理的保障。”蔣奇説。奔湧的石油,如同血液在地下動脈安穩運行,支撐着的是中國石油市場穩定的心跳。

中俄原油管道評論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昨晚在接受《新聞縱橫》採訪時表示,各國對於石油需求的不斷攀升,造成了一些國家的恐慌,由此也就導致了俄羅斯對其石油資源待價而沽。
韓曉平説,過去的十年是全世界經濟高速發展的過程,對石油需求也不斷的上升,造成了一些國家的恐慌,比如説日本。日本非常擔心未來的石油供應不能保證,因為中國需要的石油太多了。中國自身也有一種恐慌,再加上像韓國等這樣一些國家,大家都去追求石油資源的供應,也導致了俄羅斯把它拿到的資源待價而沽。結果一會兒想賣給中國,一會兒想賣給日本,一會兒又考慮到韓國,他老想把它的油價不斷的推升,導致中俄一直是談不下來。
韓曉平認為,有限的資源,加上高昂的開發和運輸成本,讓俄羅斯西伯利亞石油的“一女多嫁”並不現實,而將繡球拋給中國,是俄羅斯利益最大化的選擇。
中俄原油管道 中俄原油管道
韓曉平評論道,俄羅斯的石油資源在東西伯利亞地區是非常有限的,由於它沒有很多的勘探開發投入。而且在這個地區都是凍土層,要開發石油實際上能夠做工作的時間非常短。同時俄羅斯由於資金的緊缺,在這個地區也沒有進行很深入的調查。我們知道這個地區是高寒地區,石油勘探出來、開發出來以後輸送的時候成本非常高,因為不斷的要進行加温,這個加温的過程要消耗更多的石油。它的輸送、開發各方面的成本都是非常高的。所以俄羅斯在這樣一個有限的資源,而且未來成本可能比較高的情況下,把它的一個“女兒”許配給多個國家是根本不現實的,所以他選擇這個方案首先是供應給中國。
國家發改委能源所研究員周大地介紹説,俄羅斯的能源供應主要集中在歐洲,對亞太地區的出口量暫時還較小。通過一條管道盤活一片地區,對俄羅斯而言,這將是進入有前景的亞太市場的一個重要出口。發展中的中國市場對俄羅斯能源出口具有廣闊前景。
而反觀中國方面,中國2009年生產原油1.89億噸,與此同時,淨進口原油卻達到1.99億噸,中國原油對外依存度也由此首次跨過許多國人心中50%的心理防線。這種情況下,中俄石油管道的開通無疑具有積極的意義。
發改委能源所研究員周大地認為,我們中國石油進口並不是只要增加一兩千萬噸的問題,或者是幾千萬噸的問題,中國的石油進口是兩億多噸,以後可能增加到三億噸、四億噸,增量主要是靠進口,所以我們還是要不斷開拓新的石油進口的來源,實現原油進口的多元化。
據瞭解,隨着東部石油管道以及東西伯利亞至太平洋管道的建成和投入使用,俄將每年為此供應3000萬噸原油,並逐步擴大到5000萬噸,那麼這一數字對中國來説又意味着什麼呢?
韓曉平説,我們一年進口3千萬噸,大概每年的平均增長大概在5千萬噸左右,所以如果能夠增加到5千萬噸,在中國石油整個供應格局中,未來如果我們達到4億噸的進口量的時候大概在1/8左右。它如果能夠穩定供應的話,對中國來説也確實是一個很大的石油來源,而且這些石油可以供應中國的東北地區,使我們已經建立的像大慶這樣的煉油設施,能保證它平穩的運行,對於整個東北經濟的發展都會有很多的好處。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