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不勝

鎖定
不勝,讀音為bù shèng,漢語詞語,意思為不能制服,出自《管子·正世》。
中文名
不勝
拼    音
bù shèng
注    音
ㄅㄨˋ ㄕㄥˋ

目錄

不勝解釋

1、不能制服
2、經不起
3、不盡
4、失敗

不勝出處

1、不能制服
管子·正世》:暴人不勝,邪亂不止,則君人者勢傷而威日衰。
2、經不起;不能承受;不能忍受
唐·柳宗元三戒》:驢不勝怒,蹄之。
陳情表》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
《管子·入國》:“子有幼弱不勝養為累者。”尹知章注:“勝,堪也。謂不堪自養,故為累。”
唐·岑參《終南東溪口作》詩:“沙平湛濯足,石淺不勝舟。”
東周列國志》第一百六回:“代兵素服李牧,見其無辜被害,不勝憤怒,一夜間逾山越谷,逃散俱盡,趙葱不能禁也。”
晏子春秋·外篇上三》:“賦斂無厭,使民如將不勝,萬民懟怨。”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一卷:“兩個丫鬟被纏不過,勉強吃了,各不勝酒力,東倒西歪。”
後漢書·皇甫規傳》:“臣不勝至誠,沒死自陳。”
唐·韓愈《袁州申使狀》:“在愈不勝戰懼之至,伏乞仁恩,特令改就常式。”
3、不盡
《出師表》臣不勝感激
《史記·項羽本紀》:“夫秦王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
4、失敗;不如
史記·高祖本紀》:“九江王布與龍且戰,不勝,與隨何閒行歸漢。”
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孔融體氣高妙,有過人者,然不能持論理不勝詞。”
禮記·表記》:“虞夏之文,不勝其質; 殷周之質,不勝其文。”
三國演義·第五回》:「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試教出馬,如其不勝,責之未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