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龍且

(秦漢之際楚軍將領)

鎖定
龍且(jū)(?—公元前203年),在部分文獻中又記作“龍苴”“龍沮”。是秦漢之際楚國將領,起初隸屬項梁,任職司馬,項梁戰死後,歸屬項羽
楚漢戰爭中,劉邦派遣韓信攻取齊地,龍且奉項羽之命前往救援,與韓信軍隔着濰水對陣。韓信用沙袋堵塞濰水上游,引兵入河,龍且率軍出擊,到達河中,韓信命軍隊速退,同時在上游決堤放水,盡淹楚軍,最終龍且在敗陣中被殺。 [2] 
全    名
龍且
別    名
龍苴,龍沮
所處時代
秦朝→西楚
逝世日期
公元前 203年
身    份
楚國將領
官    職
司馬裨將
評    價
骨鯁之臣

龍且人物生平

龍且東阿破秦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秦將章邯攻殺齊王田儋、魏王魏咎,齊王之弟田榮、魏王之弟魏豹皆退守東阿縣,被秦國軍隊追擊包圍。 [4-5]  其後項梁率領楚軍北上救援,龍且時任司馬,與項梁、田榮在東阿城下大破章邯的部隊。 [3] 

龍且定陶抗漢

漢二年(公元前205年),漢王劉邦平定三秦,東出函谷關,收服西魏王魏豹河南王申陽、韓王鄭昌殷王司馬卬諸侯王,又號召齊國、趙國一同進攻西楚 [38]  西楚宗族將領項佗曾任職魏國國相,龍且與魏相項佗率領楚國軍隊,與漢將曹參灌嬰在定陶縣開戰。曹參、灌嬰在定陶縣南部擊敗龍且、項佗的部隊。其後漢軍攻入西楚首都彭城。 [6]  [7]  西楚霸王項羽於是從齊國回師,在彭城大敗漢軍。 [39] 

龍且平定九江

項羽在攻打齊國時,曾向九江國徵兵。九江王英布稱病不去,只派了將領率領幾千人前往。 [12]  等到劉邦攻下了彭城,九江王英布又聲稱有病不去幫助楚國,項羽因此怨恨英布,派使者指責英布,並要召見他,英布感到害怕而不敢去。項羽因為北方有齊國、趙國的憂慮,西方有漢王劉邦為患,而自己的盟友只剩下九江王一個,所以沒有發兵攻打英布。 [13] 
漢三年(公元前204年),九江王英布被漢王使者隨何策反,項羽於是派出項聲、龍且前去攻打九江王國,幾個月後龍且率軍擊敗英布,平定淮南地區,英布走小路與隨何投奔漢王劉邦。 [8] 

龍且遭主疑忌

漢三年四月(公元前204年5月17日至6月15日期間),西楚軍隊將漢王劉邦圍困在滎陽,並切斷了漢軍糧道。劉邦求和,西楚歷陽侯范增力諫項羽不要和談。 [11]  陳平向劉邦獻計説:“項王身邊的骨鯁之臣,只有范增鍾離眜、龍且、周殷幾個人,如果大王能用幾萬斤黃金買通説客,去離間他們的君臣關係,再出兵攻打,項王必敗。”劉邦於是撥發四萬斤黃金給陳平調度,在楚軍內部釋放流言,聲稱項羽麾下幾位主將多次立有大功卻沒被封王,將領們心懷不滿都想聯漢反楚,分王其地,項羽果然對幾位主將產生了猜忌。 [9-10] 

龍且滎成之爭

在漢左丞相韓信破趙滅代期間,漢王劉邦與楚軍也在滎陽、成皋一帶相持。 [53]  在這期間,靳歙隨從劉邦拿下趙國鄴城朝歌邯鄲等多個城邑,擊破趙國軍隊。 [50]  漢軍返回敖倉後,旋即在成皋南擊敗項羽的軍隊,靳歙斷絕楚軍從滎陽至襄邑的糧道。 [52]  傅寬隨同劉邦追擊項羽的部將項冠周蘭、龍且等人,傅寬所統率的士卒在敖倉山下斬獲敵方騎將一人。 [49]  灌嬰奉劉邦詔令獨自領軍襲擊楚軍的後方,斷絕了楚軍從陽武到襄邑的糧道。在魯縣城下,灌嬰、靳歙擊敗項羽將領項冠的軍隊,灌嬰麾下的將士們斬殺楚軍的右司馬騎將各一人。 [51]  靳歙奪取了東至繒縣、郯縣、下邳縣,南至蘄縣、竹縣的大片土地。 [52] 

龍且濰水陣亡

彭越在魏地流竄,斷絕楚軍糧餉,韓信攻破齊國。 [14]  項羽讓項佗擔任大將、周蘭擔任亞將,龍且擔任裨將,出兵去救援齊國。 [15]  楚軍對外號稱兵力二十萬。 [16] 
龍且與齊王田廣合兵一處,與韓信戰鬥,還沒開打。有人勸諫龍且説:“漢軍士兵遠距離征戰,窮追不捨久經戰陣,士氣鋭利不可阻擋,齊國、楚國的士卒都是在自己身居的鄉土打仗,軍隊容易開小差退散。不如加固城牆防守,讓齊王田廣派他的親信臣子去號召那些已經投降的城邑,那些城邑聽説齊王還活着,楚軍又來救援,一定會反擊漢軍。漢軍跨越兩千裏而客居齊地,齊地之城都反抗他們,他們勢必沒辦法取得軍糧,那麼就可以不戰而勝了。”
龍且説:“我一向瞭解韓信的為人,他很容易對付的。向漂洗的大娘蹭吃蹭喝,沒有養活自身的本事,鑽別人胯下而受辱,沒有打贏別人的膽量,我們沒必要害怕他。況且來救援齊國卻讓齊人自己得勝,那我有什麼功勞?現在打贏韓信,還能佔得齊國一半的地盤,怎麼能停下來!” [18] 
於是開戰,龍且和韓信兩軍隔着濰水列陣。韓信在晚上令人制作一萬多個囊袋,裝滿沙子用來堵住濰水上游,領着軍隊進入濰水河道中央,攻打龍且,假裝打不贏,撤退逃走。龍且果然大喜,説:“我就知道韓信膽小!”於是領頭追擊蹚過濰水,韓信派人拆掉堵塞的沙囊,河水暴漲而來。龍且的後續部隊大半過不來,韓信迅速下令襲擊楚軍,殺死龍且。在濰水東側那頭的部隊於是潰散逃走,齊王田廣也撤軍逃掉。韓信追擊敗軍到達城陽,俘虜田廣。楚國殘餘士卒都投降,於是平定了齊地。 [17] 
漢將曹參 [19]  灌嬰 [20]  也隨同韓信參與了在高密縣濰水流域 [21]  的這場戰鬥,擊敗楚將留公旋,麾下士卒斬殺龍且,並俘虜了楚軍亞將周蘭
其他參與此戰的漢軍將士有:丁禮 [25]  [30]  丁復 [22]  [28]  蔡寅 [24]  [29]  呂馬童 [26]  [31]  、王周(王虞人 [27]  [32] 
龍且之死在漢四年十一月(公元前204年12月10日至前203年1月8日期間)。 [23]  [37] 

龍且史料記載

龍且人物評價

陳平“彼項王骨鯁之臣亞父鍾離眜龍且周殷之屬,不過數人耳。” [40] 
胡應麟章邯白起之亞也,衄於羽而名弗稱;龍且,黥布之徒也,滅於信而勳弗立。楚之可當一面者耳,破九江、救田橫,他弗任也,死濰水,羽始大懼,遣人説信,及越反梁無可使者,自往擊之,卒失成皋,楚以亡。故吾嘗謂增去而楚無大臣,沒而楚無善將,難為碌碌道也。” [41] 

龍且相關考辨

龍且項氏副手

在史書記載中,龍且經常是以項氏宗親將領的左右手的身份外出征戰。如定陶之戰隨同的是項佗 [6]  ;平定九江時龍且所伴隨的是項聲 [8]  ;在滎陽、成皋對峙期間隨從的是項冠 [49]  ;而最後在救齊一役中,楚軍的大將是項佗亞將周蘭,龍且僅僅是裨將 [15] 
這也從側面驗證了陳平關於“項羽不能信任外人,所寵信都是項氏宗族和妻家兄弟”的説法。 [54] 

龍且身死辨析

在史書記載中,“殺龍且”者有:丁禮 [30]  丁復 [28]  ;“斬龍且”者有:曹參 [19]  灌嬰 [20]  ;“破殺龍且”者:韓信 [23] 
韓信是戰役總指揮右丞相曹參 [42] 御史大夫灌嬰 [43]  都明確隸屬於相國韓信,按資歷少壯派灌嬰的職屬又在曹參之下。 [44]  以曹參、灌嬰二人軍功記錄為例,曹參“虜其將軍周蘭” [19]  ,灌嬰“身生得亞將周蘭” [20]  ,二人同場戰役有戰功交集,換算功勞時,曹參是指揮部隊俘虜周蘭有功,而灌嬰則是身在前線親手俘獲周蘭有功,部下有功上級亦有指揮之功。 [48] 
史記》中丁復的戰功為“殺龍且彭城” [28]  ,僅此一處將殺龍且與彭城兩場戰役混為一談,對比其餘參戰眾將的戰例,蔡寅則為“破龍且及彭城” [29]  ,丁復的《史記》記載應缺漏“及”字,在《漢書》中丁復的戰功可句讀為“破龍且、彭城” [22]  ,當取漢書記載。故丁復與蔡寅、呂馬童王虞人等都只參與了“擊/破龍且”的戰鬥,非“殺龍且”者。 [26]  [27] 
那麼僅剩的前線“殺龍且”者只有丁禮 [25]  一人,因丁禮明確隸屬於灌嬰麾下 [30]  ,所以在濰水之戰中,前線戰士丁禮“殺龍且”,直屬領導灌嬰、中層領導曹參也有指揮“斬龍且”之功,最高指揮官韓信有“破殺龍且”之功,其餘將士有參與擊破之功。

龍且戰法質疑

清朝湘軍統帥曾國藩濰水之戰的具體過程提出質疑,認為韓信用沙袋堵水的方法不可信,其論辯如下:
“《史記》敍述韓信攻魏豹,是以木罐渡的軍隊,攻龍且,是以袋子裝沙堵的水。我私下曾經懷疑,魏豹以大將柏直抵擋韓信,以騎將馮敬抵擋灌嬰,以步將項它抵擋曹參,如此兩軍的人數,恐怕也各自不下萬人,然而木罐能渡多少人?最多不過二三百人,難道能夠取得勝利?沙袋堵水,下面可以滲漏,旁邊可以橫溢,若不是嚴謹施工,絕不能築成大堤堵水,使得下游最終絕流。如果是大河大潮,那麼堵住固然艱難,然而開通也是不容易。倘若是小港小流,易堵易通,那麼開通後未必就不能涉渡。這兩方面按理説,都不可信。敍述兵事的書,沒有比《史記》更好的,太史公敍述兵事的文章,沒有比淮陰侯的傳記更詳細的,但它的不足為據竟到這地步!孟子説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君子作事,既要徵驗各種古籍,又要詢問其他人,但是還要必須慎思而明辨,或許不至於冒昧從事。” [55-56] 

龍且軼事典故

  • 龍且城
《元和郡縣圖志》關於龍且城的記載
《元和郡縣圖志》關於龍且城的記載(2張)
①亦作龍沮城,地名,即今江蘇省灌雲縣西北龍苴鎮。《資治通鑑》:南朝宋泰豫元年(公元472年),以垣崇祖徐州事,“徙戍龍沮”,即此。梁武帝時置縣,為東彭城郡治。東魏武定七年(公元549年),又為海州治,北齊縣廢。 [33] 元和郡縣圖志·朐山縣》:“龍且故城在縣南六十里。” [35] 
②在今山東無棣縣北二十里。《讀史方輿紀要》卷31海豐縣廣武城”條下:“縣北二十里有龍且城。其地高聳,形勢屹然。” [34] 
③龍且城,即古高密城。又名城陰城。在今山東高密市西南四十里前田莊。《元和郡縣圖志·高密縣》:龍且城“楚將龍且所築也”。 [36] 

龍且後世紀念

傳説的山東省濰坊市的龍且冢,實為漢代高密王劉弘的子嗣墓。
據《康熙海州志·雜誌·丘墓》:“龍苴王墓,在新壩。”(即今連雲港海州區新壩鎮)。俗呼為龍苴王墓。《康熙海州志·詞翰》收錄明經周士高《過龍苴王墓》一首:
當年卜葬必高崗,百世行人尚曰王。
玉簡金泥沉海浪,孰從亂石辨嵩邙
今連雲港市灌雲縣龍苴鎮,近郊有龍苴古城遺址,傳為龍且所築。

龍且藝術形象

龍且小説形象

古本通俗小説《西漢演義》龍且繡像 古本通俗小説《西漢演義》龍且繡像
明朝沈採戲文千金記》(文中記作“龍沮”) [45]  、明朝甄偉的小説《西漢演義 [46]  、清末民初蔡東藩的小説《前漢演義 [47]  等文學作品對龍且皆有一定描寫。

龍且影視形象

1985年電視劇《楚河漢界歐陽震華飾演龍且
龍且影視形象
龍且影視形象(4張)
2004年電視劇《楚漢驕雄遊飆飾演龍且
2012年電視劇《楚漢爭雄倪土飾演龍且 [1] 
2011年電影《鴻門宴杜玉明飾演龍且
2012年電視劇《楚漢傳奇範雨林飾演龍且
動畫《秦時明月》系列夏磊配音龍且(詳見本詞條第二義項)
參考資料
  • 1.    倪土出演大將龍且 項羽劉邦之外感情戲男性角色  .新浪娛樂.2012-02-20[引用日期2018-06-19]
  • 2.    倉修良 主編.《史記辭典》:山東教育出版社,1991年6月第1版:第754頁
  • 3.    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居數月,引兵攻亢父,與齊田榮、司馬龍且軍救東阿,大破秦軍於東阿。
  • 4.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四·田儋列傳第三十四》:秦將章邯圍魏王咎於臨濟,急。魏王請救於齊,齊王田儋將兵救魏。章邯夜銜枚擊,大破齊、魏軍,殺田儋於臨濟下。儋弟田榮收儋餘兵東走東阿。
  • 5.    司馬遷·《史記·卷十六·秦楚之際月表第四》:【秦】(二世二年)七月。【楚】二,陳嬰為柱國。【項】十一,天大雨,三月不見星。【齊】齊立田假為王,秦急圍東阿。【漢】十一,沛公與項羽北救東阿,破秦軍濮陽,東屠城陽。【魏】咎弟豹走東阿。
  • 6.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五·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灌嬰)擊項羽將龍且、魏相項他軍定陶南,疾戰,破之。賜嬰爵列侯,號昌文侯,食杜平鄉。復以中謁者從降下碭,以至彭城。
  • 7.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四·曹相國世家第二十四》:(曹參)至河內,下脩武,渡圍津,擊龍且、項他定陶,破之。東取碭、蕭、彭城。
  • 8.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一·黥布列傳第三十一》:楚使者在,方急責英布發兵,舍傳舍。隨何直入,坐楚使者上坐,曰:「九江王已歸漢,楚何以得發兵?」布愕然。楚使者起。何因説布曰:「事已構,可遂殺楚使者,無使歸,而疾走漢併力。」布曰:「如使者教,因起兵而擊之耳。」於是殺使者,因起兵而攻楚。楚使項聲、龍且攻淮南,項王留而攻下邑。數月,龍且擊淮南,破布軍。布欲引兵走漢,恐楚王殺之,故間行與何俱歸漢。
  • 9.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其後,楚急攻,絕漢甬道,圍漢王於滎陽城。久之,漢王患之,請割滎陽以西以和。項王不聽。漢王謂陳平曰:“天下紛紛,何時定乎?”陳平曰:“項王為人,恭敬愛人,士之廉節好禮者多歸之。至於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今大王慢而少禮,士廉節者不來;然大王能饒人以爵邑,士之頑鈍嗜利無恥者亦多歸漢。誠各去其兩短,襲其兩長,天下指麾則定矣。然大王恣侮人,不能得廉節之士。顧楚有可亂者,彼項王骨鯁之臣亞父、鍾離眜、龍且、周殷之屬,不過數人耳。大王誠能出捐數萬斤金,行反間,間其君臣,以疑其心,項王為人意忌信讒,必內相誅。漢因舉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漢王以為然,乃出黃金四萬斤,與陳平,恣所為,不問其出入。
  • 10.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陳平既多以金縱反間於楚軍,宣言諸將鍾離眜等為項王將,功多矣,然而終不得裂地而王,欲與漢為一,以滅項氏而分王其地。項羽果意不信鍾離眜等。
  • 11.    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歷陽侯范增曰:“漢易與耳,今釋弗取,後必悔之。”項王乃與范增急圍滎陽。漢王患之,乃用陳平計間項王。項王使者來,為太牢具,舉欲進之。見使者,詳驚愕曰:“吾以為亞父使者,乃反項王使者。”更持去,以惡食食項王使者。使者歸報項王,項王乃疑范增與漢有私,稍奪之權。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原賜骸骨歸卒伍。”項王許之。行未至彭城,疽發背而死。
  • 12.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一·黥布列傳第三十一》:漢二年,齊王田榮畔楚,項王往擊齊,徵兵九江,九江王布稱病不往,遣將將數千人行。
  • 13.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一·黥布列傳第三十一》:漢之敗楚彭城,布又稱病不佐楚。項王由此怨布,數使使者誚讓,召布,布愈恐,不敢往。項王方北憂齊、趙,西患漢,所與者獨九江王,又多布材,欲親用之,以故未擊。
  • 14.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魏豹彭越列傳第三十》:彭越常往來為漢遊兵,擊楚,絕其後糧於梁地。漢四年冬,項王與漢王相距滎陽,彭越攻下睢陽、外黃十七城。項王聞之,乃使曹咎守成皋,自東收彭越所下城邑,皆復為楚。越將其兵北走谷城。漢五年秋,項王之南走陽夏,彭越復下昌邑旁二十餘城,得谷十餘萬斛,以給漢王食。
  • 15.    班固·《漢書·卷三十一·陳勝項籍傳第一》:羽使從兄子項它為大將,龍且為裨將,救齊。
  • 16.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韓信已定臨淄,遂東追廣至高密西。楚亦使龍且將,號稱二十萬,救齊。
  • 17.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齊王廣、龍且並軍,與信戰,未合。人或説龍且曰:“漢兵遠鬥窮戰,其鋒不可當。齊、楚自居其地戰、兵易敗散。不如深壁,令齊王使其信臣招所亡城,亡城聞其王在,楚來救,必反漢。漢兵二千里客居,齊城皆反之,其勢無所得食,可無戰而降也。”龍且曰:“吾平生知韓信為人,易與耳。且夫救齊不戰而降之,吾何功?今戰而勝之,齊之半可得,何為止!”遂戰,與信夾濰水陳。韓信乃夜令人為萬餘囊,滿盛沙,壅水上流,引軍半渡,擊龍且,詳不勝,還走。龍且果喜曰:“固知信怯也。”遂追信渡水。信使人決壅囊,水大至。龍且軍大半不得渡,即急擊,殺龍且。龍且水東軍散走,齊王廣亡去。信遂追北至城陽,皆虜楚卒。
  • 18.    班固·《漢書·卷三十四·韓彭英盧吳傳第四》:齊王、龍且並軍與信戰,未合。或説龍且曰:“漢兵遠鬥,窮寇久戰,鋒不可當也。齊、楚自居其地戰,兵易敗散。不如深壁,令齊王使其信臣招所亡城,城聞王在,楚來救,必反漢。漢二千里客居齊,齊城皆反之,其勢無所得食,可毋戰而降也。”龍且曰:“吾平生知韓信為人,易與耳。寄食於漂母,無資身之策;受辱於跨下,無兼人之勇,不足畏也。且救齊而降之,吾何功?今戰而勝之,齊半可得,何為而止!”遂戰,與信夾濰水陳。信乃夜令人為萬餘囊,盛沙以壅水上流,引兵半度,擊龍且。陽不勝,還走。且果喜曰:“固知信怯。”遂追度水。信使人決壅囊,水大至。龍且軍太半不得度,即急擊,殺龍且。龍且水東軍散走,齊王廣亡去。信追北至城陽,虜廣。楚卒皆降,遂平齊。
  • 19.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四·曹相國世家第二十四》:(曹參)已而從韓信擊龍且軍於上假密(高密),大破之,斬龍且,虜其將軍周蘭。
  • 20.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五·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灌嬰)東從韓信攻龍且﹑留公旋於高密,卒斬龍且,生得右司馬﹑連尹各一人,樓煩將十人,身生得亞將周蘭。
  • 21.    司馬光著,胡三省注《資治通鑑·卷第一十·漢紀二》:十一月,齊、楚與漢夾濰水而陳。〔徐廣曰:濰水出東莞而東北流,至北海都昌縣入海。索隱曰:濰水出琅邪箕縣東北,至都昌入海。水經注:濰水逕高密縣故城西;韓信與龍且夾水而陳,即此處。濰,音維。陳,讀曰陣。〕
  • 22.    班固·《漢書·卷十六·高惠高後文功臣表第四》:【號諡姓名】陽都敬侯丁復。【侯狀户數】以越將從起薛,至霸上,以樓煩將入漢,定三秦,屬周呂侯,破龍且、彭城,為大司馬,破項籍葉,為將軍,忠臣,侯,七千八百户。
  • 23.    司馬遷·《史記·卷十六·秦楚之際月表第四》:(漢四年)十一,漢將韓信破殺龍且。
  • 24.    班固·《漢書·卷十六·高惠高後文功臣表第四》:【號諡姓名】肥如敬侯蔡寅。【侯狀户數】以魏太僕漢王三年初從,以車騎將軍破龍且及彭城,侯,千户。
  • 25.    班固·《漢書·卷十六·高惠高後文功臣表第四》:【號諡姓名】樂成節侯丁禮。【侯狀户數】以中涓騎從起碭,為騎將入漢,定三秦,為正奉侯,以都尉擊籍,屬灌嬰,殺龍且,更為樂成侯,千户。
  • 26.    班固·《漢書·卷十六·高惠高後文功臣表第四》:【號諡姓名】中水嚴侯呂馬童。【侯狀户數】以郎騎將漢元年從好畤,以司馬擊龍且,復共斬項籍,侯,千五百户。
  • 27.    班固·《漢書·卷十六·高惠高後文功臣表第四》:【號諡姓名】高陵圉侯王虞人。【侯狀户數】以騎司馬漢王元年從起廢丘,以都尉破田橫、龍且,追籍至東城,以將軍擊布,侯,九百户。
  • 28.    司馬遷·《史記·卷十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國名】陽都。【侯功】以趙將從起鄴,至霸上,為樓煩將,入漢,定三秦,別降翟王,屬悼武王,殺龍且彭城,為大司馬;破羽軍葉,拜為將軍,忠臣,侯,七千八百户。【高祖】六年正月戊申,敬侯丁復元年。
  • 29.    司馬遷·《史記·卷十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國名】肥如。【候功】以魏太僕三年初從,以車騎都尉破龍且及彭城,侯,千户。【高祖】六年三月庚子,敬侯蔡寅元年。
  • 30.    司馬遷·《史記·卷十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國名】樂成。【候功】以中涓騎從起碭中,為騎將,入漢,定三秦,侯。以都尉擊籍,屬灌嬰,殺龍且,更為樂成侯,千户。【高祖】六年八月甲子,節侯丁禮元年。
  • 31.    司馬遷·《史記·卷十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國名】中水。【候功】以郎中騎將漢王元年從起好畤,以司馬擊龍且,復共斬項羽,侯,千五百户。【高祖】七年正月己酉,莊侯呂馬童元年。
  • 32.    司馬遷·《史記·卷十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國名】高陵。【侯功】以騎司馬漢王元年從起廢丘,以都尉破田橫、龍且,追籍至東城,以將軍擊布,九百户。【高祖】十二年十二月丁亥,圉侯王周元年。
  • 33.    中國歷史大辭典編纂委員會.《中國歷史大辭典·上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第694頁
  • 34.    (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三十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6-19]
  • 35.    [唐]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卷十一:朐山縣》:龍且故城,在縣南六十里。
  • 36.    [唐]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卷十一:高密縣》:龍且城,在縣西南五十五里。楚將龍且所築也。
  • 37.    班固·《漢書·卷一上·高帝紀第一上》:十一月,韓信與灌嬰擊破楚軍,殺楚將龍且,追至城陽,虜齊王廣。
  • 38.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八月,漢王舉兵東出陳倉,定三秦。漢二年,出關,收魏、河南,韓、殷王皆降。合齊、趙共擊楚。
  • 39.    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漢王部五諸侯兵,凡五十六萬人,東伐楚。項王聞之,即令諸將擊齊,而自以精兵三萬人南從魯出胡陵。四月,漢皆已入彭城,收其貨寶美人,日置酒高會。項王乃西從蕭,晨擊漢軍而東,至彭城,日中,大破漢軍漢軍皆走,相隨入谷、泗水,殺漢卒十餘萬人。漢卒皆南走山,楚又追擊至靈壁東睢水上。漢軍卻,為楚所擠,多殺,漢卒十餘萬人皆入睢水,睢水為之不流。
  • 40.    三家注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8-25]
  • 41.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卷一四·史書佔畢二:上海書店出版社,2009年4月第1版:第143頁
  • 42.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四·曹相國世家第二十四》:東擊齊。參以右丞相屬韓信,攻破齊歷下軍,遂取臨菑。
  • 43.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五·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以御史大夫受詔將郎中騎兵東屬相國韓信,擊破齊軍於歷下。
  • 44.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五·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灌嬰雖少,然數力戰,乃拜灌嬰為中大夫,令李必、駱甲為左右校尉,將郎中騎兵擊楚騎於滎陽東,大破之。
  • 45.    [明]沈採著,安國樑、張秀華評註.《六十種曲評註·第三冊》:千金記: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第589頁
  • 46.    [明]甄偉-西漢演義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11-05]
  • 47.    [民國]蔡東藩-前漢演義.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11-05]
  • 48.    瀧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曹相國世家》:斬龍且,虜其將軍周蘭。【考證】漢傳「將軍」作「亞將」。張照曰:「按灌嬰傳雲:『從韓信攻龍且於高密,身生得亞將周蘭。』蓋是時參、嬰並隸於信,故敍功略同,而其實擒蘭者嬰也。嬰傳於降彭城之後又云:『攻苦、譙,復得亞將周蘭。』蓋前此逸去,嬰終得之。」
  • 49.    《三家注史記·傅靳蒯成列傳》:(傅寬)從擊項冠、周蘭、龍且,所將卒斬騎將一人敖下,【集解】:徐廣曰:“敖倉之下。”
  • 50.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八· 傅靳蒯成列傳第三十八》:(靳歙)從攻下邯鄲。別下平陽,身斬守相,所將卒斬兵守、郡守各一人,降鄴。從攻朝歌、邯鄲,及別擊破趙軍,降邯鄲郡六縣。
  • 51.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五·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灌嬰)受詔別擊楚軍後,絕其餉道,起陽武至襄邑。擊項羽之將項冠於魯下,破之,所將卒斬右司馬﹑騎將各一人。
  • 52.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八· 傅靳蒯成列傳第三十八》:(靳歙)還軍敖倉,破項籍軍成皋南,擊絕楚饟道,起滎陽至襄邑。破項冠軍魯下。略地東至繒、郯、下邳,南至蘄、竹邑。擊項悍濟陽下。
  • 53.    漢書-卷一上-高帝紀第一上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12-02]
  • 54.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項王不能信人,其所任愛,非諸項即妻之昆弟,雖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
  • 55.    《曾國藩文集·雜感筆記第七:史書》:《史記》敍韓信破魏豹,以木罌渡軍,其破龍且,以囊沙壅水,竊嘗疑之。魏以大將柏直當韓信,以騎將馮敬當灌嬰,以步將項它當曹參,則兩軍之數,殆亦各不下萬人。木罌之所渡幾何?至多不過二三百人,豈足以制勝乎?沙囊壅水,下可滲漏,旁可橫溢,自非興工嚴塞,斷不能築成大堰雍水,使下流竟絕。如其寬河盛漲,則塞之固難,決之亦復不易。若其小港微流,易雍易決,則決後未必遂不可涉渡也。二者揆之事理,皆不可信。敍兵事莫善於《史記》,史公敍兵莫詳於淮陰傳,而其不足據如此!孟子曰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君子之作事,既徵諸古籍,諏諸人言,而又必慎思而明辨之,庶不至冒昧從事耳。
  • 56.    [清]曾國藩.《曾國藩全集·文集》上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16年9月第1版:第181頁
  • 57.    (漢)司馬遷著《史記》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12-31]
  • 58.    (東漢)班固編撰(唐)顏師古注《漢書》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12-31]
  • 59.    (東漢)荀悦《前漢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12-31]
  • 60.    司馬光撰,胡三省注《資治通鑑》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12-31]
  • 61.    (南宋)袁樞 撰《通鑒紀事本末》  .識典古籍[引用日期2023-12-31]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