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一箭多星

鎖定
一箭多星,即用一枚運載火箭同時或先後將數顆衞星送入地球軌道的技術。一箭多星是一種優越的發射方式。一箭多星的發射成功,標誌着運載火箭能力的提高,標誌着分導核彈頭、發射技術和火箭與衞星分離技術上的新突破。
截止到2019年1月,發射“一箭多星”數量最多的是印度,2017年2月15日發射過“一箭104星”。美國SPACEX2018年發射過一箭64星。全球有美國、俄羅斯、中國、印度、日本等國以及歐洲航天局掌握“一箭多星”發射技術。
2024年3月20日,長征八號遙三運載火箭完成鵲橋二號中繼星和天都一號、二號通導技術試驗星一箭三星發射。 [80] 
中文名
一箭多星
外文名
one rocket launch multi-satellites
特    點
優越的發射方式
發射方式
一次入軌道;分批釋放入不同軌道
發明時間
1960年

一箭多星定義

一箭多星是指一枚運載火箭同時或先後將多枚衞星送入預定軌道的技術。與傳統的單星發射相比,能夠更充分地利用火箭運載能力,提高發射效率,降低發射成本 [27] 

一箭多星發展歷史

一箭多星 一箭多星
最早實現“一箭多星”的國家是美國。1960年,美國首次用一枚火箭發射了兩顆衞星,1961年又實現了一箭三星,接着,前蘇聯多次用一枚火箭發射8顆衞星,歐洲航天局也掌握了這種發射技術。中國在1981年9月成功地用一枚“風暴”一號運載火箭將一組三顆“實踐”二號衞星送入地球軌道,成為第四個獨立掌握“一箭多星”發射技術的國家。
2013年11月19日,美國軌道科學公司的“彌諾陶洛斯”火箭創紀錄地同時把29顆衞星送入地球軌道。
2013年11月21日,俄羅斯用“第聶伯”運載火箭順利發射了多顆衞星。本次發射載荷總數達到32個。
2014年6月20日,俄羅斯利用一枚"第聶伯"火箭成功將37顆衞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運送有效載荷最多的一次航天發射。
2015年9月20日,中國用長征六號火箭將一次送20顆衞星上天,打破了2013年2月25日印度7顆衞星送入軌道創下的亞洲航天紀錄。 [4]  這七枚衞星其中有一枚是印度的,另外六枚衞星,四枚是德國的,一枚是土耳其的,一枚是瑞士的。
2016年6月22日,印度成功利用一枚火箭將20顆衞星送入太空。印度空間研究組織表示,此次發射是印度用一枚火箭發射衞星數量最多的一次,標誌着印度空間計劃的另一次飛躍。中國2015年9月曾成功發射“一箭20星”,當時創下亞洲之最。 [5] 
2022年2月27日11時許,伴隨着一陣山呼海嘯般的巨響,長征八號遙二運載火箭搭載着22顆衞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一飛沖天,創造了中國“一箭多星”即單次發射衞星數量最多的紀錄。 [25] 
2022年4月30日11時30分,中國在東海海域使用長征十一號海射遙三火箭發射吉林一號高分03D(04~07)/04A衞星,5顆衞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該衞星主要為國土資源普查、城市規劃、災害監測等行業領域提供商業遙感服務。 [29] 
2022年5月5日10時38分,中國在太原衞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吉林一號寬幅01C衞星及搭載的吉林一號高分03D(27~33)等8顆衞星發射升空。 [30] 
2022年5月20日18時30分,中國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採取一箭三星方式,成功將3顆低軌通信試驗衞星發射升空。衞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該低軌通信試驗衞星主要用於開展在軌通信技術試驗驗證。 [32] 
北京時間2022年6月2日12時00分,中國在西昌衞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吉利星座01組衞星發射升空,9顆衞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33] 
北京時間2022年9月27日7時50分,國家在太原衞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六號運載火箭,以“一箭三星”方式,成功將試驗十六號A/B星和試驗十七號衞星發射升空,衞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39] 
2022年10月7日21時10分,中國太原衞星發射中心在黃海海域使用長征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採用“一箭雙星”方式,成功將微釐空間北斗低軌導航增強系統S5/S6試驗衞星發射升空,衞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40-41] 
2022年12月9日14時35分,國家太原衞星發射中心在黃海海域使用捷龍三號遙一運載火箭,採用“一箭十四星”方式,成功將吉林一號高分03D47-50星、東坡08-10星等14顆衞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是捷龍三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 [44] 
2023年1月9日06時00分,國家在文昌航天發射場使用長征七號改運載火箭,成功將實踐二十三號衞星和搭載的試驗二十二號A/B星發射升空,衞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45] 
2023年1月15日11時14分,國家在太原衞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以“一箭十四星”發射方式,成功將齊魯二號/三號衞星及珞珈三號01星、吉林一號高分03D34星等14顆衞星發射升空,衞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48] 
2023年3月10日6時41分,長征四號丙遙五十一運載火箭在太原衞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將天繪六號A/B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49] 
2023年3月30日18時50分,“女媧星座”首發衞星“中原一號”“鶴壁一、二、三號”4顆衞星在太原衞星發射中心,以“一箭四星”發射方式發射升空並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51] 
2023年6月7日,力箭一號遙二運載火箭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將試驗二十四號A星、試驗二十四號B星等26顆衞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 [53] 
2023年6月15日13時30分,長征二號丁遙八十八運載火箭,在太原衞星發射中心,成功將吉林一號高分06A星等41顆衞星準確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54] 
2023年7月20日11時20分,中國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使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成功將天目一號氣象星座07-10星發射升空,衞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55] 
2023年7月27日4時2分,中國在西昌衞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採取一箭三星方式,成功將遙感三十六號衞星發射升空,衞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480次飛行。 [57] 
2023年8月10日12時03分,商業航天企業星河動力航天公司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穀神星一號(遙七)”運載火箭,將西光壹號01星,星池一號B星,地衞智能應急一號衞星,以及西安航投88號、96號、104號、112號衞星等7顆衞星精確送入預定軌道。 [59] 
2023年8月14日,中國在西昌衞星發射中心使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將和德三號A~E星等5顆衞星發射升空,衞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該衞星主要用於提供商業遙感服務。 [61] 
北京時間2023年8月31日15時36分,中國在西昌衞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採取一箭三星方式,成功將遙感三十九號衞星發射升空,衞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63] 
北京時間2023年9月5日17時34分,中國太原衞星發射中心在山東海陽及附近海域使用穀神星一號海射型運載火箭,將天啓星座21星~24星共4顆衞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64] 
北京時間2023年12月9日07時39分,朱雀二號遙三運載火箭在中國酒泉衞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將搭載的鴻鵠衞星、天儀33衞星及鴻鵠二號衞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66] 
北京時間2023年12月25日09時00分,中國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使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成功將天目一號氣象星座11~14星發射升空,衞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67] 
北京時間2023年12月26日6時39分,中國太原衞星發射中心在廣東陽江附近海域利用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試驗二十四號C衞星,三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衞星主要用於空間科學技術試驗。 [68] 
北京時間2023年12月27日14時50分,中國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使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成功將天目一號氣象星座19~22星發射升空,衞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該衞星主要用於提供商業氣象數據服務。 [69-70] 
2024年1月5日19時20分,中國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使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成功將天目一號氣象星座15-18星發射升空,衞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71] 
北京時間2024年1月11日13時30分,中國太原衞星發射中心在山東海陽附近海域使用引力一號遙一商業運載火箭,將搭載的雲遙一號18~20星3顆衞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飛行試驗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73-74] 
北京時間2024年1月23日12時03分,力箭一號遙三商業運載火箭在中國酒泉衞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將搭載的泰景一號03星、泰景二號02星/04星、泰景三號02星、泰景四號03星等5顆衞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飛行試驗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75] 

一箭多星發射方式

一箭多星 一箭多星
在國際上,一箭多星的發射常用兩種方式。第一種是把幾顆衞星一次送入一個相同的軌道或幾乎相同的軌道上;第二種是分次分批釋放衞星,使每一顆衞星分別進入不同的軌道。
就是説,運載火箭達到某一預定軌道速度時,先釋放第一顆衞星,使衞星進入第一種軌道運行,然後火箭繼續飛行,達到另一種預定的軌道速度時,又釋放第二顆衞星,依此類推,逐個把衞星送入各自的預定運行軌道。
為了實現一箭多星,需要解決許多技術。首先是要提高火箭的運載能力,以便把質量更大的數衞星送入軌道。其次是需要掌握穩定可靠的“星-箭分離”技術,做萬無一失。運載火箭在最後的飛行過程中,衞星按預告設計的程序從衞星艙裏分離出來,不能相互碰撞,還需選擇最佳的飛行路線和確定最佳分離時刻,使多衞星在各自的軌道上運行。
另外,還必須考慮火箭運載衞星以後,火箭結構角度和重心分佈發生變化,會使火箭在飛行中難以穩定,多衞星和火箭在飛行中,所載的電子設備可能會發生無線電干擾等特殊問題。從技術上説,一枚運載火箭發射多種不同軌道的衞星是比較複雜的,不容易掌握。

一箭多星各國應用

一箭多星前蘇聯

蘇聯多次用一枚火箭發射多顆衞星。

一箭多星俄羅斯

2013年11月21日,俄羅斯用一枚“第聶伯”運載火箭順利發射了多顆衞星。根據計劃,本次發射的一顆意大利衞星在入軌一個月後,還將釋放出其攜帶的多顆子衞星,使發射載荷總數達到32個,超過美國19日“一箭29星”的世界紀錄
此次發射的衞星中最大的一顆是阿聯酋的地球遙感衞星,質量為300千克,能夠從距地球600公里高的軌道上拍攝精確度達1米的地面影像。本次發射還有14顆微型立方體衞星 [8] 
2014年6月20日,俄羅斯利用一枚"第聶伯"火箭成功將37顆衞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運送有效載荷最多的一次航天發射。

一箭多星歐洲航天局

一箭雙星
在中國成功地發射一箭三星前,將一顆氣象衞星和一顆實驗通信衞星同時送入太空。

一箭多星中國

一箭多星(三星、二十星)
一箭多星 一箭多星
中國一次用一枚火箭發射的三顆衞星是採用上述兩種方式,其發射簡單情況如下。1981年9月20日,中國成功地用一枚運載火箭同時把三顆衞星送入地球軌道。這3顆空間物理探測衞星準確入軌,運行正常,向地面發送了各種科學和試驗數據。一箭三星發射成功,使中國在一箭多星發射技術方面,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掌握這種發射技術的國家。
1981年9月20日清晨5時28分40秒,中國運載火箭攜帶着“實踐”2號、“實踐”2號甲和“實踐”2號乙三顆衞星,從發射台上起飛,7秒鐘後,火箭開始朝東南方向拐彎,3分鐘後,火箭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
起飛後7分20秒,“實踐”2號甲、“實踐”2號乙與運載火箭分離,再過3秒鐘,“實踐”2號又與火箭分離。三顆衞星離開運載火箭後,分別順利進入預定的地球軌道,在太空遨遊,開始執行太空各項探測任務。
2015年9月20日早上,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六號太原發射,將20顆衞星送入距離地球524公里的軌道, 一箭20星創亞洲之最。軌道類型太陽同步軌道軌道傾角97.47度。發射載荷包括:浙江大學皮星二號A/B(ZDPS-2A/2B)、清華大學3顆衞星(包括西電空間實驗一號皮衞星)、國防科技大學天拓三號(TT-3)手機衞星(CAS-3I)和XX星4顆、哈爾濱工業大學紫丁香二號、深圳東方紅海特開拓一號衞星和DCBB(CAS-3G)、航天東方紅希望二號2A-2F(CAS3A-3F)。同時,長征六號的首飛,也是中國研製的液氧煤油發動機首次太空出徵。 [9] 
2018年12月7日12時12分,中國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沙特-5A/5B衞星發射升空,搭載發射10顆小衞星。衞星均進入預定軌道。 [6] 
2019年6月5日12時06分,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在中國黃海海域成功實施首次海上發射,以“一箭七星”方式,將七顆衞星送入預定軌道,填補了中國運載火箭海上發射空白。 [10] 
2019年11月13日14時35分,中國在太原衞星發射中心長征六號運載火箭,以一箭五星方式成功將寧夏一號衞星(又稱鍾子號衞星)發射升空,衞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1] 
2019年12月7日16時52分,中國在太原衞星發射中心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採用“一箭六星”的方式,成功將和德二號A/B衞星、天儀16/17衞星、天啓四號A/B衞星發射升空。衞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11] 
2020年2月20日5點07分,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首次在西昌衞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以一箭四星方式將四顆新技術試驗衞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12] 
2020年8月23日10時27分,中國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九號05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還搭載發射了多功能試驗衞星天拓五號衞星 [13] 
2020年9月15日,中國在黃海海域用長征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採取“一箭九星”方式將“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衞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2] 
2020年11月6日11時19分,中國在太原衞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六號運載火箭,成功將NewSat9-18衞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還搭載發射了電子科技大學號衞星北航空事衞星一號八一03星 [3] 
2021年4月27日11時20分,中國在太原衞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六號運載火箭,以“一箭九星”的方式成功將齊魯一號齊魯四號佛山一號等3顆主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次任務還搭載發射了中安國通一號天啓星座09星起源太空NEO-1衞星泰景二號01星金紫荊一號衞星靈鵲一號D02衞星等6顆衞星。 [19] 
北京時間2021年6月11日11時03分,中國在太原衞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北京三號衞星送入預定軌道。此次任務還搭載發射了海絲二號仰望一號太空試驗1號天健衞星等3顆小衞星。 [20] 
北京時間2021年7月3日10時51分,中國在太原衞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吉林一號寬幅01B衞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還搭載發射3顆吉林一號高分03D衞星星時代-10衞星 [21] 
北京時間2021年11月6日11時00分,中國在西昌衞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採取一箭三星的方式,成功將遙感三十五號衞星A星、B星、C星發射升空。衞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22] 
北京時間2021年12月7日12時12分,穀神星一號遙二運載火箭在中國酒泉衞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將搭載的天津大學一號、麗澤一號、寶醖號、金紫荊五號、金紫荊一號03星等5顆小衞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23] 
2022年2月27日11時06分,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使用長征八號運載火箭,以“1箭22星”方式,成功將泰景三號01衞星泰景四號01衞星海南一號01/02星、文昌一號01/02星、吉林一號高分03D10-18星(9顆)、吉林一號MF02A01星巢湖一號衞星創星雷神號衞星天啓星座19星星時代-17衞星啓明星一號衞星西電一號衞星共22顆衞星發射升空。衞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該衞星主要用於提供商業遙感信息、海洋環境監測森林防火減災等服務。 [24] 
北京時間2022年3月5日14時01分,中國在西昌衞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銀河航天02批衞星(6顆)及其搭載的1顆商業遙感衞星發射升空。衞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26] 
北京時間2022年3月30日10時29分,中國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將天平二號A、B、C衞星發射升空,衞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該衞星主要提供大氣空間環境測量和軌道預報模型修正等服務。 [28] 
2022年4月30日11時30分,中國在東海海域使用長征十一號海射遙三火箭發射吉林一號高分03D(04~07)/04A衞星,5顆衞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該衞星主要為國土資源普查、城市規劃、災害監測等行業領域提供商業遙感服務。 [29] 
北京時間2022年5月20日18時30分,中國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採取一箭三星方式,成功將3顆低軌通信試驗衞星發射升空。衞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該低軌通信試驗衞星主要用於開展在軌通信技術試驗驗證。 [31] 
2022年6月23日10時22分,中國在西昌衞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採取一箭三星方式,成功將遙感三十五號02組衞星發射升空,衞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該衞星主要用於科學試驗、國土資源普查、農產品估產及防災減災等領域。 [34] 
2022年7月29日21時28分,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在西昌衞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成功將遙感三十五號03組衞星A星、B星、C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35] 
北京時間2022年8月9日12時11分,穀神星一號遙三運載火箭在中國酒泉衞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將搭載的泰景一號01/02星和東海一號衞星共3顆衞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36] 
北京時間2022年8月10日12時50分,中國在太原衞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六號遙十運載火箭,成功將吉林一號高分03D09星、雲遙一號04-08星等十六顆衞星發射升空,衞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37] 
北京時間8月20日1時37分,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在西昌衞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遙感三十五號04組衞星A星、B星、C星。這標誌着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實現連續103次發射成功,打破了此前保持的連續102次發射成功紀錄。 [38] 
北京時間2022年11月16日14時20分,穀神星一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酒泉衞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將搭載的5顆吉林一號高分03D衞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該批衞星主要用於提供商業遙感服務。 [43] 
北京時間2023年1月9日13時04分,穀神星一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酒泉衞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將搭載的科技壹號衞星、天啓星座13星、天目一號氣象星座01/02星、南通中學號衞星5顆衞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46] 
2023年1月13日15時00分,中國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三十七號衞星和搭載的試驗二十二號A/B星發射升空,衞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此次發射的3顆衞星主要用於空間環境監測等新技術在軌驗證試驗。此次任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461次飛行。 [47] 
2023年3月22日17時09分,命名為“快舟·飛利浦蜂巢號”的快舟一號甲固體運載火箭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以“一箭四星”方式,將天目一號氣象星座03星、04星、05星、06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50] 
2023年5月21日16時0分,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順利升空,以一箭三星方式將澳門科學一號衞星A星、B星準確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本次任務同時搭載發射的珞珈二號01星也順利入軌。 [52] 
北京時間2023年7月23日10時50分,中國在太原衞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四象01~03 星、銀河航天靈犀03星共4顆衞星發射升空,衞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56] 
2023年7月27日4時2分,中國在西昌衞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採取一箭三星方式,成功將遙感三十六號衞星發射升空,衞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480次飛行。 [57] 
北京時間2023年8月10日12時03分,穀神星一號遙七運載火箭在中國酒泉衞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將搭載的西光壹號01星等7顆衞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58] 
北京時間2023年8月14日13時32分,中國在西昌衞星發射中心使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將和德三號A~E星等5顆衞星發射升空,衞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60] 
北京時間2023年8月31日15時36分,中國在西昌衞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採取一箭三星方式,成功將遙感三十九號衞星發射升空,衞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62] 
2023年9月10日12時30分,長征六號改運載火箭在太原衞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隨後順利將遙感四十號衞星準確送入預定軌道。“一箭三星”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65] 
北京時間2023年12月9日07時39分,朱雀二號遙三運載火箭在中國酒泉衞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將搭載的鴻鵠衞星、天儀33衞星及鴻鵠二號衞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66] 
北京時間2023年12月27日14時50分,中國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使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成功將天目一號氣象星座19~22星發射升空,衞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該衞星主要用於提供商業氣象數據服務。 [70] 
北京時間2024年1月5日19時20分,中國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使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成功將天目一號氣象星座15~18星發射升空,衞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該衞星主要用於提供商業氣象數據服務。 [72] 
北京時間2024年1月23日12時03分,力箭一號遙三商業運載火箭在中國酒泉衞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將搭載的泰景一號03星、泰景二號02星/04星、泰景三號02星、泰景四號03星等5顆衞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飛行試驗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75] 
北京時間2024年2月3日7時37分,中國在西昌衞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吉利星座02組衞星發射升空,11顆衞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77] 
北京時間2024年2月3日11時06分,中國太原衞星發射中心在廣東陽江附近海域使用捷龍三號運載火箭,成功將DRO-L衞星、智星二號A星、東方慧眼高分01星、威海壹號01~02星、星時代-18~20星以及NEXSAT-1衞星共9顆衞星發射升空,衞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78] 
2024年3月20日,天都一號、二號通導技術試驗星由長征八號遙三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衞星作為深空探測實驗室的首發星,將為月球通導技術提供先期驗證。長征八號遙三運載火箭完成鵲橋二號中繼星和天都一號、二號通導技術試驗星一箭三星發射。 [80] 

一箭多星印度

一箭十星
印度“一箭十星”發射 印度“一箭十星”發射
2008年4月28日上午,印度空間研究組織成功發射一枚自行研製的運載火箭。這枚四級PSLV-C9型火箭搭載了10顆衞星上天。自家衞星2顆捎帶別國8顆。一舉把10顆衞星送入軌道,創下世界航天史的紀錄。這10顆衞星總質量達824千克。
發射在當地時間28日9時20分(北京時間11時50分),地點是印度南部的斯里赫裏戈達航天發射場。當時,天空一片蔚藍,氣象條件良好。PSLV-C9型火箭發射。升空後,火箭行進路線上留下大團橙色和白色尾氣。PSLV-C9型運載火箭是四級火箭,發射之後,火箭一級一級分離。第四級火箭分離後,10顆衞星一個接一個地釋放。首先釋放的是遙感衞星,是印度自主研製的,質量大約為690千克。火箭發射930秒後,釋放質量大約83千克的微型衞星。隨後,8顆其他國家的質量在3千克至16千克之間的超小型衞星也相繼釋放。
星一:“CARTOSAT-2A”是一顆全天候的偵察衞星,重約690千克,配有一台先進的全色照相機,可以提供特定場景的點成像,用於製圖。照相機能拍攝電磁譜可見區域的黑白照片空間分辨率約為1米。該衞星是一顆先進遙感衞星,具有高靈敏性,能獨立操縱,垂直軌跡可達45度以上。衞星上採用了若干新技術,如照相機單軸雙鏡,基於電光結構的碳纖維增強塑料,輕質、大尺寸鏡片、JPEG數據壓縮、先進的固體記錄器、高能恆星傳感器。CARTOSAT-2A 用於規劃城市和農村的發展項目,同時也可用於情報收集工作。此前報道稱,儘管印度太空研究組織官員不願對這顆遙感衞星是否為印度首枚國產軍用衞星做出評論,但該組織官員已經充分暗示衞星能夠用於軍事用途。
星二:“印度迷你衞星”由印度太空研究組織研製,起飛重量為83千克。該衞星使用了多種新技術,配有微小子系統。衞星攜帶了兩個光學有效載荷:其一為多光譜照相機(Mx Payload),另一為高光譜照相機(HySI Payload)。這兩個有效載荷都在電磁譜可見區域與近紅外區域內運行。多光譜照相機的分辨率為37米,高光譜照相機分辨率約為506米。
星三:“CanX-6加拿大先進納太空實驗衞星”,衞星重約 6.5 千克,壽命期為6個月。旨在通過為高性能太空任務建造高成本效益的新型衞星,來促進太空研究和探索。
星四:“CanX-2 加拿大先進納太空實驗衞星”,主要任務是進行GPS無線電掩星試驗,判斷大氣垂直特性。
星五:Cute 1.7 + APD II衞星,日本Cute-1衞星(2003年發射)的後繼星,旨在試驗新的設計技術。
星六:AAU CUBSAT-II衞星,丹麥aalborg 大學建造的科學實驗衞星
星七:COMPASS 1衞星,德國大學建造,旨在獲取地面圖像,驗證微型衞星平台
星八:Delfi C3衞星,荷蘭大學建造,旨在驗證星上新技術。
星九:SEEDS 2衞星,日本高校研發的科學實驗衞星。
星十:Rubin 8-AIS衞星,德國建造,將驗證自動識別系統在軌信號接收器,以及經由ORBCOMM和銥星數據傳輸
這次發射的主要任務是釋放遙感衞星。它是一顆極軌衞星,運行高度低,觀測效果好,同時與太陽保持同步。這種衞星軌道的傾角接近90°,衞星近乎通過極地,所以稱它為“近極地太陽同步軌道衞星”,簡稱極軌衞星。
2016年6月22日上午9時26分,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發射了代號為“PSLV-C34”的極地衞星運載火箭,發射地點位於印度東南部安得拉邦的斯里哈里科塔航天中心。印度新德里電視台稱,該火箭在26分鐘後把搭載的20顆衞星送入軌道。 [5] 
2017年2月15日9時28分(北京時間2月15日11時58分),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在該國南部薩迪什·達萬航天中心成功發射一箭104星。 [14-15] 
2019年4月1日,印度空間研究組織成功發射一枚極地衞星運載火箭,將29顆衞星送入預定軌道,其中包括一顆軍用觀測衞星和28顆外國衞星。 [16] 
當地時間2022年10月23日0時7分(北京時間23日2時37分),印度使用LVM3運載火箭將36顆通信衞星,在位於印度東南部安得拉邦斯里赫裏戈達島的薩蒂什·達萬航天中心發射升空。 [42] 

一箭多星美國

1960年,美國首次用一枚火箭發射了兩顆衞星,1961年又實現了一箭三星。
2013年11月19日晚,美國軌道科學公司的“彌諾陶洛斯”火箭從美國東海岸外的瓦勒普斯島美國航天局基地點火升空,創紀錄地同時把29顆衞星送入地球軌道,其中包括由高中生製作的第一顆微型衞星及一顆手機衞星。
這次發射的主要目的是把美國空軍一顆空間試驗計劃衞星送入軌道,其他28顆衞星都是微型立體衞星,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由位於美國弗吉尼亞州托馬斯·傑斐遜科學技術高中學生製造的一顆微型衞星。美國航天局説,這是第一顆由高中生開發製造的衞星。 [17] 
2020年2月18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當地時間17日)成功發射了第5批60顆“星鏈”(Starlink)衞星,“獵鷹9號”火箭從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成功將這批衞星送上太空。 [7] 
2024年3月15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用一枚重複使用的“獵鷹9”火箭成功發射23顆“星鏈”衞星。 [79] 

一箭多星伊朗

2024年1月,伊朗首次使用‘鳳凰’(Simorgh)運載火箭成功地同時向太空發射三顆衞星——“馬赫達號”、“凱漢2號”、“哈特夫1號”。 [76] 

一箭多星價值意義

一箭多星技術可以充分利用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餘量,經濟便捷地將多顆衞星送入地球軌道,尤其是對微小衞星的發展而言更加重要。楊宇光解釋説:“以往火箭發射衞星一般都會有一些運載能力剩餘,隨着微小衞星技術的發展,這些微小衞星就可以利用這些剩餘運載能力搭載升空,形象地説就是搭順風車 ,這樣可以降低發射費用。” [1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