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一箭三星

鎖定
一箭三星(one rocket launch three satellites),屬於一箭多星的一種,是一種優越的發射方式,即用一枚運載火箭同時或先後將三顆衞星送入地球軌道的技術。
2024年1月28日,伊朗首次使用“鳳凰”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三顆衞星。“鳳凰”運載火箭當天將“馬赫達”“帕亞姆”和“哈提夫”三顆衞星送入距地表約1110公里的軌道。這些衞星將用於科研測試、研發定位系統等領域。 [24] 
2024年3月20日,長征八號遙三運載火箭此次完成鵲橋二號中繼星和天都一號、二號通導技術試驗星一箭三星發射。 [26] 
中文名
一箭三星
外文名
one rocket launch three satellites
系    列
一箭多星
運載火箭
一枚
衞    星
三顆
最早發射國家
美國

一箭三星技術原理

為了實現一箭多星,需要解決許多技術。首先是要提高火箭的運載能力,以便把質量更大的數衞星送入軌道。其次是需要掌握穩定可靠的“星-箭分離”技術,做萬無一失。運載火箭在最後的飛行過程中,衞星按預告設計的程序從衞星艙裏分離出來,不能相互碰撞,還需選擇最佳的飛行路線和確定最佳分離時刻,使多衞星在各自的軌道上運行。一箭三星是一種優越的發射方式,它能充分地利用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降低衞星發射成本,使相關聯的多顆衞星保持密切配合。 [1] 

一箭三星發射方式

一箭三星的發射常用兩種方式。第一種是把幾顆衞星一次送入一個相同的軌道上。第二種是分次分批釋放衞星,使各顆衞星分別進入不同的軌道。就是説,運載火箭達到某一預定軌道速度時,先釋放第一顆衞星,使衞星進入第一種軌道運行,然後火箭繼續飛行,達到另一種預定的軌道速度時,又釋放第二顆衞星,依此類推,逐個把衞星送入各自的運行軌道。中國的“遠征”系列上面級便可以做到精確將多顆衞星送入不同軌道。

一箭三星發展歷史

一箭三星國外

最早實現“一箭三星”的國家是美國。1960年,美國首次用一枚火箭發射了兩顆衞星,1961年又實現了一箭三星,接着,前蘇聯多次用一枚火箭發射8顆衞星,歐洲航天局也掌握了該種發射技術。
2024年1月28日,伊朗首次使用“鳳凰”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三顆衞星。“鳳凰”運載火箭當天將“馬赫達”“帕亞姆”和“哈提夫”三顆衞星送入距地表約1110公里的軌道。這些衞星將用於科研測試、研發定位系統等領域。 [24] 

一箭三星中國

風暴一號運載火箭 風暴一號運載火箭
中國在1981年9月掌握了一箭三星的技術,成功地用一枚“風暴”一號運載火箭將一組三顆“實踐”二號衞星送入地球軌道,成為第四個獨立掌握“一箭多星”發射技術的國家。
1981年9月20日,中國第一次用一枚火箭成功發射一組三顆衞星——“科學實驗衞星9號”。一箭三星的發射成功,標誌着中國航天事業的重大突破。
2017年11月21日12時50分,中國在太原衞星發射中心長征六號運載火箭,發射吉林一號視頻04、05、06星,衞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成功。 [1] 
2018年3月31日上午11時22分,中國在太原衞星發射中心以“一箭三星”方式成功發射三顆高分辨率光學衞星,組成中國首個民用業務衞星星座。2018年3月31日上午11時56分,衞星準確進入預定軌道。 [2] 
2019年8月17日12時11分,中國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用捷龍一號運載火箭,以“一箭三星”方式成功將“千乘一號01星”“星時代-5”衞星和“天啓二號”衞星發射升空,衞星均進入預定軌道。 [3]  9月12日11時26分,中國在太原衞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資源一號02D衞星(又稱5米光學衞星)、北京師範大學的京師一號衞星和上海埃依斯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的金牛座納星發射升空,衞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4] 
2020年6月17日15時19分,中國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九號03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該次任務還搭載發射了皮星三號A星、和德五號衞星。 [5]  8月23日10時27分,中國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九號05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還搭載發射了多功能試驗衞星、天拓五號衞星。 [6] 
2021年11月6日11時00分,中國在西昌衞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採取一箭三星的方式,成功將遙感三十五號衞星A星、B星、C星發射升空。衞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7] 
2022年3月30日10時29分,中國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將天平二號A、B、C衞星發射升空,衞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該衞星主要提供大氣空間環境測量和軌道預報模型修正等服務。 [8]  5月20日18時30分,中國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採取一箭三星方式,成功將3顆低軌通信試驗衞星發射升空。衞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該低軌通信試驗衞星主要用於開展在軌通信技術試驗驗證。 [9]  6月23日10時22分,中國在西昌衞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採取一箭三星方式,成功將遙感三十五號02組衞星發射升空,衞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該衞星主要用於科學試驗、國土資源普查、農產品估產及防災減災等領域。 [10]  7月29日21時28分,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在西昌衞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成功將遙感三十五號03組衞星A星、B星、C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11]  8月9日12時11分,穀神星一號遙三運載火箭在中國酒泉衞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將搭載的泰景一號01/02星和東海一號衞星共3顆衞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12]  北京時間8月20日1時37分,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在西昌衞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遙感三十五號04組衞星A星、B星、C星。這標誌着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實現連續103次發射成功,打破了此前保持的連續102次發射成功紀錄。 [13] 
北京時間2022年9月27日7時50分,中國在太原衞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六號運載火箭,以“一箭三星”方式,成功將試驗十六號A/B星和試驗十七號衞星發射升空,衞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14] 
2023年1月9日06時00分,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使用長征七號改運載火箭,成功將實踐二十三號衞星和搭載的試驗二十二號A/B星發射升空,衞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15] 
2023年1月13日15時00分,中國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三十七號衞星和搭載的試驗二十二號A/B星發射升空,衞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此次發射的3顆衞星主要用於空間環境監測等新技術在軌驗證試驗。此次任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461次飛行。 [16] 
2023年5月21日16時0分,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順利升空,以一箭三星方式將澳門科學一號衞星A星、B星準確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本次任務同時搭載發射的珞珈二號01星也順利入軌。 [17] 
2023年7月27日4時2分,中國在西昌衞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採取一箭三星方式,成功將遙感三十六號衞星發射升空,衞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18] 
2023年8月31日15時36分,中國在西昌衞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採取一箭三星方式,成功將遙感三十九號衞星發射升空,衞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19] 
2023年9月10日12時30分,長征六號改運載火箭在太原衞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隨後順利將遙感四十號衞星準確送入預定軌道。“一箭三星”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20] 
2023年12月9日07時39分,朱雀二號遙三運載火箭在中國酒泉衞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將搭載的鴻鵠衞星、天儀33衞星及鴻鵠二號衞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21] 
北京時間2023年12月26日6時39分,我國太原衞星發射中心在廣東陽江附近海域利用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試驗二十四號C衞星,三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衞星主要用於空間科學技術試驗。 [22] 
2024年1月11日13時30分,中國太原衞星發射中心在山東海陽附近海域使用引力一號遙一商業運載火箭,將搭載的雲遙一號18至20星3顆衞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飛行試驗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23] 
2024年3月20日,天都一號、二號通導技術試驗星由長征八號遙三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長征八號遙三運載火箭飛行24分鐘後,鵲橋二號與運載火箭分離,天都星組合體在鵲橋二號中繼星分離後120秒與運載火箭分離,進入近地點高度200公里、遠地點高度42萬公里的預定地月轉移軌道,衞星太陽翼正常展開,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25] 
2024年6月6日13時,星河動力航天公司於酒泉衞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穀神星一號(遙十三)運載火箭(任務代號:Love On Top),順利將 TEE-01B星(地球之眼1號衞星),納星三號A星、B星,共3顆衞星與愛神星留軌試驗平台送入瞬時軌道高度545km太陽同步軌道。 [27] 
長征六號火箭發射升空 長征六號火箭發射升空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