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鬍子嬰

鎖定
鬍子嬰(1907-1982),原名胡曉春,筆名宋霖,浙江上虞人。在汪壽華、張秋人的引導下參加了革命。1927年,鬍子嬰來到上海,入商務印書館,積極參加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被工人們譽為“戰火中的女英傑”。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她被列入黑名單,只得潛回上虞。 [1] 
一二·九運動爆發,鬍子嬰又赴上海積極投入抗日救國運動。1935年12月,上海婦女界救國聯合會成立,鬍子嬰為該會理事,發動與組織全市婦女投入救亡運動。翌年,上海各界救國聯合會成立,鬍子嬰擔任該會總幹事。 [1] 
1936年11月22日晚,各界救國聯合會的7位領袖人物被秘密逮捕。鬍子嬰當晚電告各報社要求發表消息,並撰文將“七君子”被捕經過用號外形式發表在《救亡情報》上,還把消息送到香港報社。 [1] 
1939年後,鬍子嬰在重慶一面辦企業,一面繼續參加抗日鬥爭。抗日戰爭勝利後,鬍子嬰又為反對內戰,爭取和平統一而竭盡全力。上海解放前夕,鬍子嬰在中共安排下,轉道入解放區。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鬍子嬰被任命為政務院中央財政經濟委員會副秘書長,從事工商經濟工作。毛澤東提出迫切需要有熟悉上海工商界的人到上海去工作,鬍子嬰遂請纓返滬,在上海工作10年,歷經“三反”、“五反”,以及對私營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等大運動。 [1-2] 
50年代末,鬍子嬰調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部副部長,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副秘書長、副主任委員,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民主建國會第二、三屆中央常委。 [1] 
中文名
鬍子嬰
別    名
胡曉春
國    籍
中國
籍    貫
浙江上虞
出生日期
1907年
逝世日期
1982年
畢業院校
杭州女子師範學校
性    別

鬍子嬰人物生平

鬍子嬰早年經歷

鬍子嬰,原名胡曉春,1907年3月17日生於浙江省上虞縣豐惠鎮一户富裕人家。舊時家庭傳統意識籠罩,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因此鬍子嬰少年時代沒能有受系統教育的機會,16歲那年便入工廠做工。在工廠她投身於工人運動,在汪壽華張秋人引導下參加革命,並與中華全國印刷工人總會委員長徐梅坤相識。1924年,徐梅坤帶她到作家茅盾(沈雁冰)家中,她當時識字不多,顯得很拘束。但是,茅盾從她那雙閃閃發亮的眼睛裏,發現了聰慧和機敏。此後她與茅盾夫人孔德沚結為逆莫之交,成為茅盾家的常客。她與徐梅坤結婚之後,仍然勤奮地補習文化。 [3-4] 
1927年,鬍子嬰高中畢業來到上海,入商務印書館工作。在北伐軍進軍上海時,她協助工人糾察隊從事起義的準備工作。上海第三次武裝起義爆發後,她脱下旗袍,換上短裝,積極投入武裝起義,與工人糾察隊一起進攻閘北警察局,被工人譽為“戰火中的女英傑”。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大革命失敗,徐梅坤被捕,後被判死刑。當時,章乃器的三弟章秋陽是中共秘密黨員,曾積極營救徐梅坤,鬍子嬰由此結識了章乃器。鬍子嬰被當局列入黑名單之後,只得潛回浙江上虞,後赴杭州女子師範學校就讀。 [3] 
1928年,她與章乃器結婚。當茅盾夫婦從日本回來時,鬍子嬰談吐舉止雍容大方,對中國的經濟問題表現出深厚的興趣。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鬍子嬰返回上海,積極投入抗日救亡運動,參加發起上海婦女救國會,團結各界婦女參加救亡運動。上海文化界發表抗日救國宣言,發動各界人士簽名。鬍子嬰是上海婦女界簽名的組織者之一。 [3] 
1935年,中國共產黨發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號召,同年12月9日,北平學生遊行呼籲“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受到鎮壓,激起全國人民憤怒。鬍子嬰又赴上海,積極投入抗日救國運動。胡喬木薛暮橋等發動和組織全市各界人士投入救亡運動,推動成立上海各界救國聯合會。鬍子嬰積極參與籌備組織工作,擔任第一任總幹事兼理事,奔波於各界知名人士與廣大羣眾之中,為舉行全市性大型集會遊行以及各項宣傳活動而進行組織工作。同時她日以繼夜地為全國各界抗日救國會的召開而奔走,擔任日常重要的籌備工作。她在事業的奮鬥中,與宋慶齡的關係密切。 [3] 

鬍子嬰傳遞遺稿

1935年1月,抗日紅軍一團軍政委員會主席方誌敏在江西戰鬥失利,受傷被捕關押南昌,獄中半年撰寫《可愛的中國》《清貧》、《從事革命鬥爭略述》、《我們臨死以前的話》、《在獄中致全體同志書》、《可愛的中國》、《死——共產主義殉道者的記述》、《獄中紀實》等文稿。入夏時,方誌敏將已畢的大多數文稿託人秘密帶給上海黨組織,並附上四封信,分別給宋慶齡、李公樸鄒韜奮魯迅 [3] 
那年夏季的某天,鬍子嬰接到電話去生活書店。韜奮出國期間,店內業務由胡愈之畢雲程負責。那天他們接到通知:有一少女叫程全昭送達方誌敏的信件,並要求書店派可靠者晚上到寶隆醫院取文件。畢雲程當時正在為無法斷定這些信件的真偽而為難,鬍子嬰認為此事很重要,否則對方不會冒險將文件送出監獄,她果斷請纓去接頭。當晚,她根據雙方白天的約定,前往寶隆醫院,剛入大門,一位少女迎上前問她姓什麼,鬍子嬰的母親姓宋,就隨口答曰:“姓宋”。那女生就是程全昭,見她一身貴夫人裝扮,誤認為是宋慶齡,立即將手中裹着報紙的文件交給她。鬍子嬰拿着文稿連夜趕回生活書店,與胡愈之、畢雲程打開紙包細看,果然如方誌敏信中所言,全是密寫的(未顯影)白紙。畢氏遂將文稿轉送中央特科,由負責人王世英組織顯影,並將顯影文稿抄件轉到莫斯科,寄給受中央委託在法國巴黎主辦《救國時報》的吳玉章。同時,中央特科按照黨中央指示營救方誌敏,與上海地下黨取得聯繫,並迅速派出特科人員在南昌民德路開設一間“育民診所”作掩護。但是,當年8月6日方誌敏英勇就義。 [3] 
1936年1月29日,在方誌敏被捕一週年之際,巴黎《救國時報》發表程全昭、鬍子嬰轉送的《在獄中致全體同志書》和《我們臨死前的話》並加按語介紹方誌敏被捕和犧牲的情況。方誌敏就義前,還將部分文稿請囚友胡逸民(原國民黨小官僚)帶到上海轉交黨中央。同年11月18日傍晚,一位商人模樣的人送一包東西到鬍子嬰家,因其丈夫章乃器外出,鬍子嬰接待他。那人正是胡逸民,他説:“出於對方誌敏烈士的感情和敬仰,一定要將文稿交給黨組織,但不知道如何去找。你們是救國會的知名人士,與共產黨很好,你們一定知道,我只能轉託給你們。”11月23日凌晨,章乃囂等“七君子”被捕。鬍子嬰擔心敵人抄家,便打電話與宋慶齡聯繫,將方誌敏手稿請章秋陽送給宋慶齡,由宋慶齡轉交給中共組織的代表馮雪峯。馮雪峯閲後寫上批語交給潘漢年,不久,馮又遵潘漢年之囑轉交謝澹如,保存於上海,數年後在上海出版《可愛的中國》就是這批珍貴文稿之一。 [3] 

鬍子嬰參加民主運動

“七君子”被捕後,鬍子嬰當機立斷,當晚電告各大報社,要求發表消息,並撰文將“七君子”被捕經過用號外形式發表在《救亡情報》上,還將消息送到香港報社。“七君子”被捕消息隨之迅速在全國傳開,掀起了全國各界奮起營救“七君子”的運動。她是最早發佈“七君子”被捕消息的人,接着,鬍子嬰跟隨宋慶齡、何香凝等人發起“救國入獄運動”。在國內外一片輿論中,1937年7月31日,當局不得不將“七君子”交保釋放。 [5] 
抗戰初期,救國會遷至重慶。鬍子嬰轉道香港到重慶。並在李家坨工業區主持辦理小學校,簡易醫院和消費合作社等福利事業,參加宋慶齡領導的婦女新生活運動會、路易•艾黎的工業合作協會。救國會在重慶組織聚會,鬍子嬰與鄒韜奮、史良張申府羅叔章沈茲九、章乃器等經常參加活動,配合共產黨與反動派作鬥爭。當時,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很多活動通過救國會展開,活動經常在救國會負責人沈鈞儒、史良家中舉行。周恩來經常出席他們的會議,與大家見面,精闢地分析形勢,並且傳授與反動派進行鬥爭的策略,使鬍子嬰心明眼亮,在工作中增添了勇氣和辦法。 [5] 
鬍子嬰曾在《山城憶舊》一文中回憶她協助中共重慶工委邀請周恩來在“星五聚餐會”作報告的經過。“星五聚餐會”是工商界上層人士集會的場所,鬍子嬰利用自己擔任重慶合作金庫分庫主任的名義與擔任重慶製藥生產合作社主任的羅叔章一起加入“星五聚餐會”。並説服該會幹事會的陳叔敬(重慶國貨公司經理兼牛奶場場長)、吳味經(國民黨政府花紗布公司總經理),同意周恩來到“星五聚餐會”作報告。周恩來在“星五聚餐會”作《當前經濟大勢》的那天“會員都來了,座無虛席,非會員也來得不少,站在窗外,户限為穿。” [5] 
1945年,鬍子嬰與黃炎培、章乃器等人士共同發起民主建國會,擔任理事(她與章乃器在抗戰期間已離婚),她是民建會初創時期為數不多的女性之一,選為理事的3位女性,分別是酆雲鶴、鬍子嬰、羅叔章。 [5] 
1946年4月,民建總會遷至上海,鬍子嬰隨之回到上海,在工商界上層人士中宣傳共產黨的政策。當國民黨政府發動全面內戰時,民建會在1946年6月參與組織反內戰運動。鬍子嬰作為上海人民團體聯合會推定的10人代表,參加赴南京請願的和平代表團。6月23日,在南京下關車站遭到國民黨特務暴徒圍攻毆打。震驚中外的“下關事件”也已經載入史冊。 [5]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鬍子嬰出席新政協會議,她是以民建界別參加會議唯一的女性。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上海民建新的臨工會改組,1951年8月鬍子嬰被推選為常務委員。1953年3月民建上海市分會成立,她當選常務委員並擔任組織委員會副主任。1956年3、4月,民建中央、全國工商聯和全國婦聯召開全國工商業者家屬及女女工商業者代表大會後,鬍子嬰與湯蒂因董幼嫺共同召集婦女臨時小組的活動,她是上海民建工商聯兩會婦女組織最早的負責人之一。民建上海市第一、二屆委員會成立,鬍子嬰仍為常委,並擔任紀律檢查委員會主任委員和工商業者家屬工作委員會主任。1959年鬍子嬰調往北京,擔任商業部副部長。1982年11月30日,鬍子嬰走完了富有傳奇色彩一生的行程。 [5] 

鬍子嬰人物著作

鬍子嬰小説《灘》 鬍子嬰小説《灘》
鬍子嬰著有反映大革命失敗後青年們消沉心理的中篇紀實小説《一個獨身者》,以及描寫40年代民族工商業遭到國民黨政府摧殘的小説《灘》。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