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邑

鎖定
高邑(?—前176年),名或作“高色”,西漢開國功臣、將領。最初以門客的身份跟隨劉邦起兵於齧桑。以上隊將身份進入漢中。以將軍的職務攻打魏國、趙國,破項羽陳豨,漢高祖十一年,封祝阿侯。卒諡孝。
史記·高祖本紀》中與王陵一起答漢高祖問的高起或即是高邑。 [5-6] 
全    名
高邑
別    名
高色、高起
所處時代
秦朝→西漢
逝世日期
公元前 175年
爵    位
祝阿侯
諡    號
食    邑
800户(一説1800户)
侯第位次
74

高邑人物生平

高邑,又寫作“高色”,以賓客的身份在齧桑縣加入劉邦陣營。以上隊將的職務進入漢中郡。以將軍的身份東出平定魏國太原郡,攻破趙國井陘縣,隸屬大將韓信指揮,用木罌缻讓軍隊渡河。後來參與攻打西楚霸王項羽,代王陳豨,以軍功封侯。 [1] 
漢高帝十一年正月己未日(公元前196年2月21日),高邑被封為列侯,稱祝阿侯,食邑八百户(一説一千八百户)。
漢文帝前元五年(公元前175年),高邑去世,諡號孝侯。 [2] 

高邑史料記載

史記·卷十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祝阿,以客從起齧桑。以上隊將入漢。以將軍定魏太原,破井陘,屬淮陰侯,以缻度軍。擊籍,及攻豨,侯,八百户。(高祖)十一年正月己未,孝侯高邑元年。(孝文)五年,侯成元年。(孝文)後三年,侯成坐事國人過律,國除。(侯第)七十四。 [3] 
漢書·卷十六·高惠高後文功臣表第四》:祝阿孝侯高色,以客從起齧桑。以上隊將入漢。以將軍擊魏太原、井陘,屬淮陰侯,罌度軍。破項籍及豨,侯,千八百户。(高帝十一年)正月己卯封,二十一年薨。(位次)七十四。孝文五年,侯成嗣,十四年,(孝文)後三年,坐事國人過律,免。(孝宣)元康四年,色玄孫長陵上造弘詔復家。 [4] 

高邑侯國世系

祝阿侯國世系
祝阿侯(前196年—前161年) [3-4] 
傳位
諡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註
一世
祝阿孝侯
高邑
21年
前196年-前175年
食邑800户(或1800户)
二世
祝阿侯
高成
14年
前175年-前161年
高邑子
(以上內容參考資料 [8-9] 

高邑親屬成員

兒子:高成,漢文帝前元五年(公元前175年),繼承祝阿侯爵位。漢文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61年),犯了事國人過律罪,被免去爵位,封國撤除。 [1] 
玄孫:高弘,家住長陵縣,爵位為上造,漢宣帝元康四年(公元前62年),詔復家,恢復部分列侯權益。 [2] 

高邑相關考辨

  • 高起或是高邑
陳直·《史記新證·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祝阿侯高邑。〔直按:高祖本紀》雲「高祖置酒雒陽南宮。高祖曰:列侯諸將無敢隱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何?項氏所以失天下何?高起王陵對曰」云云。《集解》引孟康注:姓高名起。臣瓚注:《漢帝年紀》,高帝時有信平侯臣陵,都武侯臣起。魏相丙吉奏事,高帝時奏事有將軍臣陵、臣起。錢大昭曰:《魏相傳》述高祖時受詔長樂宮者,但有將軍陵、無臣起;《漢紀》亦無高起二字,當為衍文。舊注又有以高起作高坐解者,後人宴會時俗稱之首坐。總之高起二字,紛如聚訟。餘疑本表之祝阿侯高邑,漢代起字可寫作迫,部分與邑字相似。高邑封侯在高祖十一年,此時高邑是以將軍資歷而發言者。〕 [5] 
  • 木罌缻渡河擊魏
瀧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淮陰侯列傳》:而伏兵從夏陽以木罌缻渡軍【集解】徐廣曰:「缻,一作『缶』。」服虔曰:「以木押縛罌缻以渡。」韋昭曰:「以木為器如罌缻,以渡軍。無船,且尚密也。」【正義】按:韓信詐陳列船艘於臨晉,欲渡河,即此從夏陽木押罌缻渡軍,襲安邑。臨晉,同州東朝邑界。夏陽在同州北渭城界。【考證】中井積德曰:「罌缶本瓦器,或鑿木為之,時人家多有之,故取用之也。以索縛之,浮於水上,可緣以渡矣。高祖功臣表雲:『祝阿侯高邑,以將軍屬淮陰侯,以缻度軍。』此計或邑所建也。」 [7] 
參考資料
  • 1.    司馬遷·《史記·卷十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祝阿,以客從起齧桑。以十隊將入漢。以將軍定魏太原,破井陘,屬淮陰侯,以缻度軍。擊籍,及攻豨,侯,八百户。(高祖)十一年正月己未,孝侯高邑元年。(孝文)五年,侯成元年。(孝文)後三年,侯成坐事國人過律,國除。(侯第)七十四。
  • 2.    班固·《漢書·卷十六·高惠高後文功臣表第四》:祝阿孝侯高色,以客從起齧桑。以上隊將入漢。以將軍擊魏太原、井陘,屬淮陰侯,罌度軍。破項籍及豨,侯,千八百户。(高帝十一年)正月己卯封,二十一年薨。(位次)七十四。孝文五年,侯成嗣,十四年,(孝文)後三年,坐事國人過律,免。(孝宣)元康四年,色玄孫長陵上造弘詔復家。
  • 3.    史記·卷十八  十表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之四)  .子夜星[引用日期2021-09-26]
  • 4.    〔漢書〕◎ 卷十六·高惠高後文功臣表第四  .子夜星[引用日期2021-09-26]
  • 5.    陳直.《史記新證》.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4月:第48頁
  • 6.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高祖置酒雒陽南宮。高祖曰:“列諸侯將無敢隱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對曰:“陛下慢而侮人,項羽仁而愛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 7.    瀧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第七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4月:第3395頁
  • 8.    中華書局編輯部.簡體字本《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第806頁
  • 9.    中華書局編輯部.簡體字本《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第487-48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