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青銅酒器

鎖定
中國是酒文化的發祥地,穀類釀成酒,始於殷。而用來盛酒的青銅器皿也盛行此時。殷商時代的青銅酒器形制豐富多樣、造型獨具匠心、美輪美奐。各式各樣青銅酒器,不免讓後人驚歎於古人想象豐富的藝術魅力。而酒文化與青銅文化交融悠悠綿長,更為中華民族文化留下了深厚的積澱。
中文名
青銅酒器
館藏地點
——
所屬年代
夏商周
出土地點
——

青銅酒器簡介

在商代,由於釀酒業的發達,青銅器製作技術提高,中國的酒器達到前所未有的繁榮。當時的職業中還出現了"長勺氏"和"尾勺氏"這種專門以製作酒具為生的氏族。
周代飲酒風氣雖然不如商代,但酒器基本上還沿襲了商代的風格。在周代,也有專門製作酒具的"梓人"。
青銅器起於夏,現已發現的最早的銅製酒器為夏二里頭文化時期的爵。青銅器在商周達到鼎盛,春秋沒落,商周的酒器的用途基本上是專一的。據《殷周青銅器通論》,商周的青銅器共分為食器、酒器、水器和樂器四大部,共五十類,其中酒器佔二十四類。按用途分為煮酒器、盛酒器、飲酒器、貯酒器。此外還有禮器。形制豐富,變化多樣。但也有基本組合,其基本組合主要是爵與觚,或者再加上斝,同一形制,其外形、風格也帶有不同歷史時期的烙印。
鐘鼎青銅器 鐘鼎青銅器
盛酒器具是一種盛酒備飲的容器。其類型很多,主要有以下一些:
尊、壺、區、卮、皿、鑑、斛、觥、甕、瓿、彝
每一種酒器又有許多式樣,有普通型,有取動物造型的。以尊為例,有象尊、犀尊、牛尊、羊尊、虎尊等。
飲酒器的種類主要有:觚、觶、角、爵、杯、舟。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的飲酒器,如《禮記·禮器》篇明文規定:"宗廟之祭,尊者舉觶,卑者舉角"。
温酒器,飲酒前用於將酒加熱,配以杓,便於取酒。温酒器有的稱為樽,漢代流行。
湖北隨州曾候乙墓中的銅鑑,可置冰貯酒,故又稱為冰鑑

青銅酒器青銅酒器分類

周朝時,對青銅酒器作了明確的規定: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觶,四升曰角,五升曰散,六升曰壺。這種青銅酒器的格式和規格一直沿襲到清代。
鐘鼎青銅藝術博物館——青銅酒器展示 鐘鼎青銅藝術博物館——青銅酒器展示
一般來説,飲酒主要用爵、斝、觚、觶、角等。角的樣子似爵,但前後都有尾,無柱,有的角還有蓋,盛行於商代;觚,圓形侈口,相當於後代的杯;觥也作盛酒器,多為橢園形,口上前有流,後有把手;觶,形似尊而小用以飲酒或盛酒。“觥籌交錯”的觥也是常見的飲酒器。此外還有青銅杯。銅陵出土過青銅杯,兩邊有耳,或稱之“耳杯”。卣、壺、尊、盉等是盛酒器,盛於商周。卣,園形或橢園形,深腹圈足,有蓋和提樑;商代壺多扁園,周代壺多園形、大腹,春秋時的壺扁園,長頸,也有方壺,戰國時有壺有園形、方形和瓠形等。盉的式樣較多,一般是深臍圓口,前有流(即壺嘴),蓋和鋬有鏈相連接。鍾、鈁等為貯酒器。鈁即方形壺,鍾即圓形壺,但形體均較較大。鍾還是商代量器。戰國時的齊國以四升為豆、四豆為甌、四甌為釜、四釜為鍾。鍾、豆、釜等都是當時的標準量器。戰國時的釜為壇形,小口大腹,有兩耳。豆似高足盤,或有蓋。以上這些酒器多源於陶製,商周時則為青銅製。作為飲酒器的爵、斝等沿口處均的柱,有單柱、雙柱兩種。飲酒時柱則抵住鼻樑,據説是以此提醒飲之人,酒多誤事,飲酒應適可而止。

青銅酒器

洛陽鐘鼎青銅器——四羊方尊 洛陽鐘鼎青銅器——四羊方尊
今作樽,是商周時代漢族的一種大中型盛酒器。青銅器,尊的形制圈足,圓腹或方腹,長頸,敞口,口徑較大。尊盛行於商代至西周時期,春秋後期已經少見。

青銅酒器

蓮鶴方壺 鐘鼎青銅器 蓮鶴方壺 鐘鼎青銅器
盛酒器和水器。流行於商至漢代,用於裝酒和裝水。

青銅酒器

鐘鼎青銅器——乳釘紋爵 鐘鼎青銅器——乳釘紋爵
飲酒器的總名。爵的形制為圓形或方形,平底或凸底,有鋬,上面一側有傾酒的流,另一側有尾,以均衡流的重量,起到全器平衡的作用。爵的下面有三個高尖足,器口上有二柱,一柱或無柱。

青銅酒器

(讀作“孤”),是漢族古代一種用於飲酒的容器,也用作禮器。圈足,敞口,長身,口部和底部都呈現為喇叭狀。觚初現於二里頭文化,到西周中期已十分罕見。盛行於商代和西周早期。
鐘鼎青銅器——觚 鐘鼎青銅器——觚

青銅酒器

鐘鼎青銅器——父庚觶 鐘鼎青銅器——父庚觶
古代飲酒器。圓腹,侈口,圈足,形狀小瓶,大多數有蓋。這種形狀的觶多為商代器。西周時有作方柱形而四角圓的。春秋時演化成長身、侈口、圈足觶,形狀像觚,自身銘文稱為“鍴”(如王義楚鍴)而不叫觶。

青銅酒器

斝 鐘鼎青銅器 斝 鐘鼎青銅器
温酒器,也被用作禮器,通常用青銅鑄造,三足,一鋬(耳),兩柱,圓口呈喇叭形

青銅酒器

盛水器。流行於春秋戰國時期。鑑初為陶質,也就是陶盆,春秋中期出現青銅鑑,春秋晚期和戰國時期最為流行,西漢時仍有鑄造。冰鑑為冰酒器
青銅冰鑑 青銅冰鑑

青銅酒器歷史延伸——酒的由來

青銅酒器上天造酒

“天有酒星,酒之作也,其與天地並矣。”自古以來,我們祖先就有酒是天上“酒星”所造的説法。在距今三千多年的《周禮》一書中已詳細記述天上“酒旗星”的存在。在我國文學史上,關於酒是上天所造的詩句很多。東漢末年以“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自詡的孔融,在《曹操與論酒禁書》中有“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之説;素有“詩仙”的李白,在《月下獨酌·其二》一詩中有“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的詩句;被人們譽為“鬼才”的詩人李賀,在《秦王飲酒》一詩中也有“龍頭瀉酒邀酒星”的詩句。 [1] 

青銅酒器儀狄造酒説

一種説法是説“儀狄作酒醪”。“醪”是一種糯米經過發酵工而成的“醪糟兒”,性温軟,其味甜,多產於江浙一帶,如果硬要將儀狄確定為酒的創始人的話,他應該是黃酒的創始人。
青銅酒器 青銅酒器
另一種説法叫“酒之所興,肇自上皇,成於儀狄”.意思是説,自上古三皇五帝的時候,就有各種各樣的造酒方法流行於民間,是儀狄將這些造酒的方法歸納總結出來,使之流傳於後世。 [1] 

青銅酒器杜康造酒

杜康將又硬又粗糙的秫米團隨手放在老桑樹的樹洞裏。長此以往,杜康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叔叔杜隰又找了些曲粉讓杜康吃。杜康把曲粉也裝扔進了裝飯糰的樹洞裏。過了許多日子,那些秫米團散發陣陣香氣,秫米團上飄着一層濃濃的汁液。後來他潛心琢磨,明白了造酒的原理。 [1] 

青銅酒器歷史延伸——酒相關的名人與詩句

青銅酒器屈原與酒

青銅酒器 青銅酒器
屈原詩中寫酒寫得最多的是《招魂》。《招魂》是屈詩中一篇十分有特色的作品。《招魂》是誰招誰的魂,歷來説法不一。有代表性的説法是兩種:一是屈原為自己招魂;二是屈原為楚懷王招魂。《招魂》詞主體的寫法是“外陳四方之惡,內崇楚國之美”,以極殷切、深情的詩句,勸誡魂靈不要上天,不要入地,不要到四方去,只有楚國是最美好的地方,可作最後的歸宿。
在“內崇楚國之美”的這一部分,詩人從居室、女容、服飾、飲食到歌舞、娛樂、陳設等各個方面,極盡鋪張之能事。其中,多處極力描寫了楚國酒的甘美。“瑤漿蜜勺,實羽觴些”——碧玉般的酒和蜜一般甘甜的酒,斟滿了形如飛鳥的酒杯。“挫糟凍飲,酎清涼些”——除去酒糟,再用冰鎮,飲這樣的醇酒多麼清涼快意啊。“華酌既陳,有瓊漿些”——擺上名貴的酒鬥,還有美酒。對於“挫糟凍飲”兩句,曾經歷代注家眾説紛紜。人們懷疑當時有“凍飲”,也就是飲用冰鎮過的酒這種高檔次的享受。甚而有人認為,《招魂》中描寫的豪華宏麗場景,是詩人的藝術誇張,當時的楚國不可能那樣富饒昌盛。1978年,湖北隨縣擂鼓墩曾侯乙墓中出土一對又大又精美的冰鑑,是專門用於冰鎮酒的酒器,並配有一隻精美的酒鬥。這一下子就使人們對“挫糟凍飲”的含意釋然了,同時,也使人們有理由相信,《招魂》中的這類描寫,不僅僅是藝術性的誇張,而更多的恐怕是當時楚國發達的物質文化的真實反映。 [2] 

青銅酒器陶淵明與酒

《飲酒》詩共二十首,不是一時寫就,而是積累起來的。有關飲酒的內容很多。酒是他生活的好伴侶。《和郭主薄》“舂米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卯歲始春懷古田舍》“日入相與婦,壺漿勞近鄰”;《雜詩其一》“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
……其中與酒有關,因酒而起,因酒而詠,因酒而得以解脱的內容數不勝數。陶淵明的人生是詩的人生,也是酒的人生。

青銅酒器李白與酒

李白 李白
李白的遊歷生涯中,有兩個伴隨其始終的朋友:一個是無心可猜的明月,一個是助興為歌的美酒。李白從“小時不識月,呼着白玉盤”到晚年醉酒撈月落水而去,月伴其一生;“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詩藏於酒中。月使他超然卓立,多現實世界獲得了新的視角,能道人未曾道;酒使他興會無窮,面對人生世態,增添了想象和豪氣,能言人所不能言。月和酒鑲成了詩中謫仙人。
月下獨酌(一)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