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承昭

鎖定
陳承昭(896年-969年),一作陳承詔 [13] 江州 [21] 五代十國北宋初年將領。
陳承昭最初仕於南唐,任保義節度使。淮南之戰時,受命為濠、泗、楚、海水陸都應援使,後被後周軍擒獲,降於後周世宗,拜右監門衞上將軍,轉任右領軍衞上將軍。北宋建立後,陳承昭因習知水利事務,屢受宋太祖重用,先後負責督治惠民河五丈河,修護畿內河堤,督練水師於朱明門外。太祖徵北漢時,陳承昭又獻計引汾水淹太原城。累官至右龍武統軍。
開寶二年(969年),陳承昭去世,年七十四。獲贈太子太師 [11] 
別    名
陳承詔 [13] 
所處時代
五代十國北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江州 [21] 
出生日期
896年
逝世日期
969年
主要成就
督治惠民河、金水河、五丈河
本    名
陳承昭
官    職
右龍武統軍
追    贈
太子太師

陳承昭人物生平

陳承昭仕於南唐

陳承昭是江州人 [21]  ,最初仕於南唐元宗一朝,累官至保義軍(治陝州,此時屬後周,因此為遙領 [14]  節度使 [1] 

陳承昭兵敗被擒

保大十三年(955年),後周世宗發動淮南之戰,元宗任命陳承昭為濠、泗、楚、海四州水陸都應援使,率領水師。 [1] 
保大十五年(957年)十二月,後周世宗在攻克泗州後引兵東下,分別自淮北、淮南及淮水三路挺進,並於楚州西北大破南唐諸軍。陳承昭在南唐軍潰敗後,乘船自淮水順流而下逃走。自淮水南岸前進的後周殿前都指揮使趙匡胤追率領數千甲士連夜追到山陽,生擒陳承昭 [12]  [13]  [22]  。陳承昭部被殲滅後,“唐之戰船在淮上者,於是盡矣”。 [1]  [14] 
世宗得到陳承昭後,將其釋放,並任命為右監門衞上將軍 [22]  ,賜錦袍銀帶等物。後被改授為右領軍衞上將軍分司西京(今河南洛陽)。 [1] 

陳承昭頗受重用

顯德七年(960年),趙匡胤通過“陳橋兵變”代周建宋,是為宋太祖。宋朝建立後,陳承昭入朝覲見。建隆二年(961年)初,太祖因陳承昭“習知水利”,於是令他督治惠民河五丈河,以疏通汴梁漕運,造福都城百姓 [2]  。同年七月,陳承昭“塞棣、滑決河役成”,太祖賜他錢三十萬 [3]  [24] 
此後,陳承昭上奏陳説女婿王仁表在南唐,太祖特意致信南唐元宗,召王仁表歸宋,與陳承昭一家團聚。之後歷任左神武軍統軍、右神武軍統軍。 [4] 
建隆四年(963年)正月,太祖大規模徵發汴梁周圍數萬丁壯,以修護汴梁周遭河堤,命陳承昭總督工役。四月,陳承昭還承擔了在汴梁朱明門外訓練水師的工作。 [5]  [25] 
乾德五年(967年),陳承昭轉任右龍武軍統軍。 [7] 
開寶二年(969年)二月,太祖親征北漢,陳承昭隨行。三月,太祖抵達北漢都城太原城下,並“築長連城”以圍困城中軍民。當時,有人因攻勢不順,建議增兵攻城,陳承昭聽後,向太祖建議道:“陛下有一千多名不會説話的士兵在身邊,為何不用呢?”太祖一時不能領會其意,陳承昭又用馬鞭指向汾水,太祖這才明白他是打算以水灌城,大笑問道:“那要從哪取土(決河)?”陳承昭提議用布囊裝土,以針封口,將這些布囊投入上游,河水自然堵塞,這樣便能達到“不設板築,可成巨防”的效果。太祖採納陳承昭的計策,命他負責此事 [27]  。結果布囊投擲將近半數,晉祠水已經漲起一尋,灌入太原城中,使太原城防一度接近崩潰。適逢宋軍因其他原因班師,於是未能成功。 [6]  [23]  [32] 

陳承昭古稀而逝

開寶二年(969年)底,陳承昭逝世,享年七十四歲。十月,太祖為他輟朝一日 [19]  ,追贈太子太師 [20]  ,派中使辦理喪事。 [8]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宋真宗追念陳承昭之功,錄用其孫陳宗義為三班借職 [9] 

陳承昭主要影響

陳承昭數度治河

陳承昭習於水利,屢受宋太祖重用,負責督率疏浚河道的工役:
  • 惠民河:建隆二年(961年),為取財於京西諸州縣,太祖命陳承昭負責疏浚河道。陳承昭讓民夫將鄭地西部的閔水引至新鄭匯入蔡水,水貫連汴京,南歷陳州潁州,直入淮河,使得“舟楫相繼,商賈畢至”,溝通了京城與江淮的漕運。乾德二年(964年),陳承昭率丁夫數千鑿渠,自長社潩水至開封,再引入閔水。過去春夏雨水多的時節,潩水時常“泛溢民田”,而把潩水引入閔水以後,“無水患,閔河益通漕焉”。 [26]  這段渠道的修成,不僅解決了河水氾濫的問題,而且增加了閔河的水量,更加有利於漕船往來,可謂一舉兩得。 [15]  [28] 
  • 金水河:建隆二年(961年),陳承昭奉命率水工自滎陽(今河南滎陽)東南鑿渠,引須水、索水和京水過中牟縣,長一百餘里,導至開封,命名為金水河,一支引入皇城,為內庭、後苑池沼的水源,另一支架設渡槽引水流橫過汴水之上引入五丈河。 [10]  [24] 
  • 五丈河:五丈河原為五代後周顯德四年(957年)所修建的通往山東之渠道,宋初已淤湮。於是太祖命陳承昭主持疏浚,在汴水上修造斗門,並引京、索、蔡等河水調節水量,經陳留、曹州、濟州、鄆城,過梁山泊而入濟水,使山東的船舶可循五丈河直抵開封。 [10]  最終收穫“公私鹹利”的成果。 [16]  [18] 
陳承昭治河,“先以(粗繩索)都量河勢長短,計其廣深”,即通過丈量而計算出土方量;然後“定一夫自早達暮……計鑿若干土”,此即確定勞動定額。當時宋朝立國未久,可能還沒有通用的功限標準,因此陳承昭需要進行實地測定。具體來看,其功限的測定過程分兩步:
  1. “量之闊狹,以鍤累尺,以尺累丈”,以此得出每鍤的運土量;“鍤”為運土工具,大小有規制,每鍤的運土皆為定值(在計算時當取平均數):先量出每立方尺、每立方丈土的所需鍤數再反求之。
  2. “定一夫自早達暮合運若干鍤”,亦當取平均值為準。
根據這兩項準備,則一位役夫一天“鑿若干土”,勞動定額就得出來了。實踐證明,陳承昭的預算非常的成功:“至訖役,止衍九夫。” [30]  太祖看到陳承昭的報告後,也大加稱歎。 [31] 

陳承昭訓練水師

宋太祖欲平南唐,卻忌江南水軍之利,於是出內府錢招募諸軍子弟數千人,在開封城朱明門外鑿挖水池,引蔡水灌注。同時打造樓船上百艘,選練出號稱“水虎捷”的水軍,在池中操練。由陳承昭負責訓練水師之事。 [5]  [25] 

陳承昭歷史評價

楊億楊文公談苑》:“習知水利。” [17] 
範鎮東齋記事》:“諳水利。” [29] 
脱脱阿魯圖主編《宋史》:“(宋)太祖以承昭習知水利。” [11] 

陳承昭人際關係

女兒:陳氏,嫁王仁表。 [4] 
孫子:陳宗義,宋真宗時被錄用為三班借職 [9] 

陳承昭史料索引

資治通鑑》卷293 [14]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2 [24]  、卷4 [25]  、卷5 [26]  、卷10 [27] 
《宋史》卷261《陳承昭》 [11] 
十國春秋》卷16《元宗本紀》 [12] 
續資治通鑑》卷5 [23] 

陳承昭影視形象

年份
作品名稱
作品類型
演員
2015年
大宋傳奇之趙匡胤
電視劇
呂寧 [33] 
參考資料
  • 1.    《宋史》卷261《陳承昭》:陳承昭,江表人。始事李景為保義軍節度,周世宗徵淮南,景以承昭為濠、泗、楚、海水陸都應援使。世宗既拔泗州,引兵東下,命太祖領甲士數千為先鋒,遇承昭於淮上擊敗之,追至山陽北,太祖親禽承昭以獻。世宗釋之,授右監門衞上將軍,賜錦袍、銀帶,改右領軍衞上將軍,分司西京。
  • 2.    《宋史》卷261《陳承昭》:宋初入朝,太祖以承昭習知水利,督治惠民、五丈二河以通漕運,都人利之。
  • 3.    《宋史》卷261《陳承昭》:建隆二年,河成,賜錢三十萬。
  • 4.    《宋史》卷261《陳承昭》:承昭言其婿王仁表在南唐,帝為致書於李景,令遣歸闕,歷左右神武統軍。
  • 5.    《宋史》卷261《陳承昭》:四年春,大發近甸丁壯數萬,修畿內河堤,命承昭董其役。又令督諸軍子弟數千,鑿池於朱明門外,以習水戰。
  • 6.    《宋史》卷261《陳承昭》:從徵太原,承昭獻計請壅汾水灌城,城危甚,會班師,功不克就。
  • 7.    《宋史》卷261《陳承昭》:乾德五年,遷右龍武軍統軍。
  • 8.    《宋史》卷261《陳承昭》:開寶二年,卒,年七十四。贈太子太師,中使護喪。
  • 9.    《宋史》卷261《陳承昭》:大中祥符元年,錄其孫宗義為三班借職。
  • 10.    《水運技術詞典》編輯委員會 編.水運技術詞典: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05
  • 11.    《宋史·卷二百六十一·列傳第二十》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9-10-02]
  • 12.    《十國春秋》卷16《元宗本紀》:保大十五年……冬十一月,周主仍南侵。十二月……辛酉,周師追敗我兵於楚州,應援使陳承昭被執。
  • 13.    《宋史》卷1《太祖本紀》:因其戰艦乘勝攻泗州,下之。南唐屯清口,太祖從世宗翼淮東下,夜追至山陽,俘唐節度使陳承詔以獻,遂拔楚州。
  • 14.    胡三省注《資治通鑑》卷293:(十二月)戊午,上自將親軍自淮北進,命太祖皇帝將步騎自淮南進,諸將以水軍自中流進,共追唐兵。時淮濱久無行人,葭葦如織,多泥淖溝塹,士卒乘勝氣茇涉爭進,皆忘其勞。庚申,追及唐兵,且戰且行,金鼓聲聞數十里。辛酉,至楚州西北,大破之。唐兵有沿淮東下者,帝自追之,太祖皇帝為前鋒,行六十里,擒其保義節度使、濠。泗。楚。海都應援使陳承昭以歸。所獲戰船燒沈之餘得三百餘艘,士卒殺溺之餘得七千餘人。唐之戰船在淮上者,於是盡矣。(保義軍,陝州,屬周,陳承昭遙領耳。)
  • 15.    胡三省注《資治通鑑》卷294引《五朝會要》曰:惠民河與蔡河一水,即閔河也。建隆元年,始命陳承昭督丁夫導閔河自新鄭與蔡水合,貫京師,南歷陳、潁,達壽春,以通淮右,舟楫相繼,商賈畢至,都下利之。於是以西南為閔河,東南為蔡河。至開寶六年,始改閔河為惠民河。
  • 16.    《宋史》卷47《河渠志四》:先是,五丈河泥淤,不利行舟。遂詔左監門衞將軍陳承昭於京城之西,夾汴水造斗門,引京、索、蔡河水通城濠入斗門,俾架流汴水之上,東進於五丈河,以便東北漕運。公私鹹利。三年正月,遣右龍武統軍陳承昭護修五丈河役,車駕臨視,賜承昭錢二十萬。
  • 17.    楊文公談苑 2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3-01-06]
  • 18.    《楊文公談苑》卷62“五丈河”:京水自滎陽來至於汴。有陳承昭者,本江南節度使,將兵淮上,為世宗所擒,以為上將軍,習知水利。國初上言,可導京水入,踰汴東北注為河,通山東之漕,遂遣按行京東地。任下,遂調民穿渠,貫曹鄆入於黃河,以大木架汴流上,道京水以過,將引流,車駕臨觀。兩淮未合,聯木施芻草氈絮,塗茭泥,水即隨過,北流為河,其廣五丈,號五丈河。歲運京東諸州芻粟五十萬斛,商旅交湊,至今賴其利。
  • 19.    《宋會要輯稿·禮四一》:左千牛衞上將軍白重贊,開寶二年四月。左羽林統軍孟仁裕,九月。左龍武統軍陳承昭,十月。並輟一日。
  • 20.    《宋會要輯稿·儀制一》:右龍武統軍陳承昭開寶二年十月贈太子太師。
  • 21.    《稽神錄》卷3:江州陳承昭為高安制置使,召騭問其事,令發墓視之。……羅後移隸晉王城戍。顯德五年,周有淮南之地,羅陷沒不知所在,時年六十二歲矣。
  • 22.    《舊五代史》卷117《周世宗紀四》:顯德四年……十二月乙卯,泗州守將範再遇以其城降,授再遇宿州團練使。戊午,帝自泗州率眾東下,命今上領兵行於南岸,與帝夾淮而進。己未,至清口,追及淮賊,軍行鼓譟之聲聞數十里。辛酉,至楚州西北,大破賊眾,水陸俱奔,有賊船數艘,順流而逸,帝率驍騎與今上追之數十里,今上擒賊大將偽保義軍節度使、江北都應援使陳承昭以獻。收穫舟船,除焚蕩外得三百餘艘,將士除殺溺外得七千餘人。……丙寅……以偽命濠州兵馬都監陳遷為沂州團練使,以偽命保義軍節度使陳承昭為右監門上將軍。
  • 23.    《續資治通鑑》卷5:開寶二年……二月,乙卯,命曹彬、党進等各領兵先赴太原。戊午,詔親征。……三月……戊戌,次太原;庚子,觀兵於城南,始命築長連城。辛丑,臨汾河作新橋。……乙巳,帝至城東南,命築長堤壅汾水。先是有欲增兵攻城者,左神武統軍陳承昭進曰:“陛下自有數千萬兵在左右,何不用也?”帝未悟,承昭以馬策指汾水,帝大笑,因使承昭董其役。丙午,決晉祠水灌城。
  • 24.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2:建隆二年春正月……詔發京畿、陳、許丁夫數萬,以右領軍衞上將軍陳承昭督之,道閔水自新鄭與蔡水合,貫京師,南歷陳、潁,達壽春,以通淮右舟楫。……三月……初,五丈河泥淤,不利行舟,詔右監門衞將軍陳承昭於京城之西,夾汴河造斗門,自滎陽鑿渠百餘裏,引京、索二水通城壕入斗門,架流於汴,東匯於五丈河,以便東北漕運。甲辰,新水門成,上臨視焉。……是月(七月),陳承昭塞棣、滑決河役成,賜錢三十萬。
  • 25.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4:乾德元年春正月……丁巳,發近甸丁夫數萬,修築河堤,左神武統軍陳承昭護其役。……夏四月……庚寅,出內府錢,募諸軍子弟數千人,鑿池於朱明門外,引蔡水注之。造樓船百艘,選卒,號水虎捷,習戰池中。命右神武統軍陳承昭董其役。
  • 26.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5:乾德二年……二月……命右神武統軍陳承昭帥丁夫數千鑿渠,自長社引潩水至京,合閔河。潩水出密之大騩山,歷許田,會春夏霖雨則大溢害稼。及渠成,民無水患,閔河之漕益通流焉。
  • 27.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10:開寶二年……三月……乙巳,幸城東南,始命築長堤壅汾水。先是,有欲增兵攻城者,左神武統軍陳承昭進曰:“陛下自有數千萬兵在左右,胡不用之?”上未悟,承昭以馬策指汾水,上大笑,因使承昭董其役。
  • 28.    唐金培 著.河南水利史:大象出版社,2019-09:230
  • 29.    《東齋記事》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3-01-06]
  • 30.    喬迅翔 著.宋代官式建築營造及其技術:同濟大學出版社,2012-12:158-159
  • 31.    《東齋記事·輯佚》:太祖欲開惠民、五丈二河,以便運載,吏督治有承昭者,江南人,諳水利,使董其役。承昭宣以絙都量河勢長短,計其廣深,次量鍤之闊狹,以鍤累尺,以尺累丈,定一夫自早達暮,合運若干鍤,計鑿若干土,總其都數,合用若干夫,以目奏上。太祖嘆曰:“不如所料,當斬於河。”至訖役,止衍九夫。上嘉之。
  • 32.    《東齋記事·輯佚》:後以防禦使從徵太原,晉人嬰城堅拒,遂議攻討,以革內壯士蒙之,為洞而入。雖力攻不陷,師已老,……既不克,又欲增兵,承昭奏曰:“陛下有不語兵千餘在左右,胡不用之?”上不寤。承昭以馬策指汾,太祖遂曉,大笑曰:“從何取土?”承昭乞紉布囊括土,投上流以塞之,不設板築,可成巨防。用其策,投土將半,水起一尋,城中危蹙,會大暑,復晉人間道求契丹援兵適至,遂議班師。
  • 33.    大宋傳奇之趙匡胤【44:24】  .優酷[引用日期2024-03-09]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