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防化兵

鎖定
防化兵是核生化條件下作戰降魔除瘴的骨幹力量。 [3] 
防化兵是擔負防化學保障任務的專業兵種,通常是由防化,即觀察、偵察、洗消、噴火、發煙等部隊或分隊組成,有些國家稱化學兵,同時還擔負使用化學武器的任務。
主要任務有:實施核觀測、化學觀察、氣象觀測和化學、輻射偵察、沾染檢査,實施消毒和消除沾染,實施噴火協同步兵作戰和施放煙幕掩護部隊行動,指導部隊對核武器、化學武器的防護。 [1] 
中文名
防化兵
定    義
擔負防化學保障任務的專業兵種
別    名
化學兵
兵種簡介
軍隊中擔負防化保障與噴火、發煙任務的兵種。全稱防化學兵。有的國家稱化學兵或三防兵。由核觀測化學偵察輻射偵察、洗消、噴火、發煙等部隊、分隊組成,設有領導指揮機關和教學、科研機構。主要裝備有核爆炸探測儀器,化學觀測器材,核輻射探測儀器,化學偵察器材,化驗車、防化偵察車、洗消車,有的還配備有在沾染區或毒區快速偵察的直升機。主要任務是:實施核觀測、化學觀察和化學、輻射偵察及非專業性生物偵察,實施劑量監督沾染檢查,消毒和消除沾染;組織實施煙幕保障和噴火,協同步兵遂行戰鬥任務;研製和提供新型的裝備。有些國家化學兵還擔負實施化學攻擊的任務。中華人民共和國歷來反對化學戰爭,一貫主張禁止研製、生產和使用化學武器。中國人民解放軍防化兵只擔負防化保障任務,是軍隊對核、化學、生物武器防護的技術骨幹力量。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各交戰國為使用化學武器開始建立化學兵。在戰爭中用毒,古代就有記載。公元前5世紀的伯羅奔尼撒戰爭中,斯巴達人曾使用硫黃燃燒產生有毒的煙,攻擊對方。19世紀中葉,出現了將人工合成的有毒物質裝填在彈丸內使用的做法。19世紀末,隨着資本主義國家化學工業的發展,毒劑和其他毒物有可能大量用於戰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後的幾個月內,法國軍隊向德國軍隊發射裝有催淚劑溴乙酸乙酯的槍榴彈3萬發,德軍向法軍發射3000發含有聯二茴香胺鹽酸鹽的榴霰彈。1915年春,德國在戰爭部設立A10局,進行毒氣試驗,並將第31工兵團改編為毒氣施放團。同年4月22日,德軍在比利時的伊普爾地區向英法聯軍首次實施大規模毒氣襲擊,使英法聯軍約有1.5萬人受到毒害,近5000人窒息死亡。英軍隨即組建第1化學兵旅,並於同年9月在西線的盧茲向德軍實施毒氣反擊。其他主要交戰國,法軍和俄軍於1915年,美軍於1917年,相繼組建化學兵部隊。初期,化學兵的裝備比較簡單,主要有用來施放毒劑的吹放鋼瓶、毒煙罐和化學迫擊炮等。對毒氣防護的組織工作,起初由軍事醫務(衞生)部門負責。隨着化學武器和防護手段的發展,1917年夏,有些參戰國建立了化學兵領導機構防毒分隊。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化學武器的投射任務主要由炮兵、火箭兵和航空兵擔任,化學兵負責參與組織並直接擔負部分使用任務,但主要擔負化學防護任務。核武器出現後,化學兵擴大了防護任務範圍,改進了編制和裝備。在中國,九一八事變後,為防禦日軍在戰場上使用化學武器,國民黨政府於1933年2月在軍政部成立化學兵隊,訓練化學兵人員。從1937年8月開始在軍隊普遍建立化學兵機構,在軍政部兵工署設防毒處,行營設防毒支處,戰區設防毒分處,集團軍設防毒科,軍設防毒課,師設防毒組和防毒排。1938年8月,軍政部決定成立化學兵總隊,下轄2個大隊,後改為第1、第2團,編配82毫米化學迫擊炮,將1933年成立的軍政部學兵隊改為化學兵幹部訓練班,劃歸化學兵總隊,同時增設1個防毒訓練班。1940年,化學兵總隊又增編2個團,主要裝備有化學迫擊炮。抗日戰爭時期,侵華日軍多次使用化學武器襲擊抗日軍民。八路軍於1938年12月在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設立防化學隊,1939年6月八路軍留守兵團舉辦防毒訓練班,培訓防化骨幹,組織指導部隊實施防毒教育和採取簡易辦法進行防護。解放戰爭後期,華東野戰軍第7、第9、第13縱隊分別組建防化分隊。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面對美軍在朝鮮戰爭中隨時可能使用核、化學、生物武器的問題,為適應現代條件下作戰需要,中央軍事委員會決定建立防化兵。1950年12月,成立防化學兵學校,培養防化幹部。1951年始,陸軍軍、師、團設置防化學主任,營設防化學指導員,師編防化連,團編防化排。海軍、空軍的基地、場站設相應的防化部門和防化分隊。1955年4月,中央軍委決定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防化學兵部(1956年1月1日正式成立),統一領導全軍防化兵部隊的建設。同年,在北京、瀋陽、南京、廣州、濟南軍區各組建1個防化學營、1個地雷式噴火器連、1個背囊式噴火器連和1個軍士教導連;20世紀60年代初,在總部和部分軍區組建一批防化學兵部隊。196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防化學兵部改稱總參謀部防化學部。70年代中期後,根據核武器試驗效應的情況,進一步改革防化兵部隊體制編制。總部和軍區的防化部隊分別增編了觀察隊、工程防護隊,裝備器材進一步改善,提高了核、化學、生物武器條件下的防化保障能力。1978年,總參謀部防化學部改稱總參謀部防化部。1992年9月,總參謀部防化部與炮兵部、裝甲兵部、工程兵部合併為總參謀部兵種部,作為總參謀部主管全軍兵種部隊軍事工作業務部門中國人民解放軍防化兵建立後,初步建立與聯合作戰相適應的核、化學、生物防護體系,快速遂行核、化學、生物防護與應急救援反核、化學、生物恐怖襲擊的能力明顯增強,為軍隊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由於各國軍事戰略和經濟實力、科技水平的差異,化學兵的組織編制也不盡相同。美國國防部的採辦、技術與後勤副部長負責與核生化武器有關的事務。國防部的國防威脅削減局,負責核生化防護。野戰集團軍編有化學戰部隊。軍一般編化學處,部分師編有化學連。俄羅斯陸軍集團軍(軍)設有三防兵(防輻射、防生物和防化學兵)主任,轄核生化防護營、輻射化學偵察營、氣溶膠(煙霧)對抗營、後勤核生化防護營、噴火營,還編有核生化技術裝備器材修理連、核生化直升機偵察中隊各1個。師編有1個核生化防護營,團編有1個核生化防護連。日本陸上自衞隊的師均編有化學隊,有的旅也編有化學隊。國際上核、化學、生物武器裁軍談判已取得一定進展,大規模使用核、化學、生物武器的可能性有所減少,但其威脅依然存在。各國軍隊仍十分重視防化兵的現代化建設,將進一步調整完善體制編制,不斷改進裝備,提高快速反應能力作業能力機動能力,以保持軍隊的戰鬥力和保障軍隊的作戰行動。在平時,一些國家還利用防化兵特有的裝備和技術,賦予其兼負核、化學事故應急救援的任務。
發佈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2] 
參考資料
  • 1.    鄒瑜.法學大辭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1年
  • 2.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
  • 3.    探索工程防化部隊訓練轉型新路  .中國青年報[引用日期2023-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