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軍隊建設

鎖定
為提高軍隊戰鬥力而進行的各項工作的統稱。主要包括軍事政治、後勤和裝備等方面的建設。國家武裝力量建設的主體,國防建設的組成部分。 [1] 
中文名
軍隊建設
外文名
building of armed forces
所屬學科
軍事
適用範圍
戰略
釋義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軍隊建設的範圍和內容由簡單走向複雜,並逐漸規範化、專業化和現代化。古代,軍隊建設是與戰爭的發生發展相聯繫的。有了戰爭就逐步有了組建軍隊和建設軍隊的實踐,通過軍隊建設和戰爭實踐經驗的積累,逐步加深了對養兵和用兵規律性的認識,並形成制度固定下來。早在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王國的《漢穆拉比法典》中,已有軍人為王服役、奉王命出征、違法懲處等方面的條款。公元前6~5世紀,古代波斯、希臘、羅馬等國家在軍隊的領導指揮、編制、裝備、訓練、校閲、管理和兵員補充等方面,都有較大的發展和改進。公元15世紀以後,隨着火器的發展,軍隊改進編制,建立炮兵,統一訓練和紀律,設置軍隊行政管理機構,實行募兵制和徵兵制等相結合的兵役制度。18世紀末至19世紀,軍隊建設有了較大的發展。隨着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火器逐漸成為軍隊作戰的主要兵器裝備,戰爭規模顯著擴大,軍隊建設的內容也日趨擴大。具有代表性的法國軍隊和普魯士軍隊改革軍事指揮體制,完善步兵師和騎兵師的編制,並把步兵、騎兵、炮兵合編到師、軍的建制中,提高了軍隊的機動性和獨立作戰能力。進入20世紀,現代科學技術成果大量用於軍事領域,促進了軍隊建設的迅猛發展,多數國家在軍隊體制、指揮系統、軍隊編組、武器裝備、訓練管理、後方補給及兵役動員等方面都有全面的更新。特別是20世紀中後期以後,隨着核技術及其他高新技術在軍事領域的廣泛運用,引發了世界軍事領域的深刻變化,軍隊建設的質量有了極大的提高。
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中國共產黨絕對領導下的人民軍隊,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軍事思想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江澤民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胡錦濤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習近平國防和軍隊建設重要論述為指導,在新民主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獲得突飛猛進的發展。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把一支以農民為主要成分的軍隊建設成為具有無產階級性質、有嚴格紀律、同人民羣眾保持密切聯繫的人民軍隊。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組建了中國工農紅軍,軍隊建設是在創建農村革命根據地、開展游擊戰爭和以運動戰為主的反對國民黨軍大規模“圍剿”的戰爭條件下進行的。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和陸軍新編第四軍,軍隊建設是在深入敵後、堅持獨立自主的抗日遊擊戰爭中展開的。人民軍隊的建設與發展為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人民軍隊由抗日戰爭初期的5萬餘人發展到132萬餘人。解放戰爭時期,人民軍隊正式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展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野戰軍和華北野戰軍,以及西北、東北、華北、華東和中原五大軍區。兵力達到530餘萬人。堅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戰爭,奪取政權,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實現由戰爭年代向相對和平時期軍隊建設的戰略轉變中,確立了建設現代化國防軍的總方針和總任務,建立與發展了海軍、空軍和炮兵、裝甲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等兵種,確立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精簡整編,加強技術兵種建設;正式頒佈內務、紀律、隊列三大條令;實行義務兵役制、薪金制、軍銜制等制度;實行全軍正規統一的教育訓練;建立配套的幹部培訓體系,軍隊現代化、正規化建設水平迅速提高。1966年組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文化大革命”時期,軍隊建設雖受到一定的干擾和破壞,但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不僅保持了軍隊自身穩定,還取得了氫彈、運載火箭、核潛艇的試驗成功。
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軍隊建設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提出了把人民軍隊建設成為一支強大的現代化、正規化的革命軍隊的總任務。軍隊建設實現指導思想的戰略性轉變,進一步確立以現代化建設為中心的思想;堅定不移地走有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實行精簡整編,軍隊建設向“精兵、合成、高效”的目標發展;把教育訓練擺到戰略地位,全面增強部隊合同作戰、快速反應、電子對抗、後勤保障、野戰生存能力;完善法規制度,全軍各項工作在制度化、規範化的軌道上不斷前進;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進一步增強,政治工作有了新的發展;加大後勤建設與改革的力度,綜合保障能力得到較大提高;軍隊建設服從和服務於國家經濟建設大局,在支援國家經濟建設中獲得新的發展;武器裝備建設獲得重大發展,國防科學技術研究尤其是尖端技術研究取得重大成就。
1993年,以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的提出為標誌,軍隊建設又進入一個嶄新的歷史階段。主要表現在:①實行軍事鬥爭準備和軍隊建設兩個根本性轉變,制定了與國家跨世紀發展相適應的軍隊建設規劃,軍隊建設取得豐碩成果。②建設現代化正規化革命軍隊,提出了“政治合格、軍事過硬、作風優良、紀律嚴明、保障有力”的軍隊建設總要求,使軍隊建設有了具體的實踐性標準。③體制編制的調整和改革繼續穩步推進,軍隊建設向規模適度、結構合理、指揮靈便的方向發展;完善與軍隊建設各個方面相配套的軍事法律法規體系,提高軍隊正規化水平。④圍繞打贏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實施科技強軍戰略,完善指揮軍官培訓體制,加速培養新型高素質軍事人才。⑤努力推進以大聯勤為主要標誌的後勤建設與改革,提高後勤保障的及時性、合理性、便捷性。⑥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突出重點的武器裝備建設方針,武器和裝備有了新的發展,捍衞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實現祖國統一的整體防衞能力得到極大提高。
進入21世紀,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設以黨的軍事指導理論為指導,正確把握國家安全環境和世界軍事發展趨勢,在積極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中,確立了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戰略目標。其內容是:①進一步明確了新世紀新階段軍隊的歷史使命。即為中國共產黨鞏固執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證,為維護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提供堅強的安全保障,為維護國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戰略支撐,為維護世界和平和促進共同發展發揮重要作用。②堅持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科學進行軍隊建設,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實現軍隊建設又好又快的發展,加速由機械化向信息化的全面轉型,為增強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的能力奠定基礎。③正確處理軍隊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關係。隨着國家經濟的發展,不斷加大對軍隊建設的投入,使軍隊現代化建設在更廣範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與經濟社會發展結合起來,與國家現代化進程相一致,把軍隊建設融入國家現代化建設的全局之中。④始終堅持人民軍隊的宗旨、性質和本色。在中國共產黨的絕對領導下,加強軍隊各級黨組織能力建設和作風建設,加強幹部隊伍建設,切實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用科學理論特別是黨的創新理論成果武裝全軍,保證黨從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牢牢掌握軍隊。⑤積極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加強對信息化條件下作戰理論的創新,加速培養適應信息化條件下作戰需要的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推進以指揮軍官隊伍、參謀隊伍、科學家隊伍、技術專家隊伍、士官隊伍為重點的人才戰略工程。依靠科技進步加快戰鬥力生成模式的轉變。⑥高度重視武器裝備和國防科技發展的自主創新。掌握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防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加快以“殺手鐧”裝備為重點的武器裝備體系建設。⑦科學實施體制編制調整改革。在優化力量結構特別是軍兵種內部結構、完善作戰力量編成上,建立健全聯合作戰指揮體制,在聯合訓練體制和聯合保障體制上狠下功夫。⑧把軍事鬥爭準備作為最重要、最現實、最緊迫的戰略任務。合理確定軍隊現代化建設資源投向和投量,注重主要戰略方向建設,兼顧其他戰略方向建設,以應急機動作戰部隊為重點,協調推進軍事鬥爭準備和中國特色軍事變革。⑨把軍事訓練作為治軍建軍的重要方式,堅持從難從嚴從實戰需要出發訓練部隊。積極穩妥地探索信息化條件下一體化訓練的路子,根據不同部隊的作戰任務實施分類指導,切實加強訓練的針對性。⑩把依法從嚴治軍作為全局性、基礎性、長期性的軍隊建設任務。把部隊作風建設作為從嚴治軍的核心內容,從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做起,進一步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下建軍、帶兵的特點和規律,大力推進軍隊正規化建設。⑪高度重視抓基礎、打基礎的工作。進一步按照“政治合格、軍事過硬、作風優良、紀律嚴明、保障有力”的總要求和《軍隊基層建設綱要》全面建設部隊,着眼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建設目標,提高基層建設的起點,按照黨的先進性要求建設基層黨支部,堅持依法指導,提高各級領導機關抓基層的能力。
2013年11月,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緊緊圍繞“努力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這一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着力解決制約軍隊建設發展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創新發展軍事理論,加強軍事戰略指導,完善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構建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2015年5月,《中國的軍事戰略》國防白皮書指出,要貫徹新形勢下軍事戰略方針,緊緊圍繞實現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以國家核心安全需求為導向,着眼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全面深化軍隊改革,並提出一系列軍隊建設新舉措。①加強思想政治建設。始終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軍隊各項建設首位,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軍隊政治工作,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持續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弘揚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一系列根本原則和制度,增強各級黨組織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大力培養“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軍人,確保部隊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堅決聽從黨中央、中央軍委指揮,永葆人民軍隊的性質和宗旨。②推進現代後勤建設。深化後勤政策制度和後勤保障力量改革,優化戰略後勤佈勢,創新保障模式,發展新型保障手段,充實戰備物資儲備,集成建設後勤信息系統,完善法規標準體系,精心組織供應保障,建設保障打贏現代化戰爭的後勤、服務部隊現代化建設的後勤和向信息化轉型的後勤。③發展先進武器裝備。堅持信息主導、體系建設,堅持自主創新、持續發展,堅持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加快武器裝備更新換代,構建適應信息化戰爭和履行使命要求的武器裝備體系。④抓好新型軍事人才培養。大力實施人才戰略工程,完善軍事人力資源制度,深化軍隊院校改革,健全軍隊院校教育、部隊訓練實踐、軍事職業教育三位一體的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體系,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培養和造就適應信息化戰爭需要的人才羣體。⑤深入推進依法治軍、從嚴治軍。着眼全面加強軍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創新發展依法治軍理論和實踐,構建完善的中國特色軍事法治體系,提高國防和軍隊建設法治化水平。⑥推動軍事理論創新。堅持以黨的創新理論為指導,加強作戰問題研究,深入探索現代戰爭制勝機理,創新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發展新形勢下軍隊建設理論,形成與打贏未來戰爭相適應的先進軍事理論體系。⑦強化戰略管理。優化軍委總部領導機關職能配置和機構設置,完善各軍兵種領導管理體制,堅持需求牽引規劃、規劃主導資源配置;強化規劃編制統籌協調,健全規劃編制體系,構建規劃管理工作機制;加強戰略資源統籌監管,強化重大項目過程監管和風險控制;健全完善戰略評估機制,建立健全評估體系和配套標準規範。從而為軍隊建設全局及長遠發展的重大問題作出了最新戰略部署。
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高新技術飛速發展,深刻改變了戰鬥力構成要素和軍隊建設的內涵。各國軍隊都從本國的需要和可能出發,確立以信息化為重點的軍隊建設目標,提高軍隊建設的科技含量,不斷改進指揮、控制、通信和情報系統,改變軍隊樹狀指揮體制為網絡狀指揮體制;改進現有的武器裝備和發展新的武器系統,在發展武器裝備性能的同時,把發展裝備的重點轉向信息化系統和信息化裝備,加快信息化武器裝備體系的建設;組建新的軍種、兵種,使之能在陸地、水面、水下、空中及外層空間遂行各種作戰任務;更加強調精幹、聯合、多能、高效,建立小型化、輕型化、多能化部隊,發展數字化部隊,提高軍隊的一體化聯合作戰能力;強化部隊訓練、院校教育和軍事職業教育,提高官兵軍事科學知識和專業技術水平,以適應未來信息化戰爭的需要。
發佈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