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路內

鎖定
1973年生於蘇州,小説家。2007年因長篇小説《少年巴比倫》受到關注。2013年憑藉《花街往事》獲首屆人民文學新人獎 [1]  。2014年以《天使墜落在哪裏》為最終篇完成70萬字的“追隨三部曲”的寫作。2015年,《少年巴比倫》被改編為電影。2016年因《慈悲》獲華語文學傳媒獎年度小説家,被《南方人物週刊》認為“呈現了時代裹挾與業力流轉下個體的尊嚴與慈悲” [2] 2022年憑藉長篇小説《霧行者》獲第五屆施耐庵文學獎 [26] 2022年4月出版長篇小説《關於告別的一切 [22]  。曾擔任第二屆寶珀理想國文學獎評委會成員。 [4] 
中國作家協會第十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20] 
中文名
路內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73年
職    業
小説家
主要成就
施耐庵文學獎 [26] 
春風圖書獎年度白金作家 [6] 
主要成就
華語文學傳媒獎年度小説家 [5] 
《南方人物週刊》年度人物 [2] 
茅盾文學新人獎 [1] 
出生地
蘇州
代表作品
少年巴比倫
慈悲
霧行者

路內人物經歷

路內 路內
路內,小説家,1973年生,現居上海。著有長篇小説系列“追隨三部曲”《少年巴比倫》《追隨她的旅程》《天使墜落在哪裏》,長篇小説《雲中人》《花街往事》《慈悲》《霧行者》,及小説集《十七歲的輕騎兵》 [8]  等。曾獲施耐庵文學獎 [26]  、華語文學傳媒獎年度小説家 [5]  、春風圖書獎年度白金作家 [6]  、《南方人物週刊》年度人物 [2]  、《智族GQ》年度作家 [9]  等獎項。

路內長篇作品

路內“追隨三部曲”

“追隨三部曲”是路內以主人公“路小路”的成長為線索創作的系列小説,小説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寫到新世紀。真實生動地再現了社會轉型時期青年們真實的生活狀態,還原了當下的底色和基調。主人公路小路迷茫、叛逆、精神探索,對現實生存境遇的訴求,以及他的苦難與憂傷,是典型當今青年的代表。 [10] 
“追隨三部曲”之一。1992年,虛構城市“戴城”,二十歲的青年路小路從技校畢業,進入當地糖精廠,成為學徒鉗工。這是工人階級最後的黃金時代,大下崗尚未來臨,國營企業安逸無憂。路小路從鉗工做到電工,從電工又慘遭降級,成為糖精操作工,經歷了荒謬與滑稽的生活。在長達三年的工廠生涯中,美麗的廠醫白藍成為他的秘密愛人,最終白藍離開戴城,出國。路小路受其教誨,考取夜大,辭職離開工廠,此時大下崗時代同步到來。
“追隨三部曲”之二。身在1999年世紀末的路小路回憶初戀女孩於小齊,1990年他們都十八歲,路小路是戴城著名爛校化工技校的混混,小齊是語文老師的女兒,她是一所美術職校的學生,只想學會畫卡通,到南方去掙點錢。他願追隨她,卻無能為力。在這座閉塞的小城,所有的同齡人都想離開它,再也不要回來。語文老師病故,小齊獨自離開戴城,她的青梅竹馬李翔先於路小路追隨她而去,路小路仍留在這座城市,等待成為一個糖精廠的工人。
“追隨三部曲”完結篇。1995年,世界已經變成一個轟轟囂叫的大鍋爐,路小路從戴城糖精廠辭職,他還在駐足,尚在觀望,試圖抓住世紀末的尾巴,他開始幻想遠方以及末世以外的黃金海岸,只不過那時的他海闊天空,一貧如洗。對於路小路來説,二十七歲之前的人生就像塞滿了過期食品的冰箱,他將全部騰清,等待着千禧年的到來。

路內《雲中人》

本世紀初,三流大大學計算機專業的夏小凡即將畢業,卻始終難以忘記大一那年與之發生一夜情的無名學姐,據説她被變態敲頭狂殺死在黑暗的道路上,兇手已經伏法,迷題並未解開。數年後,敲頭案再次出現,學校人心惶惶。美麗的學妹白曉薇被變態斜眼跟蹤,不久即告失蹤。她的風塵生涯, 她與夏小凡之間的往事,令後者無法報警,只能獨自踏上尋找失蹤者的路程。精神分裂咖啡店招待、被鐵錘打破顱骨停止發育的雜貨店老闆、因貓而死的求職女生,一個一個或陌生或熟悉的人相繼離開這裏,他仍舊在追兇的路上。

路內《花街往事》

在《花街往事》中,路內突破了對青春記憶的書寫,其筆下人物紛繁複雜,情節參差穿插,場景開闊卻又從容。在洶湧而來的意象中,他依然是那個體貼人性入微,但又把故事講得激情澎湃的路內,那個讓文字產生亮閃閃魔力的路內。 [12] 

路內《慈悲》

小説從國營工廠時代説起,縱向講述了個人五十年的生活,從一個切面剖析展現了大時代對普通人的影響。書中路內精準的展現了,在時代背景與環境的更替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轉換,相互猜疑、告密到相忘於歲月,也有亦步亦趨的和諧到個人意識覺醒後的報仇雪恨。這些小人物的不見血的恩仇雖隱忍於生活之下,卻是人生最主要的記憶。最後的結果,誰也不會知道。普通人的生死起伏只會湮沒在時代中,我們唯有活得比我們生長的時代更長。 [13] 

路內《霧行者》

2004年冬,美仙建材公司倉庫管理員周劭重返故地,調查一起部門同事的車禍死亡事件。與此同時,他的多年好友、南京倉管理員端木雲不告而別。一個時代過去了,另一個時代正在到來。 [3] 

路內《關於告別的一切》

“李白,吳里人,1975年12月生,筆名李一白。過氣作家,不婚主義者,青少年懷舊浪漫男(直至中 年)。十歲時其母與人私奔,不知所終。談過十幾場戀愛,寫過兩三本書,長篇小説《太子巷往事》曾入圍陳量材文學獎。父親李忠誠,農機廠副廠長,救火英模,未來的阿茲海默症患者。本書記載了這對父子自1985至2019年之間的人生悲歡。”(路內) [25] 

路內發表作品

路內長篇小説

少年巴比倫》發表於《收穫》2007年第6期,2008年由重慶出版社出版,2014年由新經典/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再版,2019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再版。
追隨她的旅程》發表於《收穫》2008年長篇專號·春夏卷,2009年由中信出版社出版,2014年由新經典/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再版,2019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再版。
雲中人》發表於《收穫》2011年第3期,2012年由磨鐵/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2018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再版。
《花街往事》發表於《人民文學》2012年第7期,2013年由九久/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2018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再版。
天使墜落在哪裏》發表於《人民文學》2013年第10期,2014年由新經典/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2019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再版。
慈悲》發表於《收穫》2015年第3期,2016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霧行者》,2020年由理想國出品,上海三聯書店出版。 [3] 
關於告別的一切》發表於《收穫長篇小説2022春捲》 [23] 2022年4月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 [24] 

路內短篇小説集

《十七歲的輕騎兵》,2018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8] 

路內編劇作品

時間
名稱
備註
2018
十七歲的輕騎兵
電影
2016
紐約紐約
電影
2015
少年巴比倫
電影
參考資料: [21] 

路內社會活動

2019年4月,擔任第二屆寶珀理想國文學獎的評委會成員 [4] 

路內文學之路

路內早年照片 路內早年照片
當大多數文學青年在大學校園裏滿懷憂傷地抒情時,19歲的路內已開始在蘇州、上海、重慶的工廠裏輾轉。如果把他做過的工作羅列出來,將會是長長的一串名單:鉗工,維修電工,值班電工,操作工倉庫管理員,營業員,會計,小職員,電腦設計,小販,播音員,攝像師,廣告公司文案,公關公司老闆,等等等等。
“失業,找工作,又失業,又找工作。就這麼回事。”路內説。而這個從19歲就開始進工廠的蘇州少年,當年最多的文學啓蒙是工廠裏的圖書館,“因為一天八小時就盯着幾十個電錶,也不用幹活,只能看看文學期刊了。”與許多人偏向西方的閲讀經驗不同,路內讀的更多的是蘇童林白等當時為時代風氣的先鋒小説。而更多時候,他就像小説中的路小路們那樣遊蕩在街頭,看人打羣架,進工廠擰螺絲釘或者換燈泡,在混沌的憂傷中度過青春。
1998年,路內去南方走了一圈,終點站是重慶,他去那裏替台灣商人看守倉庫。那時南方發大水,沿路展示在這個青年面前的是詩意卻也殘酷的畫面。“一個蘇州人,看到的全是魚米之鄉的景色,頭一回看到岩石縫裏種玉米。你會去想,為什麼貴州的小孩都沒書讀,你這輩子的憂傷,跟那些沒衣服穿的小孩比起來,算什麼?”“感覺自己的憂傷一下子轉化為內心的憂傷。”他這樣描述這趟旅程帶給自己的震動。 [14] 
路內 路內
有讀者用“驚豔”一詞來形容青年作家路內在文壇的出現。半年之內兩次登陸《收穫》雜誌,長篇小説《少年巴比倫》讓許多人“微笑着閲讀,卻忍不住悲傷”。“追隨三部曲”完結篇 [15] 追隨她的旅程》,用富有生氣的細節和語言抒寫戴城少年路小路的青春成長。 [14] 
很多評論家認為寫一個時代與成長的關係像路內如此細緻和深刻的卻不多見。路內的小説極度生動地再現了社會轉型時期青年們真實的生活狀態,還原了當下的底色和基調,語言幽默,舉重若輕,在黑色自嘲與瘋狂中,有着江南夜雨般的濃濃詩意與淡淡的無奈的傷感。 [15] 

路內人物評價

路內 路內
路內,當代文壇出現的最讓人驚豔的小説家,被評論家稱之為中國70一代最好的小説家之一 [16]  。從早期以追隨三部曲(《少年巴比倫》《追隨她的旅程》《天使墜落在哪裏》)蜚聲文壇,到2016年初出版《慈悲》;從2009年起多次獲得華語文學傳媒盛典提名 [17]  ,到2016年獲第十四屆華語文學傳媒盛典“年度小説家”獎 [17]  ,路內的寫作不限於個人省思,開始轉向對平凡人生的禮讚和對日常生活肌理的微妙刻寫 [17] 
春風圖書獎年度白金作家授獎詞 [6]  “路內始終注視着這個時代,並再現着人們的精神世界中,那些看似纖微實則深重的波瀾。”
華語文學傳媒盛典年度小説家獎 [5]  授獎詞:“路內的小説是一代人的精神鏡像。 [17]  他筆下的青春,不僅是年華,也是燦爛的心事,不僅常常受傷,也飽含生命的覺悟。他出版於二〇一五年度的長篇小説《慈悲》,見證了一個作家的成熟和從容。從傷懷到悲憫,從鋒利走向寬闊,路內的寫作已不限於個人省思,而開始轉向對平凡人生的禮讚,對日常生活肌理的微妙刻寫。他如此專注,又如此謙卑。他的文字,斂去了一切怨氣,有着仁慈的暖意,這種和解與饒恕,是對寫作超越性的艱難跋涉。” [17] 
南方人物週刊》:已過不惑的路內,進入了一個更為疏朗和深邃的格局,展現出與自己年齡相稱的思考與敍述,呈現了時代裹挾與業力流轉下個體的尊嚴與慈悲。低調沉穩、遠離喧囂又不自我陶醉的他,正走在自己的位置上。 [18] 

路內獲獎記錄

文學類
  • 2022-10-12    第五屆施耐庵文學獎[26]     霧行者    (獲獎)    
  • 2017    春風圖書勢力榜·白金圖書獎[6]     慈悲    (獲獎)    
  • 2016-07    首屆茅盾文學新人獎[7]     (獲獎)    
  • 2016    第十四屆華語文學傳媒盛典·年度小説家[5]     (獲獎)    
榮譽獎項

路內作者書評

路內 路內
讀路內的小説,總給人一種錯覺,感覺90年代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年代,那個時代格局下的小城市生存狀態,竟然不可思議的具有一種普遍性。而青春期的無望、閉塞、瘋狂其實也並不是小城市的街頭混混才有的。
記得《追隨》的結尾,路內講“人就是這種德行,沒準前輩子是個暴徒,然後下輩子學着做個小資。二十世紀就要過去了,而這個世紀關我屁事。”這樣的結尾在整部小説的緊張之後,是顯得比較放鬆的。看來青春或者青春寫作也總是這樣一回事。在青春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一些人死了,一些人離開了,一些人沉淪了,一些人發達了。而發達的人,發達成了小資,於是做出《追隨》這種東西,其中融合着“因已遠逝,無從返還,多少會生出逝者已矣的憂鬱”的武斷情緒。並且這種情緒對照當下現實的猥瑣,到反而顯得青春的酣暢淋漓。
在《少年巴比倫》之前,路內只是寫寫“撞鬼啓示錄”這類恐怖小説的報紙專欄。長篇寫作經歷或許是20多歲時寫過的那10萬字,只不過那些帶着青春的衝動文字在一次搬家之後便遍尋不着,只留下“稿紙草紙亂飛”的印象和中指磨出的厚厚書繭。而2006年應出版人要求寫的暢銷書,寫到後來就變成了刊載《收穫》上的《少年巴比倫》。與同為出生於70年代的作家相比,路內34歲才發表第一部長篇似乎晚了一些。半年後,他又在《收穫》增刊發表了《追隨她的旅程》。
按評論家的説法,《少年巴比倫》的“敍事速度像青春一樣富有生命的節律,同時還有一種青春般的透徹——憂傷,但不殘酷,更不絕望”。而新作《追隨她的旅程》 ,同樣書寫着戴城青年路小路的青春成長,文字卻比前一部成熟了不少:“我也説不清這是不是自傳,小説裏很多地方是編派的,也有耳聞目睹的,也有親身經歷的。有些自己經歷過的事情安在別人頭上,有些反之。”這些文字對應着少年路內的成長,而少年路內的成長造就了這些文字。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