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豫章書院

(古代江西四大書院之一)

鎖定
豫章書院,是古代江西四大書院之一。其原址位於江西省南昌市象山南路口東書院街8號內,現為南昌市第十八中學所在地。
古豫章書院是今江西南昌豫章書院的前身,創於南唐升元二年(938年),距今已有1000餘年,為江西四大書院之首。南宋時期為當時理學家們傳播朱程之學的基地先後以理學祠、孝廉堂、書院等形式出現。明朝初年書院處於沉寂狀態,至明嘉靖年間才又得以發展。明萬曆三年,首輔張居正禁書院,豫章書院像全國其他書院一樣停辦,被迫賣田充邊需。清代為江西省城書院,為古代江西學術思想傳播、人才培養的著名官學機構。由於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重視,豫章書院由此成為聞名遐邇的大型書院之一。1949年以後,一度改作南昌大學工學院、洪都大學。 [4] 
中文名
豫章書院
地理位置
江西省南昌市東書院街8號 [3] 
開放時間
08:00-18:00
類    別
書院
曾用名
江西省城書院
特    點
極具羅氏特色的“書院文化”

豫章書院歷史沿革

豫章書院淵源分佈

豫章書院源於江西豫章羅氏漢惠帝大農令羅珠奉守九江郡,郡人張交獻地,乃與灌侯築新城,並在溝內手植豫章樹,豫章郡因此而得名。豫章書院相傳為南昌羅氏後人,為紀念羅氏理學家羅從彥,弘揚儒道而建。
因羅氏郡王豫章,故以堂號命名之。在其他地區“豫章書院”者,也皆為豫章羅氏後人所建,如廣州豫章書院、福建寧化豫章書院等,形成極具羅氏特色的“書院文化”。
各地羅氏聚居地“豫章祠堂”林立,理學家聲遠,豫章世澤長,形成獨特的、統一的“宗祠文化”。清康熙皇帝賜匾:“章水文淵”,歷代帝王褒勵,獲得崇高的殊榮。
後與廬山白鹿洞書院、吉安白鷺洲書院、鉛山鵝湖書院齊名,並稱為“江西四大書院”。 [1] 

豫章書院創建發展

豫章書院創建於南宋時期,當時在朱熹理學的影響下,這裏成為江西地區傳播朱程之學的基地。元明兩朝書院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元朝,因元統治者將理學作為治國安民之道,對書院採取了提倡、扶植和加強控制的政策,此階段,豫章書院和全國其他書院一樣得到一定的發展。
明朝初年,明統治者對書院採取的是不支持不禁止的政策,書院處於停滯狀態。明萬曆年間,因為政府的禁書院政策而一度被迫停辦。後來江西巡撫凌雲翼潘季訓修葺後改祀宋元明諸儒,稱“豫章二十四先生祠”。

豫章書院頂峯時期

書院在清朝初期恢復了當初的辦學規模,招生對象不再侷限於南昌府轄地,開始選拔江西各府、州、縣、廳學之生員俊秀者入學。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改名為“理學名賢祠”。康熙三十一年(1692)巡撫馬如龍重建,聘南昌進士熊飛渭為山長,選江西各府、州、縣、廳學之生員俊秀者入學。五十六年(1717)官方再次重建,而且佈局有所不同,右為講堂,左為祠堂,面向全省選拔數百名學子讀書其中;第二年(1718),康熙皇帝御書“章水文淵”四字門額賜予書院,使書院進入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
其後的雍正、乾隆也對書院予以了充分的重視。江西巡撫陳宏謀郝碩則從院規與院舍兩方面下了較大的功夫。
由於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以及政府的重視,豫章書院在清中葉發展到達頂峯:名師雲集、藏書豐厚,成為當時全國聞名遐邇的大型書院之一。
道光(1821—1850)及同治(1862—1874)時期,豫章書院在規模與藏書量方面得到了繼續擴展。
晚清,受西學東漸觀念的影響,光緒(1875—1908)初,一度改為舉人書院,名曰“孝廉堂”,堂稱“孝廉書院”,並立有《孝廉書院碑記》。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江西巡撫李興鋭將之改建成“江西省大學堂”,學生由省內各府縣保送,三十年(1904年)又改作“江西省高等學堂”,校舍遷往貢院;清宣統元年(1909年),改為“江西實業學堂”。
民國時期,“江西實業學堂”改為江西甲種工業學校,引進了大量的西方科學知識如物理、機械、化學等,開始進行中西合璧的教育。革命烈士方誌敏就是甲種工業學校機械科畢業的。
新中國成立後,這裏一度成為南昌大學工學院。1954年全國院系調整,南昌大學工學院的六個系全部併入當時的華中工學院和中南礦冶學院等重點大學;1958年在這裏辦過洪都大學,到1962年才改為南昌市第十八中學。如今,南昌市第十八中學門口,仍書有“豫章書院舊址”幾個大字,提醒着人們這裏曾經的輝煌。 [2]  [4] 

豫章書院文化地位

豫章書院的地位體現有多位大師講學(主持講學或兼職講學)和朝廷對書院的重視程度上。
豫章書院沒有像白鹿洞書院那樣知名的理學大師朱熹主持講學,但其肇基者羅從彥卻是朱熹敬重的祖師爺。羅從彥師從二程嫡傳弟子楊時,而朱熹的父親朱松和李侗皆師從羅從彥,而朱熹又遵父命師從李侗。朱熹對祖師爺可謂讚美有加,他曾説:“龜山(楊時)倡導東南,遊其門者甚眾,然潛思力學,但仲素先生(羅從彥)一人而已。”豫章書院以羅從彥為二程第二代弟子而引以為豪,朱熹亦以與祖師爺的特殊師承關係而繼續前行。
江西豫章書院先賢畫像
江西豫章書院先賢畫像(3張)
朱熹雖然不是在豫章書院主持講學,但淳熙年間其亦多次親臨講學,同時其“論敵”、心學創始人陸九淵亦當仁不讓,多次前往宣揚自己的學術思想。
這種“君子和而不同”的共存現象對豫章書院產生了持續而深遠的影響。再加上當時宰相、朱熹好友、理學名流趙汝愚的多次蒞臨講學,更使豫章書院蓬蓽生輝。多位重量級人物的多次講學,促進了豫章書院學術和教學的繁榮昌盛,成就了其與白鹿洞書院、鵝湖書院、白鷺洲書院齊名的省內著名書院。
明朝王陽明(今南昌有陽明路紀念之)是心學的最為重要的繼承和發展者,為了傳播心學,他亦多次在豫章書院講學,其時推崇王陽明心學的羅洪先鄒守益相繼在豫章書院講學或任山長,培養了科舉盛行背景下的大批有用人才,創造了繼南宋後豫章書院的再次輝煌。南昌一著名採茶戲《方卿》即佐證了豫章書院在當時江西人心目中的重要作用和崇高地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