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侗

(南宋學者)

鎖定
李侗(1093年-1163年),字願中,世號延平先生,南劍州劍浦(福建南平)人。宋代道學家、散文家。
李侗年24歲時,聞郡人羅從彥得河、洛之學,從之學,得《春秋》《中庸》《論語》《孟子》之説。既而退居山田,謝絕世故40餘年,食飲不充,而怡然自適。 [1]  朱熹曾三次登門求教。 於1163年去世。
李侗主張人和禽獸草木雖同其一理,但由於稟氣有“偏”、“秀”之別,故有人物之異。修養方法上倡“靜坐”以體認精神本體,認為“危坐終日以驗夫喜怒哀樂未發之前,氣象為如何,而求所謂中者蓋久之,而知天下之大本真存在乎是也”。其思想主張對朱熹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響。一生未有著述,語錄有朱熹所編《延平答問》。 [2] 
別    名
延平先生
願中
所處時代
南宋
民族族羣
漢人
出生地
南劍州劍浦(屬今福建南平)
出生日期
1093年
逝世日期
1163年
主要成就
朱熹的老師
本    名
李侗

李侗人物生平

李侗為程頤的二傳弟子,年輕時拜楊時羅從彥為師,得授《春秋》、《中庸》、《論語》、《孟子》。學成退居山田,謝絕世故四十年。

李侗人物理念

認為萬物統一於天理,只是天理的變化。提出“理與心一”主張“默坐澄心,體認天理”的認識方法。朱熹曾從遊其門,並將其語錄編為《延平答問》。
著作
有《李延平集》四卷。其中,收錄門人朱熹編撰的《延平答問》。

李侗人際關係

李侗對朱熹十分器重,把貫通的“洛學”傳授朱熹。自此朱熹不但承襲二程的“洛學”,並綜合了北宋各大家思想,奠定了他一生學説的基礎。李延平同時還是朱熹之父韋齋先生朱松的同窗,同師羅從彥。
參考資料
  • 1.    馬良春,李福田總主編.中國文學大辭典 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764-2765頁
  • 2.    方克立主編;盧育三,呂希晨,周德豐副主編.中國哲學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第345-34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