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觀棋歌送儇師西遊

鎖定
《觀棋歌送儇師西遊》是唐代詩人劉禹錫創作的一首七言古詩。此詩寫觀棋弈棋之樂。從首句至“不覺遲景沉西牆”為第一段,敍述了儇師的來歷及其來訪之後給詩人帶來的喜悦;從“自從仙人遇樵子”到“終日饒人損機格”為第二段,寫儇師棋藝的高超,在三湘地區鮮有敵手;從“自言台閣有知音”到結尾是第三段,寫儇師西遊的目的,描繪了儇師灑脱無羈的性格和堅韌執着的精神,詩人將友人即將西去雲遊的留戀和悵惘都委婉地結束在對其欽嘆與讚美之中,從而含蓄地表現了二人的深厚情誼。全詩成功地塑造了儇師這位棋僧兼奇僧的形象,寫得非常傳神,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筆法運用上避免平鋪直敍,而是虛虛實實,變化多端,給人奇峯迭出、風光不斷之感;過渡自然,韻律和諧,上下一氣貫穿,流暢而富於變化。
作品名稱
觀棋歌送儇師西遊
作    者
劉禹錫
創作年代
唐代
出    處
全唐詩
作品體裁
七言古詩

觀棋歌送儇師西遊作品原文

觀棋歌送儇師西遊1
長沙男子東林師2,閒讀藝經工弈棋3
有時凝思如入定4,暗覆一局誰能知5
今年訪予來小桂6,方袍袖中貯新勢7
山人無事秋日長,白晝懵懵眠匡牀8
因君臨局看鬥智,不覺遲景沉西牆9
自從仙人遇樵子10,直到開元王長史11
前身後身付餘習12,百變千化無窮已。
初疑磊落曙天星13,次見搏擊三秋兵。
雁行布陳眾未曉14,虎穴得子人皆驚15
行盡三湘不逢敵16,終日饒人損機格17
自言台閣有知音18,悠然遠起西遊心。
商山夏木陰寂寂19,好處徘徊駐飛錫20
忽思爭道畫平沙21,獨笑無言心有適。
藹藹京城在九天22,貴遊豪士足華筵23
此時一行出人意24,賭取聲名不要錢。 [1] 

觀棋歌送儇師西遊註釋譯文

觀棋歌送儇師西遊詞語註釋

1.儇(xuān)師:據詩,為長沙僧人,工弈棋,餘未詳。西遊:西遊長安。
2.東林:廬山東林寺,此處泛指寺院。
3.藝經:此指棋經。弈棋:下棋。
4.入定:僧人靜坐,屏息疑神,入於心神專一的狀態。
5.暗覆:將下過的棋局重新擺一遍以推究其得失稱覆局,暗覆則不用棋子,心中默記。《三國志·魏書·王粲傳》:“初,粲與人共行,讀道邊碑,人問曰:‘卿能闇誦乎?’曰:‘能。’因使背而誦之,不失一字。觀人圍棋,局壞,粲為覆之。棋者不信,以帊蓋局,使更以他局為之。用相比校,不誤一道。其強記默識如此。”
6.小桂:小桂嶺,在連州。《太平寰宇記》卷一一七連州桂陽縣:“桂嶺,五嶺之一也,山上多桂,因以為名。”
7.方袍:僧袍。新勢:新棋勢。
8.懵懵(měng měng):昏沉貌。匡牀:方正安適的牀。
9.遲景:夕陽。
10.仙人:世傳樵子入山見仙人弈棋事甚多,如《述異記》卷下載晉王質入山伐木見童子弈棋等。《釋常談》卷中引《遇真傳》:“昔有樵人入終南山採薪,見一石室中有二老人棋。樵人迷路,問棋者曰:‘此是何處?’棋者不應。樵者拱立移時,候畢局,又問之。老人曰:‘向來吾方手談,不暇對汝。’乃指樵人出路。”
11.開元王長史:指王積薪。《新唐書·藝文志三》:“王積薪《金谷園九局圖》一卷,開元待詔。”孫逖授王積薪慶王友制》:“朝散大夫、前行右領軍衞長史王積薪,博藝多能。”《集異記》卷一載:玄宗南狩,翰林善圍棋者王積薪從焉。寓宿于山中孤姥之家,但有婦姑。積薪棲於檐下,夜間不寐,忽聞堂內姑謂婦曰:“良宵無以為適,與子圍棋一賭可乎?”婦曰:“諾。”積薪私心奇之,乃附耳門扉。俄聞婦曰:“起,東五南九置子矣。”姑應曰:“東五南十一置子矣。”積薪一一密記。其下止三十六,忽聞姑曰:“子已敗矣,吾止勝九枰耳。”積薪遲明具衣冠請問,孤姥顧謂婦曰:“是子可教以常勢耳。”婦乃指示攻守殺奪救應防拒之法,其意甚略,積薪即更求其説,孤姥笑曰:“止此已無敵於人間矣。”積薪虔謝而別。行數十步,再詣,則已失向之室閭矣。自是積薪之藝,絕無其倫。
12.前身後身:猶言屢世。餘習:此指弈棋。
13.磊落:多而錯雜貌。蔡洪圍棋賦》:“翻翻馬合,落落星敷。”
14.雁行:謂落子排列有序。馬融圍棋賦》:“離離馬首,連連雁行。”陳:通“陣”。
15.虎穴:喻險處。《後漢書·班超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16.三湘:泛指湘江流域及洞庭湖地區。
17.饒:對弈時讓先或讓子。機格:規格,格式。此處指弈棋水平之等第。
18.台閣:指中央官署。
19.商山:在今陝西省商洛市商州區東南,自湖南溯漢水入長安經此。漢初四皓曾隱居於此山。
20.飛錫:指遊方僧。
21.爭道:謂搶佔有利地位。《晉書·賈謐傳》:“共愍懷太子游處,無屈降心。常與太子弈棋爭道。成都王穎在坐,正色曰:‘皇太子,國之儲君,賈謐何得無禮!’”道,棋盤上格子。
22.藹藹:盛貌。九天:天最高處。
23.貴遊:指無官職的王公貴族。亦泛指顯貴者。豪士:指豪放任俠之士。華筵:豐盛的筵席。
24.出人意:出人意料。 [2]  [3-4] 

觀棋歌送儇師西遊白話譯文

儇師是東林寺的僧人,原籍長沙,閒時研讀經書善於下棋。
有時凝思於棋局,非常專注,就如和尚坐禪入定一般。有時反覆打譜復局,時人莫測高深。
今年儇師來連州拜訪我,一見面從僧袍的袖子裏拿出新近研究出的定式着法給我看。
我這個山裏的閒人無所事事,只覺得秋天的日子太長。有時白天也迷迷糊糊地躺在牀上睡覺。
自從儇師來後,我也臨局觀戰,聚精會神,不知不覺太陽已從西牆後沉沒了。
自從晉代的王質遇到了下棋的仙童,直到王積薪遇仙人指點無敵於天下。
他們好像是上一輩子和下一輩子在不斷地練習,使圍棋的着法千變萬化沒有窮盡。
開局不久棋盤上空空蕩蕩,棋子寥寥猶如晨星,接着像是兵強馬壯的勁旅在秋天搏擊敵人。
已經巧妙地布出整齊的陣勢,可觀者卻看不出,只到深入危險的敵區吃掉了對方的棋子,才使人們大吃一驚。
儇師走遍了三湘地區也難逢敵手,整天都讓子下棋有損技藝的提高。
他説在京城長安有自己的知音,於是悠然遠起西遊之心。
儇師西遊經過商山,夏日的樹林陰涼寂靜。那裏曾是四皓的隱居之地,儇師也在此駐足。
他忽然想到一個着法後,就在沙子上面畫上棋盤來研究變化,研究到得意處獨自微笑,頗為自得。
可是這裏距離京城實在遙遠,京城豪貴的筵席奢侈華美,出入其間的定有高手。
儇師高超的棋藝必定出人意料,引起轟動,但他並不是想憑藉棋藝嬴取財物,而是追求棋道的真諦。 [5]  [6] 

觀棋歌送儇師西遊創作背景

此詩寫於劉禹錫被貶連州刺史任上,大約在唐憲宗元和十年(815)至十四年(819)年之間。這期間,唐憲宗任用裴度為相,平定了吳元濟李師道等藩鎮割據勢力,恢復了統一,出現了“元和中興”的氣象。天下士氣大增,對朝廷寄予厚望。劉禹錫也積極上書,向裴度、韓愈求援,試圖改變被貶謫的命運。這種心態對此詩的寫作是有影響的。有一位東林寺的僧人儇師來到連州,他善於下圍棋,在三湘地區沒有敵手,於是準備西去長安以棋會友。劉禹錫在欣賞了他的棋藝後,寫了這首詩。 [5]  [7] 

觀棋歌送儇師西遊作品鑑賞

觀棋歌送儇師西遊文學賞析

詩歌題目較長,但頗能顯現全詩的內容和寫作意圖,就是觀賞圍棋對局並送別儇師。儇師是詩裏的中心人物。詩一落筆,就交代他的籍貫和身份:“長沙男子東林師”。這是開門見山的寫法,屬於常套,其含義卻值得玩味。它實際道出了主角既雅還俗、亦俗亦雅的雙重氣質。這種俗雅結合的身份,使儇師其人顯得有點奇特。詩一開筆,就吸引讀者要去了解這位僧人了。
從第二句“閒讀藝經工弈棋”,讀者便了解到,原來儇師一本正經之外,還讀“藝經”。三國魏人邯鄲淳著有《藝經》一書,把圍棋列為“藝”之一種。儇師在閒暇之餘下圍棋而且達到“工”的地步,由此可看出他的圍棋造詣頗高。但接下來詩人卻並不直接交代儇師的棋藝如何,而是抓住儇師日常生活中“有時凝思”時的神態引人想象:他看起來像在打坐,進入了“禪定”之境,但誰能知道,就在此時他又“覆”完了一“局”棋。“覆局”就是把下過的棋重新擺過一遍,儇師覆局不用實物,棋藝之高也就可想而知了。這一句同時也表現了他對棋藝的勤奮、專注;反問的語氣,則流露出詩人對儇師的欣賞和感嘆。從下面的“今年訪予來小桂,方袍袖中貯新勢”來看,詩人以前就認識儇師並已經見識過他的風采,因為有“今年”就有往年,有“新勢”就有舊勢。這次儇師專程來連州拜訪詩人,可見他是重情誼的。“方袍袖”,顯出儇師的豪爽之風。“貯新勢”於袖中,突出儇師精研棋道,並且成果頗豐,將這位儇師蒙上一層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神秘色彩。短短一句使儇師形神兼備,躍然紙上。這兩句在結構上也有作用,它巧妙勾連前後,內容也轉換到對詩人自己的描述。
詩人自被貶連州以來,確實感到意志消沉,行動上更多與僧人交往。連州是偏遠之地,雖然山水怡人,卻無事可做,整天卧牀不起,昏昏沉沉,而一旦觀看儇師在棋盤上鬥智鬥勇就聚精會神,甚至忘記了時間的流逝,不知不覺中一天就過去了。詩人觀棋前後的兩種神態判然不同,這種對比展現了儇師的對局藝術對旁觀者產生的吸引力,寫得非常生動,也巧妙地體現了詩人謫居山城的心態:政治之路陷於無望,只有儇師的棋藝使詩人感到安慰並藉以振作。既然儇師的棋藝如此有魅力,接下來寫對局情形以展示他的棋藝,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但詩人卻故意引而不發,轉而談起了圍棋的歷史傳説和多變的特點。
“自從仙人遇樵子”用西晉王質觀棋爛柯的典故,着眼於下棋的仙人一方,説明吸引樵子的是仙人的棋術。雖然這是個傳説,但詩人用意是要體現圍棋的悠久歷史和變幻莫測。“開元王長史”指的是唐玄宗時的棋待詔王積薪,上距王質已近五百年,下距詩人也已經七八十年,他有“貪不得勝”“舍小就大”等“圍棋十訣”傳世,向來被棋家奉為圭臬。在“前身後身付餘習,百變千化無窮已”中,詩人把仙人與王積薪兩者比為儇師的前身與後身,兩者精心研究棋藝,豐富發展了神奇多變的圍棋技藝。“餘習”指的是圍棋,這裏透露了奉詩書文章為正統,視圍棋為正經事情之外的觀念。“百變千化”、無窮無盡,則指出了圍棋多變的特點。這幾句回顧棋史,介紹棋藝特點,一方面也通過“前身後身”的説法暗示儇師在棋壇的歷史地位,説明儇師的棋藝出神入化,可與前人比肩。
經過充分的鋪墊渲染之後,全詩就進入了高潮:“初疑磊落曙天星,次見搏擊三秋兵。雁行布陳眾未曉,虎穴得子人皆驚。”詩人以旁觀者的身份描繪一局棋的精彩過程:開始,雙方稀稀落落地在四方佈下座子掛角拆邊或夾擊。此時的棋子好像天將亮時的晨星,觀眾在遲疑、不解中又滿懷期待。不一會,棋盤上就出現一幅戰爭場面,局面進入最激烈的中盤戰鬥之中。儇師的着法如雁羣飛行一般,靈活而嚴謹,顯然是深謀遠慮。起初觀眾限於水平,並沒有看出他的謀略,直到儇師“虎穴得子”,大家才一起驚呼起來。“虎穴得子”比喻儇師深入險地,例如打入敵人陣地,不僅活出,而且有數子的斬獲。從字面上看,“虎穴”就是虎窩,圍棋有“虎口”的棋形,圍棋中的“打劫”與“虎穴得子”的情形最為相似。打劫可説是圍棋中最複雜多變也最驚險刺激的場面,是雙方在虎口相對的棋形中,通過威脅別處的棋來迫使對方應着,從而反覆提取含在對方虎口中的一個子的過程。這裏描寫的就是這樣的情況,最後儇師得到劫子,從全局上來説,當然是獲勝無疑。這四句敍述一局棋從開始到結束的全過程,而又重點突出戰鬥場面。句句設喻,語帶雙關,既描繪了盤上風雲,還寫了觀眾情態來旁襯儇師的對局藝術,詩人的描繪簡潔傳神,充分展示了圍棋藝術的魅力。
大戰結束,詩人與對局者都意猶未盡,把話題引向棋局之外,“行盡三湘不逢敵”一句寫儇師與一眾高手交手不斷,走遍三湘大地但都未遇敵手。此句寫盡儇師志得意滿之態,是對戰局的又一次渲染,也是對儇師獨霸一方的棋藝和地位的高度評價。“終日饒人損機格”緊承上句,既無敵手,儇師要下就只能整天下饒子棋。和不如自己的下,則越下越差,靈氣漸失而將泯然眾人。儇師當然不會甘心於此,從他的口中大家知道,在台閣有當權者懂得圍棋藝術,也能欣賞圍棋人才,如果能與這樣的人見面,藉此認識京城高手,當然是一件好事。故此,儇師要西遊京城、結交知音的念頭油然而生。
接下來,詩人用生動的筆調遙想了儇師悠然西遊的圖景:夏日的商山路旁,大樹底下陰翳清涼,山陰道上美景不斷,儇師不時停下腳步,放下錫杖,駐足觀賞。驀地,他被某種念頭打斷,信手拾起一根樹枝,在平坦的沙地上畫出棋盤,自顧自地爭起道來。這樣的時刻,儇師還在想着棋藝,他對圍棋的痴迷可見一斑。不久,儇師就豁然開朗,露出微笑,心中升起滿足感。無言而獨笑,暗含着旁人難以領會儇師對棋的理解,無法與儇師交流之意,凸顯了儇師的高深莫測,強化了儇師超凡脱俗的形象。
最後四句,詩人聚焦於京城裏的貴遊之士,並以之反襯儇師。對京城,詩人用了“藹藹”“在九天”這樣的字眼來描述。“藹藹”用以形容京城龐大,深不可測,這是對京城的實寫,同時也暗示京城裏勾心鬥角,機關重重,有許多不為人知的內幕。另一方面,它又彷彿在九天之上,遙不可及,是不容易接近的權力中心。那裏的宴會豪華盛大,身份高貴的遊客以及豪門之士充斥其間。“此時一行出人意”是説就在京城貴遊豪士觥籌交錯、言笑歡謔之際,儇師正信心滿滿,出人意料地向京城進發,將以精湛的棋藝掀起一股圍棋風暴。末句點出儇師此行俗而還雅的目的:“賭取聲名不要錢”。對於儇師而言,錢財並不是他的目的,取得應有的聲名才是最重要的。在求取聲名之下,是儇師不甘心自己的靈氣被平庸的環境埋沒,希望進一步提高棋藝以建立棋壇上的功業。儇師面臨着千載難逢的機會,作為事佛知弈的同道好友,詩人當然為之歡欣鼓舞,嘉其言而壯其行。這也正是詩人作詩的主旨所在。至此,詩人以“出人意”來評價儇師的行為,以“取聲名”而“不要錢”頌揚儇師建功立業的積極入世精神。字裏行間流露出熱情的讚賞,也寄託着對儇師的美好祝願。末二句坦白而率真,還包含着幾分豪氣和勇氣。全詩在氣勢高昂、主旨顯豁處收筆,顯得乾淨利落。
縱觀全詩,可以説這是一首在藝術上比較成功的詩。首先是它成功地塑造了儇師這位棋僧兼奇僧的形象,寫得非常傳神,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次是成功地傳達了詩人的感受和意圖。詩人愁居山城,無所事事,百無聊賴,但卻對棋藝非常欣賞,而且有透徹瞭解。圍棋成了他的一種解脱現實的方式。他對儇師奇藝在身、得意自適的描繪和賭取聲名的讚賞,實際上折射出矜才自許、不甘埋沒的心態。再次是筆法運用上的出奇制勝,取得了很好的藝術效果。詩人避免平鋪直敍,而是虛虛實實,變化多端,給人奇峯迭出、風光不斷之感。最後是結構與音韻上的精心安排,使全詩過渡自然,韻律和諧,上下一氣貫穿,流暢而富於變化。 [7] 

觀棋歌送儇師西遊名家點評

南宋葛立方韻語陽秋》:古今人賦棋詩多矣。“幾局賭山果,一先饒海僧”者,鄭谷之詩也。“雁行佈陣眾未曉,虎穴得子人皆驚”者,劉夢得之詩也。“古人重到今人愛,萬局都無一局同”者,歐陽炯之詩也。觀諸人語意,皆無足取,獨愛荊公《贈葉致遠》之作云云,可謂曲盡圍棋之態。 [4] 
南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夢得觀棋歌雲:“初疑磊落曙天星,次見搏擊三秋兵。雁行佈陣眾未曉,虎穴得子人皆驚。”予嘗愛此數語能模寫弈棋之趣,夢得必高於手談也。至東坡《觀棋》,則雲:“勝固欣然,敗亦可喜,優哉遊哉,聊復爾耳。”蓋東坡不解棋,不究此味也。 [4] 
南宋袁文甕牖閒評》:棋,至難事也。而詠棋為尤難。嘗觀杜牧之詩云:“贏形暗去春泉長,猛勢橫來野火燒。”劉夢得詩云:“雁行佈陣眾未曉,虎穴得子人皆驚。”黃太史詩云:“心似蛛絲遊碧落,身如螳殼化枯枝。”觀此三詩,皆道盡棋中妙處,殆不容優劣矣。至王荊公、蘇東坡則不然。荊公之詩云:“戰罷兩奩收黑白,一枰何處有虧盈。”東坡之詩云:“勝固欣然,敗亦可喜。優哉遊哉,聊復爾爾。”二詩理趣尤奇,其見又高於前三公也。 [2] 
清代賀裳《載酒園詩話又編》:夢得最長於刻劃……《觀棋歌》:“初疑磊落曙天星,次見搏擊三秋兵。雁行佈陣眾未曉,虎穴得子人皆驚。”儼然兩人對弈於旁也。 [4] 
清代何焯:(“商山”四句)頓挫,即是結句“出人意”三字之根也。(卞孝萱《劉禹錫詩何焯批語考訂》) [4] 

觀棋歌送儇師西遊作者簡介

劉禹錫 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州)。貞元進士,登博學宏辭科。授監察御史,因參加王叔文集團,貶朗州司馬,遷連州刺史。後以裴度力薦,任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世稱劉賓客。與柳宗元友善,並稱“劉柳”。又與白居易唱和,並稱“劉白”。其詩通俗清新,善用比興手法寄託政治內容。《竹枝詞》《楊柳枝詞》等組詩,富有民歌特色,為唐詩中別開生面之作。有《劉夢得文集》。 [8] 
參考資料
  • 1.    黃鈞,龍華,張鐵燕等校. 全唐詩 4[M]. 長沙:嶽麓書社, 1998:424.
  • 2.    孫麗編著. 劉禹錫詩全集 匯校匯注匯評[M]. 武漢:崇文書局, 2018:258-260.
  • 3.    陳伉編著. 圍棋文化史料大全[M]. 太原:書海出版社, 2015:404.
  • 4.    (唐)劉禹錫著;陶敏,陶紅雨校注. 劉禹錫全集編年校注 上[M]. 長沙:嶽麓書社, 2003:272-273.
  • 5.    王曙編著. 唐詩故事集:藝術詩故事[M]. 北京:地質出版社, 1995:360-362.
  • 6.    詹福瑞主編. 古代詩歌與文化 中國古典詩詞專題解讀[M]. 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 2012:32-33.
  • 7.    吳光輝.奇僧、棋藝與奇筆——劉禹錫《觀棋歌送儇師西遊》賞析[J].古典文學知識,2012(05):30-37.
  • 8.    俞平伯,蕭滌非,周汝昌,施蜇存等撰寫. 唐詩鑑賞辭典 3[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7: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