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卞孝萱

鎖定
卞孝萱(1924-2009.9.5),江蘇揚州人。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副主編、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唐史學會顧問、中國唐代文學學會韓愈研究會會長、江蘇省六朝史研究會名譽會長。著有《劉禹錫年譜》《唐代文史論叢》《劉禹錫叢考》《元稹年譜》《鄭板橋叢考》《冬青書屋筆記》《唐傳奇新探》《唐人小説與政治》等。 [1] 
中文名
卞孝萱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24年
逝世日期
2009年9月5日
職    業
教師
出生地
江蘇揚州
代表作品
《劉禹錫年譜》等

目錄

卞孝萱人物簡介

卞孝萱先生室名為“冬青書屋”。他的學術生涯是從研究劉禹錫開始的,室名就源於劉禹錫自喻品格的詩:“於樹似冬青。”他自稱:“室不雅,但常高朋滿座,有白髮蒼蒼的耆舊,也有西裝翩翩的青年,談論文史、品評字畫。”
卞孝萱 卞孝萱
談論文史時,卞孝萱帶着濃重的揚州口音,中氣十足。説起早年在揚州的生活,他取筆畫出一張地圖,詳細解釋當年從家到學校,要經過太傅街的阮元故居,路上所見還保存着晚清遺風。由孤兒苦學而成清代揚州學派代表人物的汪中,是他常常自勉的鄉賢。又取出由饒宗頤題簽的著作《鄭板橋叢考》,介紹自己研究清代揚州畫派的心得。
品評字畫時,卞孝萱又帶我們到房中觀看眾多名家的字畫。對他來説,金石家中,喜歡看馬衡、容庚的墨跡;哲學家中,喜歡看熊十力、宗白華的墨跡;史學家中,喜歡看“南柳(詒徵)北陳(垣)”的墨跡;文學家中,喜歡看柳亞子、金松岑的墨跡。
説起書信交往,卞孝萱取出啓功的來信,又説錢鍾書也有書信,並贈《圍城》。當年他的母親向鄰人學字再教他的事蹟,有多位學人作詩記錄。柳亞子的贈詩中有句:“教兒先就學,即學即傳人,此是彌天願,寧關一室春。”陳寅恪詩《寄卞孝萱》其一為:“卞君娛母以文字,千里乞言走書至。我詩雖陋不敢辭,嘉君養親養其志。”
卞孝萱説,早年自學路上曾向許多學者求教,成年後在學術上主要是幫了三個了不起的人物,自己也受益匪淺:第一個是范文瀾,第二個是章士釗,第三個是匡亞明。如今,他獎掖後進也不遺餘力,他指導過的一位研究生在文章中寫道:“先生的學術研究成果是有形的,而先生的刻苦精神與求實態度,尤其是高尚的品格情操,是無形的,是足以使我們終身受用不盡的精神財富。”
卞孝萱雖然白髮蒼蒼,但精力充沛,現在每天讀書寫作,關注外面的學術信息。笑着説養生之道是:“從來不鍛鍊身體,心態平和,不和人鬧矛盾。”
吸收眾家之長自學成才
1924年,卞孝萱生於揚州沒落的書香門第。出生不到兩個月,父親去世,寡母與卞孝萱相依為命。不識字的母親每天先向鄰人學會幾個字,然後回家教卞孝萱。日後有幾十位前輩為此事作畫賦詩填詞。日軍侵華,揚州淪陷後,物價飛漲,18歲的卞孝萱獨自到上海謀生,白天在銀行工作,晚間進夜校補習,走上自學之路,遇到疑難問題,便向學者求教。

卞孝萱講座

《小説證史的新成果》

卞孝萱人物訪談

南方都市報:你出生沒多久父親就去世了?
卞孝萱 卞孝萱
卞孝萱:我出生不到兩個月我父親就去世,我是母親撫養大的。
南方都市報:小時候由母親向鄰居學字後轉教給你?
卞孝萱:我認字是我母親教我的。我母親是一箇舊式的婦女,她不認字,向別人學字,回來教我,這樣兩年後,她也識得字了。我家裏是一個沒落的書香門第。家裏很窮,但還有古書,我的親戚朋友中有很多讀書人,我從小就跟他們學習,有些東西是書本上得不到的。
南方都市報:在家鄉受教育的情形是怎樣的?
卞孝萱:我在家鄉的時候,看到的東西跟清朝末年沒有多大區別。我小時候學習古代的東西比較容易,揚州是歷史文化名城,就是活的化石。揚州收藏的古人的字畫很多,清朝的翰林、進士、舉人、秀才很多,他們的生活都是過去的那一套。每天我從家到學校,就要經過太傅街,街道、商店都是過去的樣子。我小時候熟悉的是這些東西。
南方都市報:抗戰後,你離開家鄉到了上海謀生?
卞孝萱:我讀到初中時正是抗戰,揚州變成淪陷區了。我到溱潼鎮就讀於江蘇省立第一臨時高級中學。讀完之後就沒有讀大學了。後來到上海的銀行工作。我就自學,上海有圖書館。
南方都市報:在上海工作了多長時間?
卞孝萱:在上海工作了三四年,又調到廈門工作了一兩年,然後就到北京了,參加革命。這是我人生當中走的一條彎路,由於謀生,去做銀行了。我一方面做銀行,一方面學習,發表一些文章。
南方都市報:有什麼自學的方法?
卞孝萱:我自學並不容易。自學的方法跟學校裏的是不同的,學校裏有老師定期上課,接受的是一家之長。我自學就可以吸收眾家之長,不侷限於一家之言,這是好處。壞處就是碰的釘子多,費的工夫多,最大的問題就是要有毅力,也要有一定的悟性。要想得到一個新成果,很不容易,首先要思路對,當時我的想法是全面佔領劉禹錫、元稹研究,重點佔領韓愈、柳宗元。因為前人對劉禹錫、元稹的研究成果少,對韓愈、柳宗元的研究成果多。
南方都市報:這時你向許多名學者請教,陳寅恪先生的詩集裏有送給你的詩?
卞孝萱:是的,他曾寫詩給我。陳垣也為我題辭。18歲我高中畢業以後,就開始跟許多學者交往了。我是慕名跟他們交往,有的見面,有的通信,他們覺得孺子可教,對我都很好。
逛琉璃廠,以小説書畫證史
1949年,卞孝萱到北京的銀行工作,利用業餘時間,刻苦自學。他從收集、整理辛亥革命時期重要人物碑傳入手,研究清以後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各方面人物的墓碑、墓誌銘、家傳、行狀等,發表了一批學術文章。後受推薦到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在范文瀾指導下,協助修訂《中國通史簡編》。卞孝萱遵照范文瀾“專通堅虛”的教誨,以唐代文史為主攻方向,突破了治文者不治史、治史者不治文的單一範圍,開拓了一個點面結合、文史結合的領域。
南方都市報:到了北京之後,你是一邊在銀行工作,一邊進行學術研究?
卞孝萱:是的。當時的北京圖書館就是現在的國家圖書館,在北海旁邊,有一個好處,晚上也開。我每天從銀行下班以後,就到圖書館看書,看到關門了才回去。星期天也去,自學是很刻苦的。
南方都市報:50年代你經常去逛琉璃廠?
卞孝萱:在北京,市場我是不去的,風景點也不去的。只去兩個地方,一個是北海附近的北京圖書館,一個就是琉璃廠,當時琉璃有很多舊書店,還有地攤,有好書。我現在到外地開會,也不去市場買東西,就是看看當地的舊書店。
南方都市報:當時琉璃廠有很多好的舊書?
卞孝萱:是的。現在琉璃廠盡是新書,沒有什麼舊書了。我在人民銀行總行工作的時候,買了很多舊書,也交了許多朋友。我交往的朋友有幾種,一種是研究文學、歷史的,一種是書畫的。我主要向文史專家請教。當時跟啓功交往,重點還是書畫方面。
南方都市報:啓功先生和你通了許多書信?
卞孝萱:我跟啓功是文字之交。我珍藏着啓功寫給我的信和他早年的文章。(取出啓功早年的文章)我最近發表了幾篇關於錢鍾書的文章(又取出錢鍾書所贈《圍城》)。
南方都市報:你和錢鍾書先生如何認識?
卞孝萱:我是先認識他爸爸,再認識他。解放之後,我在北京,他的爸爸錢基博在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因寫《中國文學史》,託我在北京琉璃廠給他買書。那時候舊書便宜得不得了,買了書之後,我就寄給他,他寄錢給我。有時候他讓錢鍾書帶錢給我,我就認識錢鍾書和楊絳,楊絳是大家閨秀,錢鍾書風度翩翩。
南方都市報:范文瀾先生看了你寫的文章,請你到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
卞孝萱:當時我寫的是近代史的東西。範老發現我以後,就把我調到中國科學院(今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我去了以後,就不再搞近代史研究了,而是幫範老編《中國通史簡編》。我住到範老家。
南方都市報:在他家的生活怎樣?
卞孝萱:他家是一個小樓,隔壁住着華羅庚,就在北京師範大學對面。樓下他自己住,樓上是我們幾個助手住。
南方都市報:范文瀾先生的風度如何?
卞孝萱 卞孝萱
卞孝萱:他是長者之風,仁者之風。當時活動多,他讓我們年輕人住到家裏,可以減少活動,集中精力學習。他編著了那麼多書,一分錢稿費都沒有拿過,所有的稿費都上繳做黨費。他自己講:我拿的工資已經多了。他為人忠厚,不與人勾心鬥角,爭名奪利。我受他的影響很大,這麼多年來,我只做教授,不參與別的活動。
南方都市報:你此後的中唐研究是從劉禹錫開始的?
卞孝萱:我先搞近代史,後來就搞唐代。我注重中唐,就是劉禹錫、元稹、白居易、韓愈、柳宗元等。我覺得盛唐的李白、杜甫、王維,搞的人太多了,搞中唐的人相對地少,應予注意。我先搞中唐詩,後來就搞唐代的傳奇小説。另外就是研究揚州八怪。我把陳寅恪“以詩證史”的方法用到“以小説書畫證史”上去。
助章士釗校勘《柳文指要》
卞孝萱在圖書館看書時認識了章士釗的秘書王益知,後來成了章士釗家的常客,共同研究柳宗元的文章。章士釗出版《柳文指要》時,需要卞孝萱當助手,便寫信給周恩來,請將卞孝萱從幹校調回北京。卞孝萱協助章士釗校勘《柳文指要》全稿,在章家工作了一段時間。《柳文指要》出版後,章士釗在贈卞孝萱的著作上題詞:“孝萱老棣指疵。此書出版,荷君襄校之力,甚為感謝。”
南方都市報:在北京期間,學界的風雨經歷得多嗎?
卞孝萱:從“反右”到“文革”,我沒有吃太大的苦,就是一般的知識分子改造的問題。我這人的處世方式是不跟人爭,你對我好,我對你更好。我明白到一點:知識分子安身立命在學問上,不在於其他方面。我把心思放在學術上面。
南方都市報:你是怎麼認識章士釗先生的?
卞孝萱:我跟他原來一點關係也沒有,他搞《柳文指要》,派他的秘書王益知到圖書館查資料。王益知給章士釗寫封信還可以,查資料就遇到麻煩了。我那時候經常在圖書館看書,所以我們兩個人就在圖書館碰頭。王益知有什麼問題,我就幫他解決。他回去就跟章士釗提起我,一次兩次以後章士釗就對我有印象了。後來章士釗就讓王益知請我到他家去談了。
南方都市報:章士釗給你的印象如何?
卞孝萱:章士釗是政治家兼學者,他跟毛澤東感情太深厚了。章士釗是湖南長沙人,早年與楊開慧的父親楊昌濟一同留學英國。回國後,楊昌濟在湖南第一師範做校長,毛澤東是他得意門生。章士釗同情革命,曾經幫助過毛澤東,所以毛澤東後來優待他。
南方都市報:此後你一度離開北京下放去勞動?
卞孝萱:我們下放到河南了,社會科學院的人都下放到那裏,錢鍾書、楊絳、餘冠英、俞平伯等都下放到那裏。1971年毛澤東要出版章士釗的《柳文指要》,這樣章士釗就寫信給周恩來,請調我回來,幫助校勘《柳文指要》。我就在他家裏,幫他把這部書出版了。
南方都市報:在章家工作的情形如何?
卞孝萱:章士釗住在一個很古雅的四合院裏。當時章含之在二外教書,還沒有嫁給喬冠華,她也下放了,這時也回來,到外交部做一個副司長,喬冠華是外交部長。章含之嫁給喬冠華是後來的事情,章士釗的《柳文指要》出來以後,就讓章含之把書送給喬冠華,這部書是他們姻緣的契機。
南方都市報:《柳文指要》完成後,你和章士釗交往還多嗎?
卞孝萱:1971年,《柳文指要》出來以後,中華書局贈章士釗一百部書,章士釗用來送人,毛澤東、朱德、宋慶齡、郭沫若等都有。給啓功的那一部是我去送的。啓功不認識章士釗,章士釗也不認識啓功,啓功收到《柳文指要》後,由我帶他到章士釗家裏去見面。後來章士釗去了香港,在香港去世。
編書治史,主張學術民主
“文革”後期,卞孝萱到家鄉揚州師院任教。1984年,卞孝萱調入南京大學古典文獻研究所,與程千帆、周勳初等組成實力雄厚的學術隊伍,培養了一批博士、碩士研究生。卞孝萱開設的中國文化史、年代學研究、唐代小説與政治等課程,深受學生歡迎。在南京大學校長匡亞明主編的《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中,卞孝萱撰寫《劉禹錫評傳》和《韓愈評傳》,不久匡亞明聘任卞孝萱為副主編。近年來,卞孝萱主編《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叢書》和《中華文化百科》等,主張學術民主:觀點上各抒己見,自由發揮;文字上各顯風采,不拘一格。
南方都市報:“文革”後期你曾一度到家鄉揚州任教?
卞孝萱:“文革”中知識分子在北京沒事做,我母親年紀也大了,我就到揚州師院。我是揚州人,回鄉後我發現做學問一定要在大地方,不能在小地方。大地方的信息及時,資料豐富,人才很多,交流廣泛,小地方是不能比的。
南方都市報:後來是什麼機緣到南京大學任教?
卞孝萱:我在揚州的時候,南京大學曾想調我,揚州師院不放,我就又回北京去。在中國民主建國會又做了四年,1984年到南京大學來了。當時中文系古代文學專業最早的博士生導師就是程千帆、周勳初、我。那時候南京大學中文系古代文學專業的老教授去世了,程千帆和我都是外地請來的。
南方都市報:後來怎麼協助匡亞明先生主編《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
卞孝萱:我來的時候,匡亞明是校長,後來是名譽校長,主編《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我是副主編之一。我跟范文瀾、章士釗、匡亞明開始都是不認識的。
南方都市報:匡亞明先生的為人如何?
卞孝萱 卞孝萱
卞孝萱:他為人挺好。他原來是吉林大學校長,我去過吉林大學,吉林大學個個人都説匡亞明好,在位的時候人 家説他好不稀奇,他走了人家還説他好,才是真好。匡亞明校長尊重人才,蓋了好房子,要給教師住。他全心全意主編200部《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他在世時,每部書他都要審讀。
南方都市報:你在教學上有什麼個人的經驗?
卞孝萱:我跟青年人關係比較好,青年人也願意與我接近。我年輕的時候接觸很多老人。老先生有兩種,一種是對後生提攜、幫助,這種人是大多數。也有少數是遏制後生的。我從自身經歷中,感覺到老先生引導後生學習很重要,現在常有年輕人到我家裏來,我給他們講課。我對他們説,寫文章不要説空話,要注重材料。
南方都市報:你到了南京之後,注重六朝史研究?
卞孝萱:我到了南京以後,創辦江蘇省六朝史研究會。我主張學術研究要貼近本地的生活,我回揚州以後就重點研究揚州八怪,來到南京就組織江蘇省六朝史研究會,我當了十年的會長。這個研究會有學術活動,有產品,幹實事,培養人才,我們出了一批六朝的書。
南方都市報:從自學成才到成為大學教授,一路走來有什麼心得?
卞孝萱:我走了許多彎路,不像現在的青年大學畢業之後讀博士,博士讀完當教授。但是成名太早也有一個毛病,知識面較窄。譬如研究某一問題,雖在一方面説得通,但放在大的文化背景裏可能就説不通。所以現在各所大學都提倡跨學科研究了。人文科學是相通的,文史哲是不可分的,沒有精而不博的人。
2009年9月5日12時18分在南京鼓樓醫院逝世,享年八十六歲。
卞孝萱先生要著編年(胡阿祥)
2003-12-08 23:38:48 閲讀 880 次
刊《淮陰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第3期,作者為學會網站特別提供

卞孝萱人物年表

卞孝萱1957年

發表《五代時期南唐代吳的研究》(《學術論壇》1957年3期)、《五代時期南方諸國與契丹的關係》(《山西師院學報》1957年3期)等文,此為先生髮表唐、五代文史研究成果之始。

卞孝萱1959年

發表《張籍簡譜》(《安徽史學通訊》1959年4、5期),此為先生編制唐代詩人年譜之始。又發表《蔡琰作品的真偽問題》(《胡笳十八拍討論集》,1959年11月),此為先生髮表先唐文史研究成果之始。

卞孝萱1960年

發表《李紳年譜》(《安徽史學》1960年3期)。又發表《關於劉禹錫生平的一些問題》(《山西師院學報》1960年4期),此為先生髮表劉禹錫專題研究成果之始。

卞孝萱1961年

發表《關於王建的幾個問題》(《文學遺產增刊八輯》,1961年1月)、《武則天不生於廣元的證據》(《天津日報》1961年9月6日)等文。

卞孝萱1962年

發表《〈紀聞〉作者牛肅考》(《江海學刊》1962年7期),此為先生髮表唐傳奇研究成果之始。又發表《談〈板橋先生印冊〉》(《文匯報》1962年 10月24日)、《關於汪士慎的幾個問題》(《文物》1962年10期),此為先生髮表“揚州八怪”、鄭燮專題研究成果之始。

卞孝萱1963年

出版《劉禹錫年譜》(1963年11月,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郭紹虞題簽。發表《杜甫詩論旁探》(《文學遺產增刊十三輯》,1963年9月)、《南卓考》(《中華文史論叢》四輯,1963年10月)等文。

卞孝萱1964年

發表《“揚州八怪”之一的高翔》(《文物》1964年3期)等文。

卞孝萱1973年

發表《袁江〈東園圖考〉》(《文物》1973年11期)等文,此為先生髮表古代園林專題研究成果之始。

卞孝萱1977年

發表《關於北朝、隋、唐的“道”》(《南開大學學報》1977年6期)、《唐代揚州手工業與出土文物》(《文物》1977年9期)、《廣積資料與〈隋書〉選詞》(《揚州師院學報》1977年9期)等文。

卞孝萱1978年

發表《從隨園歷史説到新發現的〈隨園圖〉》(《揚州師院學報》1978年1—2期)、《李益年譜稿》(《中華文史論叢》8輯,1978年10月)等文。又發表《關於元稹的幾個問題》(《揚州師院學報》1978年3期)等文,此為先生髮表元稹專題研究成果之始。

卞孝萱1979年

發表《從“寄湖南幕中親故”詩探索劉禹錫的母系》(《四川師院學報》1979年1期)、《元稹“變節”真相》(《華中師院學報》1979年4期)、《元稹家庭真相》(《歷史研究》1979年4期)、《劉禹錫交遊新考》(《文史》7期,1979年12月)等文。又發表《範老的治學精神》(《讀書》1979 年7期),此為先生闡述史學大師治學心得之始。又發表《中日友好與鑑真東渡》(《羣眾論叢》創刊號,1979年9月),此為先生髮表鑑真專題研究成果之始。

卞孝萱1980年

出版《元稹年譜》(1980年6月,齊魯書社),餘冠英題簽。發表《佛道之爭與鑑真東渡》(《中國史研究》1980年1期,《新華月報》1980年6期全文轉載)、《曹寅·〈紅樓夢〉·阮元》(《紅樓夢研究集刊》4輯,1980年)等文。

卞孝萱1981年

發表《新版〈舊唐書〉漏校一百例》(《中國歷史文獻研究集刊》2集,1981年)、《金農書翰十七通考釋》(《南藝學報》1981年3期)等文。

卞孝萱1982年

發表《〈登科記考〉糾繆》(《學林漫錄》6集,1982年6月)、《鄭板橋軼事考》(《上海圖書館建館三十週年紀念論文集》,1982年7月)等文。

卞孝萱1983年

發表《劉禹錫與韓愈》(《四川師院學報》1983年1期),此為先生髮表韓愈專題研究成果之始。又發表《唐代的度支使與支度使》(《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83年1期)、《〈唐詩類選〉是第一部尊杜選本》(《學林漫錄》8集,1983年4月)、《章鈺與〈胡刻通鑑正文校宋記》(《史學史研究》 1983年2期)、《劉禹錫與晚唐詩人》(《河北師大學報》1983年3期)。又發表《〈板橋題畫〉非鄭燮所編、刻、印》(《社會科學戰線》1983年3 期)等五篇。

卞孝萱1984年

發表《〈邠志〉淺探》(《古籍整理研究通訊》1984年1期)、《〈鄭板橋家書〉四十六通辨偽》(《松遼學刊》1984年1期,《新華文摘》1984年 4期全文轉載)、《論〈順宗實錄〉的作者》(《南開史學》1984年2期)、《劉禹錫與江西詩派》(《全國唐詩討論會論文選》,1984年4月)、《殷璠〈丹陽集〉輯校》(《文史》23輯,1984年11月)等文。

卞孝萱1985年

出版《五代史話》(1985年5月北京出版社),此書先生與人合作。發表《白居易與新樂府運動》(《文史知識》1985年1、2期)、《唐代小説與政治》(《中華文史論叢》1985年1輯)、《劉禹錫與蘇軾》(《古典文學論叢》3輯,1985年12月)等文。

卞孝萱1986年

出版《唐代文史論叢》(1986年12月,山西人民出版社),蕭滌非題簽。發表《柳詒徵與〈中國文化史〉》(《鎮江教育學院學報》1986年1期)、《陳諫與〈彭城公故事〉》(《四川師大學報》1986年2期)、《〈霍小玉傳〉是早期“牛李黨爭”的產物》(《社會科學戰線》1986年2期)、《中唐政治鬥爭在小説中的反映》(《中華文史論叢》1986年2輯)、《兩〈唐書〉天寶户口對勘》(《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86年2期)、《元白次韻詩新探》(《漢唐文學漫論》,1986年6月)、《從〈清實錄〉看鄭板橋》(《東南文化》2輯,1986年10月)等文。

卞孝萱1987年

發表《唐〈琉璃堂墨客圖〉殘本考釋》(《古籍整理與研究》1987年1期)、《試論六朝的歷史地位》(《南京教育學院學報》1987年2期)等文。

卞孝萱1988年

出版《劉禹錫叢考》(1988年7月,巴蜀書社),程千帆題簽。發表《〈孔雀東南飛〉詩中的時刻問題》(《許昌師專學報》1988年3期)等文。

卞孝萱1989年

出版《劉禹錫研究》(1989年4月,貴州人民出版社),此書選載先生與屈守元的論文各三篇,附錄一篇,李一氓題簽。

卞孝萱1990年

發表《〈補江總白猿傳〉新探》(《南京師專學報》1990年1期)、《讀〈釋氏疑年錄〉》(《紀念陳垣校長誕生110週年學術論文集》,1990年10月)等文。

卞孝萱1991年

出版《辛亥人物碑傳集》(1991年10月,團結出版社),章開沅撰序。發表《〈李娃傳〉新探》(《煙台師院學報》1991年4期)、《韓愈〈毛穎傳〉新探》(《安徽史學》1991年4期)等文。

卞孝萱1992年

發表《“牛李黨爭”正名》(《稽古拓新集》,1992年12月)、《范文瀾先生的治學道路與方法》(《安徽史學》1992年4期)等文。

卞孝萱1993年

發表《韓集書錄》(《許昌師專學報》1993年3期)等文。

卞孝萱1994年

發表《唐玄宗楊貴妃五題》(《煙台師院學報》1994年1期)、《為什麼韓愈詩文中未提過母親?》(《文史知識》1994年1期)、《〈謫龍説〉與〈河間傳〉新探》(《社會科學天地》1994年1期)、《〈長恨歌傳〉新探》(《中華文史論叢》53輯,1994年6月)、
《〈開元昇平源〉新探》(《冰繭彩絲集》,1994年9月)等文。

卞孝萱1995年

出版《民國人物碑傳集》(1995年2月,團結出版社),湯志鈞撰序。又出版《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叢書》(1995年5月遼寧古籍出版社),先生為此書總主編。發表《讀〈柳如是別傳〉》(《〈柳如是別傳〉與國學研究》,1995年10月)、《〈瘞鶴銘〉之謎》《古典文獻研究》(1993— 1994),《二十世紀中國文史考據文錄》(全文轉載)、《寺院經濟與鑑真東渡》(韓國《唐史論叢》,1995年)等文。

卞孝萱1996年

出版《劉禹錫評傳》(1996年1月,南京大學出版社),此書先生與人合作。發表《難忘的恩師,難忘的通史》(《中國圖書評論》1996年3期,《新華文摘》1996年7期全文轉載)、《新發現的鄭板橋題畫殘稿》(台北《揚州研究》,1996年8月)、《劉禹錫詩何焯批語考訂》(《唐研究》2 卷,1996年12月)等文。

卞孝萱1997年

發表《〈陋室銘〉非劉禹錫作》(《文史知識》1997年1期)、《〈紅線〉、〈聶隱娘〉新探》(《揚州大學學報》1997年2期)、《王羲之〈蘭亭序〉墨跡是怎樣從佛寺進入宮廷的》(《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1997年12月)等文。

卞孝萱1998年

出版《韓愈評傳》(1998年12月,南京大學出版社),此書先生與人合作。又出版《六朝文學叢書》(1998—1999年,黑龍江教育出版社),先生為此書主編。發表《四十年來劉禹錫集整理工作小結》(《兩岸古籍整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8年2月)、《鄭板橋與呂留良》(《文史知識》1998年 4期)、《羅隱〈説石烈士〉發微》(《中國古代社會研究》,1998年7月)、《韓愈的經濟觀》(《周口師專學報》1998年4期)等文。

卞孝萱1999年

出版《冬青書屋筆記》(1999年1月,東方出版中心)。又出版《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1999年7月,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先生為此書主編之一。發表《〈石鼎聯句詩、序〉考》(《周口師專學報》1999年1期)、《淺談“專”與“通”》(《文學遺產》1999年2期)、《章太炎各次國學演講之比較研究》(台北《章太炎與近代中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9年6月)、《史學家柳詒徵的學術貢獻與道德風範》(《寧波大學學報》1999年3期)、《兩本〈唐宋詩醇〉之比較研究》(《中國典籍與文化》1999年4期)、《“退之服硫黃”五説考辨》(《東南大學學報》1999年4期)、《實錄與諛墓》(《文史知識》1999年5期)、《讀〈清代揚州學記〉札記》(《歷史文獻研究》總18輯,1999年9月)等文。

卞孝萱2000年

出版《中國改革史鑑叢書》(2000年10月,南京大學出版社),先生為此書主編之一。又出版《中華大典· 文學典· 隋唐五代文學分典》(2000年12月,江蘇古籍出版社),先生為此書主編。發表《淺談“專通堅虛”——范文瀾先生治學格言》(《學林往事》上冊,2000年3月)、《唐人雜傳、雜文、軼事、傳奇之比較研究》(《運城高專學報》2000年1期)、《〈唐太宗入冥記〉與“玄武門之變”》(《敦煌學輯刊》2000年2期)、《唐小説集〈玉泉子〉的政治傾向》、《南通師院學報》(2000年3期)、《〈戎幕閒談〉新探》(《西北師大學報》2000年4 期)、《〈拾甲子年事〉與〈文武兩朝獻替記〉》(《中華文史論叢》2000年9月)、《〈桃花扇傳奇〉與〈柳如是別傳〉》(《文學遺產》2000年6 期)、《侯方域與壯悔堂》(《文史知識》2000年8期)等文。

卞孝萱2001年

出版《唐傳奇新探》(2001年11月,江蘇教育出版社)。又出版《中華文化百科》,先生為此書總主編。發表《章士釗一生“三指要”》(《煙台師院學報》2001年2期)、《〈海外藏中國曆代名畫〉跋》(《江蘇文史研究》2001年2期)、《唐宋申錫冤案研究》(《揚州大學學報》2001年3期)、《略論六朝文學文化文物之綜合研究》(《許昌師專學報》2001年3期)、《孤本〈石鼓齋印譜〉跋》(《藏書家》3輯,2001年6月)、《從〈揚州畫舫錄〉看清代徽商對文化事業的貢 獻》(《徽學》2000年卷)、《〈鶯鶯傳〉“忍情説”新解》(《中華文史論叢》2001年3期)、《牛李黨爭時期的四篇作品考察》(《文史知識》2001年6期)、《南京博物院“揚州八怪書畫展”隨筆》(《東南文化》2001年9期)等文。

卞孝萱2002年

出版《中華傳統優秀道德文化叢書》,先生為此書主編。發表《孤本〈昭陽鄭氏譜〉的學術價值》(《文獻》2002年2期)、《〈四部備要〉輯校、監造人考》(《運城高專學報》2002年2期)、《從〈杜陽雜編〉等看“甘露之變”後的唐文宗》(《寧波大學學報》2002年2期)、《〈三國志集解〉著者盧弼考》(《古典文獻研究》總5輯,2002年4月)、《〈訄書詳註〉表微》(《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02年3期)、《“甘露之變”與〈噴玉泉幽魂〉傳奇》(《西北師大學報》2002年5期)、《〈三國志集解〉的學術價值》(《瀋陽師院學報》2002年6期)、《鄧之誠“詩證史”的理論與實踐》(《燕京學報》新13期,2002年11月)等文。
(2003年-2009年.)
《“揚州八怪”之一——方膺》 《文史知識》2003年8期
1.《憶范文瀾先生》 《文史知識》2004年12期
2.《與〈舊唐書〉共存的一部力作――評〈舊唐書辨證〉》《中國典籍與文化》2004年1期
3.《略談文史互證》 《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2期
4.《“鄭板橋未刻詩”考辨》 《南通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3期
5.《鑑真與天台宗關係新探》 《廣東社會科學》2004年3期
6.《填補空白 有功文史——評〈唐九卿考〉》 《書品》2004年4期
7.《碩果累累 任重道遠—-第六屆韓愈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詞》 《周口師範學院學報》2004年6期
8.《〈薪火集〉序 》 《中國韻文學刊》2005年1期
9.《以詩證史的典範——〈柳如是別傳〉》《南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1期
10.《鄭板橋畫派書派考》 《許昌學院學報》2005年1期
11.《關於〈柳文指要〉》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5年1期
12.《探驪得珠,後來居上——〈司馬遷學術思想探源〉評介》《江海學刊》2005年1期
13.《唐史剳記(二則)》 《煙台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2期
14.《韓愈貶潮原因探幽》 《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5年2期
15.《〈國學課堂〉序》 《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3期
16.《論〈虯髯客傳〉的作者、作年及政治背景》 《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3期
17.《張舜徽先生與〈清代揚州學記〉》 《淮陰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4期
18.《2005年中國陽山韓愈國際學術研討會暨韓愈離任陽山1200週年紀念會開幕詞》 《周口師範學院學報》2005年6期
19.《劉師培以唐詩證史》 《文史知識》2005年9期
20.《〈柳文指要〉中的章士釗自述》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5年9期
21.《劉師培〈讀全唐詩發微〉書後》 《古典文獻研究》第八輯,2005年12月
23.《治史求通 為藝求清——序〈朱天曙作品集〉》 香港藝術與人文科學出版社2005年版(又載《中國書法》2006年第四期)
24.《錢鍾書冒效魯詩案——兼論〈圍城〉人物董斜川及其他》 《中華文史論叢》2006年4期
25.《解讀呂思勉〈自述〉》 《中國文化》2006年1期
26.《解讀白居易〈思子台有感二首〉》 《文史知識》2006年1期
27.《蘄春黃氏與儀徵卞氏的關係——〈黃侃日記〉研究之一》 《鄂州大學學報》2006年1期
28.《柳宗元佚文〈譜牒論〉系偽作》 《尋根》2006年2期
29.《揚州博物館看“揚州八怪”書畫記 中國文化》2006年2期
30.《嶄新的理論與研究方法——評陳珏〈初唐傳奇文鈎沉〉》 《書品》2006年2期
31.《回顧1965年的“蘭亭論辨”》 《古典文獻研究》第九輯,2006年6月
32.《陳王朝與天台宗——為“帝鄉佛國”作》 《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06年3期
33.《書院的德育》 《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06年3期
34.《錢基厚筆下的錢鍾書》 《尋根》2006年4期
249.《冬青書屋藏高二適墨跡序》 《書畫世界》 2006年9月
250.《呂思勉自述治學》 《文史知識》2006年5期
251.《怎樣解讀錢鍾書〈沉吟〉》 《淮陰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6期
35.《冬青書屋筆記(三則)》 《中國文化》2007年1期
36.《省會書院與府、縣書院》 《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07年1期
37.《錢鍾書、喬曾劬唱和考》 《尋根》2007年1期
38.《閔貞不在“揚州八怪”論》《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7年1期
39.《解讀卞寶第致雨生手札—與〈清實錄〉、〈清史稿〉印證》 《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2期
40.《鄭板橋佚詩佚文考釋》 《中國典籍與文化》2007年2期
41.《重新認識姚鼐——〈桐城麻溪姚氏宗譜〉數據的發掘和利用》 《中國文化》2007年2、3期
42.《書院研究的開拓與深化》 《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07年4期
43.《把握時代因革 評論人物功過—讀趙以武〈梁武帝及其時代〉》 《嘉應學院學報》2007年4期
44.《2005—2007本專欄發表的文章結集出版》《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07年5期
45.《“聯聖”大方二三事》 《尋根》2007年6期
46.《“書院研究”方興未艾》 《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08年1期
47.《從新出版的〈冊府元龜〉校訂本説到開發其寶藏》《古典文獻研究》第十一輯,2008年4月
48.《“魁儒”陳漢章》 《文史知識》2008年2期
49.《再論〈任氏傳〉——兼評沈既濟以雌狐“自喻”臆説》《淮陰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2期
50.《從〈陳氏合修宗譜〉〈義門陳氏宗譜〉看陳寅恪家族》(合寫)《中國文化》2008年2期
51.《從〈揚州辛亥吟〉看小方》 《尋根》2008年3期
52.《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讀論文集〈家譜與地方文化〉》《江蘇地方誌》2008年3期
53.《揭示興國〈鍾氏族譜〉竄改唐制誥—兼評謝文學的誤導》《中國典籍與文化》2008年3期
54.《趙元任家世尋根》 《尋根》2008年5期
55.《我説〈文史知識〉》 《文史知識》2008年10期
56.《〈周亮工全集〉序》 朱天曙編校整理 鳳凰出版社 2008年版
57.《〈中國書法史〉序》 《中國書法史》(朱天曙著) 文化藝術出版社 2009年1月版
58.《“家譜研究”專欄主持人語》 《淮陰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1期
59.《從“遷淮邊氏譜”看邊壽民—“揚州八怪”研究之一》《淮陰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1期
60.《從〈桐城麻溪姚氏宗譜〉看姚鼐與宋學》(合寫)《淮陰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1期
61.《繼往開來 共建韓學——2008中國孟州韓愈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詞》 《周口師範學院學報》2009年1期
62.《錢鍾書以杜詩、禪語評印》 《文史知識》2009年1期
63.《家譜辨偽二則》 《尋根》2009年2期
64.《唐五代筆記詩話糾謬——以劉禹錫事蹟為例》《閲江學刊》2009年8月
65.《陳含光手寫所作詩文簡述》 《揚州文化研究論叢》第三輯 廣陵書社2009年8月第1版
66. 卞孝萱、邵文實《敦煌文學作品中的史學研究價值》 《社會科學戰線》2009年第9期(第106—109頁)
67.《沒有錢穆名字的錢穆家譜——對錦樹堂錢氏宗譜的發掘研究》(合寫)《中國文化》

卞孝萱附記

卞孝萱先生出版各類著作三十餘部,發表學術論文二百餘篇。今擇要編年,略可窺見先生治學之歷程。先生撰寫的序言、書評、講座、筆談以及輯錄的近代史資料,數量很多,皆未列入。先生論文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全文複印者,皆未標註,以省篇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