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血漿滲透壓

鎖定
當不同濃度的溶液被半透膜分隔時,低濃度側溶液中的分子將在兩側滲透壓差的驅動下通過半透膜進入高濃度側的溶液中,這一現象 稱為滲透( osmosis)。溶液滲透壓( osmotic pressure) 的高低取決於單位容積溶液中溶質顆粒(分子或離子)數目的多少,而與溶質的種類和顆粒的大小無關。由於血漿中晶體溶質數目遠遠大於膠體數目,所以血漿滲透壓主要由晶體滲透壓(crystal osmotic pressure)構成。由晶體物質所形成的滲透壓稱為晶體滲透壓,其80%來自Na+和CI-血漿膠體滲透壓(colloid osmotic pressure)主要由蛋白質分子構成,其中,血漿白蛋白分子量較小,數目較多(白蛋白>球蛋白>纖維蛋白原),決定血漿膠體滲透壓的大小。
中文名
血漿滲透壓
作    用
維持細胞內外和血管內外水平衡
原    因
晶體物質不能自由通過細胞膜
單    位
mmol/L
包    含
白蛋白、球蛋白、纖維蛋白原

血漿滲透壓作用

晶體滲透壓——維持細胞內外水平衡
膠體滲透壓——維持血管內外水平衡

血漿滲透壓原因

晶體物質不能自由通過細胞膜,而可以自由通過有孔的毛細血管,因此,晶體滲透壓僅決定細胞膜兩側水份的轉移;蛋白質大分子膠體物質不能通過毛細血管,決定血管內外兩側水的平衡。
血漿滲透壓約為300mOsm/kgH2O,相當於7個大氣壓708.9kPa(5330mmHg)。血漿的滲透壓主要來自溶解於其中的晶體物質,特別是電解質,稱為晶體滲透壓。由於血漿與組織液中晶體物質的濃度幾乎相等,所以它們的晶體滲透壓也基本相等。血漿中雖含有多量蛋白質,但蛋白質分子量大,所產生的滲透壓甚小,為1.3mOsm/kgH2O,約相當於3.3kPa(25mmHg),稱為膠體滲透壓.由於組織液中蛋白質很少,所以血漿的膠體滲透壓高於組織液.在血漿蛋白中,白蛋白的分子量遠小於球蛋白,故血漿膠體滲透壓主要來自白蛋白。若白蛋白明顯減少,即使球蛋白增加而保持血漿蛋白總含量基本不變,血漿膠體滲透壓也將明顯降低。
血漿蛋白一般不能透過毛細血管壁,所以血漿膠體滲透壓雖小,但對於血管內外的水平衡有重要作用。由於血漿和組織液的晶體物質中絕大部分不易透過細胞膜,所以細胞外液的晶體滲透壓的相對穩定,對於保持細胞內外的水平衡極為重要。

血漿滲透壓應用

等滲溶液等張溶液在臨牀或生理實驗使用的各種溶液中,其滲透壓與血漿滲透壓相等的稱為等滲溶液(如0.85%NaCI溶液),高於或低於血漿滲透壓的則相應地稱為高滲低滲溶液
正常紅細胞懸浮於不同濃度的NaCI溶液中即可看到:在等滲溶液中的紅細胞保持正常大小和雙凹圓碟形;在滲透壓遞減的一系列溶液中,紅細胞逐步脹大並雙側凸起,當體積增加30%時成為球形;體積增加45%~60%則細胞膜損傷而發生溶血,這時血紅蛋白逸出細胞外,僅留下一個雙凹圓碟形細胞膜空殼,稱為影細胞(ghost cell)。
正常人的紅細胞一般在0.42%NaCI溶液中時開始出現溶血,在0.35%NaCI溶液中時完全溶血。在某些溶血性疾病中,病人的紅細胞開始溶血及完全溶血的NaCI溶液濃度均比正常人高,即紅細胞的滲透抵抗性減小了,滲透脆性增加了。
不同物質的等滲溶液不一定都能使紅細胞的體積和形態保持正常;能使懸浮於其中的紅細胞保持正常體積和形狀的鹽溶液,稱為等張溶液。所謂“張力”實際是指溶液中不能透過細胞膜的顆粒所造成的滲透壓。例如NaCI不能自由透過細胞膜,所以0.85%NaCI既是等滲溶液,也是等張溶液;但如尿素,因為它是能自由通過細胞膜的,1.9%尿素溶液雖然與血漿等滲,但紅細胞置入其中後立即溶血。所以不是等張溶液

血漿滲透壓調節機制

根據近年來的研究資料認為,滲透壓感受器位於下丘腦視上核及其周圍區。它對血漿滲透壓改變(只要改變1%~2%)特別敏感。血漿滲透壓升高(如大量出汗或腹瀉),對滲透壓感受器刺激增強,引起神經垂體ADH的釋放增加,從而增強了腎臟遠曲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排尿量減少,保留了水分,恢復體液的滲透壓;相反,當體液滲透壓降低時,減少對滲透壓感受器的刺激,ADH釋放減少,使遠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減少,排尿量增多,從而排出多餘的水分。

血漿滲透壓計算

血漿滲透壓計算(mmol/L)
僅供參考
①(Cl-+HCO3-+20)×2=mmol/L
正常值280~310mmol/L(平均300)
<280mmol/L為低滲,>310mmol/L為高滲
②(Na++K+)×2+BS+BUN=mmol/L
(正常人:BS(blood sugar,血糖)為3.9~6.1mmol/LBUN(blood urea nitrogen,尿素氮)為1.78~7.14mmol/L)
正常值280~310mmol/L
<280mmol/L為低滲,>310mmol/L為高滲
③MCV(平均紅細胞體積μm3)=紅細胞比積×1000除以紅細胞數(N/L)
正常值82~96μm3,>96μm3為低滲,<82μm3為高滲
血清鈉正常130~150mmol/L(平均140)
<130mmol/L為低滲,>150mmol/L為高滲
⑤(Na++10)×2,正常280~310mmol/L(平均300)
<280mmol/L為低滲,>310mmol/L為高滲
⑥Cl-+HCO3-=120-140mmol/L
<120mmol/L為低滲,>140mmol/L為高滲
血漿總蛋白g/L×2.41×2=289.2~385.6mmol/L
<289.2mmol/L為低滲,>385.6mmol/L為高滲
⒈74×Ag/L+1.205×Gg/L=85~131.85mmol/L
例如白蛋白50g/L,則1.74×50+220=307mmol/L
(白蛋白50g/L,分子量為69000,滲透壓=
50×1000/69000
=0.725mmol/L)
⒊5×(A+G/L)除以7.5=18.99kPa
<18.99kPa為低滲
補充血漿ml數=血漿蛋白(正常值一病人值)×8×體重(kg)
按8ml/kg輸入,可提高血漿蛋白10g/L。一般10~25g/d,可連續補給
COP(血漿膠體滲透壓)=3A+0.2A2+0.01A3+2G+0.2G2+0.01G3A:白蛋白;G球蛋白
正常值:25+-2mmHg,以<20mmHg為低滲透壓
低蛋白造成的低膠體滲透壓情況下,總滲透壓的正常維持常需伴有鈉離子濃度升高,而高鈉會引起外周組織對胰島素的抵抗而引起血糖升高,損害肝臟糖原異生功能以及減少乳酸的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