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組織液

鎖定
組織液(tissue fluid),是存在於細胞之間的液體,又名細胞間隙液(interstitial fluid)。組織液大量存在於動植物體內,是普通細胞直接生活的液體環境,可與細胞進行物質交換。
細胞浸潤在組織液中,可與組織液進行物質交換,是普通細胞進行代謝的必要條件。此外,組織液還可對細胞產生緩衝保護作用。
中文名
組織液
外文名
tissue fluid/interstitial fluid
所屬學科
生物學
血    管
毛細血管
影響因素
有效濾過壓
性    狀
凝膠狀

組織液特點

在動物體內,組織液是從毛細血管動脈端滲入到組織間隙內的一部分液體,與組織細胞進行物質交換後,再經毛細血管靜脈端或毛細淋巴管迴流入血液或淋巴。
絕大部分組織液呈凝膠狀態,不能自由流動,因此不會因重力作用流到身體的低垂部位;將注射針頭插入組織間隙,也不能抽出組織液。但凝膠中的水及溶解於水和各種溶質分子的彌散運動並不受凝膠的阻礙,仍可與血液和細胞內液進行物質交換。組織液是血漿在毛細血管動脈端濾過管壁而生成的,在毛細血管靜脈端,大部分又透過管壁吸收回血液。 [1] 

組織液成分

組織液、血漿和細胞內液組成成分的比較 組織液、血漿和細胞內液組成成分的比較 [1]
組織液包括基質和從毛細血管滲出的不含大分子的物質的黏性液體,基質是一種無色透明的膠狀物質,化學成分主要是蛋白多糖、糖蛋白和水。蛋白多糖是基質的主要成分,由少量蛋白質和大量氨基己糖多糖結合成的大分子復物。氨基己糖多糖的成分主要是透明質酸,另外還有硫痠軟骨素A和C,硫酸角質素等。透明質酸是一種捲曲盤繞的長鏈大分子結構,以其作為主幹,能過連接蛋白結合許多蛋白多糖亞單位,共同構成具有很多微小孔隙的結構,稱分子篩。每個蛋白亞單位以蛋白質分子為軸心,共價地結合上許多多糖側鏈(硫痠軟骨素、硫酸角質素等)而共同構成。分子篩具有屏障作用,小於其孔徑的物質如氧氣、二氧化碳、無機鹽、營養物質等可自由通過,而大於其孔徑的物質如細菌、異物等則不能通過。 [1] 

組織液生成

在正常情況下,組織液由毛細血管的動脈端不斷產生,同時一部分組織液又經毛細血管靜脈端返回毛細血管內,另一部分組織液則經淋巴管迴流入血液循環。組織液是血漿濾過毛細血管壁而形成的。濾過和重吸收兩種力量的對比決定液體移動的方向。具體地説,液體在毛細血管壁內外移動的方向取決於四個因素,即毛細血管血壓、組織液靜水壓、血漿膠體滲透壓和組織液膠體滲透壓。
其中,毛細血管血壓和組織液膠體滲透壓是促使液體自毛細血管內向毛細血管外濾過的力量,而血漿膠體滲透壓和組織液靜水壓則是將液體自毛細血管外吸收入血管內的力量。濾過的力量和重吸收的力量之差稱為有效濾過壓,可用下列算式表示:
有效濾過壓=(毛細血管血壓十組織液膠體滲透壓)一(血漿膠體滲透壓十組織液靜水壓)
組織液 組織液
人的血漿膠體滲透壓主要由血漿中的白蛋白形成,一般約為3.33kPa(25mmHg)。毛細血管的血壓在動脈端平均約為4.0kPa(30mmHg),在靜脈端約為2.0kPa(15mmHg),組織液膠體滲透壓約為2.0kPa(15mmHg),組織液靜水壓約為1.33kPa(10mmHg),如果將這些數字分別代入上述算式,則在毛細血管動脈端的有效濾過壓為1.33kPa(10mmHg),而靜脈端的有效濾過壓為一1.07kPa(-8mmHg)。因此,在毛細血管動脈端,液體濾出毛細血管,而在靜脈端則液體被重吸收。 [2] 
總的説來,在毛細血管動脈端濾出的液體,大部分(約90%)可在靜脈端被重吸收回血液,另有少量液體進入毛細淋巴管,形成淋巴液。

組織液影響因素

(1)有效濾過壓
(2)毛細血管通透性。
(3)靜脈和淋巴迴流等。

組織液比較

血漿,組織液,淋巴異同點比較
相同點:它們都是液態環境,共同構成細胞外液,給細胞提供生活環境,且成分相似。
不同點:
  1. 其中生活的細胞不同,組織液是組織細胞直接生活的環境;血漿是血細胞生活的環境;淋巴是淋巴細胞和吞噬細胞直接生活的環境;
  2. 三者所處環境不同:組織液存在於組織細胞的間隙中,又稱為組織間隙液;血漿存在於血管中;淋巴存在於淋巴管中;
  3. 蛋白質的含量不同:血漿中的蛋白質要多於淋巴和組織液的。
聯繫:血漿從毛細血管滲出變成組織液,組織液進入毛細淋巴管變成淋巴液,淋巴液迴流進入血液又變成血漿。
參考資料
  • 1.    彭衞民.組織液的成分和生理[Q].生物學通報,1999(2):14
  • 2.    梁睿主編. 工程生理學[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2016.08.第7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