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蔬菜醃製

鎖定
蔬菜醃製是中國應用最普遍、最古老的蔬菜加工方法。蔬菜醃製指的是一種利用高濃度鹽液、乳酸菌發酵來保藏蔬菜,並通過醃製,增進蔬菜風味的一種保藏蔬菜並賦予其新鮮滋味的方法。發酵蔬菜、泡菜榨菜都是蔬菜醃製。
中文名
蔬菜醃製
外文名
Vegetable curing
性    質
蔬菜加工方法
對    象
蔬菜
目    的
增加風味,延長保存期限
分    類
發酵性、非發酵性

蔬菜醃製歷史起源

由於中國有許多原產蔬菜,很早就製作和應用食鹽,新石器時代期已發明了陶器,公元前就掌握了制曲術,因而中國製作加鹽的醃製品的歷史甚為悠久,可能起於周代以前。古籍中的“菹”字,指將食物用刀子粗切,也指這樣切過後做成的酸菜、泡菜或用肉醬汁調味的蔬菜。至漢以後,“菹”字泛稱加食鹽、加醋、加醬製品醃製成的蔬菜。《周禮.天官.醯人》“七菹”鄭玄注:“韭、菁、茆、葵、芹、箈、筍......凡醯醬所和,細切為齊,全物若艓為菹”。《説文》:“菹,酢菜也。”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仲冬之月,採擷霜蕪菁、葵等雜菜,幹之,併為幹鹽菹。”清袁枚《隨園食單》:“醃冬菜黃芽菜,淡則味鮮,鹹則味惡。然欲久放非鹽不可。常醃一大壇三伏時開之,上半截雖臭爛,而下半截香美異常,色白如玉。”

蔬菜醃製品種分類

蔬菜醃製發酵性醃菜

有半乾發酵性醃菜,如榨菜和冬菜等;濕發酵性醃菜,如泡菜和酸菜等。由於各種微生物在其發酵過程中的繁殖發育,使蔬菜成分分解而產生特殊的風味,作用十分複雜。

蔬菜醃製非發酵性醃菜

如鹹菜、醬菜和醋漬菜等,是用濃厚的食鹽醃製,使微生物難以繁殖而達到經久保藏的目的。從蔬菜本身來説,其發酵作用不顯著。 [1] 

蔬菜醃製醃製原理

蔬菜在醃製過程中,其外觀和成分上起着複雜的變化。這些變化可分為滲透作用和發酵作用兩方面(見食品醃漬保藏)。滲透作用是利用食鹽具有的較高的滲透壓,阻止微生物的生長髮育。醃菜時食鹽濃度越高,其防腐效果越好。但是高濃度的食鹽溶液會引起強烈的滲透作用,蔬菜就會因為細胞的驟然失去水分而致皺縮。為了避免皺縮,可分層加鹽。使用鹽水的濃度,因蔬菜種類而異。組織細嫩和細胞液較稀薄的蔬菜,應少加鹽;反之則可多加。例如,白菜的用鹽量為4~5%,雪裏紅為8%,芥菜為12%,而辣椒則為15~20%。
發酵作用是利用微生物能將蔬菜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等複雜的有機物分解為簡單的化合物,而得到"能"和生長髮育所必需的養分。它們對於蔬菜中有機物的分解是有先後程序的,一般先分解糖分,接着分解果膠和半纖維素,然後再分解蛋白質。蔬菜中糖分的發酵作用,主要有乳酸發酵(由乳酸菌分解糖,生成乳酸;或者,除生成乳酸外,還能產生醋酸、乙醇和二氧化碳)、酒精發酵(由醇母將糖分發酵而生成乙醇)、醋酸發酵(由糖發酵生成乙醇,再氧化為醋酸)和丁酸發酵(由丁酸菌分解糖分,生成丁酸)等。蔬菜的糖分由於被不同的微生物所作用,其發酵生成的產物也不同。乳酸發酵過程中生成的乳酸,可以預防腐敗菌,因為腐敗菌只能在pH5以上的環境中生長髮育,而乳酸菌可在pH3.0~3.5的環境中生長髮育,所以乳酸的積累是蔬菜耐貯的主要原因之一。酒精發酵和醋酸發酵過程中,生成的微量乙醇與醋酸化合產生酯類,發出的芳香可增進醃菜的風味。丁酸發酵生成的丁酸,不僅對蔬菜的醃製加工無益,而且會使醃菜變味,應予防止。乳酸菌的發酵不需空氣,而大多數產膜酵母和黴菌均繫好氣菌,所以蔬菜醃製時要壓緊或密封,也可用鹽水淹沒,以隔絕空氣。

蔬菜醃製機理分析

蔬菜醃製日曬脱水

紫外線可殺死蔬果表面之微生物且由有濃縮的效果,使其味道更香醇可口。

蔬菜醃製食鹽滲透

使蔬果組織軟化,以保存可溶性細胞內容物之風味。如鹽度在10%以上,更可防止腐敗菌之繁殖而達到保存的目的。

蔬菜醃製蔬菜發酵

如澱粉糖化發酵、糖發酵、氧化發酵、催化發酵、會因細胞死亡自我消化而除去生菜味及澀味。

蔬菜醃製發酵作用

產生糖分、有機酸、氨基酸、醇類及酯類,而釀成醃漬物特有的風味。

蔬菜醃製輔料作用

如用醬醪或酒麴,使蔬果有適當的脆度和風味。

蔬菜醃製醃製分類

蔬菜醃製傳統醃製

傳統醃製是經過鹽或者是醋等醃製料來進行醃製,一般醃製蔬菜、肉、禽肉、魚等食品。

蔬菜醃製現代醃製

現代醃製是利用各種特殊醃製料來醃製,如葡萄酒、香辛料等進行醃製。
又分為手工醃製、機械醃製、普通醃製、真空醃製。
普通手工醃製對人的手臂有一定的腐蝕作用。所以多采取真空醃製,該醃製方式節省時間、入味快等特點。

蔬菜醃製加工過程

以非發酵性醃菜中的鹹菜為例,蔬菜的醃製加工一般需經過 7個步驟。其中原料挑選、清洗、去皮、切分等 4個步驟與蔬菜乾制蔬菜罐藏的基本相同。第五,入缸醃製,每100kg預處理的蔬菜用食鹽20~25kg和濃度為18波美度的鹽水5~10kg,入缸時放一層蔬菜撒一層鹽,並加鹽水少許,以使鹽粒溶化。第六,倒缸,入缸加鹽後每天倒缸1次,醃製5~10天后改為隔天倒缸1次。第七,密封貯存,一般醃製30~40天后封缸貯存,即為成品。封缸時應儘量灌滿湯液,否則容易腐爛。

蔬菜醃製潛在危害

蔬菜醃製危害分析

在醃製過程中,亞硝酸鹽能抑制肉毒梭狀芽孢桿菌及其他類型腐敗菌生長,具有良好的呈色作用和抗氧化作用,並且能改善醃製食品的風味。但是,亞硝酸鹽能與醃製品中蛋白質分解產物胺類反應形成亞硝胺,亞硝胺是一種強致癌物,醃製食品中亞硝酸鹽的存在是主要的潛在危害。
傳統蔬菜醃製的時間很長,並不是醃幾天就能拿出來食用的。一般來説,蔬菜醃製剛開始的時候亞硝酸鹽的含量會不斷增長,達到一個高峯之後就會下降。這個峯叫做亞硝峯。有的蔬菜出現一個峯,也有的出現三次高峯。一般來説,蔬菜醃製一週左右的亞硝酸鹽含量最高,而到20天之後就已經很低了。這個時候再吃,就比較安全了。而一些餐館為降低成本,可能沒有等到足夠長的時間就把醃菜拿來做菜,而且食客們吃的數量又比較大,容易造成事故。蔬菜醃製的時候應選擇施氮肥比較少的蔬菜,儘量把菜洗乾淨,用乾淨的水和缸來醃,讓蔬菜醃製缸少進空氣
為了降低醃製蔬菜中亞硝酸鹽的含量,還可在蔬菜醃製時放點維生素C,1公斤白菜放4粒維生素C,放入維生素C的作用主要是阻斷亞硝酸鹽的生成,而且還能防止酸菜生黴,減少酸敗和異味。鹽也要放夠量,要醃透。用鹽不足,細菌不能被完全抑制,會使菜中硝酸鹽還原成有害的亞硝酸鹽。 [2] 

蔬菜醃製急性中毒

人體長期攝取大量亞硝酸鹽,可使血管擴張,血液中血紅蛋白的鐵被氧化而不能與氧結台,產生氧化血紅蛋白血液病,使血液的輸氧能力降低、血球破壞,在血漿和尿中出現血色素使腎小管堵塞。一般人體攝入 0.3~0.5 g 的亞硝酸鹽可引起中毒,超過 3g則可致死。

蔬菜醃製致癌作用

亞硝酸鹽能與醃肉中蛋白質分解產物胺類反應形成亞硝胺,亞硝胺是一種強致癌物,據動物試驗,一次多量或長期攝入都可引起癌症。人類的鼻咽癌、食道癌、胃癌、肝癌等都與亞硝胺有關。亞硝胺在體內微粒體羥化酶作用下,經過一系列代謝,使細胞產生突變或癌變。

蔬菜醃製致畸作用

研究表明,亞硝酸鹽能夠透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6個月以內的嬰兒對亞硝酸鹽特別敏感,5 歲以下兒童發生腦癌的相對危險度增高與母體經食物攝入亞硝酸鹽量有關。此外,亞硝酸鹽還可通過乳汁進入嬰兒體內,造成嬰兒機體組織缺氧,皮膚、黏膜出現青紫斑。

蔬菜醃製降低危害

蔬菜醃製化學方法

運用化學方法來降低亞硝酸鹽主要有:通過添加天然物質,從而阻斷亞硝胺的合成,如蒜汁、薑汁、蘆薈汁等;添加抑菌劑部分替代亞硝酸鹽的作用,如抗壞血酸、檸檬酸等,其作用機理也是阻斷亞硝基與仲胺的結合,防止亞硝胺的產生;添加一些能起到類似亞硝酸鹽髮色或防腐作用的物質,如紅曲色素、抗壞血酸等。

蔬菜醃製生物方法

生物方法主要是利用微生物降低醃製品中的pH值、產生亞硝酸還原酶降解亞硝酸鹽的微生物或者直接利用亞硝酸還原酶降低醃製品中亞硝酸鹽含量。有學者利用植物乳桿菌腸膜明串珠菌乳酸片球菌短乳桿菌凍幹菌粉,製成一種直投發酵劑,對酸菜中亞硝酸鹽的降解率達98%,該技術可用於工業化生產。也有研究從巨大芽胞桿菌中分離純化得到亞硝酸鹽還原酶,酶反應的最適温度為 40℃、最適pH 為 6.5,熱穩定性好,80℃下保温4h後仍有70%~80%的酶活力,將該酶和特異性輔酶組成的複合酶製劑,在肉的醃製過程中加入, 在不改變蒸煮香腸的加工工藝條件下,使亞硝酸鹽的殘留量比原來降低 70%以上。 [3] 
參考資料
  • 1.    李潤生.我國醬醃菜分類問題的探討.中國調味品1987年第01期
  • 2.    蔬菜醃製一週亞硝酸鹽毒性最大  .食品安全快速檢測[引用日期2014-10-27]
  • 3.    劉法佳吳燕燕李來好楊賢慶刁石強.降低醃製食品中亞硝酸鹽含量的研究進展.《廣東農業科學》201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