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華陽路街道

(上海市長寧區轄街道)

鎖定
華陽路街道,隸屬上海市長寧區,地處長寧區東北部,東至曹家渡,與靜安區普陀區接壤;南沿長寧路江蘇路街道相連,抵延安路高架中段與新華路街道相接;西抵凱旋路與周橋街道以及上海地鐵3號線 [36]  為鄰;北臨蘇州河與普陀區隔河為界。華陽路街道轄區面積2.04平方千米。 [2]  截至2021年9月,華陽路街道人口約7.7萬人。 [7] 
華陽路街道因境內華陽路而得名。1951年初,設冬防辦事處,同年7月撤銷,分屬原長寧區第一、第二、第三辦事處。1954年8月,撤銷第一辦事處,分設長寧路、梵皇渡路和華陽路3個辦事處。1960年,撤銷華陽路和長寧路辦事處,建立華陽路街道。1995年3月,撤銷華陽路街道與武夷路街道建制,設立新的華陽路街道。 [2]  華陽路街道內有中山公園、聖約翰大學遺址、兆豐別墅等景點,還有華東政法大學等高等學校。截至2021年10月,華陽路街道轄21個社區。 [4]  2020年12月18日,華陽路街道獲“第四批智慧健康養老示範街道”。 [1] 
2011年,華陽路街道完成税收總量9.35億元,比上年增長25.12%,列長寧區街鎮第一。
中文名
華陽路街道
外文名
Huayang Road Street
別    名
華陽社區 [6] 
行政區劃代碼
310105001000
行政區類別
街道辦事處
所屬地區
上海市長寧區
地理位置
長寧區東北部
面    積
2.04 km²
下轄地區
21個社區(截至2021年10月)
政府駐地
定西路1289號 [5] 
電話區號
021
郵政編碼
20005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約 7.7 萬(截至2021年9月) [7] 
著名景點
中山公園
兆豐別墅
聖約翰大學遺址
車牌代碼
滬A-滬N

華陽路街道歷史沿革

清嘉慶年間,境內已有曹家宅、盧薛宅、吳家宅及田大等自然村落,曹家渡鎮貫穿境北。
清同治年間,英美租界工部局越界於鎮北築極司菲爾路(今萬航渡路)與極司菲爾支路(今萬航渡後路)。自此交通便利,吳淞江南岸一帶碼頭漸多,商市開始繁榮。三角場肆廛櫛比,煙户萬家,漸與曹家渡鎮融為一片,成為滬西曹家渡地區的商業發源地。
清光緒五年(1879年),美國基督教聖公會於西北角的吳家宅清創建聖約翰書院(後名聖約翰大學);其東為清代舉人廉泉與其妻吳芝瑛寓所小萬柳堂,有“帆影樓”和“剪淞閣”諸勝。
清末民初,交通貿易日漸東移至曹家渡五角場。三角場一帶市面逐漸衰落,演變為小型裏坊眾多的居民區。由於戰亂及自然災害等因素,蘇北、浦東等地難民陸續流入,搭建茅棚簡舍棲息。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抗戰爆發後人口與日俱增,境南的盧薛宅及北曹家宅一帶,形成支弄交錯、房舍密集的棚户簡屋羣落。五角場以西的極司菲爾路與白利南路(長寧路)東段之間,房屋比較整齊,大多為清末民初所建的兩三層石庫門樓房和街麪店樓。憶定盤路(今江蘇路)北首腹地,有年代久遠的老宅基大進深瓦房數座以及居民自建的夾牆連壁簡屋。建於1929~1934年間的兆豐別墅兆豐新村,位於白利南路兆豐公園(今中山公園)東側,西式花園樓房建築考究,弄堂寬敞幽靜,是境內為數不多的高級住宅區。
1951年初,設冬防辦事處,同年7月撤銷,分屬長寧區第一、第二、第三辦事處。
1954年8月,撇銷第一辦事處,分設長寧路、梵皇渡路和華陽路3個辦事處;撤銷第二辦事處,分設愚園村、西新街和西站3個辦事處;撤銷第三辦事處,分設武夷路、陶家宅和延安西路3個辦事處。
1956年,撤銷梵皇渡路辦事處,其行政區域並人長寧路辦事處,同時將華陽路以東、長寧路以北的盧薛宅地區劃歸華陽路辦事處;撤銷西新街辦事處,其行政區域並人西站辦事處;撤銷陶家宅辦事處,其行政區域併入延安西路辦事處。
華陽路街道
華陽路街道(2張)
1960年,撤銷華陽路和長寧路辦事處,建立華陽路街道;撤銷西站和延安西路辦事處,建立武夷街道(1987年更名為武夷路街道)。街道分別以華陽路、武夷路命名。
1992年底,華陽路街道東起長寧路,西至中山公園東圍牆折萬航渡路,南沿長寧路,北臨吳淞江折萬航渡後路,面積0.65平方千米;武夷路街道東起中山公園東圍牆越長寧路再折愚園路、安西路、武夷路,西至滬杭鐵路,南沿延安西路,北臨萬航渡路、沿中山公園北圍牆,面積1.43平方千米。
1995年3月,撤銷華陽路街道與武夷路街道建制,設立新的華陽路街道。 [2] 

華陽路街道行政區劃

1992年底,華陽路街道轄14個社區,辦事處駐長寧路650號;武夷路街道轄24個社區,辦事處駐定西路1235弄7號。
2011年末,華陽路街道轄建寧、姚家角、潘東、飛樂、徐家宅、西一、潘中、潘西、天誠、陶家宅、華四、華五、華院、蘇一、華一、華二、華三、秀水、長一、長二、長支二共21個社區;下設1302個居民小組。 [2] 
截至2021年10月,華陽路街道轄21個社區。 [4]  街道辦事處定西路1289弄。 [5] 
華陽路街道區劃詳情
華陽路一社區
華陽路二社區
華陽路三社區
華陽路四社區
華陽路五社區
華院社區
秀水社區
長寧路一社區
長寧支路二社區
長寧路二社區
蘇一社區
潘東社區
潘西社區
陶家宅社區
徐家宅社區
姚家角社區
建寧社區
潘中社區
天誠社區
飛樂社區
西一社區
-
-
-

華陽路街道地理環境

華陽路街道位置境域

華陽路街道位於長寧區東北部,東起長寧路曹家渡,與普陀區和靜安區接壤,西至凱旋路輕軌線,南抵延安西路高架,北臨蘇州河。轄區面積2.04平方千米。 [7] 

華陽路街道地形地貌

華陽路街道地處典型的河口三角洲沖積平原,地勢平坦。 [2] 

華陽路街道水文

蘇州河從華陽路街道境北蜿蜒而過。 [2] 

華陽路街道人口

1992年底,華陽路街道共14417户,43399人,轄14個居委會,辦事處駐長寧路650號;武夷路街道共18283户,52985人,轄24個居委會,辦事處駐定西路1235弄7號。
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統計,華陽路街道轄區常住人口7.27萬人,其中户籍人口7.04萬人。户籍人口中,男性34703人,佔49.3%;女性35722人,佔50.7%;14歲以下4475人,佔6.15%;14~64歲5.76萬人,佔79.21%;65歲及以上10648人,佔14.64%。另有回、滿、蒙古、土家、朝鮮、維吾爾等22個少數民族共761人,佔1.0%;其中回族526人、滿族80人、蒙古族40人。
2011年末,華陽路街道人口出生率7.65%,人口死亡率8.4%,人口自然增長率-0.75%。 [2] 
據長寧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華陽路街道常住人口67381人。 [3] 
截至2021年9月,華陽路街道户數2.7萬户,户籍人口6.6萬人,實有人口7.7萬人左右。 [7] 

華陽路街道政治

街道黨工委書記、人大工委主任:白燕 [37] 

華陽路街道經濟

2011年,華陽路街道完成税收總量9.35億元,比上年增長25.12%,有商務樓宇36幢,駐區單位3080家,含“兩新”組織2336家,引進企業183家。同年年末,華陽路街道光網進社區工作已覆蓋了41個小區進樓道的一期工程。郵政網點1個。 [2] 

華陽路街道交通運輸

華陽路街道綜述

2011年,華陽路街道轄區有大小道路15條(定西路、長寧路、江蘇北路、長寧支路、華陽路、萬航渡路、武夷路、安西路、安化路、匯川路、宣化路、愚園路、凱旋路、昭化路、延安西路)。上海地鐵2、3、4號線穿過華陽路街道,29條公交線路過境,形成了中山公園立體交通樞紐。 [2] 
2021年6月18日,北橫通道投用,該通道在華陽路街道穿行而過,還設有一對出入口。 [34-35] 

華陽路街道公路

2022年1月,華陽路街道轄區有25條內部道路。 [8] 
長寧路396弄
長寧路396弄總長約300米,最寬之處約為6米,最窄之處為3.45米,該弄連通長寧路和長寧支路,承擔着重要的通行職能。弄內人流量、車流量均較大。 [8] 

華陽路街道公共交通

軌道交通
軌道交通車站
換乘軌道交通線路
位置
參考資料
[9] 
上海地鐵3號線
上海地鐵4號線
凱旋路延安西路路口
[10] 

華陽路街道社會事業

華陽路街道教育事業

2021年9月,華陽路街道轄區內有教育機構10家。 [2]  [7] 
上海市開元學校
上海市開元學校創建於1992年,是一所公辦九年一貫制學校。學校原名為上海市開元中學,是由上海市長寧區教育局與原武夷路街道(現華陽路街道)辦事處聯合創辦的初級中學,2003年4月學校被市教委命名為上海市素質教育實驗學校。學校於2004年9月搬遷到位於武夷路528號的新校舍,同時更名為上海市開元學校,開始九年一貫制辦學模式的探索。2008年根據區域設點佈局需求停止招收小學新生。2015年恢復招收小學新生。2011年3月,學校成為首批“上海市新優質學校”。截至2017年3月,學校有學生近900人,教學班31個(其中小學10個,初中21個),在編教工105人,其中具有碩士學位38人,高級職稱15人,中級職稱53人,中、高級教師佔教師數的70%。 [22] 
上海市江蘇路第五小學
上海市江蘇路第五小學,由美國教會創建於民國十一年(1922年),前身是中西女中附屬小學。2010年起,江五從“一校一址”壯大成了“一校三址”:2010年,原長寧區教育學院附屬小學整體併入江蘇路第五小學,成為該校華陽路校區;2014年,長寧路校區也投入使用。 [23-24] 
上海市省吾中學
上海市省吾中學建立於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春,原聖約翰大學教育系的黨組織鑑於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和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的教育系同學先後畢業陸續走上社會,而當時又存在着畢業就是失業的社會壓力的情勢下,建議以教育系的幾個地下黨員為核心,團結同學,創辦一所中學,作為革命人才培養的據點,這一建議獲得了原中共上海市委學委的同意。 [25-26] 
上海現代職業技術學校
上海市現代職業技術學校是國家級重點職校、2018年獲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校,有4個校區,其中華陽校區位於華陽路112號。學校有國際商務開放實訓中心、旅遊事務開放實訓中心以及汽修實訓中心3大實訓中心。涵蓋了廣播影視節目製作、西餐烹飪、西點製作、中點製作、會議系統、影視動畫產品製作、旅遊外語微格、旅遊信息產品設計與製作、旅遊實景拍攝等內容的實訓室共計64個,配有影視動畫產品製作綜合實訓系統、視景仿真導遊綜合實訓系統、國際商務綜合實訓系統、現代物流綜合實訓系統等一大批與教學實訓相適應的軟硬件。 [27-29] 
上海現代職業技術學校 上海現代職業技術學校
上海市長寧區特殊職業技術學校
上海市長寧區特殊職業技術學校是一所招收完成九年義務教育的智障、腦癱、自閉症學生的全日制中等特殊職業技術教育學校。學校辦學歷史悠久,創建於民國十五年(1926年),曾是舊上海第一所聾啞學校,1998年轉製為初級職業技術學校,2017年再次更名為長寧區特殊職業技術學校。
截至2019年11月,學校有11個教學班,114名學生,54名教工。教師隊伍具有研究生學歷和完成華師大特殊教育學研究生課程班進修佔92%,有高級技師、技師7名,中高級31名。學校佔地面積3346平方米,學生走讀,無寄宿,各專業都配備了專門的教室及設備,建立了醫務室和康復訓練室。學校還與10餘家企業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建立了15家實習基地。 [30] 
華東政法大學
華東政法大學(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位於中國上海,是中央與地方共建高等學校,是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入選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教育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首批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單位、最高人民法院自貿區司法研究基地、上海市卓越法律人才培養基地和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基地;為五院四系成員,亞洲法律學會、中日人文交流大學聯盟、滬港大學聯盟創始成員;是以法學學科為主,兼有經濟學、管理學、文學、工學等學科的多科性大學。
學校原名華東政法學院,1952年6月由聖約翰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東吳大學、廈門大學、滬江大學、安徽大學、上海學院、震旦大學等9所院校的法律系、政治系和社會系在聖約翰大學舊址合併成立。1958年,學校併入上海社會科學院;1963年再次籌建,次年招生;1966年停止招生,1972年被撤銷;1979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第二次覆校。2000年,學校由司法部劃歸上海市管理。2007年3月,經教育部批准,學校更名為華東政法大學。
截至2021年3月,學校有長寧、松江兩個校區,佔地面積75萬餘平方米,其中長寧校區位於萬航渡路1575號;設有22個學院(部),24個本科專業;擁有1個國家級重點學科、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6個一級學科碩士點;教職工1300餘人,各類在校生18000餘人。 [31-33] 

華陽路街道科學技術

2021年9月,華陽路街道轄區內有科研院所3家,冶金所、硅酸鹽所、809所等科研單位;有建成的長寧科技園區,有465家企業單位。 [7] 

華陽路街道文體事業

2021年,華陽路街道轄區內有社區文化中心1個, [11]  有體育健身場所62處, [7]  圖書館1個。 [14] 
華陽社區文化節
華陽社區文化節是華陽路街道打造的文化活動。
2021年9月17日,華陽社區第十六屆藝術節開幕,活動從9月一直持續到11月,不僅有老北京風車製作、扎染手絹等各種傳統非遺技藝的手工製作,兒童科學實驗室、“華陽微光”攝影大賽等一系列藝術活動,也有結合實際生活,開展的“網上預約掛號”“申城出行指南”“微信使用之防範詐騙”等科普活動。 [21] 
華陽社區文化中心
華陽社區文化中心位於安化路500號,佔地2342.48平方米,建築面積6073.04平方米,共投資5400萬餘元。該項目是區規劃局於2002年編制的《華陽社區規劃》落地的第一個大型公共服務設施項目,也是市政府實事工程。該項目在區委、區政府的直接關心下,在區各委辦局的大力支持下,先後整合置換愚四小學、購買上海羊毛衫四廠、動遷26户居民,使項目得以順利實施。文化中心由著名設計師邢同和親自設計,該項目於2004年6月立項,2005年1月開始全面施工,2005年12月底試運行。 [11] 
華陽路街道圖書館
華陽路街道圖書館位於安化路500號華陽社區文化中心三樓,總面積916平方米,藏書總量59737冊。華陽街道圖書館創立於1959年,1994年與武夷路街道圖書館合併,各類報刊、雜誌235種。館內設有成人借閲區、少兒借閲區、報刊雜誌區、多功能放映廳、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基層播放點等多個服務窗口。特色藏書為收藏類和長寧地方史料等。圍繞品牌特色“凝聚力工程”,開展各類讀書活動。圖書館的“超星移動圖書”等數字資源,與長寧區圖書館實行了電子圖書、視屏資源等資源共享。華陽的“高工讀書會”在市民文化節的“閲讀推廣組織評選”中榮獲百強;圖書館也在2016年,被評為上海市“十大最佳示範圖書館”。 [14-15] 
華陽路街道圖書館 華陽路街道圖書館

華陽路街道醫療衞生

2021年9月,華陽路街道轄區內有醫療衞生機構8家。 [7] 

華陽路街道社會保障

2021年,華陽路街道共辦理社保業務1808件,其中網上辦理110件,上門辦理3件。 [12] 
2022年1月,華陽路街道設有22個社會救助顧問點,為25户重點對象建立了一户一檔資料,對86户特殊困難家庭開展長效式救助幫扶工作,2021年服務次數共600餘次。 [13] 
2019年,華陽路街道60歲以上老年人佔户籍人口總數的38.46%,高於全市平均水平,而且佔比逐年增加,80歲以上老人和失能失智老人也同比增長。 [17] 
2020年,華陽路街道60歲以上老年人佔户籍人口總數的41.9%;其中80歲以上老人佔老齡人口17.9%。老年人中,百歲老人18人,獨居老人1406人,純老家庭3575户、6107人,失能失智老人367人,高血壓慢病老人7955人,糖尿病慢病老人3048人。同年,華陽路街道共集合為老服務合作單位34家、為老服務社會組織12家、公募私募基金會3家。街道分別以南北片區的綜合為老服務中心為圓心,構建兩個“15分鐘養老服務圈”,南圈共有設施25處,北圈共有設施31處,圍繞老年人“護、醫、康、居、食、樂”各類需求,不斷實現各類資源匯聚、養老信息互通、服務設施織密、頤養社區共建,讓老年人在“15分鐘養老服務圈”內實現幸福養老。 [16] 

華陽路街道歷史文化

華陽路街道中山公園

中山公園,原名兆豐公園,位於上海市長寧區長寧路780號(近定西路),民國三年(1914)年英國人兆豐在滬時建立的,是當時上海最負盛名的公園。公園以英國式自然造園風格為主,融中國園林藝術之精華,中西合壁,風格獨特,是上海原有景觀風格保持最為完整的老公園。獲得過“上海市四星級公園”的榮譽稱號。中山公園佔地面積約20萬平方米,全園可分為大小不等的景點約120餘處。這些景點因景而異,各具特色,其中銀門疊翠等十二處景點評選為“中山公園十二景觀”,都是公園內特色突出並具有代表性的園林景觀。 [18] 

華陽路街道兆豐別墅

兆豐別墅位於長寧路712弄,始建於民國十八年(1929年),因緊靠兆豐公園而得名。作為上海一條著名的高級里弄,這裏不僅留下很多著名歷史人物的身影,還有撲面而來的生活氣息。
20世紀20年代,該處還是市郊的一片荒地,民國三年(1914年),地塊西側闢建了兆豐公園(今中山公園)。公園的北面極司菲爾路(今萬航渡路)上有著名的聖約翰大學(現華東政法大學),再往西去有滬杭鐵路西站。過了鐵路,在白利南路(今長寧路)上有教會學校聖瑪利亞女中,向東憶定盤路(今江蘇路)上有著名的中西女中(後與聖瑪利亞女中合併為現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學)。
兆豐別墅可以説是當年上海石庫門裏弄建築最高級形態了,別墅作為有着洋樓化趨勢的花園式里弄住宅,它不是單幢的華麗別墅,而是幾十幢房屋有規律地排列。既能在有限的空間內居住更多的人又不失江南傳統民居的特色,還大量摻入西方的建築元素,增加居住的舒適度和私密性,比如沒有了中國傳統民居的天井,增加了西方居室必備的衞生設備。建築大多為現代建築式樣,排列為“非”字型結構,規劃有序,構成一個半開放、半閉合的整體。同時建築類型多樣,由建築結構十分講究的新式里弄,有獨幢花園洋房,還有小量頗現代化的公寓,在弄堂內也有一些後來搭建的平房一樣的簡屋。建築基本上都已經採用鋼窗、柳安地板、壁爐、水汀以及煤衞設備,不少外立面都有外挑式陽台,只是款式稍有不同。 [19] 

華陽路街道聖約翰大學

聖約翰大學舊址位於長寧區萬航渡路1575號。聖約翰大學歷史建築羣是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上海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長寧區登記不可移動文物,2019年10月成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聖約翰大學古樸典雅、中西合璧的校園建築羣中,常為人稱道的建築有懷施堂、思顏堂、思孟堂、科學館和西門堂。原來被稱為格致樓的科學館,最早是創建者的起居室,其後成了醫學系的課室,同時也有物理化學實驗室的功能,在大學裏建造科學館,在當時的上海是首創。
清光緒五年(1879年),聖約翰書院創建。
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改稱聖約翰學校。
清光緒三十二年(1896年),改稱聖約翰大學
清宣統三年(1911年),學校買下了梵皇渡路(今萬航渡路)以北、原屬於兆豐公園(今中山公園)的一塊土地,也正是這項土地購入計劃,使得如今的華東政法大學(華東政法大學是在聖約翰大學舊址上建立起來的),成了全上海唯一有蘇州河流經的學校。
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聖瑪利亞書院創立,是滬上最早的女校之一,可以算是聖約翰大學的分部,如今,位於學校內的西門堂,便是當時女學生們學習的一方天地。 [20] 

華陽路街道榮譽稱號

華陽路街道榮譽稱號
獎項
授予單位
授予時間
參考資料
第四批智慧健康養老示範街道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
2020年12月18日
[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