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苗族醫學

鎖定
《苗族醫學》是2006年貴州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陸科閔。
中文名
苗族醫學
作    者
陸科閔 [1] 
出版社
貴州科技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6年7月1日
頁    數
723 頁
定    價
180 元
開    本
16 開
裝    幀
精裝
ISBN
9787806624333 [1] 

苗族醫學內容簡介

苗族是一個歷史悠久、人口眾多的少數民族,由於歷史上種種原因,在頻頻的部落戰爭中,經歷長達1700多年的遷徙過程,從黃河下游遷到長江中游。苗族歷史上沒有建立過政權,目前還沒有發現本民族文獻記載的醫學系統資料,但卻有獨特的理論體系:論醫學有兩綱、五經,論疾病有三十六大症、七十二疾、一百零八個小症、四十九翻;論病理有氣、血、水學説;論藥物有冷藥、熱藥之分。苗族醫藥自成體系。全書分概論、苗醫病症、苗族藥物三部分,講述苗族醫學,其中苗醫病症收載206個大症、408個小疾;苗族藥物收載主要常用品種330個。整理和規範苗醫、苗藥常用術語詞彙2 400餘條。全書除苗藥彩圖外,文字達100萬餘字。是一本實用的苗族醫學大全。

苗族醫學目錄

一、上篇 概論
一、苗族簡介
二、苗醫簡史
三、苗醫學術思想
四、兩綱五經的學術成就
五、苗醫基礎理論
六、苗族藥物的基本知識
二、中篇 苗醫病症
封勒普蒙·呃哦(肺家咳嗽症)
吉仰英·案沃(內損咳嗽症)
案沃(外感咳嗽
過痙賒(感冒)
按哦阿羅右(喘病)沃象(咳血
蔣賓沃(虛癆)
蒙剛谷(胸痛
松芮泡(肺癰
蒙布兜(胃痛
嘎蘇凱谷(大腸熱疾)
久嘎崗蒙(肚腸疼痛)
蒙差·蒙崗羌(腹痛)
扎嘎(腹瀉)
俗象(反胃)
艾洛哦(嘔吐)
沃象(吐血)
透肖(吐酸水
搜苟(打嗝
休嘎洛象(便血)
修嘎阿洛(便秘)
修調訪(黃疸
普嘎秋(水臌病)
蒙丟(痛腎)
董歐窪歐奴(泌尿系感染
歐窪象(尿血)
俗尼襪(遺尿
歐襪及阿洛(小便困難)
崗糯(尿甜症)
陰近舒(濕瘟
普洛普壁(水腫)
來修底(心慌)
蒙柯(頭痛)
蒙孬柯(偏頭痛)
波柯量邁蒙(前額頭痛)
奴娘柯滇邁(頭昏目眩症)
攏猛柯日滇(熱濕頭暈症)
蒙衝擋(脅痛
瑪仰(健忘)
夏西(憂鬱)
浠變(多睡病)
比阿賒(失眠)
抖道疾(抖症)
凱蒙凱(中邪)
傣妣柬東(婦人花癲)
落象疾(出血症)
若山·象奪(青紫血斑
彼洛彼搜(紫斑
稿痂衝(風濕性關節炎
蒙衝靜(類風濕)
嘎已安埋(痿症
蒙吉洛歐仰(汗症)
沃良吉董拜(疽症)
蒙剛谷(嘈雜症)
剛額(燥熱)
己茵間仰開(內傷發燒)
修嘎修董象(痢疾
嘎傣江崗歐襪(小兒痧子
哦因坦(百日咳
訪蒙芮(腮腺炎
嘎傣僵豆歐(水痘
僵崗豆(丹毒)
……
三、下篇 苗族藥物
苗醫病症漢語索引
苗藥漢語索引
苗藥拉丁語學名索引
參考文獻

苗族醫學醫學的分支

苗族醫學苗醫簡介

苗族醫學簡稱苗醫,是苗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活動和與疾病、傷害作鬥爭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寶貴的醫療經驗,成為我國傳統醫藥寶庫中的一部分。苗醫對病因的認知和對疾病的命名、分類等,皆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並體現了一定的規範性。

苗族醫學對病因的認識

苗醫認為,毒、虧、傷、積、菌、蟲是導致人體生病的六種因素,簡稱六因。診斷疾病是通過把脈、聽聲、觀察顏色、詢問病情,用手觸、摸、扣、打、刮、按、搬、量等傳統方法,來觀察人體形態結構的變化和精神方面的異常情況。

苗族醫學診斷方法

苗醫在理論上有“兩病兩綱”之説,即將一切疾病歸納為冷病、熱病兩大類,“兩綱”即“冷病熱治、熱病冷治”兩大治則。現將診斷方法簡述如下。苗醫通過望、聽、嗅、問、摸、彈等方法蒐集疾病表現的各種症狀和體徵,結合天時地域及其他條件進行綜合分析,辨清冷、熱二病,分別所屬病證,為治療原則和具體治法提供重要依據。

苗族醫學命名及分類

苗醫對疾病的命名具有樸素、生動的形象思維特點,他們根據疾病外觀徵象,多以動、植物形象、聲音、金屬色澤等取類比象命名,如雙上肢抽搐象鷂鷹閃翅的叫 “鷂子經”,膝關節紅腫發亮、形如貓頭的叫“貓頭證”,色形如高梁的“高梁痘證”,色澤如銅、鐵的“銅療”、“鐵療”等。另有以主症、病因、病變部位命名或互為結合命名的,如“米黃證”、“雪皮風證”、“寒風經”、“白口菌”、“男色證”,“月家樂證”等。在苗族醫生中流行着“病有一百單八證”的説法,但因地域及分支的不同,有將一百單八證分解為“三十六經、七十二證”、有叫“三十六證、七十二疾”、或稱“四十九證、四十九翻、十丹毒”,據説這些數字只是為了應一百單八的概念,並非確切的定數。一般來説,苗醫是根據各種疾病的某些共同屬性而將疾病進行歸類,分為經、證、翻、龜、小兒胎病、新生兒抽病、丹毒、疔、癀、花、瘡等類。

苗族醫學治療方法

苗醫所稱的“兩綱”即“冷病熱治、熱病冷治”,是他們治病的兩大法則,具體治法則分內治法和外治法,其外治法尤為豐富,並體現了濃郁的民族特色和治療特點。

苗族醫學用藥特點

苗醫用藥多是植物藥、動物藥及少量礦物藥。藥的特徵歸納起來有熱、冷和不熱不冷三種;熱藥可治冷病,冷藥可治熱病,和藥可補體質、治虧損病。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常見的藥可達1500種之多,常用的約200種。
苗藥主要分佈於苗族聚居的苗嶺山脈、烏蒙山脈及武陵山脈等地區。由於各地區緯度、地理環境、用藥習慣的不同,各類藥物分佈有差異,有的種類如:見血飛魚腥草、銀花、桔梗等幾乎各地都有分佈;而有的種類如:艾納香、馬檳榔、金鐵鎖、松蘿紫金蓮等僅限於某些地區和一定的海拔高度才有分佈。近年來,我國苗族聚居的廣大地區建立了不少的藥材種植生產基地,大力開發常用的藥材如天麻、茯苓、杜仲等的人工栽培。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