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痧子

鎖定
子是麻疹的別稱,見《麻證新書》,又稱痧疹。是小兒常見的一種傳染病,是由感受麻疹時邪引起的一種急性出疹性傳染病。臨牀以發熱惡寒、咳嗽咽痛、鼻塞流涕、淚水汪汪、畏光羞明、口腔兩頰近臼齒處可見麻疹黏膜斑周身皮膚按序布發芝麻粒樣大小的紅色斑丘疹、皮疹消退時皮膚有糠麩樣脱屑和色素沉着斑等為特徵。病毒主要侵犯肺胃。
麻疹病毒屬副黏液病毒,體外抵抗力弱,對熱、紫外線和消毒劑均很敏感。在空氣飛沫中保持傳染性不超過2小時,但耐寒冷和乾燥,在零攝氏度可保持約1個月。
病人是麻疹惟一的傳染源,傳染性極強。潛伏期末至出疹後5日內均有傳染性,傳染期患者口、鼻、咽、眼結合膜分泌物中含有麻疹病毒。主要是由飛沫經呼吸道傳播。
對於麻疹,人羣普遍易感,病後就會有持久免疫力。以1歲至5歲兒童發病率最高,嬰兒可從胎盤獲得母親的抗體,生後6個月內不會發病,但易感母親所生的嬰兒無先天性免疫力,生後即可得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以冬春二季為流行高峯。
外文名
measles
別    名
麻疹
痧疹
就診科室
皮膚科
多發羣體
1歲至5歲兒童
常見病因
麻毒經口鼻而入
常見症狀
精神萎靡、嗜睡或煩躁不安,譫妄,驚厥、咳嗽加重,畏光,面部水腫等
傳染性
傳播途徑
經呼吸道傳播
中文名
痧子

痧子病因病機

麻毒屬陽毒,經口鼻而入,主要侵犯肺、脾二經,全身其他臟器也常受累。發病初期,邪在肺衞,正邪相爭,肺失宣肅,故見發熱,咳嗽、鼻塞、流涕等類似感冒症狀;脾主肌肉,合四肢,麻疹時邪由肺衞入裏,鬱阻於脾,正邪交爭,驅邪外泄,邪毒出於肌表,皮疹布達於全身,皮疹色澤紅潤,自頭面部向下蔓延,皮疹透布全身,邪盡外達,毒隨疹泄,熱去津傷,無合併症者,為順症。如感邪較重,正不勝邪,不能託邪外泄,邪毒內陷,可產生逆證,如邪熱灼津成痰,痰熱壅盛,肺氣閉塞,可見氣急、鼻煽、喉內痰鳴等,而成肺炎喘嗽;氣分熱盛,常有壯熱、口渴、納差、腹瀉、煩躁等熱毒壅盛之證;疹毒夾痰上攻咽喉,咽喉不利,則成咽痛音啞喘憋等急喉喑症;邪毒熾盛,內陷厥陰,矇蔽心包,則成神昏驚厥等邪陷心肝之證。

痧子臨牀表現

發熱3日左右後出疹,出疹時全身中毒症狀加重,體温更高,達400C左右。出現精神萎靡、嗜睡或煩躁不安,可有譫妄,嬰幼兒常有驚厥。咳嗽加重,畏光,面部水腫。出疹時,一般是從耳後髮際開始,漸及前額、面、頸、軀幹及四肢,第三天達手掌及足底。皮疹是淡紅色斑丘疹,呈充血性,壓之退色;疹間皮膚正常;嚴重時皮疹可融合成片,呈暗紅色。邪毒內陷,可見皮疹驟沒,或疹稀色淡,或合併出現驚厥、音啞、喘憋、發紺、神昏、肢厥脈微等危症。

痧子辨證施治

本病一般可分為順證和逆證,順證分邪犯肺衞、邪入肺胃、陰津耗傷三型,逆證可分邪毒閉肺、邪毒攻喉、邪陷心肝三證。治療原則,總以透疹、解毒、扶正為法。
1.邪犯肺衞
(1)證候 發熱咳嗽、微惡風寒,鼻塞流涕,噴嚏頻作,面目紅赤、流淚畏光、咽血嘶啞、煩躁哭鬧、食慾減退、噁心、嘔吐、腹瀉,發熱第2~3天,頰內黏膜上相當於第二磨牙的外側,可見白色斑點直徑為0.5~1mm,外周有紅暈,舌質偏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
(2)治則 辛涼透表,清宣肺衞。
(3)主方 宣毒發表湯加減。
(4)方藥 升麻、葛根、荊芥、防風、薄荷、連翹、蟬蜕、前胡、牛蒡子、桔梗、甘草。咽痛加射干、殭蠶、馬勃;麻疹欲透未出,可加浮萍、西河柳、芫荽。
2.邪入肺胃
(1)證候 麻疹病程中期,此期從出疹至透發完畢3~4天時間。臨牀上常見壯熱煩渴,咳嗽,小便短赤,大便乾結,疹點亦開始見形,先見於耳後、頸項及面部,繼則蔓延至胸腹、背部、四肢,最後延至手心、足心可見稀疏疹點,即表示疹已出透。疹點初起細碎稀疏,漸次加密或互相融合,但疹點與疹點之間仍可見有正常皮膚。疹色由鮮紅而暗紅,稍隆起,捫之礙手,唇色焦紅,舌質紅絳,舌苔黃燥或黃膩,脈象洪數。
(2)治則 清熱解毒,透疹達邪。
(3)主方 銀翹散加減。
(4)方藥 銀花、連翹、淡竹葉、牛蒡子、蟬蜕、紫草、薄荷、蘆根、葛根等。疹色紅赤或紫暗成片者加丹皮、紅花、紫草等;四肢抽搐、神昏加鈎藤、羚羊角、石菖蒲、鬱金等;疹稀色淡加生黃芪、太子參等;注意透疹不可過用辛散升提以防耗傷陰液,如慎用升麻。
3.陰津耗傷
(1)證候 疹點透發出齊至疹點依次隱沒消失,發熱漸退,胃納轉佳,精神日趨恢復,4~5天后皮膚上有糠狀脱屑,留有棕色瘢痕,約2周左右才完全消失,咳嗽減輕,夜寐安靜,舌紅少津,舌苔薄淨,脈細數或無力。
(2)治則 養陰益氣,佐以清熱。
(3)主方 沙蔘麥冬湯加減。
(4)方藥 沙蔘、麥冬、玉竹、扁豆、天花粉、桑白皮、枇杷葉、杏仁、川貝、甘草等。熱未退清者,可加連翹、地骨皮;口渴唇燥者加石斛、知母;咳嗽痰多者加川貝母、法半夏等;納少者加生谷芽、麥芽、山楂;大便乾燥者加瓜蔞仁、火麻仁;大便溏稀者加山藥、薏苡仁等。
4.邪毒閉肺
(1)證候 高熱不退,咳嗽劇烈,喉間痰鳴,疹出不透,疹色紫暗,甚則口唇青紫,便秘尿赤,舌紅或紅絳、苔薄黃,脈滑數。
(2)治則 宣肺開竅,清熱解毒。
(3)主方 麻杏石甘湯加減。
(4)方藥 麻黃、杏仁、生石膏、前胡、黃芩、虎杖、蘆根、甘草、丹蔘、紫草、桑白皮、魚腥草等。出疹中後期熱盛陰傷可加北沙蔘、川貝母、百部、麥冬、玉竹、天花粉、桑葉等。
5.邪毒攻喉
(1)證候 咽喉腫痛,聲音嘶啞,咳聲重濁,吞嚥不利,喉間痰鳴,甚則吸氣困難,胸高脅陷,面唇發紺,煩躁不安,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2)治則 清熱解毒,利咽消腫。
(3)主方 清嚥下痰湯加減。
(4)方藥 玄蔘、射干、甘草、桔梗、牛蒡子、銀花、板藍根、葶藶子、全瓜蔞、浙貝母、馬兜鈴、荊芥。
大便乾結者加大黃、玄明粉;咽喉腫痛者加六神丸清利咽喉。若出現吸氣困難,面色發紺等喉梗阻徵象時,應採取中西醫結合治療措施,必要時行氣管切開術。
6.邪陷心肝
(1)證候 高熱不退,煩躁譫妄,皮膚疹點密集成片,色澤紫暗,甚則神昏、抽搐,舌質紅絳起刺,苔黃糙,脈數。
(2)治則 平肝熄風,清營解毒。
(3)主方 羚角鈎藤湯加減。
(4)方藥 羚羊角粉、鈎藤、桑葉、菊花、茯神、竹茹、浙貝母、鮮生地、白芍、甘草。
痰涎壅盛者加石菖蒲、膽星、鬱金、鮮竹瀝;大便乾結者加大黃、芒硝;高熱神昏抽搐者,可選用紫雪丹、安宮牛黃丸以清心開竅,鎮驚熄風。

痧子預防

接種麻疹疫苗是預防麻疹最有效的辦法,此外,還要配以其他措施進行綜合預防:一是管理傳染源,對麻疹病人應做到早診斷、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患兒應隔離至出疹後5天,有併發症者延長至出診後10天。二是切斷傳播途徑,流行期間避免易感兒童到公共場所探親、訪友。無併發症的患者可在家中隔離治療。患兒的病室每天應開窗通風1到2小時。醫護人員接觸病人應穿隔離衣、戴口罩和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