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胡逗洲

鎖定
胡逗洲,指的是南北朝時代在長江口江蘇南通(古稱通州、靜海、崇州等)處形成的海上沙洲胡逗洲在公元5世紀時已經形成,到6世紀南朝梁時,成為位於長江口北側的一塊較大的沙洲。胡逗洲的東北方為南布洲與東社、長沙等沙洲。 [2] 
中文名
胡逗洲
外文名
Hudou Alluvion
今    屬
江蘇南通
方    言
吳語通州方言

胡逗洲歷史沿革

滾滾長江奔流入海,在長江口將泥沙堆積成片片沙洲。斗轉星移,這片片的沙洲漸次與大陸相連,並慢慢向外拓展、延伸,孕育出廣袤而肥沃的沖積平原
壺逗洲、胡豆洲(胡豆州、胡逗州)均是胡逗洲的混稱,該洲因生長眾多的胡豆(即蠶豆)而得名。胡逗洲方圓不足百里,即以今天的南通市區為中心,東至金沙,南到新港鎮,西沿長江邊一帶,北至平潮劉橋鎮,東北至石港騎岸鎮
南通成陸歷史(胡逗洲位置) 南通成陸歷史(胡逗洲位置) [1]
胡逗洲一名最早見於《梁書·侯景傳》:“自滬瀆入海至壺逗洲,前太子舍人羊鯤殺之,送屍於王僧辯。”《太平寰宇記》的記載則更為詳盡,“胡豆洲在縣東南二百三十八里海中,東西八十里,南北三十五里,上多流人,煮鹽為業,梁太清六年,侯景敗走,將北赴此洲,為王僧辯軍人所獲。”今人多以為“流人”乃流放到胡逗洲上的犯人,其實不然。後期中央皇權削弱,郡州各自為政,戰事頻仍,百姓苛捐雜税沉重,大批農民被迫離開家園,找尋安身立命之所。胡逗洲濱江臨海,土地肥沃,氣候温和,適宜種植水稻。流人們在燒鹽捕魚的同時,煮食胡豆粥。加上人煙稀少,沒有兵荒馬亂、官吏苛税和地主盤剝,因此成了流民們的世外桃園。
資治通鑑》一書是這麼介紹胡逗洲的,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年),“浙西狼山鎮遏使王郢等69人有戰功,節度使趙隱賞以職名而不給衣糧。郢等論訴不獲,遂劫庫兵作亂,行收黨眾近萬人,攻陷蘇常,乘舟往來,泛江入海,轉掠兩浙,南及福建,大為人患。”大意為:浙江西道節度使掌管潤州、蘇州常州杭州湖州等地,其治所在潤州狼山、胡逗洲屬常州管轄,因節度使只給了地方武裝頭目王郢“狼山鎮遏使”的空銜,不發糧餉,王郢就作亂,發動王郢起義。可見當時僅是浙西節度使轄下防地的胡逗洲,還沒有正式的行政建置。
獨特的地理特殊條件,加上常駐人羣語言獨特,使得南通話千百年以來仍保留着古意古音。在胡逗洲與大陸有天然屏障的情況下,各種地方語言長期相互融合,就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方言,學術上稱“方言島”。

胡逗洲人文掌故

“海帶江襟淮鎖鑰,吳頭楚尾越咽喉”,南通如同江海門户。唐乾符二年(875年),胡逗洲上就有了狼山鎮遏使的設置。唐末,今南通市區及周圍地區稱靜海,長江口新漲沙洲稱東洲。從公元907年起,東洲靜海都鎮遏使姚存割據這一地區,其子孫世襲統治,先後隸屬於吳、南唐。
後周顯德五年(958年),南通建城,稱通州。
通州城建在胡逗洲上。選址與始建,頗見匠心。它利用了沙洲發育過程中形成的眾多水泊,加工成了環城的濠河,城內留池塘,開市河,形成為水城。州城面向五山之中峯狼山,形成自州衙直指狼山的中軸線。
沙洲階段的胡逗洲境域,大體相當於現在的南通市崇川、港閘兩區及通州區西部一帶。沙洲四邊環水,洲上水泊、河道交織,封閉的環境與農漁鹽生產的自給,使沙洲境內民風淳樸。五代後周顯德五年(958年)建立的通州(今南通市)就在這片土地上。胡逗洲的東北方有稱為南布洲和東社、長沙的小沙洲。
胡逗洲在公元5世紀時已經形成,到6世紀南朝梁時,成為位於長江口北側的一塊較大的沙洲。這個沙洲的地名比較奇怪,據説當年的那塊沙洲形似胡豆而得名。梁時的胡逗洲不再荒無人煙了,洲上居民大多數從事漁鹽業生產,也應當有人務農。
沙洲階段的胡逗洲境域,大體相當於現在的南通市崇川、港閘兩區及通州區西部一帶。沙洲四邊環水,洲上水泊、河道交織,封閉的環境與農漁鹽生產的自給,使沙洲境內民風淳樸。五代後周顯德五年(958年)建立的通州(今南通市)就在這片土地上。胡逗洲的東北方有稱為南布洲和東社、長沙等小沙洲。
唐天祐年間(904-907年)胡逗洲與其西北方的如皋陸地連接,洲北的橫江逐漸淤塞、封閉。這是自扶海洲和揚泰大陸連接以後南通成陸史中的第二次沙洲大連陸。現在如東縣與通州區的界河遙望港,就是古橫江東端入海口的遺存河道,而作為通州區石港鎮風景名勝之一的“漁灣”,卻是它西端的遺蹟。橫江的淤塞,致使掘港、馬塘、石港、金沙、餘西一線連成凹岸,黃海在這裏形成一馬蹄形海灣。南宋末,文天祥從石港出海南下途經的“賣魚灣”就在這裏。
胡逗洲又叫壺豆洲,南北朝梁時的“侯景之亂”相關史料曾言及這個洲名。南北朝時,東魏大將侯景投降了南方梁朝。後來梁與東魏通好,欲以侯景換回被俘的將領。侯景聞訊大怒,於是,他在太清二年(548年)起兵叛梁。梁承聖元年(552年),侯景被陳霸先、王僧辯軍擊敗,向東逃竄。王僧辯派部將侯瑱率軍追擊侯景。軍至晉陵(今常州)、吳郡(今蘇州)、嘉興一帶,侯景部眾多數向梁軍投降。侯景無法阻擋,於是,與心腹侍衞數十人逃到江邊,乘船從滬瀆(今上海西)入海,準備逃往外海蒙山。船離岸後,侯景矇頭睡覺。這時,侯景的部將羊鵾已經萌發了背叛侯景的念頭,他與王元禮等人商量,把船駛向京口(今鎮江)。船到了胡逗洲,侯景發現行船方向不對,上岸詢間。洲上的人告之,從胡逗洲向西可到廣陵,即郭元建駐紮之地。侯景攻破建康後自立為漢王,郭元建任太尉,侯景有意往廣陵投奔郭元建,羊鵾等當然不允,拔出刀來脅迫水手將船開往京口。羊鵾等人想殺侯景,向侯景索要頭顱以換取“富貴”。侯景發覺情況不妙,想跳水逃跑,被羊鵾攔住,侯景便轉身躲進船艙,最終還是被羊鵾用長矛刺死。
到了唐朝,當日本遣唐使團沿着運河在如東大地上西進的時候,南通市區一帶還是沙洲。唐代的胡逗洲,位於泰州海陵縣東南約119公里的海中,洲東西長約40公里,南北寬約17.5公里。唐時洲上的居民更多,歷史文獻中所謂胡逗洲“上多流人”從一個側面描繪了胡逗洲社會經濟的發展。有學者對“流人”做了如下的解釋:被流放來的人,落難後流落到此地的人。在那個年代,這些流人中不乏有學問、持不同政見的士子。洲上居民的社會階層、知識程度也不斷變化、更新。傳説“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也流落到胡逗洲。
光宅元年(684年)九月,徐敬業在揚州起兵討伐武則天。駱賓王為徐敬業的僚屬,被任命為藝文令,掌管文書機要。他起草了著名的《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言詞慷慨激昂,氣吞山河。十一月,徐敬業兵敗被殺。後駱賓王流落至此。 [2] 

胡逗洲地貌特徵

胡逗洲後與附近的南布洲等小沙洲連成一體。北面的一條橫江,同當時屬揚州海陵縣如皋隔水相望,由於長江泥沙的繼續沉積,這條橫江日漸淤塞。唐代末年,胡逗洲和如皋漲接成一片。“上多流人,煮鹽為業”,沙洲上最早的拓荒者:流人也揭開了南通經濟最原始的一頁——鹽業生產。久負盛名的胡逗洲生產力不斷提高,外來人口逐漸增加,朝廷在此設置“鹽亭場”建制。
長淮下游,大江尾閭,地稱殷繁,舊曰胡逗。南抱具區,北峙蒼梧,東延瀛海,西倚丘阜。擁申滬而孕吳越,牽隴海以聯齊魯,觀浩渺而望扶桑,帶中原以扼門户。行道廣袤,沃野如酥;青丘點綴,河湖棋佈,歷來為人文之淵藪。水為脈象,有水皆靈。山水和諧,遊客熱土。蜚聲四海,今日南通令寰宇關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