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羚羊

(牛科羚羊亞科動物的統稱)

鎖定
羚羊是對偶蹄目牛科羚羊亞科動物的統稱。 [6]  羚羊類的動物總共有86種,分屬於11個族32個屬。羚羊的體型和山羊相仿,但沒有鬍鬚;眼睛大且向左右突出。羚羊往往有着厚密的體毛,通常呈灰褐色,但針毛的毛尖會呈現黑褐色,在遠處看過去似乎像是麻點,所以也有“麻羊”之稱。 [7]  一般雌、雄性羚羊均有空心而結實的角,尾巴長短不一。 [8] 
羚羊主要生活在非洲、中東和亞洲地區。從開闊的草原和漫灘,到沼澤、山區牧場,甚至沙漠,其在各種不同的棲居環境中生存了下來。 [9]  草食動物,以草類、灌木漿果、樹葉嫩芽為食。白天出來活動、進食。它們的性格非常機敏,在進食時會時不時抬頭觀察四周情況,一旦有任何風吹草動,就會通知其他正常進食的同類。通常5—10只集羣生活,也有數百隻一起生活的情況。 [7-8]  [10]  繁殖時成對生活,懷孕期約5個月,每胎產1—2仔,出生3—4日後即能快跑。 [11] 
由於人為的原因,羚羊的數量大幅度降低,通常是因為人們為了食用和獲取其皮毛、角料。比如中國珍稀的藏羚羊,其皮毛是非常珍貴且保暖的材料,每年都有相當數量的偷獵者冒着坐牢的風險前去偷獵。藏羚羊是羚羊中最為珍貴的一種,是中國青藏高原的特有動物,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也是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中嚴禁進行貿易活動的瀕危動物。 [10] 
外文名
antelope
中文學名
羚羊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哺乳綱
亞    綱
真獸亞綱
偶蹄目
亞    目
反芻亞目
牛科
亞    科
羚羊亞科
羚羊族

羚羊動物種類

羚羊斑羚

斑羚
斑羚(2張)
體型大小如山羊,但無鬍鬚。體長110~130釐米,肩高70釐米左右,體重40~50千克。眼睛大,向左右突出,沒有眶下腺,耳朵較長。雌雄均具黑色短直的角,較短小,長15~20釐米,最長的記錄為23.2釐米。角的基部靠得很近,相距僅有1~2釐米,自額骨長出後向後上方傾斜,角尖向後下方略微彎曲。角尖尖鋭、光滑,其餘部分具有10多個橫稜,數目與年齡相關,橫稜之間有淺而細的縱溝,但不割裂橫稜。雌獸的角稍細。
頭部較狹而短,面部較寬,吻鼻部裸露區域較大,向後延伸到鼻孔以後。沒有鬣毛,但從頭部沿脊背有一條黑褐色背紋,喉部有白色或黃色的淺喉斑。四肢短而勻稱,蹄狹窄而強健,有蹄腺。毛色隨地區而有差異,一般為灰棕褐色,背部有褐色背紋,喉部有一塊白斑。體毛厚密、鬆軟且蓬鬆,通常呈灰褐色,但針毛的毛尖為黑褐色,遠觀時似有若隱若現的麻點,所以也有“麻羊”之稱。

羚羊藏羚羊

學名:Pantholops hodgsoni
屬牛科、藏羚屬,別名長角羊,主要分佈在中國青海、西藏、新疆三省區,現存種羣數量約在7萬~10萬隻,不僅體形優美、性格剛強、動作敏捷,而且耐高寒、抗缺氧。由於藏羚獨特的棲息環境和生活習性,全世界還沒有一個動物園或其它地方人工飼養過藏羚,而對於這一物種的生活習性等有關的科學研究工作也開展甚少。
藏羚是中國青藏高原的特有動物、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也是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中嚴禁進行貿易活動的瀕危動物。藏羚羊一般體長135釐米,肩高80釐米,體重達45~60千克。形體健壯,頭形寬長,吻部粗壯。雄性角長而直,烏黑髮亮,雌性無角。鼻部寬闊略隆起,尾短,四肢強健而勻稱。全身除臉頰、四肢下部以及尾外,其餘各處被毛豐厚絨密,通體淡褐色。
藏羚羊
藏羚羊(3張)
它棲息在海拔4000~5300米的藏北羌塘、青海可可西里以及新疆阿爾金山一帶,特別喜歡在有水源的草灘上活動,羣居生活在高原荒漠、冰原凍土地帶及湖泊沼澤周圍。那幾乎盡是些“不毛之地”,湖泊雖多,絕大部分卻是鹹水湖,稀疏的植被中僅有的針茅草、苔蘚和地衣之類的低等植物卻是藏羚羊賴以生存的食糧。
它生性怯懦機警,聽覺和視覺發達,常出沒在人跡罕至的地方,極難接近。有長距離遷移現象。平時雌雄分羣活動,一般2~6只或10餘隻結成小羣,或數百隻以上大羣。食物以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為主。發情期為冬末春初,雄性間有激烈的爭雌現象,1只雄羊可帶領幾隻雌羊組成一個家庭,6~8月份產仔,每胎1仔。
藏羚羊肩高75~85釐米;重量25~40公斤;尾長13釐米。藏羚羊雄性長角,長約54~60釐米,雌性無角。
藏羚羊生活在海拔4300米到51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上。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帶,也有的生活在新疆阿爾金山一帶。而這些都是一些人跡罕至的地域,加上植被稀疏,使得物種不多,因此在無威脅的情況下卻也成了天性適應力強的藏羚羊的天然保護區,因而大量繁殖。藏羚羊生存的地區東西相跨1600公里,季節性遷徙是它們重要的生態特徵。因為母羚羊的產羔地主要在烏蘭烏拉湖、卓乃湖、可可西里湖,太陽湖等地,每年四月底,公母羚羊開始分羣而居,未滿一歲的公仔也會和母羚羊分開,到五、六月,母羊與它的雌仔遷徙前往產羔地產子,然後母羚又率幼子原路返回,完成一次遷徙過程。
藏羚羊繁殖季節6~7月份,雌性孕期6個月左右,每胎產1仔,2~3歲性成熟,由於惡劣的環境和天敵的獵食,幼仔的存活率很低,活到3歲的佔少數。人工飼養的藏羚羊壽命大約10歲。
藏羚羊分佈範圍:藏羚羊分佈於青海、新疆、西藏、四川四省。藏羚羊的棲息地海拔3250~5500米(10662~18045英尺),更適應海拔4000米左右的平坦地形。這些地區年平均温度低於零度,生長季節短。在青藏高原,以羌塘為中心,南至拉薩以北,北至崑崙山,東至西藏昌都地區北部和青海西南部,西至中印邊界。
生存狀況Living Condition
藏羚羊從20世紀70年代起一直遭遇盜獵問題,因為一些皮革愛好者看上了藏羚羊身上的被稱為“軟黃金”的羊絨——“沙圖什”(Shahtoosh),所以藏羚羊亦有“羊絨之王”之稱,而要六隻藏羚羊才可以製出一張“沙圖什”,於是一些不法商人和非法獵人便為了謀取暴利不惜大肆宰殺藏羚羊(特別嚴重的是在青海的可可西里區),主要由印度工人加工,經由新德里等地通過飛機運往西歐。為保護藏羚羊,青海省治多縣委副書記傑桑.索南達傑組建了中國第一支武裝反偷獵隊伍——西部工委。但在1994年1月18日,在押送二十名被捕的盜獵分子時中槍身亡。其中以“野犛牛青年隊”打擊這類非法勾當最為稱頌,深受國外國內支持。據資料道現存藏羚羊數量約為7萬至10萬隻,比起半個世紀以前有百萬只的情況相當危急,如果盜獵情況未有改善估計20年內藏羚羊將絕種。不過,在2008年中國雪災中,有5479只藏羚羊在四川甘孜州石渠縣因而死亡;令生態出現了危機 [1] 

羚羊普氏原羚

又叫灘原羚、灘黃羊等,體形比黃羊稍小,體長大約為110釐米左右,肩高約50釐米,體重約15千克。尾巴較短,不足11釐米。夏毛短而光亮,呈沙黃色,並略帶儲石色,喉部、腹部和四肢內側均為白色,臀斑為白色。冬季毛色較淺,略呈棕黃色或乳白色。角長約30釐米,角的下半段粗壯,近角尖處顯著內彎而稍向上,末端形成相對鈎曲,這點與朝內後方彎曲的黃羊角不同。
普氏原羚是我國特產動物,分佈於青海、內蒙古西部、新疆東南部、甘肅北部、寧夏等地。它一般棲息在海拔高度3400米以下比較平坦的半荒漠草原地帶,從不到達更高的山巒,也不到純戈壁地帶活動,所以被稱為“灘黃羊”。有季節性水平遷移現象,集羣活動,冬季成羣向南遷移,到植被較豐富、雪薄和有水源的地方,夏季復又北返。性喜羣居,行動迅速而敏捷,疾馳如飛。雖然嗅覺較差,但視覺和聽覺卻很發達,所以十分機警,能夠在大範圍內活動覓食、飲水,也能逃避敵害。主要以禾本科、莎草科及其他沙生植物的嫩枝、莖、葉為食,冬季則啃食乾草莖和枯葉,忍耐乾旱的能力較強。

羚羊阿拉伯大羚羊

外形特徵Description
阿拉伯大羚體長為160釐米,肩高81~102釐米,雄性平均體重90公斤,雌性平均體重80公斤。它們的毛色接近雪白色,腹部及腳都是褐色的,在頭部及頸部之間、前額、鼻子及由角經眼睛至口部都有黑色斑紋。雄羊及雌羊都有直立的環角,長達半米。
生態習性Ecological Habit
阿拉伯大羚棲息於熱帶沙漠、荒原地區;集羣生活,每羣5~30頭,超過100頭的羣族也曾出現過。它們一般都不帶有攻擊性,故羣族可以和平共存。由一頭成年雄性率領;夜行性,白天躲在樹蔭中休息避暑,黃昏時分覓食活動。阿拉伯大羚羊的天敵只有狼。食物包括草、樹葉、漿果、塊莖等,這種動物極其耐旱,僅靠舔吸植物上的晨露就可以健康的生活在45~50℃的高温下,另外阿拉伯大羚羊似乎能夠預知風雨,如果某處陰雲密佈的話,遠隔百里的它們會疾馳到該地等候甘霖,一夜之間可遷移50公里。
生長繁殖Growth and Breed
阿拉伯大羚羊一年四季均可發情交配,但主要集中於10月~翌年5月間,一雄配多雌,繁殖期內雄性之間大打出手以爭奪交配權,雌獸的妊娠期約8~9個月,每胎僅產1仔,哺乳期約3~5個月,幼仔跟隨母親生活1年左右後獨立,1~2歲性成熟,最高壽命20年。
地理分佈Distribution
阿拉伯大羚羊棲息在阿拉伯半島的沙漠及草原。
生存狀況Living Condition
阿拉伯大羚羊於1972年前就差不多被獵殺至滅絕。於1982年初期在阿曼就開始了重新引入的計劃,但數量仍然由1996年的450頭下降至2003年的106頭,這是因非法的捕獵及在沙特阿拉伯羣族的壯大所致。在沙特阿拉伯的數量就由1997年的400頭增加至2003年的700頭,連帶以色列的羣族也有所增加。於2007年,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就在阿布扎比放生了100頭阿拉伯大羚羊,目標是於2012年引入達500頭。菲尼克斯動物園也在保護阿拉伯大羚羊的保育工作上出一份力。於1962年,她們開展了第一個飼養阿拉伯大羚羊的計劃。最初開始時只有9頭,至今已有超過200頭。這些飼養的阿拉伯大羚羊被送往其他動物園開展新的羣族。到了1990年,它們的數量就有超過1300頭,包括112頭飼養的被重新送到野外。於2007年6月28日,阿曼的阿拉伯羚羊保護區成為第一個被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除名的世界遺產。理由是因阿曼政府大幅減少其九成的面積,用來開採石油 [2] 

羚羊藏原羚

羚羊角 羚羊角
又叫原羚、小羚羊、西藏黃羊和西藏原羚等,體形比普氏原羚瘦小,體長84~96釐米,體重11~16千克,耳朵狹而尖小,四肢纖細,蹄子窄小。體毛為灰褐色,腹部為白色,在陽光的強烈照射下,遠看其色接近沙土黃色,因而有“西藏黃羊”之稱。僅雄獸具有細而較長的鐮刀狀角,雙角自額部幾乎平行向上升起,然後稍微向後彎曲,與普氏原羚的角截然不同。角尖比較光滑,基部至三分之二處有明顯而完整的環狀橫稜。雄獸臀部都有純白色的大塊斑,周圍被鏽棕色環包。尾巴很短,幾乎隱匿在毛中。藏原羚在國外分佈於印度北部和錫金等地,在我國主要分佈於青藏高原及四川西北部和甘肅南部。它是典型的高原動物,棲息的海拔高度在3000~5100米之間,範圍廣泛,各種草原環境中幾乎都可以生存,但一般多見於高寒草甸和乾草原地帶,在高原荒漠和半荒漠景觀中數量較少。特別喜歡草本植物生長較茂盛和水源充足的地方,但活動範圍不十分固定,經常到處遊蕩。營羣居的生活,但在不同季節會結成不同大小的羣體。通常冬春季的羣體較大,常常是數十頭,有時形成上百頭的大羣;夏秋季節則結成幾頭到十幾頭的小羣,也有單獨活動的個體。它的嗅覺不算靈敏,但聽覺和視覺極好,性情機警,遇到天敵後會迅速地逃遁,到一定距離後停下回頭凝望,然後再繼續奔逃,或者在原地休息、進食。食物以莎草科和禾本科植物為主。它的奔跑速度極快,在高原上行動敏捷,疾走如飛,奔跑的時候兩耳向後倒下,短尾翹起,雪白的臀部在太陽的照射下閃閃發光,就象是掛着一面鏡子,所以俗稱為“鏡面羊”。藏原羚的發情期為12月至翌年1月。雄獸之間的爭偶現象不激烈,僅僅是互相驅趕,被趕走的雄獸在交配期後仍然返回到羣體中。雌獸的懷孕期為6個月,大約在7~8月生產,每胎產1仔,偶爾為2仔。幼仔2~3天后就能隨雌獸奔跑。
別名賽加羚羊、大鼻羚羊,屬於牛科,學名為Saiga tatarica。體長100~150釐米,肩高63~83釐米,雄性成年體重37~60千克,雌性29~37千克。雄性具角,長28~37釐米,基部約3/4具環稜,呈琥珀色。因鼻部特別隆大而膨起,向下彎,鼻孔長在最尖端,因而得名“高鼻羚羊”。體毛濃密棕黃色,腹部和四肢內側帶白色,冬毛灰白色。生活於荒漠、半荒漠地帶。結成小羣生活。有時也有成百上千只的大羣遷移。冬季多在白天活動,夏季主要在晨昏活動。有季節性遷移現象,冬季向南移到向陽的温暖山坡地帶。跑得很快且有耐力,被牧民稱為“長跑健將”。食物以草和灌叢為主。於秋末冬初發情交配。雄性間有激烈的爭雌現象,但時間不長。孕期6個多月,每胎1~2仔。我國的野生種羣已經滅絕,現已引種回國,在甘肅和新疆半散養,為恢復野外種羣進行實驗和研究。人們通常所説的名貴藥用羚羊角,就是出自高鼻羚羊。原產新疆準葛爾盆地。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高鼻羚羊,又名塞加羚羊,分佈於中亞的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蒙古。棲息在草原和半荒漠地區,羣居,隨季節性遷移,植食性。奔跑速度極快,時速可達每小時100公里。由於過多外在惡劣因素,高鼻羚羊平均壽命只有3~4歲。 [1] 

羚羊扭角羚

羚羊 羚羊
分佈在我省滇西北地區,是國際上公認最稀有的動物之一。雄性和雌性的頭上都有粗大的角,從頂骨後邊先彎向兩側,然後向後上方扭轉,曲如彎弓,因此得名“扭角羚”。扭角羚生活在高山地帶,性喜結羣。覓食時,每羣有一頭體強力壯的“哨羚”居高瞭望,一旦發現有異常情況,它會立即“報警”,其他扭角羚則聞聲潛逃。走動時,背部向上弓起,蹣跚而行,姿態奇特,令人發笑。成隊行進時,由剽悍的扭角羚“開路”、“斷後”,速度比較快。休息時,它們會像狗一樣蹲坐。此外,扭角羚和其他許多草食動物一樣,具有嗜鹽習性,常常可見到它們成羣到含鹽的水邊飲水,或者到鹹泥灘上去舐鹽粒。豺、熊、豹是扭角羚的主要天敵。我國動物學工作者在野外考察時,曾發現豺仗自己體小靈巧,奔跑快速,結成小羣聯合圍攻扭角羚的情景。它們在攻擊時,先挖掉扭角羚的眼睛,然後躍竄到它的背部,從肛門抓食內臟。
外形特徵Description
伊蘭羚羊,雄性體長240~345釐米;肩高150~183釐米;重量400~940公斤。伊蘭羚羊,雌性體長200~280釐米;肩高125~153釐米;重量300~600公斤。伊蘭羚羊尾長50~90釐米。伊蘭羚羊是世界上的第二大羚羊,雌羊呈黃褐色,雄性較為深色,有一點藍灰色,也有一些兩側有白色斑紋,雄羊前額的毛髮很密,喉袋很大。雄羊及雌羊都有角,角長43~66釐米。
生態習性Ecological Habit
伊蘭羚羊棲息在南部非洲的遼闊平原及非洲大平原的山腳。它們吃草、樹枝及葉子。它們是晨暮活動的,但在太陽照射強烈的時候則不太活動。一個伊蘭羚羊的羣體一般有30~80只,有些甚至超過400只。它們會根據自身需要而加入或脱離某個羣體。伊蘭羚羊是跑的最慢的羚羊,最快的速度是40公里/小時,通常為22公里/小時。公羊的體型及力量一般足以對抗掠食者,但雌羊則較易受到攻擊。伊蘭羚羊的掠食者包括獅子、斑鬣狗、非洲野犬及獵豹。
生長繁殖Growth and Breed
伊蘭羚羊繁殖季節發生在雨季,例如在贊比亞繁殖的高峯期就發生在7~8月份。雌性孕期262~270天,每胎產1仔。雌性性成熟2~3歲,雄性性成熟4~5歲。野生伊蘭羚羊壽命15~20歲,人工飼養的壽命可達25歲。
地理分佈Distribution
伊蘭羚羊分佈於非洲東部、南部,包括:博茨瓦納、布隆迪、剛果、埃塞俄比亞、肯尼亞、萊索托、馬拉維、莫桑比克、納米比亞、盧旺達、南非、蘇丹、斯威士蘭、坦桑尼亞、烏干達、贊比亞、津巴布韋。

羚羊鵝喉羚

別名長尾黃羊、粗勁羚,屬於牛科,拉丁學名Gazella subgutturosa,英文名goitred gazelle。體型似黃羊而較小,體長約100釐米,體重25千克左右。雄羚在發情期喉部特別肥大,象鵝的喉部,故得名。雄羚角較長,微向後彎,角尖朝內;雌羚的角較短。體毛沙灰色,吻鼻部由上唇到眼色淺呈白色,腹部、臀部白色,尾黑褐色,長12~14釐米。屬典型的荒漠、半荒漠動物,棲息於海拔2000~3000米的高原開闊地帶,常4~10只集成小羣活動。耐旱勝強,以冰草、野葱、針茅等草類為食。冬季交配,夏季產仔,每胎1~2只。產於西北及內蒙古,
為中型牛科動物。體重約100~120千克,體長140~170釐米,肩高85~95釐米,尾長9~11釐米。頭部似羊也似牛但頭面部略短,耳寬大;頸背具長角,角微向後曲、圓形,角基部具有輪狀橫紋,角尖光滑而尖鋭,雄獸角較大身體大部棕黑,背脊有黑色條紋。體毛較粗硬,毛色較深,以黑為主,雜有灰褐色毛。四肢長,略帶紅棕色從頭部形狀可與近緣種相分開。足蹄短鈍結實。糞便呈散堆狀,每次排10粒。

羚羊高角羚

雄性有角,角先向後彎,再向上彎。屬中型牛科動物。雄性黑斑羚有像小豎琴一樣的角。
雄性較大。雄性狷羚為深褐色,雌性則為黃褐色。雄性及雌性狷羚的角的形狀也是先向外曲,再向前,並且向後尖角的長度可達70釐米。
狷羚頭體長160~215釐米;尾長30~70釐米;體重116~218千克。

羚羊白紋牛羚

頭體長140~160釐米;尾長30~45釐米;肩高73~94釐米;重量55~80千克。雄性較大。
白紋牛羚體色為巧克力褐色,下腹部為白色,前額到鼻間有一道白色條紋。白紋牛羚的尾部還有一塊白色的色斑白紋牛羚的角形似豎琴,呈環繞狀,可達50釐米以上。

羚羊轉角牛羚

頭體長150~205釐米;肩高100~130釐米;尾長40~60釐米;重量75~160千克。
轉角牛羚的毛皮一般都是鏽紅色,黑色的腳部及胸部,並在前額至鼻尖有一黑帶。角呈豎琴形,並且明顯是環狀角雄性及雌性的角都長達70釐米,
眼大似瞪羚,常被誤認為瞪羚,但體形較大,肩高120釐米,體重40千克。身上有一道黑條,常被誤認為黑斑羚(即高角羚)。體型纖瘦,跑得很快。除了身體側部的黑斑外,其餘的地方都是白色的。

羚羊跳羚

天生善跑跳,時速可達94公里,僅次叉角羚獵豹。可以説是跳欄冠軍,最高可跳3.5米,最遠可跳10米。它們就是利用這方式來應付它們的頭號天敵——獵豹,以跳躍閃避獵豹的攻擊或擾亂其視線 [3] 

羚羊水羚

水羚:是一種生活在西非、中非、東非及南非的羚羊。體型中等,身高190~210釐米,體重160~240千克。毛皮是褐紅色,隨着年紀增大而轉暗。在氣管附近有白色的圍兜,尾巴處有白色的圍圈。僅雄性具角,角長而多脊,呈螺旋型並向後彎曲。水羚多生活於沼澤等潮濕地帶,會在灌木林及大草原近水的地方吃草。是白天活動的動物。雌性水羚會聚集成羣。分佈於非洲。 [4] 

羚羊山瞪羚

山瞪羚,雄性頭體長101~115釐米;角長22~29.4釐米;體重17~29.5公斤;山瞪羚,雌性頭體長98~101釐米;角長5.8~11.5釐米;體重16~25公斤。
山瞪羚全年可繁殖,高峯期在春季和秋季。孕期約180天,每胎產1仔,出生後不久就可站立行走。人工飼養的山瞪羚壽命大約13歲,野生山瞪羚壽命最高8歲。
山瞪羚曾經廣泛分佈於阿拉伯半島地區,北至敍利亞南部,西至西奈半島。1932年最後一次在埃及記錄。1970年代後便沒有在敍利亞境內有記錄。在黎巴嫩,此物種相信在1945年滅絕。1987年最後一次在約旦記錄。
分佈於以色列(廣泛分佈)、沙特阿拉伯(分佈於紅海的法拉珊羣島,零星分佈於沙國西部)、阿曼(廣泛分佈)、阿拉伯聯合酋長國(Jebel Ali地區)和也門(西部)。 [5] 

羚羊生活習性

羚羊
羚羊(3張)
草食動物,牛科中的一個類羣。種類繁多,體形優美、輕捷,四肢細長,蹄小而尖,機警。有的種雌、雄均有角,有的種僅雄的有角。尾長短不一。身高60~90釐米,經常5~10只成羣,有的一羣可多達數百隻。一般生活在草原、曠野或沙漠,有的棲息于山區地帶。產於中國的有原羚鵝喉羚藏羚斑羚等。中國新疆所產賽加羚羊的角可供做藥材。羚羊角常用做平肝熄風藥。釋名九尾羊

羚羊分佈範圍

羚羊1
羚羊1(3張)
廣義上,認為羚羊這一類主要分佈在非洲,小羚羊分佈在非洲和亞洲。阿拉伯半島是阿拉伯大羚羊和小鹿瞪羚的棲息地。印度是印度大羚羊、印度瞪羚和的印度黑羚的棲息地。俄國和東南亞則是四角羚、藏羚羊和高鼻羚羊的棲息地。
狹義上,人為的原因所造成的羚羊分佈,世界各國進口多種羚羊品種,尤其美國進口羚羊來捕獵。有些品種羚羊利用驚人的彈跳能力和躲避能力脱逃成功,繁殖出羚羊種羣。

羚羊羚羊角

像眾多牛科動物一樣,羚羊也長有角多數羚羊的角自幼生長且終生不換。羚羊角的形狀、大小因羚羊所屬的種類不同而有着較為明顯的區別。大多數種類中,雄羚羊之間常為了爭奪領地或配偶而用角進行搏鬥。
參考資料
  • 1.    高鼻羚羊Saiga antelope  .動物世界網[引用日期2017-04-03]
  • 2.    阿拉伯大羚羊Arabian oryx  .動物世界網[引用日期2017-04-03]
  • 3.    救助普氏原羚-中國科普博覽  .中國科普網[引用日期2013-08-26]
  • 4.    水羚  .動物世界 自然生態博物館[引用日期2018-03-18]
  • 5.    山瞪羚  .動物世界[引用日期2018-03-19]
  • 6.    仲崇鑫,動物 繪畫技法,新世界出版社,2017.04,第161頁
  • 7.    葉可涵,我的動物園 叢林冒險,現代教育出版社,2017.01,第20頁
  • 8.    胡燁編著,哺乳動物,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3.07,第10頁
  • 9.    英國Eaglemoss出版公司編,發現之旅 卵生動物和胎生動物,中國和平出版社,2014.06,第63頁
  • 10.    葉可涵,我的動物園 叢林冒險,現代教育出版社,2017.01,第21頁
  • 11.    張寶忠等編寫,幼兒園教師手冊 常識,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04,第85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