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續幽憤

鎖定
《續幽憤》是晚唐詩人曹鄴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詩
作品名稱
《續幽憤》
作    者
曹鄴
創作年代
晚唐
作品體裁
五言古詩

續幽憤作品原文

《續幽憤》(1)
嵇康呂安連罪,賊此詩,鄴紀李御史甘死封之事。(2) [1] 
繁霜作陰起,朱火乘夕發。(3)
清晝冷無光,蘭膏坐銷歇。(4)
惟公執天憲,身是台中傑。(5)
一逐楚大夫,何人為君雪。(6)
匆匆鬼方路,不許辭雙闕。(7)
過門似他鄉,舉趾如遺轍。(8)
八月黃草生,洪濤入雲熱。(9)
危魂沒太行,客吊空骨節。(10)
千年瘴江水,恨聲流不絕。(11) [2] 

續幽憤註釋譯文

(1)幽憤,指嵇康《幽憤詩》。《晉書·嵇康傳》:“(呂)安為兄所枉訴,以事繫獄,辭相證引,遂復收康。康性慎言行,一旦縲紲,乃作《幽憤詩》。
(2)紀,通“記”。李御史甘,字和鼎,長慶末年進士及第
(3)”繁霜“句:《大戴禮》:”霜,陰陽之氣也,陰氣勝則凝而為霜。“詩句本此。朱火,燈燭。
(4)蘭膏,古人用澤蘭煉成油脂,用以點燈,有香氣。此處泛指有香氣的油脂。
(5)天憲,王法。李甘是侍御史,掌執司法,督察百官過失,故曰執天憲。台,指台院。唐御史有三院:一曰台院,二曰殿院,三曰察院。侍御史屬台院。
(6)楚大夫,指屈原。此處以屈原被放逐比喻李甘被貶封州。
(7)鬼方商周時活動於今陝西西北地區的部族名。這裏是泛指中原以外少數民族聚居的荒僻邊遠之地。封州地處嶺南,故云。雙闕,闕,宮前望樓。宮門望樓雙闕兩相對峙。古代京官外調有辭闕儀式,表示向皇帝辭行。被貶的官員則有時不許辭闕。
(8)舉趾,開始上路。本句意謂上路之時,腳步沉重,好象要在路上留下深深的印跡一般。
(9)”洪濤“句:謂洪波連天,熱浪翻騰。
(10)”危魂“句:謂一路上艱危萬狀,其歸魂亦將迷途。太行,太行山曹操苦寒行》:”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極言過太行山之艱危。李甘自長安貶封州不經過太行山,此藉以形容路途之艱危。骨節,遺骸。謂李甘客死他鄉,只能空吊其遺骸。
(11)瘴江,封州瀕臨西江,當時是蠻荒瘴氣之地,故曰瘴江。 [1] 

續幽憤創作背景

唐文宗大和年間,李甘侍御史。時鄭注求為宰相,李甘公開提出反對,説“宰相者,代天理物,先德望,後文藝。注乃何人,敢茲叨竊?白麻若出,吾必壞之。”於是 被鄭注排擠,貶為封州(今廣東省封開縣司馬,死於封州。曹鄴此詩,為此而作。 [1] 

續幽憤作者簡介

曹鄴,字鄴之。生卒年不詳(北大五五級《中國文學史》定曹鄴的生卒年為816-875年?不知何據?)。桂州陽朔縣人。詩人青少年時代是在家鄉陽朔度過的。他的家境並不富裕。他在寫了一些自以為有“性靈”的作品之後,就帶着這些詩作,從遙遠的祖國南疆來到京城長安求取功名。在長安和劉駕李頻李洞鄭谷等詩人結識,成為知交。詩人在京城應考十年,九次落第,最後,由於寫作了《四怨三愁五情詩》獲得中書舍人韋愨的賞識,大力向禮部侍郎裴休推薦,於大中四年(850年)中了進士。之後受闢為天平節度使推官唐懿宗鹹通(860-873年)初年,曹鄴遷為太常博士,持論正直不苟,不阿附權貴。後曾任祠部郎中洋州刺史吏部郎中等職,大概在鹹通九年(868年),曹鄴辭官南歸,遷居於桂林阜財坊,過着隱居的生活。死後葬於桂林。 [3] 
參考資料
  • 1.    曹鄴(梁超然、毛水清注).曹鄴詩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52-54
  • 2.    續幽憤  .百度漢語[引用日期2018-07-12]
  • 3.    曹鄴(梁超然、毛水清注).曹鄴詩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前言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