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繆培南

鎖定
繆培南(1895~1970),字經成,號育羣,廣東五華縣周江早成村人,國民黨陸軍中將,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
歷任陸軍第一師排長,廣州大元帥府警衞團機槍連連長,第一師獨立團連長、營長,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十二師三十五團團長,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十二師師長,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軍長,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總指揮部參謀長,第一集團軍總司令部參謀長兼教導師師長、第五軍軍長,第四路軍參謀長兼廣州警備司令,國民革命軍第六十五軍軍長,國民革命軍第九集團軍總司令,第四戰區、第七戰區長官司令部參謀長兼東江指揮所主任,聯合勤務總司令部第三補給區司令,廣州綏靖公署副主任等職。
曾當選為國民黨中央軍委委員和中央委員。抗日戰爭勝利後,曾代表國民政府接受日軍104師團投降。1970年病逝。 [1]  [3]  [10] 
中文名
繆培南
國    籍
中國
籍    貫
廣東五華縣
出生日期
1895年
逝世日期
1970年
畢業院校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繆培南個人簡介

五華縣城第一高等小學、廣東黃埔陸軍小學第三期、武昌陸軍第二預備學校、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步兵科畢業。
1918年起任山東邊防軍見習排長。
1920年返粵任粵軍第一師軍士教導隊排長、連長,大本營警衞團一營連長。
1922年任粵軍第一師獨立團二營營長。
1926年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十二師三十五團團長,第十二師師長。
1927年夏任第四軍副軍長兼任第十二師師長、第四軍中將軍長。
1930年春任第八路軍總指揮部參謀長。
1931年起任第一集團軍參謀長兼教導師師長、 軍事委員會西南分會委員。
1936年1月授陸軍中將,任廣東第三軍區司令。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第四路軍參謀長兼廣州警備司令。
1939年秋任國民革命軍第六十五軍軍長。
1940年任粵閩邊區副總指揮、國民革命軍第九集團軍總司令。
1945年任東江行政公署代主任。1946年任聯勤總司令部第三補給區司令。
1948年8月任廣州綏靖公署副主任。
1949年8月移居香港, 1970年5月9日在九龍病逝。 [1]  [6] 

繆培南人物生平

繆培南,生於廣東五華縣周崗鄉的中塘村。稍長結識鄰村繆培堃,受其影響,結伴考入官費的黃埔陸軍小學,畢業後升入武昌陸軍中學,兩年後轉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步兵科。 [2] 
1918年畢業後,繆培南在皖系軍閥段祺瑞的邊防軍中當見習排長。直皖戰爭皖敗後,邊防軍解散,繆回廣東,在粵軍第一師當連長。 [2] 
1921年,在孫中山的大本營警衞團第一營當連長。陳炯明叛變孫中山後,繆在粵軍第一師張發奎部當營長,參加第一次東征討伐陳炯明。後回師廣州討伐楊希閔劉震寰和參加南征鄧本殷等軍閥。 [2] 
1926年,繆在國民革命軍第4軍12師35團任團長時,在進步力量的帶動下,參加北伐。在攻取汀泗橋一役中,作戰勇敢,頗獲好評。北伐軍擊潰吳佩孚的主力會師武漢,不久,繆以戰功升為第12師師長。 [2] 
1927年初夏,北伐軍進攻河南。繆部攻取上蔡和東西洪橋後,又參加宋莊和臨穎十里頭戰役。在馮玉祥部的配合下,續殲吳佩孚殘部,打敗張作霖的援軍,迫使張部退守河北。 [2] 
1927年6月,先後佔領開封和鄭州。鄭州會議後,北伐軍回師武漢。第四軍擴充為第二方面軍,繆培南升為第四軍副軍長仍兼12師師長。 [2] 
蔣介石叛變革命,發動了“四·一二”事變。隨之寧漢分裂唐生智等人亦於7月15日在武漢公開反共。第二方面軍中的革命勢力,要求東進南京討蔣。張發奎借東征為名,趁機帶所屬三個軍開往南潯線,令繆部進駐九江待命。 [2] 
1927年12月15日,張發奎、黃琪翔等被免職,繆培南繼黃琪翔任第四軍軍長,領中將銜。 [10] 
廣州起義後,張發奎、黃琪翔被迫離職,將第四軍五個師移交給繆指揮。繆部奉令開赴徐州附近集結,蔣介石親去打氣,隨即要第四軍開赴山東攻打張宗昌。繆遂請求充實兵員,經短期整訓,沿津浦路北上山東,攻下棗莊、藤縣、兗州。繆為蔣介石第二次北伐,統一關內出了力,在國民黨軍中頗有聲望。 [2] 
1928年夏,蔣介石打敗了北洋軍閥後,立即命繆率部回泰安整編。第四軍被編為陸軍第四師,兵員減少了三分之一,軍費開支也被嚴格限制。 [7] 
1930年春,繆在港閒居了一年多,鬱郁不得志時,正值陳濟棠受蔣命為討逆軍第八路軍總指揮,打敗了桂系的進攻,圖謀獨霸廣東。陳派繆毅生往港,邀繆回梧州,任總指揮部總參議,旋任參謀長。 [7] 
1931年春,出任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總指揮部參謀長,當選為國民黨中央軍委委員和中央委員。 [10] 
1931年5月,與陳濟棠、李宗仁等43名兩廣將領,響應國民黨中央四監委劾蔣通電,電促蔣介石下野。 [10] 
1931年夏,陳濟棠任第一集團軍總司令,繆遂為該集團軍的參謀長,後又兼任教導師師長。繆又拉攏鄧龍光為集團軍的參議兼獨立第四師師長,李漢魂為參議兼獨立第三師師長;繆還向陳推薦王超、吳逸志等人。 [7] 
1936年,陳濟棠為打內戰,把繆的教導師擴充為第五軍,繆兼任軍長。兩廣聯合反蔣,陳召集師以上將領開會,宣佈決心,繆以力量不足為詞,極力勸阻。不久陳部眾叛親離,繆作為陳的參謀長,亦無法挽回陳的敗局,遂勸陳下野。 [7] 
1937年初,餘漢謀勸繆出任第四路軍的副總司令兼參謀長,原參謀長徐景唐調任建設廳長。但不到幾月,繆稱病回家。抗日戰爭爆發後,餘再派張宗良到五華相勸,於是繆又回廣州,任餘的參謀長兼廣州警備司令。 [7] 
1939年初,繆再次棄職前往香港,由張達接替。1939年2月,繆由港回五華閒居。 [7] 
1939年初秋,35集團軍總司令鄧龍光派鍾世謙到五華,邀繆接任64軍軍長,繆到韶關後,第四戰區司令張發奎要繆接任65軍軍長。 [7] 
1940年初,繆率兩個師前往興梅,準備進攻潮汕,將到達龍川時,獲悉日寇華南派遣軍五萬人進攻粵北,企圖佔領韶關,以策應桂南會戰 [7] 
1945年1月,廣東綏署主任餘漢謀調繆為東江行署副主任、代主任。 [8] 
抗戰勝利後,繆奉第七戰區司令餘漢謀之命,率領他的東江行署班子在惠州受降,並接收日偽資產。不久,張發奎當了廣州行營主任,聯勤總司令黃鎮球依照張發奎的推薦,委繆為第三補給區司令,負責補給兩廣範圍部隊。 [8] 
1947年秋,宋子文當廣東省主席兼綏靖公署主任,繆離開補給區當了宋子文的副主任。 [8] 
1948年秋,餘漢謀、薛嶽接宋子文職,繆掛名餘漢謀的綏署副主任。 [8] 
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渡江南下,眼看國民黨大勢已去,遂帶領家小逃往香港。 [8] 
1955年,繆的親戚鍾世謙先生受託專程赴港,希望繆納諫來歸,投向人民。鍾三到繆門求見,繆在閘門裏窺見鍾至,知其來意,拒不接見。 [8] 

繆培南親屬成員

父親:繆獻琴 [2] 
母親:鄭氏 [2] 
第四子:繆樂民 [4] 
繆培南兄弟四人中,以繆培南最小。 [2]  繆培南有子女十人,兩個在國內工作。 [8] 

繆培南個人著作

著有《治兵談話錄》、《醫學簡要》、《藥性新編》等。 [1] 

繆培南人物事件

繆培南粵北會戰

繆培南曾參與指揮兩次粵北大會戰。1939年12月,日軍第十八師團等部隊六七萬人,在日本華南派遣軍司令安藤利吉中將指揮下進攻粵北。國民黨第十二集團軍第六十五軍(軍長繆培南)和第六十二軍(軍長黃濤)、第六十三軍(軍長張瑞貴)總共兵力12萬人,抗擊日軍,在清遠、英德、花縣、翁源等地發生激烈戰鬥,英勇殺敵,共殲敵1.39萬多人,取得了廣東抗戰史以來粵北第一次會戰的勝利。 [9] 

繆培南受降日軍

1945年8月,日本投降,繆培南任惠陽、博羅、東莞、寶安、海、陸豐等縣的受降長官。1945年9月8日繆培南乘電船由龍川直駛惠陽縣城,於10日晨抵包公碼頭,受到進駐惠州地區各縣的63軍軍長張瑞貴及各縣縣長和一些知名鄉紳們的歡迎。
繆培南入住惠陽縣政府,接受日軍104師團投降地點設在很破舊的原一間大戲院內。11日一早廣場已圍滿了惠陽縣城的居民。9時正,繆培南由張瑞貴、惠龍師管區司令羅獻祥少將及各縣縣長陪同步行至廣場,舉行升旗禮後,即進入會場內。
當時會場內由24名衝鋒槍手各自進入警戒位置,受降官坐在舞台前正中央,兩旁是張瑞貴中將與羅獻祥少將,會場內坐滿了63軍團以上軍官,各縣縣長、鄉紳們以及進駐惠陽各軍政人員。會場肅靜後,繆培南命令投降日軍少將參謀長簽字投降。這些日軍軍官除為首的少將參謀長攜一軍刀進場外,其餘的數個大佐、中佐的軍刀均已繳交63軍,只有徒手進場,向受降官一字排開。參謀長向前一步,向受降官一鞠躬後,即將其軍刀雙手奉給繆培南,由繆的副官代接,並遞給日軍少將參謀長一紙命令,令其在此投降書上簽字。 [9] 
根據《惠州市志》記載,1945年8月下旬,負責惠州等地日偽軍投降事宜的國民黨部隊第七戰區長官餘漢謀令第六十五軍派一五四師從江西開赴惠州,接受日軍投降。9月2日,國民黨政府東江行署主任繆培南在惠州接受日軍投降,在惠州城投降的日軍及其眷屬進入中山公園集中營接受看管。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