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達

(粵軍將領)

鎖定
張達(1896 - 1956),原名長淦,字豫達,莞城博廈人。曾任粵軍第二軍軍長,第十二集團軍副總司令。父張子祺,私塾教師。母黎氏。
中文名
張達
別    名
原名長淦,字豫達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896年
逝世日期
1975年
畢業院校
保定軍校
職    業
軍人
出生地
東莞
人物生平
張達幼年家境清貧,無法就讀,只能在私塾門口偷聽,久而久之,被鍾輝老師看見了,就叫他幫助煲茶、掃地,讀書不收錢。不久,見張達聰敏過人,過目成誦,遂專心培養,資助他到旨亭街張子靜、駱冕廷處讀書。鍾老師為人仗義疏財,對他極為器重,常以糧油錢等助之,及長,又以女兒許之。張達得以成才,與其岳父鍾輝力助分不開。
辛亥革命前,張達考入燕塘陸軍小學,畢業後入保定軍校步科第六期深造,與徐景唐、李揚敬、羅植椿、陳仲英等同屆畢業。時孫中山先生在南方領導革命,廣州遂成革命中心。張達回粵,投奔革命。先參加討袁(世凱)運動,繼而參加北伐,東征陳炯明,從排長、連長升至營長。1926年秋,任陳濟棠的第11師軍官教導隊主任。翌年春升任第11師參謀長。1928年春任餘漢謀的第11師32團團長。1929年8月升任香翰屏的62師的旅長。
1931年5月,國民黨內各派系矛盾重重,蔣介石的江浙派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而汪精衞的改組派、孫科的太子派、李宗仁的新桂系、古應芬、鄧澤如、蕭佛成的元老派、鄒魯的西山會議派等在廣州成立國民政府,與蔣政權抗衡,出現了寧粵分裂的局面。陳濟棠乘機擴編軍隊,將第八路軍改稱為第一集團軍,自任總司令,以餘漢謀、香翰屏、李揚敬分任第1、2、3軍軍長,各轄兩個師。張達仍隸於香翰屏第2軍之下,任第5師師長。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張達率第5師進駐惠陽、寶安、東莞,併兼任虎門要塞司令。1932年一·二八後,他辭去虎門要塞司令職,1933年升任第2軍副軍長。1934年香翰屏與陳濟棠矛盾加深,辭去第2軍軍長職,由張達升任軍長。在此期間,陳濟棠為了鞏固他在廣東的統治,曾派第2軍下屬的兩個師張瑞貴、鄧龍光率部到大南山“剿共”。紅軍長征後,第2軍撤回南粵。
1936年5月,陳濟棠發動兩廣事變,實行抗日反蔣。7月14日,餘漢謀在大庾通電就任廣東綏靖主任兼第四路軍總司令職,電逼陳濟棠釋兵下野。同日,駐韶關第2軍軍長張達首先響應,通電“服從中央”,歡迎餘漢謀回粵主持。由於蔣介石早已收買了餘漢謀等高級將領,陳濟棠的“王牌”一百三十多架飛機亦紛紛北飛南昌投蔣。陳濟棠被迫下野,7月18日晚潛往香港。
1937年,抗戰軍興,張達凜於民族大義,毅然回到軍界,積極投身於抗日行列,以軍長職率部駐守海南。在海南島任職不到一年,卓有政聲,他沒收了很多銅製的假銀毫,棄於大海之中。海南人因他不扒不貪,都稱之為張賢人。
1938年10月廣州淪陷後,張達回師西江,仍任第四路軍62軍軍長,曾參加惠廣戰役。1939年秋,他調任餘漢謀的第十二集團軍參謀長,率部在五華一帶阻擊日軍北犯,為餘漢謀所倚重。時廣東省會臨時設在韶關,餘漢謀任第七戰區司令長官,蔣光鼐任副司令長官,餘漢謀兼第十二集團軍總司令,徐景唐、張達任副總司令,下轄第63軍、65軍和一些獨立旅等。張達駐守西江戰場,曾率部參加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粵北大會戰。在幾次大會戰中,張達指揮作戰,機智勇敢,屢立赫赫戰功。1945年日本投降,張達奉命與徐景唐到惠州、汕頭接受日本投降。
1946年,蔣介石為了瓦解粵軍,第十二集團軍被調往浙江衢州一帶,實行改編,張達被調回廣州,先任廣州行營主任,後任廣州綏靖公署副主任(宋子文為主任),是管軍事的副職,實際上是有名無實。張達對蔣介石的獨裁和內戰不滿,申請退役。同年冬,經中樞核准退役。
1948年至1949年,他曾任東莞明倫堂董事長,在任期間,重視莞邑文教、慈善事業。還以明倫堂的名義,辦過龍太行車公司,為發展莞邑交通作出貢獻。建國前夕,去了香港,大約1956年病逝於港。 [1] 
參考資料
  • 1.    東莞市地方誌編纂辦公室編. 東莞人物錄 第1輯[M]. :16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