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揚敬

鎖定
李揚敬(1894-1988),國民黨軍第6路軍總司令。字欽甫。東莞人。廣東黃埔陸軍小學堂第7期、廣東陸軍速成學校第3期步科、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6期輜重科畢業。歷任廣東新軍見習官,粵軍第1師少校副官,廣州大總統府警衞團少校連長,第1師中校參謀、上校參謀、少將主任參謀,第2旅少將旅長。1925年起任國民革命軍第4軍第11師參謀長,第8路軍總部中將高參,黃埔軍校中將教育長,第63師師長,第8路軍總部參謀長,兼梧州、韶關行營主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第1集團軍第3軍軍長兼廣東東區綏靖委員,第1集團軍總部參謀長,兼廣東軍事政治學校副校長。1936年1月授陸軍中將,任第4路軍副總指揮,第6路軍總司令,中央訓練委員會委員,中央訓練團中將副教育長。抗日戰爭爆發後,任湖南省政府委員兼民政廳長、秘書長、代理省主席。1943年卸職閒居桂林。1945年8月起任廣東省政府委員、民政廳長、秘書長。1949年10月任廣州市長。不久任海南防衞總司令部副總司令兼參謀長。次年5月到台灣,歷任台灣當局防務部門中將參議,台灣地區領導人辦公室政策顧問,“國大”代表。1988年7月20日在台北逝世。 [1-2] 
中文名
李揚敬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廣東東莞
出生日期
1894年
逝世日期
1988年

李揚敬人物生平

李揚敬人物簡介

李揚敬(1894-1988),字欽甫,莞城縣後坊人。國民黨將領,曾任粵軍第三軍軍長、燕塘軍校副校長、湖南省代主席、廣州市長等職。

李揚敬加入粵軍

父明生,家境清貧,靠在縣衙當差為生。李揚敬天資聰穎,宣統二年(1911年)18歲畢業於東莞高等小學堂,跟着考入廣東省陸軍小學就讀,後到北京大學預科學習。
民國2年(1913年)畢業,回廣東參加新軍,任見習官。不久考入廣東陸軍速成學校步兵科。畢業後,再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輜重科第六期深造,民國9年(1920年)畢業,返粵後躋身戎旅,任粵軍第一師少校參謀。

李揚敬保衞孫文

民國10年(1921年)隨宗兄李章達在總統府大本營警衞團任連長。民國11年(1922年)陳炯明叛變,炮轟觀音山總統府。李揚敬隨李章達保衞總統府,在浴血奮戰中負傷。後復回粵軍第一師,歷任中校參謀、上校參謀、少將主任以至少將旅長。

李揚敬黃埔教育長

民國13年(1924年)國共合作孫中山創辦黃埔軍校,李揚敬任軍校中將教育長,着力于軍事教育,治軍、治教,卓然有聲。

李揚敬支持陳濟棠

民國14年(1925年),陳濟棠升任第十一師師長,李任該師參謀長,參加第二次東征及討伐鄧本殷的戰役。民國15年(1926年),北伐時期,隨李濟深留守廣東。
民國16年(1927年),陳濟棠自蘇聯返國,謀求復任第十一師師長職,李揚敬與林翼中林時清等竭力為之奔走,使陳得以順利復職。
“四一二”政變後,李改任廣東方面第八路軍中將參謀。民國18年(1929年)春,陳濟棠接受蔣介石的任命,回粵任廣東編遣區主任職,遭到了擁李(濟深)派徐景唐等反對,李揚敬卻積極支持陳濟棠。
陳濟棠接替李濟深任第八路軍總指揮後,李揚敬任粵軍第六十三師師長,參加粵桂戰爭,從駐兵清遠,到進兵廣西,轉戰湖南,連戰皆捷,深得陳濟棠的賞識,被委任為梧州行營主任、韶關行營主任。
民國20年(1931年),陳濟棠取代李濟深,登上“南天王”的“寶座”,在廣州成立國民政府西南政務委員會、國民黨中央西南執行部、西南軍事委員會等機構。在第八路軍改編中,有陳濟棠“武膽”之稱的李揚敬,被推為軍委委員、第三軍軍長、粵東區綏靖委員等職,駐兵粵東,雄踞一方。

李揚敬“圍剿”紅軍

民國23年(1934年),第一集團軍成立,李揚敬任中將參謀長,兼廣州燕塘軍校副校長(正校長為陳濟棠)。是年夏,蔣介石命陳濟棠出兵贛南圍剿紅軍。陳濟棠被迫以李揚敬為前敵總指揮,組建第二縱隊向筠門嶺進攻。李深知與紅軍作戰,凶多吉少,不敢貿然行動,採取“步步為營,穩紮穩打,不求有功,但求少受損失”的策略。在兵力佈署上,則以非第三軍之獨立第一師黃任寰為入贛主力,以便做他的替死鬼。在紅軍的堅強狙擊下,死傷累累,毫無進展。在蔣介石的不斷催促下,不得已調第三軍向筠門嶺發動進攻,但此時紅軍已作轉移,李部撲了空。是年十月,紅軍主力離贛長征後,李揚敬回師粵境。

李揚敬憤然辭職

陳濟棠治粵時,陳、李相交甚篤,朝夕往來,進言議事,陳倚之為左右手。陳氏治粵建樹頗多,這與李揚敬的協助是分不開的。
民國25年(1936年)6月,陳濟棠發動兩廣事變,舉兵北上,進行“抗日反蔣”。時李揚敬養痾香港,聞陳引兵北上,名為抗日,實為反蔣,內戰有一觸即發之勢。李揚敬凜於團結一致,共同抗日的民族大義,即回穗與陳商榷。不數日,餘漢謀等投蔣反陳,連陳的王牌一百三十多架飛機絕大部分亦投蔣,陳即宣告下野。蔣介石將李揚敬的第三軍歸餘漢謀統率的第四路軍節制,任命李為第六路軍總司令。這一瓦解粵軍的行為,使李憤然辭職。蔣為了籠絡李揚敬,即令他赴南京襄助政務,就任中訓會訓練委員,兼主任秘書,三青團中央團部幹事,兼訓練處長,中將副教育長。

李揚敬積極抗日

民國26年(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南京、武漢相繼棄守,遷都重慶。湖南長沙,成為保衞西南的重要門户。李揚敬臨危受命,任湖南省府委員、秘書長和代理省府主席等職。他與薛嶽密切配合,一軍一政,對保衞湖南起了重要作用。1943年至1944年,李卸任閒居桂林。桂林淪陷,李揚敬轉居廣東羅定縣蔡廷鍇家中。

李揚敬退居香港

1945年抗戰勝利後,李任廣東省府委員、民政廳長。1946年9月,他曾主持焚燬鴉片煙。1949年,薛嶽任廣東省府主席,李揚敬任廣州市市長。
廣州解放前夕,李揚敬隨國民政府撤往海南島。後卜居香港,將在廣州興辦的珠海大學遷港續辦,時至於今。
李揚敬久懷樹人大計,早在第三軍軍長任內,就在故里創辦明生中學,以紀念其父。此外,還辦有小學、幼兒園等。

李揚敬逝世台灣

1988年7月,李在台灣逝世,終年95歲。 [3] 

李揚敬人物事蹟

李揚敬培訓抗日骨幹

1938年3月,李揚敬任武昌珞珈山中央軍官訓練團(團長蔣介石,教育長陳誠)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同月又奉命與陳誠、陳立夫負責籌備三民主義青年團,嗣任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團部臨時幹事兼代訓練處處長。7月7日,設在武漢珞珈山的中央軍官訓練團改為訓練人員更廣泛的中央訓練團,李揚敬任中央訓練團副教育長,兼中央訓練委員會主任秘書10月下旬,李揚敬率中央訓練團榮譽班學員500餘人(全部是負傷的尉校級軍官)及部分三民主義青年團工作人員訓練班學員,由武昌珞珈山轉移到湖南永州市附近秦巖洞繼續訓練。11月25-28日,李揚敬以中央訓練團副教育長身份出席第一次南嶽軍事會議。12月上旬,蔣介石函示陳誠人事安排方案謂:“第四戰區參謀長:蔣光鼐、李揚敬。湖南省政府秘書長:李揚敬或潘公展。”可見蔣介石熟知李揚敬是既可以擔任文職,又可以擔任武職或教職(如任中央訓練團副教育長)的通才。
11月底至1939年1月1日,李揚敬在湖南永州秦巖洞中央訓練團駐地向全體學員講解蔣介石在南嶽軍事會議頒發的《抗戰四要實施綱領》(原稱治軍四要實施綱領)。原文只有500字,但李在講解時加入自己的體會,引述大量中外名人的精闢言論或歷史事例加以論證和發揮,共講解22小時,全稿約十萬餘字,充分展現了李揚敬的淵博學識和辯才,後應廣大學員要求發給講稿,李揚敬乃經整理後於1941年12月在耒陽正式出版。書名為《抗戰四要實施綱領淺釋》。
蔣介石在頁題詞,謂:“闡述精徹,發揮盡致,良堪嘉慰。”
薛嶽題寫書名。
白崇禧作序,謂:“茲獲讀欽甫兄之《抗戰四要實施綱領淺釋》初稿,如吾口之所欲出。不禁距躍三百……原稿灑灑十數萬言,講述九次而始畢。引證透闢,系統分明……崇禧深佩講述者懷抱之偉,志願之宏……”《淺釋》出版後,風靡一時,成為李揚敬的重要著作。

李揚敬參與主政湖南

  • 省府委員兼秘書長
1939年1月17日,國民政府令改組湖南省政府,免張治中職。任命薛嶽、李揚敬、陶履謙、楊綿仲、朱經農餘籍傳譚道源、仇鰲、劉興為省府委員。薛嶽兼省主席,李揚敬兼任秘書長,省府確定安、便、足為治湘方針。因薛嶽系第九戰區代司令長官,長官部駐長沙,省政府初駐沉陵後遷耒陽,因此省主席工作基本上由李揚敬代行。5月20日,在李揚敬主持下,湖南省政府由沉陵遷地點較為適當的耒陽。
  • 配合長沙會戰
同年夏,省政府動員湘北民眾,開展大規模的型田蓄水,運糧上山,破壞鐵路、公路,修築大量防禦工事並指示各級地方政府,尤其是湘北各級地方政府,國民兵團成立各種戰時任務隊,積極配合軍隊作戰。1939年9月17日―10月8日的第一次長沙會戰,我軍在湘北民眾的協助下,取得了勝利。蔣介石在總結此次會戰取得勝利原因時謂:“一方面固由我作戰將士忠勇許國,經驗增多;一方面尤賴我戰地人民深明大義,志切同仇,協助殺敵,有以致之。”
1939年12月下旬,省府在前沿城市一長沙市文藝中學召開湘省第一次擴大行政會議。省府各廳處室、各區專員、各區保安司令、各縣縣長300餘人出席,展現了湘省軍事和政治的穩定和自信,一掃上年冬長沙大火前後張治中主湘時期的恐慌失措的現象。
  • 查禁種煙
1939年冬至1940年春,李揚敬兼任湖南省查禁種煙督導團團長(副團長趙恆惕、彭紹香)在全省有種煙的32個縣份開展查禁種煙活動。查處結果,共判處死刑25人,無期徒刑5人,有期徒刑53人,為民國史上查禁種煙規模最大,措施最嚴厲的一次。
  • 修茸炎陵和舜陵
1940年2月9日,省府第84次委員會推舉薛嶽為新生活運動促進會指導員,李揚敬等七人為幹事。3月,省府撥款修茸炎陵和舜陵,為民國以來最大規模的修理。
10月10日,炎陵修茸竣工,薛嶽派李揚敬率各廳主要負責人代表其本人前往湖南省郝縣(今炎陵縣)炎帝陵致祭,並親撰《重修炎帝陵記》,立碑於陵前。
  • 修建南嶽忠烈祠
1940年4月18日,李揚敬在湖南《國民日報》發表“願湖南三千萬同胞人人為傷兵之友”的文章,誠懸號召湖南人人皆為傷兵之友。4月,李揚敬任“湖南省建築南嶽忠烈祠籌備委員會”委員。忠烈祠於當年9月10日興工,1943年7月7日落成典禮。南嶽忠烈祠是全國規模最大的抗日烈士陵園祠宇。
7月8日,李揚敬在湖南《大公報》發表《抗戰三年來證明我國文化超越一切》長篇論文,深入闡釋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將是戰勝日本的最重要武器。
  • 選拔人才
即使在戰火紛飛中,李揚敬仍不忘選拔人才,呈准行政院湘省舉行縣長考試。1943年10月19日,國民政府任命李揚敬為湖南省縣長考試典試委員,11月16-25日,縣長考試在耒陽舉行,筆試科目有黨義、國文、行政法規、民法、刑法等12門,除筆試外,還有口試以及參考經驗、才識、儀容、語言四項計分,從應試的243名當中錄取10名,經過考試選拔的縣長,確實表現出色。
  • 支持全國抗戰
1943年12月下旬,李揚敬在耒陽主持召開第二次全省擴大行政會議,決定以文化、生產、衞生三大建設為1941年度施政的中心李揚敬根據薛嶽的意旨,詳細擬訂了發展農、工生產和文化教育衞生事業的發展計劃。
在省府全體同仁及各事業主管人員的通力合作和積極推動下,全省農、工業生產及文化教育衞生事業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戰時重要物資如糧食、油料、生豬、家禽、棉花、布匹紙張等日用品不僅能滿足本戰區的巨大需求,而且能大量支援粵、桂、川、黔等省的需要,對支持全國長期抗戰作出了貢獻。 [4] 
參考資料
  • 1.    中國人民解放軍廣東省軍區軍事志辦公室編,廣東軍事人物誌,廣東人民出版社,2001.04,第542頁.
  • 2.    中共東莞市委黨史研究室編,東莞抗日實錄,中共黨史出版社,2006.01,第677頁.
  • 3.    東莞市地方誌編纂辦公室編,東莞人物錄 第1輯,東莞市地方誌編纂辦公室自刊,1988.09,第156-158頁.
  • 4.    東莞市政協編,東莞文史  李揚敬研究專輯,廣東人民出版社,2017.07,第13-1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