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練姓

鎖定
練(Liàn)姓,中華姓氏之一,源出自東姓
練何,(公元598年戊午至公元668年戊辰),字子俊,本姓東,乃伏羲後裔。粵稽洪荒甫闢,生民渾噩,姓氏未著。自太昊嗣興帝,號伏羲,伏羲氏以木德王其姓風氏。民之有姓,實自此始。厥裔羲仲帝堯時,命掌東方,青陽之令,易風姓為東方氏,取義青陽,曾稱濟陽為郡。東方氏三傳有東不訾者,蓋帝舜七友中人,居太原墟,因帝呼為東友,即更其覆,而仍相傳為東,由居太原,故又易其郡為太原。東不訾九十六代嗣裔東何,乃漢仕郎中涇州東富公二十七代元孫,本貫河北道懷州河內縣趙寨裏(今河南省沁陽市紫陵鎮趙寨村),以河內為郡。公智勇超羣,於唐貞觀時為總管府錄事參軍,貞觀十八年(公元644年)十一月庚子日(農曆十一月三十日),詔與李勣伐高句麗,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五月甲申日(農曆五月十七日),獻火攻策遼東城,(史書又稱遼州)遂破之,有功回朝,於貞觀十九(645)年十月戊午日(農曆十月廿三日),在臨渝關的漢武台刻石記功會上,唐太宗以“精練軍戎”之譽,賜姓練,封岐山侯,封三世恩榮世襲騎尉將軍。欽差大臣兵御尚書大總管李勣贊曰拜題:“舜友賢裔,岐山侯第,貞觀恩及, 賜姓啓宇,詩書冠冕,詒謀濟美。”妣趙氏,封一品夫人,與夫合葬於懷州河內縣紫金壇(今沁陽市神農壇)。
中文名
練姓
主要郡望
河內郡
主要堂號
河內堂
起源年代
唐貞觀19年(公元645年)
姓氏排名
256
全國人口
47萬
起    源
伏羲後裔東不訾九十六代嗣裔練何
堂    聯
河內家聲遠; 岐山世澤長。
練誕節
每年農曆十月廿三日
發源地
唐朝懷州河內縣(今沁陽市)
受姓方式
皇帝賜姓
受姓始祖
練何 [5] 

練姓歷史發展

練姓姓氏源流

練氏出自東姓,唐代總管府錄事參軍練何,本姓東,詔與李勣將軍征伐高句麗,獻火攻策,破遼東城有功,於貞觀年間皇帝賜姓練,其後代相傳姓練,稱為練氏。 [3] 
  • 《練氏溯源序》
《説文》解字練
《説文》解字練(1張)
粵稽洪荒甫闢,生民渾噩,姓氏未著。自太昊嗣興帝,號伏羲,以木德王其姓風氏。自不訾以後,歷傳九十六代嗣裔東何公,乃漢仕郎中涇州東富公二十七代元孫,世居河內縣,智勇超羣,於唐貞觀時,為總管府錄事參軍,詔與李勣伐高句麗,獻火攻策,焚遼東城有功,上以“精練軍戎”,封公為岐山侯,賜姓練氏,故易東為練。相傳至今,不易其世系、世族郡縣,人文愈傳愈盛,可得而詳記焉。
自何公受姓,生子舜麒、舜麟。麒公授世襲職騎尉將軍,生友欽、友明、友文、友思。欽公為襲職騎尉將軍,生賢相,相公亦為襲職騎尉將軍。而友明公自幼能文,工於詩,不求聞達,好山水之清奇,遷閩之建州浦城,娶王氏,生賢佐、賢佑。佐公有文行考功員外郎,生裔慶。慶公授選布政司理問直隸分州,生岐安。安公生山毓。毓公生侯簡、侯籍。簡公任山西津河縣令。籍公邑庠生,生第高、第亨,女玉姑適章太傅,忠貞之名,載於史記。亨公生貞石、貞竹、貞絲。絲公生觀星、觀鬥。星公武德郎雲騎尉漕衞領運千總,生恩春、恩冠。春公生及柄、及桂。柄公名定,嘉佑九年進士,官至朝議大夫,生賜瑚。桂公字月亭,嘉佑六年副魁,任授廣東保昌縣訓導, 生賜璉、賜璋。璉公字素崇寧元年進士,生性初。璋公廷試進士,任授江南倉州知州,督理甘肅糧餉軍務有功,擢升山東道巡按御史,生性敏、性良。敏公大觀三年進士,官至奉議郎,生啓玉、啓運、啓蓮。良公邑庠生,生啓明、啓日。明公名幹譽,賜進士出身,遷建州南吉遊坑,任河南考城縣令,清廉民建有祠奉祀,生宇亮、宇禎、宇樹、宇梧。亮公名粲,官至通直郎,民以廉稱之。禎公名來,著《大易發微》、《二禮釋疑》、《採野遺民》諸集。樹公名錶鵬,邑優行廩膳生,以著書自娛、《大易發微》等書傳世。梧公名逢,登進士,授撫州司,遷劍浦縣令,調本州推官。樹公生詩賦、詩興、詩傳。傳公名文開,登開禧時進士,任江南淮安府教授,生書紳、書縉。縉公生冠羣、冠世。世公恩授貢生,生冕端、冕靖。端公郡廩生,恩科明經進士,生詒嘉、詒聲。嘉公字子善,覃恩承德郎,由閩遷江西新淦縣之三洲,生謀政、謀德、謀道。政公生濟柏、濟炳、濟林、濟松、濟椿。柏公大宋時鄉試進士,生美志、美成、美衷、美源。志公字孟庸,號一郎,任福建建寧府通判,致仕後創修宗譜作家訓,以遺子孫,妣黎太宜人,生理通、理中。中公生學洙、學泗。洙公字永升,賜贈修職郎,生淵才、淵海、淵文、淵瀾。淵才字英,號孟顏,遷長洲,妣劉氏,生源振。淵海字雄,號仲顏,任三洲指揮職,生源巨。鉅公字清,妣黃氏,生文壽、文從、文棠、文甫、文常。夫文甫公者,妣黎氏,生伯尚、伯升。伯尚,諱明,字高,臨汀、鎮安二府通判,妣郭、李、郝氏,生子寧、子載、子宏。子寧,字名安,以乙丑科進士,欽點榜眼及第授翰林院修撰,配王、何、曾氏,生觀、宣童、仁善、成經、任忠。子載生人異、人特、朋童。子宏任授福建上杭教諭。淵文字豪,號伯顏,郡廩生,恩授明經進士,任授福建汀州府寧化縣教諭,因贛州蔡五九亂陷寧化城,由葛村至武平象洞鄉陽賁村而居焉。淵瀾字傑,號叔顏,妣李氏,生源富。
子寧先生以乙丑科進士,欽點榜眼及第,授翰林院修撰。未幾丁艱歸裏,修輯家乘,以稿示餘,餘閲斯譜,世次井然有序,分遷昭然不爽,親疏有辨,異同有別,昭穆有序,凡祖德宗功,一一表揚,而弗替者,秩秩乎大猶也,非先生之孝思不匱,亦焉能彰明較著若是哉。餘不文,謹溯其姓氏,考其源流,臚列陳之,以垂諸篇端雲。 [1] 
乙丑科賜進士欽點探花及第授翰林院修撰詹事侍東宮講讀年家姻眷晚生黃子澄頓首拜撰
大明洪武二十年丁卯歲三月朔日 [4] 

練姓受姓始祖

練何真像 練何真像
練何(公元598年戊午至公元668年戊辰),字子俊,本姓東,乃伏羲後裔。粵稽洪荒甫闢,生民渾噩,姓氏未著。自太昊嗣興帝,號伏羲,伏羲氏以木德王其姓風氏。民之有姓,實自此始。厥裔羲仲,帝堯時,命掌東方,青陽之令,易風姓為東方氏,取義青陽,曾稱濟陽為郡。東方氏三傳有東不訾者,蓋帝舜七友中人,居太原墟,因帝呼為東友,即更其覆,而仍相傳為東,由居太原,故又易其郡為太原。東不訾九十六代嗣裔東何,乃漢仕郎中涇州東富公二十七代元孫,本貫河北道懷州河內縣趙寨裏(今河南省沁陽市紫陵鎮趙寨村),以河內為郡。公智勇超羣,於唐貞觀時為總管府錄事參軍,貞觀十八年(公元644年)十一月庚子日(農曆十一月三十日),詔與李勣伐高句麗,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五月甲申日(農曆五月十七日),獻火攻策焚遼東城遂破之,有功回朝,於貞觀十九(645)年十月戊午日(農曆十月廿三日),在臨渝關的漢武台刻石記功會上,唐太宗以“精練軍戎”,賜姓練,封岐山侯,封三世恩榮世襲騎尉將軍。欽差大臣兵御尚書大總管李勣贊曰拜題:“舜友賢裔,岐山侯第,貞觀恩及, 賜姓啓宇,詩書冠冕,詒謀濟美。”妣趙氏,封一品夫人,與夫合葬於懷州河內縣紫金壇(今沁陽市神農壇)。練公趙氏夫婦生育二子:練舜麒,練舜麟。麒襲職騎尉將軍。麒公有友欽、友明、友文、友思四子,欽公襲職騎尉將軍。欽公子賢相,亦襲職騎尉將軍。 [4] 

練姓遷徙分佈

練氏世系:
唐代,練何受姓之後,其孫練友明從河南第一次入閩建州(今福建建甌境內)。
傳至第十六代練幹譽遷建寧府(今建甌市玉山鎮
傳至第二十二代練詒嘉遷江西峽江縣三洲。
傳至第二十八代練淵文,字豪,授寧化教諭,再次從江西入閩。適值贛寇蔡五九作亂,攻陷寧化,練淵文率眷屬沿山區走避,遷居武平縣象洞鄉洋貝開基蕃衍,子孫遍佈及台、川、雲、貴、贛、閩、粵、港、美洲及澳洲等地。
傳至第三十二代練元龍,明初遷廣東梅縣,後遷興寧甘專村至明洪武初年,嗣裔分佈廣東興寧、紫金惠陽區、惠東、陸河、河源博羅增城區信宜高州鬱南雲浮、新興、陽春、陽江、陽東、四會廣寧鶴山中山、廣州等四十多個市縣。
乾隆年間,第四十六代練慶廷,字芳飛,翻越叢山峻嶺,渡汪洋大海登陸台灣台中遷居苗栗頭份,披荊斬棘,耕耘斯土。
練淵文真像 練淵文真像
練氏已有一千三百餘年曆史,族人已分佈在全國各地及海外,近千個練氏聚居地,現已出現練何後裔五十七代。 [4] 

練姓人口分佈

練氏起源唐朝,宋朝時期,練姓大約有1萬餘人,主要分佈於福建,江蘇,廣東一帶。明朝時期,練姓大約有1萬3千人,當時江西成為練姓第一大省,約居住了練姓人口的40%。其次分佈於福建、江蘇、安徽、湖北等地。
練氏祖先真像
練氏祖先真像(7張)
當代練姓的人口大約有47萬,為第二百五十六位大姓姓氏,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023%。自唐朝始1000餘年中,練姓人口增加率是呈V形的態勢。練姓的第一大省為廣東,大約佔全國練姓人口的40%。練姓在全國主要分佈於廣東、廣西,這二省區集中了練姓人口的78%。其次分佈在四川、浙江、貴州、福建、江西、河南等地。練姓在人羣中分佈頻率示意圖表明:在桂黔瓊、粵湘大部、江西南部、閩浙交接地區、湖北西南、重慶南部、四川東南、雲南東部,練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大約為0.09%以上,中心地區可以達到2%以上,其覆蓋面積約佔國土總面積的15%,居住了大約8%的練姓人羣。 [2] 

練姓傳統文化

練姓郡望堂號

  • 郡望
河內郡西晉移治野王(今河南沁陽)。隋於野王為河內縣。隋唐河內郡即懷州。元懷慶路。明清懷慶府。河內縣之名不變,常為治所。民國政府時,改河內縣為沁陽。
  • 堂號
河內堂:以望立堂,是練氏的總堂號,河內即是今河南省河內縣,為練氏的發源地。

練姓家譜文獻

練氏宗譜,(明)練子寧纂修,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始修木刻活字印本。

練姓字輩排行

李勣將軍的讚詞:“舜友賢裔,岐山侯第,貞觀恩及,賜姓啓宇,詩書冠冕,詒謀濟美”,作為子孫輩行詩。

練姓宗祠楹聯

河內家聲遠;
岐山世澤長。
練氏對聯 練氏對聯
此聯為練氏宗祠通用堂聯。 [3] 

練姓練氏名人

練何故事 練何故事
練何,(公元598年戊午至公元668年戊辰),字子俊,本姓東,(今河南省沁陽市紫陵鎮趙寨村)人,唐貞觀時為總管府錄事參軍,貞觀十八年十一月庚子日,詔與李勣伐高句麗,貞觀十九年五月甲申日,獻火攻策,破遼東城,貞觀十九年十月戊午日,東征凱旋途中在臨渝關的漢武台刻石記功會上,唐太宗以《精練軍戎》之譽,賜東何姓練,封岐山侯,封三世恩榮世襲騎尉將軍。練何將軍夫人趙氏,皇封一品夫人,故後與夫合葬於懷州河內縣紫金壇。 [2]  [9] 
練幹譽,號克家,遷建寧府(今福建省建甌市玉山鎮汲溪村遊坑),宋欽宗靖康元年丙午(1126年)科鄉試中解元,丁未(1127年)科賜進士,敕授文林郎,調邵武縣尉,再任福州户曹尚書,黃裳帥福,事無鉅細鹹之薦,任河南歸德府考城縣知縣,時督辦軍賦甚急,公堅以力匱,謁為請巨墩,有以私囑之者,卒置於法,除知豪州丐詞歸。靖康初,嚴陵有警經制使翁彥國,檄公收捕譽躬,卒將士備衞城,賴以全詔,增秩賊平以疾卒,幫人德之建祠焉,公與王甫有庠序之舊,及甫當國,不一造其弟子保補通直郎,以清廉著稱,載於府志,風節條民建有祠奉祀。閣邑士民又建德政坊,制方衣及傘頌,其匾曰:“視民如子民之父母士之師”。公告職歸故祖,餞旁者萬人送行,數千人餘里。 [6]  [7] 
練魯,字希魯,號倥侗子,松陽(今浙江省麗水市松陽縣)人,元順帝至正間進士,少博學,經史子集,靡不精究,為詩文有逸思。明洪武初,應徵至武陵,著辭病詩,聲調悲壯,佯狂而回,有《倥侗子》文集。 [7]  [6] 
練子寧真像 練子寧真像
練子寧(1350~1403),名安,祖籍三洲(今江西峽江縣水邊鎮黃家村)人。子寧英邁超羣,洪武十八年(1385)以貢士廷試對策,力言強國富民之道,擢為一甲第二名(即榜眼)。初授翰林修撰。後任工部侍郎。建文年間(1390~1402)改任吏部侍郎,以舉賢薦能為己任,政聲斐然。1403年,燕王臨政,定號永樂,子寧因對朱棣奪侄皇位有異議,遂被誅並族全家。弘治年間(1498- 1505)王佑搜其遺文,取名《金川玉屑集》刊刻傳世。《明史》有傳,載《中國名人大辭典》和《中國文學家大辭典》。 [8]  [10] 
練廷璜,廣東連平縣(今廣東省河源市連平)人,是道光乙酉(1825年)科拔貢朝考二等,進士,分發江蘇,歷任陽湖、丹陽、元和、上海、長州、嘉定、宜興、常熟、吳縣等知縣,疊奉上諭,詔見三次,欣賞其書法與才學,即升授江蘇松江知府太守,誥授朝議大夫。例晉中憲大夫。妣蘭氏敕封儒人,晉封安人。誥封宜人,疊封恭人。 [11]  [14] 
練惕生,字輯五,福建武平巖前人(1898-1967),雲南陸軍武堂畢業,任國軍157師469旅旅長,1937年在龍巖主持與閩西南共產黨方面代表鄧子恢和談,達成協議後,送閩西人民抗日義勇軍一支隊3000發子彈。1938年任157師長,率部在粵北多次與日軍戰鬥,二次獲大勝,提為該師少將師長,並獲“海陸空軍甲種獎章”和“千城勳章”。接着任62軍中將副軍長,在湖南等地繼續與日戰鬥。1945年8月率部到越南、台灣等地接受該處日軍投降。1949年春,出任福建第七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專員兼保安司令。1950年起任全國政協委員、福建省政協副主席。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委員、福建支部主任委員。福建省體育運動委員會主任。 [8]  [12] 
練繼建,1965年8月生,福建建甌人,研究生學歷,工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水利水電與海上風電工程研究。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019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2021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 ,曾任天津大學建築工程學院副院長、院長、黨委書記;2019年5月任河北工程大學黨委副書記、主持行政工作的副校長;2021年12月任天津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 [8]  [13] 

練姓練誕節

練姓是中國的姓氏之一。分佈在全國各地及海外,近千個聚居地,人口約47萬,在中華姓氏人口排名第256位。唐太宗在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十月戊午日(農曆十月廿三日)在臨渝關的漢武台刻石記功會上,以“精練軍戎”之譽,賜東何姓練,封岐山侯。從公元645年農曆十月廿三日起,華夏大地、中華歷史上便有了練姓,練氏一脈相傳,已經1370餘年。練氏宗親定每年農曆十月廿三日為公祭練何將軍日,此日可簡稱為“練誕節”。
各地練氏族譜
各地練氏族譜(10張)
據中華練氏宗親聯誼總會消息説:每年的農曆十月廿三日,練氏聚居的廣東、福建、江西、廣西、江蘇、台灣等地,都要在當地練氏宗祠舉辦“練誕節”活動;這一天,他們還要選派宗親代表,不遠萬里來到河南省焦作市的沁陽市神農山,舉行“練誕節”相關紀念活動。 [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