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象洞鎮

鎖定
象洞鎮,隸屬福建省龍巖市武平縣,位於武平縣東南山澗盆地,平均海拔469米,面積137.96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5768人(2018年),轄11個行政村(2019年10月),是人口較為集中的鎮,集鎮2.5平方千米範圍內有8個村,約有1.1萬人,佔全鎮總人數的67.3%。 [1-3] 
2018年,象洞鎮有工業企業13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家,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2家。 [2] 
中文名
象洞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福建省龍巖市武平縣
地理位置
武平縣東南山澗盆地
面    積
137.96 km²(2018年) [2] 
下轄地區
11個行政村(2019年10月) [3] 
電話區號
0597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約 1.58 萬(2018年户籍人口) [2] 
著名景點
梁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車牌代碼
閩F

象洞鎮歷史沿革

2015年3月,撤銷象洞鄉,設立象洞鎮。 [4] 

象洞鎮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10月,象洞鎮下轄11個行政村:光彩村、洋貝村、東寨村、官坑村、沾陽村、聯坊村、富嶺村、新崗村、中段村、芹礤村、太山村。 [3] 
象洞鎮楊貝村 象洞鎮楊貝村

象洞鎮地理環境

象洞鎮位置境域

象洞鎮位於武平縣東南山澗盆地,西抵巖前鎮,東北鄰上杭縣中都鎮,南與廣東蕉嶺縣南礤鎮接壤,面積137.96平方千米。 [1-2] 
象洞鎮

象洞鎮地形

象洞鎮平均海拔469米。 [1] 

象洞鎮土地資源

縣領導專題調研象洞鎮"百日會戰"行動攻堅工作
縣領導專題調研象洞鎮"百日會戰"行動攻堅工作(3張)
象洞鎮土地面積136平方千米,有耕地面積2.22萬畝,林地面積16.52萬畝,人均耕地1.4畝、林地10.1畝。 [1] 

象洞鎮人口

2017年,象洞鎮常住人口11681人。 [5] 
2018年,象洞鎮户籍人口15768人。 [2] 

象洞鎮經濟

林燊博士(右)掛職象洞鎮工作側記 林燊博士(右)掛職象洞鎮工作側記 [6]
象洞鎮是典型的農業鎮,農村經濟主要以瘦肉型豬、象洞雞、烤煙、藥材等四大支柱產業為主,農民人均純收入的70%來自四大農業產業。 [1] 
象洞鎮在武平縣率先推行瘦肉型生豬養殖,因地處閩粵邊界,受廣東地區經濟輻射較強,邊貿經濟較活躍,鄉域範圍內的生豬、象洞雞等大部分鮮活農副產品七成以上銷往廣東地區。 [1] 
2008年,象洞鄉農業總產值達3.6億元,佔社會總值的58.1%,實現社會總產值7.5億元,比增51.5%,經濟總量排在全縣的中下游水平;完成鄉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91.31萬元,鄉財一般預算收入88%來自於烤煙特產税,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318元。 [1] 
2018年,象洞鎮有工業企業13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家,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2家。 [2] 

象洞鎮交通

武平寧洋經象洞至廣東北礤公路是武平縣實現“鎮鎮有幹線”規劃的重要交通線路,是武平縣重點建設項目。寧象公路起於巖前鎮寧洋村,與國道205線平交,途經寧洋村、中段村、新崗村、富嶺村、聯坊村、沾陽村、東寨村、洋貝村,終於武平縣象洞鎮與廣東省北礤交界處,接廣東省省道223線。
象洞鎮距上杭縣城24千米,距蕉嶺縣城52千米,距縣內高速公路12千米。 [1] 

象洞鎮歷史文化

紅色文化
象洞鎮是著名的革命老區,全鎮11個村有8個省定革命基點村,擁有武平縣“三個第一”之稱,。民國十六年(1927年),武平縣第一個農村黨支部1927年在洋貝村白石坑自然村成立;民國十七年(1928年)冬,中共武平臨時縣委首次在光彩村張天堂成立;民國十八年(1929年)九月,象洞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舉行武裝暴動,打響了武平人民武裝奪取政權的第一槍。朱德、陳毅、張鼎丞、鄧子恢、粟裕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多次到象洞指導革命鬥爭,同時也走出了陳仲平謝畢真等一批革命老前輩,素有“二十年紅旗不倒”之稱。建設了武平縣首家革命歷史陳列室和鄉級圖書閲覽室。 [1] 

象洞鎮著名人物

陳仲平
陳仲平(1913-1993),出生於武平縣象洞鄉光彩村張天堂自然村。民國十八年(1929年),參加象洞暴動走上革命道路。民國十九年(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調回閩西組建龍巖地委和龍巖專署,為首任龍巖專區專員公署專員,並一度兼任武平縣委書記。1979年冬,任中央黨校哲學教研室副主任,1982年離休。 [7] 
謝畢真
謝畢真(1916.9-2019.12.12),光彩村人,中國共產黨黨員,原福建省新聞出版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老紅軍。 1983年離休後,他繼續為黨工作,曾擔任閩粵贛邊區黨史編審領導小組副組長兼邊區黨史辦主任、福建省委黨史顧問小組成員、福建省客家學會顧問、福建省老促會副會長等職。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