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精神鴉片

鎖定
精神鴉片,是社會上一種精神毒素,也可以説成是一種特殊的“鴉片”。一種精神上癮而產生依賴作用,久而久之會損害人的身心健康,所以被追求文明的人類稱為“精神鴉片”。這類物質只是讓人感覺快樂,但不會帶來實質性的幫助。
中文名
精神鴉片
危    害
損害身心健康麻醉人的意志
來    源
《黑格爾法哲學批判綱要》
特    例
不良的網絡遊戲,傳媒輿論導向

精神鴉片相關簡介

精神鴉片,一詞出自馬克思於1842年《黑格爾法哲學批判綱要》一文,他認為宗教是人民的精神鴉片,這跟共產主義的無神論有關。但馬克思本人並沒有對精神鴉片一詞詳細解釋,大部份學者皆把精神鴉片一詞解讀成人對神的依附。
精神鴉片可以解釋為一種長期的依賴性,這是一種可以麻醉人的意志的東西。如不良的短視頻,不良傳媒和輿論導向等等,都能把人引導上歧路中去。他把人帶入一種虛幻世界,迷失了理智,正常的思維和健康的思想。遠離現實世界,輕者會出現神經錯亂,精神失常,重者會做出有悖於常理、坑人害人害己的事情,最終走上滅亡的道路。就像鴉片的作用一樣。
網癮 網癮
網癮 網癮
這類文章比如雞湯文,看時精神亢奮、以為人生有了方向,之後沒過多久就陷入情緒的泥淖,然後反覆找尋此類文章,這就是精神鴉片;遊戲,玩時沉溺其中,而回到現實生活中覺得生活索然無味,還是回到遊戲世界更有趣,翻來覆去排解無聊或壓力的也算鴉片;一些電影、影視劇,講述一些美好的、粉飾太平的故事,看完讓你變得天真無邪,到了現實中卻發現人與人之間原來那麼醜惡(但也有可能洗腦太過成功、變得視而不見),又返回來沉迷其中。
有人説,精神鴉片有什麼不好?現實生活中難免情緒低落、甚至極度抑鬱,此時如果有這樣的文章、這樣的一部電影、這樣的一種遊戲激勵你、將你從泥淖中解脱出來,有什麼不好?但,如果這樣的文章、電影、遊戲能讓你擺脱現在的狀態,那也就不能算是精神鴉片了。精神鴉片是指即使看了再多這樣的文章、玩再多這樣的遊戲、看再多這樣的影視劇都無法讓你擺脱現在的狀態,你永遠重複着同樣的困境,讓你變得越來越浮躁,是一種賤賣快樂的產品。

精神鴉片危害

精神鴉片精神健康

精神鴉片”的傳播和蔓延可不要小覷。其危害很大。在人類社會發展和追求文明進步中,會麻醉人的意志,把人引上歧路,帶入一種虛幻世界,迷失了理智;會麻醉人的正常的思維,侵蝕人的文明的道德觀和健康的思想;會麻醉人的意志,讓人逐漸遠離現實世界,做出有悖於常態、坑人害人害己的事情,最終走上社會發展的反面步入滅亡之路。現如今,科技的發展、網絡應運而生並被人們廣泛接受。在互聯網這個特殊的世界裏,因為個別網絡經營者受利益的驅動、經濟的誘惑,以及一些網民的道德價值觀的不同、思想文化的差異,網絡上愚昧、腐朽、低俗的文化開始傳播和蔓延。

精神鴉片對青少年

青少年健康上網本無可厚非,但如果受某種特殊低俗文化影響上網成癮不能不引起全社會的重視。
青少年往往沒有形成良好的判斷能力,也沒有形成獨立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在網絡這個平台上,一些網站的管理者如果為了追求經濟利益,則不顧社會道德和文明肆意將網絡圖庫網絡遊戲網絡聊天、黃色信息、惡俗的電視節目、超級選秀活動等低俗文化在互聯網上的傳播,以吸引青少年的眼球的做法,任何文明社會所不能容忍的,也是任何負責任的政府所不能熟視無睹的。

精神鴉片現象分析

“網絡”是各種不同觀點、不同文化、不同價值觀的匯聚場所,各種信息良莠不齊,對此必須加以甄別。獲取信息,開拓視野,這是多數上網者的初衷。但是,出於獵奇心理的驅使,擋不住遊戲等等的誘惑,而對令人面紅心跳的畫面文字不能自控,久而久之,玩不思歸,耽不思學,便會成為“網絡鴉片”的俘虜。這是新的“精神鴉片”,部分家長和老師以及社會上有責任心正義感的人們對此深惡痛絕。 研究表明,各種淫穢、色情等低俗的內容,對於青少年的奇心、模仿和衝動具有明顯的激發作用。經常看一些低俗內容的作品,就會誘導青少年沉溺於之中,喪失意志,行為放蕩,甚至導致犯罪。
大量事實早已證明,黃色等低俗的內容之所以被稱為“精神鴉片”,因為其傳播不僅對人產生消極影響,更能毒害人的心靈,使人墮落,走上違法犯罪道路。這種毒害對青少年尤為明顯。網絡“精神鴉片”的傳播和蔓延,已經成為現階段文化建設的新的“精神污染”,足以阻礙社會道德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建設,阻礙了和諧社會大業的建設,從一定角度看,網絡“精神鴉片”的流行和傳播實際上是對固有的價值觀、道德觀和社會文明文化侵略,有禍國誤民之害。
我國62.5%的未成年網民經常在網上玩遊戲;13.2%未成年手機遊戲用户,在工作日玩手機遊戲日均超過2小時。網絡遊戲的過度投入對我國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帶來雙重負面影響。2020年,我國超一半兒童青少年近視,因沉迷網絡遊戲而影響學業、引發性格異化的現象呈增長趨勢。遊戲危害越來越得到社會的共識,常常用“精神鴉片”“電子毒品”指代。 [1] 

精神鴉片案例

2021年4月,劉女士一家將騰訊遊戲告上法庭。劉女士的兒子小明從小學升入中國人民大學附中,成績一直不錯。接觸遊戲一段時間後,小明逐漸出現嚴重幻覺,遊戲裏的人物名字經常掛在嘴邊,有時一個人自言自語打打殺殺,還把一些遊戲裏的場景搬進生活。被家人拒絕提供資金充值,小明隔三差五對父母使用暴力,甚至用刀劃破劉女士的臉頰,最後放火燒了外公外婆的房子。 [1] 

精神鴉片解決方案

2019年11月,國家新聞出版署發出《關於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通知》,要求嚴格實名註冊,所有網絡遊戲用户均需使用有效身份信息方可進行遊戲賬號註冊;嚴格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網絡遊戲時段時長。規定每日22時到次日8時不得為未成年人提供遊戲服務,法定節假日每日不得超過3小時,其他時間每日不得超過1.5小時。
2021年6月1日,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正式實施,其中新增“網絡保護”專章,規定網絡產品服務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誘導其沉迷的產品和服務。網絡遊戲、網絡直播、網絡音視頻、網絡社交網絡服務提供者應當針對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務設置相應的時間管理權限管理消費管理等功能。
遊戲行業不斷完善青少年保護體系,通過實施網絡遊戲賬號實名制度以及限時、宵禁、付費限額等基礎手段,對青少年遊戲使用進行管理。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