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筆洗

(文房用具)

鎖定
筆洗是一種傳統工藝品,屬於文房四寶筆、墨、紙、硯之外的一種文房用具,是用來盛水洗筆的器皿,以形制乖巧、種類繁多、雅緻精美而廣受青睞,傳世的筆洗中,有很多是藝術珍品。筆洗有很多種質地,包括瓷、玉、瑪瑙、琺琅、象牙和犀角等,基本都屬於名貴材質。各種筆洗中,最常見的是瓷筆洗。
中文名
筆洗
別    名
水洗,洗子
分    類
文房用具
地    區
中國
作    用
用來盛水洗筆的器皿

筆洗起源

筆洗 筆洗
各種筆洗不但造型豐富多彩,情趣盎然,而且工藝精湛,形象逼真,作為文案小品,不但實用,更可以怡情養性,陶冶情操。古用貝殼、玉石製作;宋代已有典雅的瓷筆洗問世;明代還用銅製作的小盂作筆洗,歷代多以玉、陶等製作,較為豐富多彩。型多為扁圓形、青花瓷為多,上飾各種花紡圖案,極富樸素、文雅和莊重感。 如仿官釉桃式洗,清雍正乾隆兩朝仿宋代官釉器極為成功,釉質多樣,瑩潤凝重厚。此洗呈現桃形,外壁塑貼帶枝葉桃實,洗內有大開片,外底中心有3個芝麻大小的支釘痕,周圍環以14個支釘痕。通體施粉青釉,釉面滋潤,造型別致,工藝精細,是瓷洗中精美之作。雖無款識,但明顯具有雍正仿官窯器的特徵。 如仿哥釉葉式洗,清乾隆,清代雍正、乾隆時,景德鎮仿宋代汝、官、哥、定、鈞等名窯作品非常成功。哥窯器中的硃色、粉青、灰青釉等,無不仿製。造型多為葵口碗琮式瓶以及筆筒、筆洗、筆架等工具。這件呈樹葉形,釉色粉青、釉質瑩潤,通體釉面被粗且深、細而淺的兩種紋線交織切割,俗稱“金絲鐵線”。外底有芝麻大小的支釘6 個,外底中心青料篆書“大清乾隆年制”雙行6字方款。此器造型典雅,釉面紋片富韻律感。
粉青釉靈芝式洗 清乾隆 粉青釉靈芝式洗 清乾隆

筆洗形狀

筆洗 筆洗
筆洗的形制以缽盂為其基本形,其他的還有長方洗、玉環洗等。筆洗的材質以陶瓷最為常見,有官、哥元洗,葵花洗,罄口圓肚洗,四卷荷葉洗,卷口簾段洗,縫環洗等。其中以粉青紋片朗者為貴,如,龍泉雙魚洗,菊花瓣洗、百折洗、定窯三箍元洗、梅花洗、絛環洗、方池洗耳恭聽、柳鬥元洗、圓口儀稜洗等。今藏於上海博物館的哥窯海棠式洗、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樞府釉印花洗都是國寶級的稀世珍品。此外,還有中間用作筆洗,邊盤用作筆掭的。可見,筆洗的形制各異,或素或花,工巧擬古,雖在文房用具中不佔有主導地位,但集一套不同性質的筆洗於書案前也蔚為奇觀。

筆洗分類

筆洗瓷筆洗

瓷筆洗傳世量最多。可以見到的最早作品是宋代五大名窯(哥、官、汝、定、鈞)的產品。這些瓷筆洗一般為敞口,淺腹,形狀多種多樣,包括花果、魚、獸等形象。如桃試洗做成半個桃實形,一段有枝莖,桃葉包繞,造型爆滿,風趣,討人喜歡。宋代官窯、龍泉窯都燒有這種桃式洗,但傳世品不多見。現能見到的桃式洗,大多是明清景德鎮、宜興窯廣窯的產品。葵瓣洗通體成葵花瓣形,六瓣、八瓣不等,有敞口、撇口折沿之分。宋代官窯、哥窯有此類形筆洗燒製。明清景德鎮也有,但一般為青花瓷,以青花魚藻紋為多。蓮花筆洗身為蓮花形,明清兩代均有燒製,但由於時代不同,窯口不同,筆洗的裝飾風格也有變化。如明代宜興窯的蓮花洗,一般是在洗的外部堆貼3根蓮花莖,莖端出凸起荷葉荷包蓮蓬,器體表面不滿灰白色片紋。廣窯的蓮花洗整體塑造成展開的蓮花形,花瓣層層疊疊,且在筆洗施明淨的藍會釉。 一般來説,明代蓮花洗得蓮瓣舒展自然,很生動;而清代花瓣則規整呆板,較程式化。蔗段洗是將洗的形狀塑造成短粗的蔗段樣。這種形式的筆洗基本是宋元時期的產品,以景德鎮青白釉和龍泉青釉的產品為多。堪稱此戲中佳作的傳世品有:汝窯青釉三足瓷筆洗,官窯青釉瓷筆洗,哥窯米黃色五足筆洗,青灰釉海棠式筆洗,鈞窯天藍釉鼓釘瓷洗,仿定窯縭紋瓷洗,素三彩海水蟾紋三足洗,青花魚龍紋洗等。

筆洗玉筆洗

玉筆洗 玉筆洗
玉筆洗是在數量上僅次於瓷筆洗的一個品種,但它最大的特徵是一洗一模樣,沒有雷同。由於傳統琢玉技術相當成熟,藝工們的藝術修養也很高,玉器本身又是珍玩之列,玉筆洗各個雕琢的生動活潑,玲瓏有加,藝術性遠遠超過實用性。如秋蟾桐葉玉洗,器身雕成一片被折枝拖着的內卷桐葉形狀,也上筋脈絲絲縷縷,一秋蟾棲身葉上。洗不但形狀生動雕琢更是逼真,連同葉邊緣被小蟲啃食的痕跡都歷歷在目,令人愛不釋手。又如蟠蠣洗,浮雕在器身外的4個 蟠蠣張牙舞爪,似乎正在以不同的姿勢像上攀爬,其兇狠機制的內青外貌被琢玉者刻畫的栩栩如生。在如蓮藕玉洗,一隻粗壯鮮嫩的藕上,蓮莖纏繞,生長着幾片嫩葉,一多蓮花似開未開,孕育着旺盛的生命。一隻蓮蓬已經結出累累果實,就在這一派生機盎然中,一片大大的捲曲蓮也構成洗得成水部分。

筆洗更多種類

筆洗
筆洗(20張)
犀角、象牙和瑪瑙筆洗幾乎都是明清時代的製品,這一方面與明清兩代隨着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各種手工藝技術蓬勃興起有關,另一方面也與朝廷的奢靡風有關。明清兩代都有特別愛附庸風雅的皇帝,上行下效的結果就是不論多麼貴重的材質,只要能夠雕琢,都可以成為製作珍玩的原料。幾種珍貴的筆洗就説明了這一點,特別是犀角的,這種有番國進貢的材料原本是作為藥材的,有人用它作搓杯等酒器還可以説的過去,用它作筆洗就真正太奢侈了。可能因為材料貴重吧,犀角、象牙和瑪瑙的筆洗雕琢的都非常精細。像犀牛荷葉洗因形就勢,將枯萎的荷葉雕刻的惟妙惟肖又不浪費一點材料。瑪瑙蟠桃筆洗巧妙的將紅色部分雕成桃核,白色部分刻畫成蝙蝠。象牙雕松鼠葡萄筆洗將洗雕成一卷曲的葡萄葉形,也更處連接的藤蔓盤卷延展,且附於洗中。其上蔓枝四延,蔓根處一串葡萄被壓在一片葉下,城鄉外伸展狀,一朵玫瑰花盛開着,兩隻松鼠一隻抱住落下的葡萄猛啃,一隻見狀急忙奔來。一隻蜻蜓落在葉邊,悠然的觀望洗內的一切。也許只有潔白的象牙才將這幅恬淡景緻表現的淋漓盡致。 除此之外,還有用竹根雕的筆洗,如"三送制"的竹根雕殘荷葉洗。這種洗雖然用料一般,製品卻都出自名家之手,因此一點不比其他類的遜色。

筆洗筆洗鑑賞

清代筆洗 清代筆洗 [1]
筆洗是古代文人墨客桌子上不可缺少的物件,古代人用毛筆每次書寫之後都要清洗筆具,所用之物就稱之為筆洗。圖上的筆洗是清代之物,高6釐米,長15. 3釐米,寬11.3釐米。
青玉。玉雕作簇花花瓣形,乃取花瓣為洗,外簇梅花為飾而成。洗不僅,沿雕出花瓣形,洗內還雕有花筋,共五瓣。外簇之梅花, 系鏤雕而出,其繞洗大牛圈,下盤根錯節,上花開團簇 [1]  ,花間還有一蟠螭遊向洗池,別具風味

筆洗收藏故事

舊時文人書齋案頭的文房用具中,用來盛水洗筆的筆洗是不可或缺的器具之一。筆洗除了實用價值之外,因其雅緻精巧、造型裝飾各有千秋,深得追求優雅和精緻生活情趣文人墨客的喜愛。筆洗的材質中,有本來就非常名貴的玉、瑪瑙、琺琅、象牙和犀角等。這樣的筆洗,當然身價不菲。便是最為常見、傳世量最多的瓷筆洗,也不乏令人賞心悦目的藝術品。所以筆洗也就自然而然地成為收藏家獵取的對象。 民國年間,北平琉璃廠雅文齋古玩鋪掌櫃肖書農,應邀去一家老宅門鑑定一件法花罐。鑑定之後,從上房出來,他偶爾一回頭,只見廊檐底下堆着一堆破破爛爛的瓶瓶罐罐。而且其中有一件海棠式筆洗。於是他笑問送他的王老太太,“這堆破爛賣不賣?”王老太太説:“反正都是些破爛東西,也沒人給我收拾,你願意要你弄走。”於是,肖書農出了宅院,找到一個收破爛的,把一堆瓶瓶罐罐都賣給了他,自己則留下那件海棠式筆洗。然後給老太太留下了5塊大洋。肖書農回到雅文齋,把筆洗用肥皂水刷洗乾淨,仔細鑑定後,確認是北宋哥窯式筆洗,能賣到600塊銀元。肖書農偶爾一回頭,揀了個大漏。
老收藏家陳重遠的《古玩談舊聞》中,有一個“翠鐲換鈞窯筆洗”的故事。説的是民國時期,北平一位老翰林娶了位年輕的姨太太,這位姨太太私自將老翰林珍藏的宋代鈞窯筆洗拿去換了一隻她心儀的翠鐲。當老翰林得知小老婆用筆洗換了翠鐲後,不由得火冒三丈,渾身顫抖,高聲喊道:“你太混啦!那宋鈞窯筆洗是光緒爺賞的,是我的傳家寶。別説一隻翠鐲,百副翠鐲也換不到!‘鈞窯一具千重廈’,你哪裏知道?!太混!太混了!”小老婆也不示弱,跳着腳兒還口:“光緒爺賞你寶,你怎麼去洪憲皇帝哪兒去磕頭、稱臣效勞?!”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這句話像刀一樣,戳在老翰林的心窩子上。“賣漏”讓翰林一病不起,不久就命歸西天。而換得這件筆洗的珠寶店主人,又與其他古玩商合夥,賣了1.4萬元,買主又將它賣給美國古董商,得到了2.5萬塊銀元,這些錢在1930年能購得京東平原上千畝好土地!
安徽藏家朱昌發,用6年時間誠心換取宮廷御用鬥彩筆洗的故事,是古玩愛好者對珍品執著追求的典型。2000年,他聽説肥西三河鎮一名離休老幹部家有個傳世瓷器,他就慕名前去拜訪了那位78歲的老人。老人家卻斬釘截鐵地説,“傳世之寶”純屬謠傳。朱昌發沒有急於求成,而是和老人交上了朋友。他經常去拜訪老人,誠心終於感動了老人,2004年老人終於讓朱昌發看了鬥彩筆洗。這件筆洗,口徑33釐米,高8.5釐米,有鳳凰登枝、迎客松花、葵花等圖案,色彩鮮豔、品相完美。後來老人摔傷住院,他跑前跑後照料,像兒女孝敬父母一樣,到2006年,老人終於同意將自己的傳家寶轉讓給他。古玩因藴藏着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藴,所以顯得倍加精彩。而古玩收藏的故事,反映了人世間的善惡美醜,同樣給人一種咀嚼橄欖、回味不盡的感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