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文房用具

鎖定
文房用具,以“、墨、”為代表的文房用具,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科學史上璀璨的明珠。
中文名
文房用具
外文名
stationery accessories
組成部分
筆、墨、紙、硯等
起    源
春秋戰國時期

目錄

  1. 1 文房四寶
  2. 2 輔助文具

文房用具文房四寶

文房用具

郵票上的文房四寶 郵票上的文房四寶
毛筆作為書寫工具,早在新石器時代的彩陶上就留有描繪的痕跡。春秋、戰國時對筆的叫法各地不一,有“”、“”、“”等多種名稱,秦實行“書同文,車同軌”,才統一稱作“筆”。相傳是秦將蒙恬創造了第一批筆。到了漢代,筆已比較考究,路卮是當時的制筆高手。三國韋誕有《筆經》一書問世,總結了當時的制筆方法。
晉時,安徽宣州用兔毛製成的紫毫筆,以筆鋒尖挺而擁著稱於世。到了唐代,宣筆聲譽日隆,“陳氏”、“諸葛氏”跨唐宋兩朝,制筆技藝世代相傳,所創無心散卓筆具有性能柔潤、根基牢靠,久用不散,書寫流暢的特點,稱“海內第一”。宋代除了宣州諸葛氏之外,歙縣的呂道人,黟縣的呂大淵,新安的汪伯立等都名冠一時。元代以後,以湖州為中心的制筆業日益興隆。尤以羊毫筆最享盛名,為士林所愛,並得朝廷讚賞,此時的“湖筆”與“宣筆”已同享盛名,乃至超過了宣筆,而成為全國毛筆的代表,譽滿海內外。
由於毛筆是由動物纖維製成,難以長久保存,故完整的古筆傳世極少,除少數發掘品外,能見到的明清毛筆,也可算得上是稀世珍寶了。

文房用具

早在商周以前,墨作為一種黑色顏料,已開始用於書寫。1975年湖北雲夢秦墓出土的墨塊,是迄今所見最早的墨。到了漢代,制墨已成一定的規模,東漢發明了墨模,墨的形式才趨於規整。三國時西安人韋誕(字仲將),工書法,善制墨,所制“仲將墨”、或“韋誕墨”已被史書記載。唐代制墨業空前興盛,製作益精,名匠輩出。唐後期,易水制墨高手奚超等人因避戰亂遷居歙州,與其子奚廷圭以黃山松煙為原料,改進調膠、搗松等工藝,所制之墨“豐肌膩理,光澤如漆”,聲名大作,因此得到南唐李後主賞識,賜姓李,並封李廷圭為墨務官,李廷圭墨由此揚名天下,時有“天下第一品”、“黃金易得,李墨難求”之美談。宋徽宗宣和三年,歙州更名徽州,轄歙、休、夥、祁門、績溪、婺源六縣,制墨業形成了“家傳户習”的盛況,自此,墨便統稱“徽墨”。張遇、潘谷、戴彥衡等都是當時的制墨大家。
明清兩代迄今,全國制墨中心也一直在徽州。明代歙縣羅小華、程君房方於魯研製徽墨,雋雅大方,香料考究,多出貢墨與名流託造之墨。程、方不僅所制之墨被譽為“前無古人之佳作”,還分別著有《墨苑》、《墨譜》傳世。清代徽州制墨業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峯,曹素功汪近聖汪節庵胡開文被稱作“四大墨王”。胡開文所制“地球墨”還獲得1905年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

文房用具

説起紙,素有蔡倫造紙一説,《後漢書·蔡倫傳》有“用樹膚、麻頭及敝布、漁網以為紙”,稱“蔡侯紙”的記載。隋唐時期是造紙業的全盛時期,紙中之王的“宣紙”,就是這一時期產生和興盛起來的。宣紙產地在安徽宣州的涇縣一帶,故名宣紙。千萬年來,宣紙以其質地綿軟、百搓不折、紋理緊密、光潔如玉、不腐不蛀等特點,享有“壽紙千年”的美譽,成為中國書畫的必需品。
中國曆代名家的書畫、古籍經典得以流傳,宣紙是其依賴的載體。

文房用具

老坑洮硯 老坑洮硯
硯是由原始社會的研磨器演變而來的,又稱研。東漢以後,才拋開研石,自成一體。六朝至隋最突出的是瓷硯的出現,由三足而多足。唐代常見箕形硯樣式,形同簸箕,硯底一端落地,一端以足支持。宋代以長方形抄手硯為特色,硯底挖空,兩邊為牆足,可用手抄底托起。明清兩代制硯工藝逐漸由適用轉向觀賞,風格由古樸漸趨華麗,硯蓋製作也極考究,已成為集書、畫、雕刻、髹漆等等多種技藝於一體的精美工藝品。宋蘇易簡文房四譜》中説:“四寶硯為首,筆墨兼紙,皆可隨時取索,可終身與俱者,唯硯而已”。訪硯、藏硯、賞硯、刻硯,已成為文人相會的一種風氣。
唐以來,硯材出現了很多品種,但其中洮硯端硯歙硯澄泥硯最為突出,號稱“四大名硯”。而四大名硯中品質最好的當屬老坑石。然而端、歙老坑石存世數量寥寥無幾,只有洮硯現存少量老坑石,升值潛力巨大。

文房用具輔助文具

中國傳統文房用具,除了“四寶”之外,還包括了很多的輔助文具,如筆筒、筆架、筆掛、筆洗、筆舐、筆船、硯滴、水丞、鎮尺、臂擱、墨盒、墨牀、印章、印泥、印泥盒等等,這些用具,所用材料有玉、石、竹、木、角、漆、金、銀、銅、鐵、象牙、玳瑁、琺琅、玻璃、陶瓷等多種,造型各異,雕琢精妙,可用可賞,故又稱作文玩。 [1] 
筆架:又稱筆格、筆擱,供架筆所用。往往作山峯形,凹處可置筆。也有人物和動物形的,或天然老樹根枝尤妙。 [2] 
筆掛:是掛筆的一種器具。上布有均勻對稱的小鈎,以利於掛筆用,故此稱筆掛。 [3] 
筆筒:筆不用時插放其內。材質較多,瓷、玉、竹、木、漆均見製作。(建議毛筆晾乾後倒放) [4] 
筆洗:筆使用後以之濯洗餘墨。多為缽盂形,也作花葉形或他形。 [5] 
墨牀:墨研磨中稍事停歇,因磨墨處濕潤,以供臨時擱墨之用。 [6] 
墨匣:用於貯藏墨錠。多為漆匣,以遠濕防潮。漆面上常作描金花紋,或用螺細鑲嵌。 [7] 
鎮紙:又稱書鎮,作壓紙或壓書之用,以保持紙、書面的平整。常作長方形。 [8] 
水注:又稱硯滴、水滴、書滴,注水於硯面供研磨,多作圓壺、方壺,有嘴,也常作辟邪、蟾蜍、天雞等動物形。 [9] 
水丞:又稱水盂、水中丞,用小勺舀水於硯面供研磨,無嘴。 [10] 
硯匣:又稱硯盒,安置硯台之用。以紫擅、烏木、豆瓣摘及漆制者為佳。
印章:用於鈐在書法,繪畫作品上,有名號章、閒章等,多以壽山石、青田石、昌化石等製成,
有銅、玉、象牙章等。 [11] 
印泥盒:又稱印台、印奩,置放印泥。多為瓷、玉質,有圓有方,分蓋與身兩部分。 [12] 
筆舔:又稱筆硯,用於驗墨濃淡或理順筆毫,常製成片狀樹葉形。 [13] 
臂擱:又稱秘閣、擱臂、腕枕,寫字時為防墨沾污手,墊於臂下的用具。呈拱形,以竹製品為多。 [1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