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韋誕

鎖定
韋誕(179年—253年),字仲將,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市)人,出身京兆韋氏。三國時期魏國大臣、書法家、制墨家,太僕韋端的兒子。
擅長草書與制墨,師從於“草聖張芝,兼學邯鄲淳之法。建安年間被舉為孝廉,官拜郎中。曹魏建立後,歷任武都太守、侍中大鴻臚中書監,以光祿大夫致仕。 [1] 
嘉平五年(253年),韋誕去世,享年七十五。著有《筆經》以及《韋誕集》三十卷。 [6] 
仲將
所處時代
魏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魏京兆(今陝西西安)
出生日期
179年
逝世日期
253年
主要成就
擅長各種書體,書法家,制墨家
本    名
韋誕

韋誕人物生平

韋誕是太僕韋端的兒子,他很有文才,善於寫文章。建安年間(196年—220年),韋誕被舉為孝廉,官拜郎中。後逐漸升為侍中、中書監,以光祿大夫的身份退職。 [3] 
弘農人張芝極擅書法,韋誕稱讚他為“草聖”,並與姜認、梁宣、田彥同拜張芝為師,學習書法,在當時皆以善書而聞名,但都不如張芝的弟弟張昶 [8]  之後韋誕又兼學邯鄲淳的書法,各種書法都擅長書寫,尤其精通題署匾額。 [4] 
黃初二年(公元221年),魏明帝曹叡所修建的凌雲台初成,便詔令韋誕為其題台名,有一點寫得上下的位置不得當,因此將韋誕用粗繩系身吊到台上懸放匾額的地方,就地點正。韋誕感到很危險,恐懼異常。事後他告誡子孫,再不要習練大字楷法。 [4] 
太和年間(227年—233年),韋誕任武都太守,以善書而留補侍中。魏國重要器皿上的銘題,皆出自韋誕之手。 [3] 
青龍年間(233年—237年),洛陽、許昌、鄴三都,宮殿,亭觀剛剛落成。明帝傳下詔書,命令韋誕題署匾額,作為永久的法度。發給他御用的筆墨,他都不使用。啓奏明帝説:“蔡邕認為自己能書,兼收李斯、曹喜的書法精妙,不是細絹不隨便下筆。因此想做好一件事,必須先準備好做這件事情的工具。如果發給臣張芝筆,左伯紙和臣下自己制的韋誕墨,再加上臣下握筆的手,臣就可以恣意書寫一丈大的字,也可以在方寸之地寫下千言小字。” [7] 
魏齊王嘉平五年(253年),韋誕去世,享年七十五歲。韋誕書寫隸書、章草、飛白筆法精妙,也能書小篆。他的哥哥韋康也工習書法。他的兒子韋熊也擅長書法。當時人們説:“名父之子,克有二事。”世人都讚美他們父子。 [7] 

韋誕主要成就

韋誕書法 韋誕書法
韋誕十分擅長制墨,所研製的“韋誕墨”與“草聖”張芝製作的“張芝筆”、左伯創造的“左伯紙”,在當時並稱“三絕”。他也很擅長書法,唐·張懷瓘在《書斷》中記載:“韋誕的書法師從張芝,兼學邯鄲淳的書法。他擅長各種書法,隸書、章草、飛白筆法精妙,也能書小篆,尤其精通題署匾額。”當時朝廷中各種匾額的題字、寶器的銘文,都是韋誕書寫的,世人都稱讚它們的精妙。著有《筆經》以及《韋誕集》三十卷。

韋誕人物評價

孔融《與韋端書》:懿性貞實,文敏篤誠,保家之主也。
張華:京兆韋誕、誕子熊、穎川鍾繇、繇子會,並善隸書。
顏之推《顏氏家訓·雜藝篇》:韋仲將遺戒,深有以也。
袁昂古今書評》:韋誕書如龍威虎振,劍拔弩張。
張懷瓘書斷》:伏膺於張芝兼邯鄲淳之法,諸書並善,尤精題署。 [2] 

韋誕親屬成員

父親:韋端,涼州牧、太僕卿。 [1] 
哥哥:韋康,字元將,涼州刺史,書法家。
兒子:韋熊,字少季,書法家。

韋誕史料記載

《三國志.卷二十一》裴松之注
散騎常侍陳留蘇林、光祿大夫京兆韋誕文章敍錄曰:誕字仲將,太僕端之子。有文才,善屬辭章。建安中,為郡上計吏,特拜郎中,稍遷侍中、中書監,以光祿大夫遜位,年七十五卒於家。初,邯鄲淳、衞覬及誕並善書,有名。覬孫恆撰四體書勢,其序古文曰:"自秦用篆書,焚燒先典,而古文絕矣。漢武帝時,魯恭王壞孔子宅,得尚書、春秋、論語、孝經,時人已不復知有古文,謂之科斗書,漢世秘藏,希得見之。魏初傳古文者,出於邯鄲淳。敬侯寫淳尚書,後以示淳,而淳不別。至正始中,立三字石經,轉失淳法。因科斗之名,遂效其法。太康元年,汲縣民盜發魏襄王冢,得策書十餘萬言。案敬侯所書,猶有彷彿。"敬侯謂覬也。其序篆書曰:“秦時李斯號為工篆,諸山及銅人銘皆斯書也。漢建初中,扶風曹喜少異於斯而亦稱善。邯鄲淳師焉,略究其妙。韋誕師淳而不及也。太和中,誕為武都太守,以能書留補侍中,魏氏寶器銘題皆誕書雲。”樂安太守譙國夏侯惠陳郡太守任城孫該郎中令河東杜摯等亦著文賦,頗傳於世。 [1] 
《太平廣記.卷二百零六》
韋誕,字仲將,京兆人,太僕端之子,官至侍中。伏膺於張芝,兼邯鄲淳之法,諸書並善,尤精題署。明帝時凌雲台初成,令誕題榜,高下異好,宜就加點正,因致危懼,頭鬢皆白。既已下,戒子孫無為大字楷法。袁昂雲:仲將書如龍盤虎踞,劍拔弩張。張華雲:京兆韋誕、子熊,潁川鍾繇、子會,並善隸書。初,青龍中,洛陽、許、鄴三都宮觀始成,詔令仲將大為題署,以為永制,給御筆墨,皆不任用。因曰:蔡邕自矜能書,兼斯、喜之法,非流紈體素,不妄下筆。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若用張芝筆,左伯紙及臣墨,兼此三具,又得臣手,然後可以逞經丈之勢,方寸幹言。然草跡之妙,亞乎索靖也。嘉平五年卒,年七十五。八分、隸、章、飛白入妙,小篆入能。兄康字元將,亦工書。子熊字少季,亦善書。時人云:名父之子,不有二事。世所美焉。(出張懷瓘書斷》) [2] 
又云,魏明帝凌雲台成,誤先訂榜,未題署。以籠成誕,轆轤長絙引上,使就榜題。去地二十五丈,誕危懼,誡子孫,絕此楷法。(出《書法錄》)
《齊民要術.卷第九》
韋仲將《筆方》曰:“先次以鐵梳梳兔毫及羊青毛,去其穢毛,蓋使不髯。茹訖,各別之。皆用梳掌痛拍整齊毫鋒端,本各作扁,極令均調平好,用衣羊青毛——縮羊青毛去兔毫頭下二分許。然後合扁,卷令極圓。訖,痛頡之。” [5] 
《顏氏家訓·雜藝篇》
真草書跡,微須留意。江南諺雲:“尺牘書疏,千里面目也”,承晉宋餘俗,相與事之,故無頓狼狽者。吾幼承門業,加性愛重,所見法書亦多,而玩習功夫頗至,遂不能佳者,良由無分故也。然而此藝不須過精。夫巧者勞而智者憂,常為人所役使,更覺為累。韋仲將遺戒,深有以也。
《魏書.術藝》
又有京兆韋誕、河東衞覬二家,並號能篆。當時台觀榜題、寶器之銘,悉是誕書,鹹傳之子孫,世稱其妙。

韋誕軼事典故

題署匾額
魏明帝青龍年間,洛陽、許昌、鄴三都,宮殿,亭觀剛剛落成。明帝傳下詔書,命令韋誕題署匾額,作為永久的法度。發給他御用的筆墨,他都不使用。啓奏明帝説:"蔡邕認為自己能書,兼收斯、喜的書法精妙,不是細絹不隨便下筆。因此想做好一件事,必須先準備好做這件事情的工具。如果發給臣張芝制的筆,左伯制的紙,和臣下自己制的墨,再加上臣下握筆的手,臣就可以恣意書寫一丈大的字,也可以在方寸之地寫下千言小字。然後書寫文字的精妙程度,便可以跟索靖相媲美。" [2] 
一書白頭
韋誕擅長書法,魏明帝修成凌雲台後,錯誤地先將匾額釘上,而沒有題寫"凌雲台"三個字。發現後,便令人用一隻大籠盛着韋誕,再用轆轤將籠吊上樓頂匾額處,讓他在上面題寫匾額,離地面有二十五丈高,韋誕感到恐懼異常,下來後鬢髮全白了。他因此便立下家訓,告誡子孫日後千萬不要再學習大字楷法。 [9] 
參考資料
  • 1.    《三國志·卷二十一·魏書二十一·王衞二劉傅傳》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2-19]
  • 2.    太平廣記.卷二百零六  .古詩文網[引用日期2021-06-09]
  • 3.    《三國志·魏書二十一·王衞二劉傅傳》:誕字仲將,太僕端之子。有文才,善屬辭章。建安中,為郡上計吏,特拜郎中,稍遷侍中、中書監,以光祿大夫遜位。 太和中,誕為武都太守,以能書留補侍中,魏氏寶器銘題皆誕書雲。
  • 4.    《太平廣記·卷二百零六.》:伏膺於張伯英兼邯鄲淳之法,諸書並善,題署尤精。明帝凌雲台初成,令仲將題榜,高下異好,宜就點正之,因危懼以戒子孫,無為大字楷法。
  • 5.    齊民要術.卷九  .中華典藏[引用日期2022-04-18]
  • 6.    《隋書.卷三十五.經籍四》:魏散騎常侍《繆襲集》五卷,梁有錄一卷。又有散騎常侍《王象集》一卷;光祿大夫《韋誕集》三卷,錄一卷;散騎常侍《麋元集》五卷;遊擊將軍《卞蘭集》二卷,錄一卷;顯陽侯《李康集》二卷,錄一卷;陳郡太守《孫該集》二卷,錄一卷;尚書《傅巽集》二卷,錄一卷。亡。
  • 7.    《太平廣記·卷二百零六》:初、青龍中,洛陽許鄴三都,宮觀始就。詔令仲將大為題署,以為永制。給御筆墨,皆不任用。因奏:"蔡邕自矜能書,兼斯、喜之法,非絝素不妄下筆。夫欲善其事,必利其器。若用張芝筆、左伯紙、及臣墨,兼此三者,又得臣手,然後可以逞徑丈之勢,方寸千言。然草跡之妙,亞乎索靖也。" 嘉平五年足,年七十五。仲將八分、隸書、章草、飛白入妙,小篆入能。兄康字元將,工書。子熊,字少季,亦善書。時人云:"名父之子,克有二事。"世所美焉。
  • 8.    弘農張伯英者因而而轉精其巧,韋仲將謂之草聖。伯英弟文舒者,次伯英。又有姜孟潁、梁孔達、田彥和及韋仲將之徒,皆伯英弟子,有名於世,然殊不及文舒也。
  • 9.    《世説新語·巧藝第二十一》:韋仲將能書。魏明帝起殿,欲安榜,使仲將登梯題之。 既下,頭鬢皓然。 《四體書勢》:明帝立陵霄觀, 誤先釘榜,乃籠盛誕,轆轤長絙引上,使就題之。去地二十五丈,誕甚危懼。乃戒子孫絕此楷法,箸之家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