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日軍第18師團

鎖定
第十八師團通稱:菊。1925年5月1日取消番號廢止,1937年9月9日重建。編成地:久留米。補給軍區:久留米。二戰投降時所在地:緬甸南部。投降時所屬部隊:第33軍。所轄步兵聯隊(投降時):第55(大村)、第56(久留米)、第114(福岡)。
中文名
日軍第18師團
性    質
軍隊
編成時期
1907年11月13日
所屬國家
日本

日軍第18師團發展歷程

日軍第18師團青島對德作戰

第十八師團照片 第十八師團照片
第18師團是日俄戰爭結束後的1907年的11月,和第17師團一起被新設立的。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作為獨立第18師團(師團長神尾光臣中將。另外還被配屬原隸屬於第3師團的第29旅團和重炮部隊)參加了對德軍的中國青島要塞的攻堅戰。1914年8月23日,日本對德宣戰。第18師團於9月2日在山東半島北岸的龍口一舉登陸。而在大正天皇生日(天長節)的那一天(10月31日)開始了總攻,戰鬥大約進行了一個星期。11月7日,在青島的德軍投降。

日軍第18師團裁撤為留守部隊

戰後因日本參加西伯利亞出兵導致軍費超過預算負荷,在大正11年(1922年)時決定納入三階段裁軍的裁撤行列,大正14年(1925年)5月在陸軍大臣山梨半造主持的裁軍行動中與第13師團、第15師團、第17師團一起裁撤。
按照日本軍事建設策略,每個常設師團都有自己的徵兵範圍,四個被裁撤師團,就分別被稱為高田、豐橋、岡山、久留米師團。這些師團被裁撤後,師團數量是減少了四個,但每個存留下來的師團都有大量留守部隊和預備兵員,還有受過訓練的大批士官學校學生以及預備役軍官,一旦日本需要擴大戰爭規模,每個師團都能迅速組建出新師團來,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使師團數量擴充一倍,軍人數量擴張幾倍。 [1] 

日軍第18師團參與侵華戰爭

然而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不久,作為第十二師團的二線師團在1937年9月師團被重建。所屬步兵聯隊是:第55(大村)、第56(久留米)、第114(福岡)和第124(福岡)。
抗日戰爭爆發後,為了應付中國大陸的戰局,日本決定進行擴軍計劃,第18師團於1937年9月9日重建,第18師團被配屬給了第10軍,在柳川平助中將的指揮下於11月4日在杭州灣登陸。國軍防線全面崩潰,向南京撤退。第18師團隨後緊追不捨,直到打下蕪湖,隨後轉向杭州。南京陷落之後,第18師團歸入華中派遣軍指揮,擔任各地警備和治安。
1938年9月,改隸屬第21軍古莊幹郎部執行廣東進攻作戰,10月21日,與104師團同時登陸大亞灣成功佔領廣州。攻下廣東後,擔任華南方面的警備工作和切斷國軍的補給線的任務。在日美開戰之前的1941年11月,改編為三單位師團,其中第124(福岡)聯隊於1941年11月被編入了步兵第35旅團(旅團長:川口清健少將)之後,前往瓜島。第18師團剩下的三個聯隊被編入山下奉文中將的第25軍。

日軍第18師團入侵東南亞

日軍偷襲珍珠港一小時五十分鐘之前,也就是1941年12月7日晚上11時55分(當地時間),由步兵第56聯隊為基幹的佗美支隊(佗美浩少將)在馬來半島登陸,開始日軍對馬來西亞新加坡的入侵。
第18師團主力於1942年1月23日登陸,替換下因為急速進攻而疲勞的第5師團,沿着馬來半島西岸迅速南下直撲新加坡。第25軍的進軍出乎意料的順利,到1月31日為止控制了馬來半島全部。2月9日在新加坡登陸,15日英軍投降。
新加坡陷落之後,為了進攻緬甸,第18師團被編入了第15軍(飯田祥二郎中將),4月在仰光登陸成功。5月佔領曼德勒。之後,在緬甸各地展開討伐作戰,並擔任了北緬甸的防衞任務。

日軍第18師團被遠征軍打敗

第18師團叢林戰鬥行動 第18師團叢林戰鬥行動
1943年3月,為了打亂日軍的戰略部署,在奧特/温蓋特少將的指揮下,英軍的傘兵部隊在緬甸北部胡康河谷附近的伊洛瓦迪河兩岸空降成功。對於這支英軍傘兵部隊,日軍沒有及時搜索、殲滅,而10月份史迪威中將又趁機率領裝備精良的中美聯軍(新一軍,軍長鄭洞國,轄下孫立人新38師和廖耀湘新22師)向第18師團發起了牽制攻擊。中美聯軍訓練有素,很快從牽制攻擊(為保全英軍傘兵而吸引日軍兵力)轉為正式的攻堅戰。新38師於10月29日佔領新平洋,12月29日攻下於邦。
胡康河谷戰役持續了將近半年,在中美聯軍的包圍下,第18師團的補給被切斷。在營養失調瘧疾等各種傳染病的困擾下,面臨全軍覆滅的危機,中美聯軍佔領胡康河谷之後,直撲孟拱河谷。第18師團於1944年7月開始撤退,此戰期間第18師團被擊斃約3200名士兵。
同時,在密支那方向擔任防衞的第18師團步兵第114聯隊被以那支倖存下來的英軍傘兵部隊為首的盟軍所包圍。在水上源藏少將的指揮下,第114聯隊試圖向孟拱方向突圍。非但沒有成功,相反損失了2000名左右的有生力量。8月,水上源藏少將命令其部下突圍出密支那,而自己在密支那切腹自殺。步兵第114聯隊在拉孟雖然還約有400名左右在留守,但在1944年9月7日被全部吃掉。日軍在1945年2月試圖重新奪回龍陵,但是失敗了。第18師團向緬甸的西南面突圍時,遇到了第28軍(櫻井省三中將)才避免了滅頂之災。
不久,休整3個月後,參加英帕爾會戰,據統計當時還有7000戰鬥兵員,是各個師團中實力最強的一個,但被英軍打得大敗,損失慘重,不久日本無條件投降了。
根據戰後統計,第18師團4年之中投入緬甸的31444名士兵中有超過2萬人以上被擊斃。

日軍第18師團歷任師團長

日軍第18師團第一次編成

木村有恆 中將:1907年11月13日 - 1910年11月30日
大迫尚道 中將:1910年11月30日 - 1912年12月26日
神尾光臣 中將:1912年12月26日 - 1914年11月26日
齋藤力三郎 中將:1914年11月26日 - 1915年5月26日
柴勝三郎 中將:1915年6月4日 - 1919年7月25日
高山公通 中將:1919年7月25日 - 1922年8月15日
金谷範三 中將:1922年8月15日 - 1925年5月1日(廢止)

日軍第18師團第二次編成

牛島貞雄 中將:1937年9月11日-1938年7月15日
久納誠一 中將:1938年7月15日-1940年2月10日
百武晴吉 中將:1940年2月10日-1941年4月10日
牟田口廉也 中將:1941年4月10日-1943年3月18日
田中新一 中將:1943年3月18日-1944年9月22日
中永太郎 中將:1944年9月22日-投降

日軍第18師團最終隸下部隊

步兵第55聯隊(大村):山崎四郎 大佐(陸士28期、1943年9月28日 - 投降)
步兵第56聯隊(久留米):佐藤又三郎 大佐(陸士28期、1945年5月31日 - 投降)
歩兵第114聯隊(福岡):大冢宏 大佐(陸士28期、1945年3月1日 - 投降)
山炮兵第18聯隊:江口太郎 大佐(陸士28期、1945年5月3日 - 1945年7月26日)
後任聯隊長:松川信正 大佐(陸士30期、1945年7月26日 - 投降)
工兵第12聯隊:井上義一郎 中佐(陸士39期、1944年9月1日 - 投降)
輜重兵第12聯隊:水谷虎吉 中佐(陸士32期、1944年3月17日 - 投降)
第18師團第1通信隊:山崎達男 大尉
第18師團第2通信隊:土生洋平 少佐(陸士53期)
第18師團衞生隊:小倉弘成 中佐(陸士38期)
第18師團第1野戰病院:鈴木行雄 少佐
第18師團第2野戰病院:荻生謙修 少佐
第18師團第3野戰病院:佐藤進 少佐
第18師團第4野戰病院:原田大六 少佐
第18師團防疫給水部:尾能吉一 少佐
第18師團病馬廠:安梅壽永 少佐
第18師團編合
獨立速射炮第13大隊
野戰重炮兵第21大隊

日軍第18師團滅亡過程

日軍第18師團戰爭罪行

抗日戰爭爆發後,為了應付中國大陸的戰局,日本決定進行擴軍計劃,第18師團被配屬給了第10軍,在柳川平助中將的指揮下於11月4日在杭州灣登陸。國軍的防線全面崩潰,向南京撤退。第18師團隨後緊追不捨,直到打下南京,是參與南京大屠殺的主力師團之一。

日軍第18師團胡康河谷戰役

  • 戰前部署
中國駐印軍
1943年10月,為配合中國戰場及太平洋地區戰爭形勢,重新打開中印交通線中國駐印軍總指揮史迪威將軍制定了一個反攻緬北作戰計劃,代號為“人猿泰山”。計劃從印緬邊境小鎮利多出發,跨過印緬邊境,首先佔領新平洋等塔奈河以東地區,建立進攻出發陣地和後勤供應基地;而後翻越野人山,以強大的火力和包抄迂迴戰術,突破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奪佔緬北要地密支那,最終連通雲南境內的滇緬公路
擔任主攻任務的是鄭洞國指揮的中國駐印軍新1軍,下轄孫立人指揮的新38師和廖耀湘指揮的新22師,兵力近3.5萬人。
日軍第18師團
而當面之敵正是是田中新一中將指揮的日軍第18師團,下轄第114、55、56聯隊,共有兵力3.2萬人。該師團是日軍的一支王牌部隊,兵員來自九州島的產業工人,以兇頑聞名,參加過進攻上海和南京的作戰,是製造南京大屠殺的元兇之一。它在新加坡曾以3萬多人迫使8萬多英軍繳械投降,後投入緬甸作戰,有“叢林作戰之王”的稱謂。
  • 地理環境
胡康河谷,緬語為“魔鬼居住的地方”。它位於緬甸最北方,由達羅盆地和新平洋盆地組成,山高林密,河流縱橫,雨季氾濫。據説原來曾有野人出沒,因此當地人將這片方圓數百里的無人區統稱“野人山”。中國駐印軍對胡康河谷太熟悉了,1942年中國遠征軍敗退時,闖入這塊禁區,損失慘重,遺屍無數。胡康河谷內的每棵樹頭幾乎都撒着中國官兵的屍骨,每處河灘都撒下了他們的血淚。
  • 戰鬥經過
前哨戰
1943年10月20日上午11時,前哨戰在新平洋以西無名高地打響。新38師搜索連在行進途中與日軍的一個大隊遭遇。雙方立即搶佔有利地形,並幾乎同時向對方開火。
按照以往的經驗,日軍一個大隊(營)的戰鬥力相當於或超過中國軍隊的一個師。此次戰鬥一開始,日軍根本不把區區一連的中國士兵放在眼裏,立即向中國軍隊佔據的無名高地發起衝鋒。
搜索連是新編第38師的開路先鋒,全連兵員300餘人,配備迫擊炮12門,反坦克炮3門,輕重機槍25挺。士兵清一色“M4湯姆式”衝鋒槍。戰鬥一打響,該連即沉着應戰,將敵人放入射程內,充分發揮火力優勢予以殺傷。當日本兵端着三八大蓋氣勢洶洶撲上來的時候,驟然間冰雹般的迫擊炮彈便劈頭蓋臉地砸下來,暴雨般的機槍子彈構成一道密不透風的火牆,把氣焰囂張的日本兵打得暈頭轉向,一片片、一行行像割禾一樣紛紛栽倒在地上。
輪到中國軍隊反衝了,只見頭戴鋼盔的中國士兵更是個個爭先,勇不可擋。他們充分發揮自動武器近戰的長處,把手持老式步槍的日本人打得血肉橫飛,渾身都是窟窿。下午,另一連的中國士兵及時趕到,兩路一齊夾擊,日軍丟下200多具屍體,倉皇而逃。前哨戰初戰告捷,中國駐印軍創造對日軍以少勝多的戰績。
對峙50日
10月24日,新38師第112團開始攻擊前進,29日即佔領新平洋。日軍第18師團發現中國軍隊入緬後,立即調整部署,以114聯隊守密支那,以第55聯隊、第56聯隊向前線增援,師團指揮部亦向前開進。11月初,新38師112團第1營和第2營進至於邦附近時,與日軍第18師團第55聯隊遭遇,雙方在加拉蘇四周山頭展開激戰。
112團佔據山頭,居高臨下,擁有各種口徑迫擊炮60門,輕重機槍110挺。日軍雖然兵力佔優勢,但迫擊炮不到20門,機槍只有10餘挺。第一天,中國軍隊的迫擊炮幾乎主宰了戰場形勢。日軍進攻屢屢受挫,連指揮部也捱了兩發炮彈,正在指揮作戰的第55聯隊副聯隊長平田一郎大佐被當場炸死。
日本人強攻不成,遂改變戰術,以1個大隊迂迴到112團陣地後方,斷其歸路,再以不斷佯攻小股襲擾,以吸引中國軍隊打槍打炮消耗彈藥。果然,一連數日後,中國軍隊方面還擊漸趨稀疏,炮兵射擊亦變得十分零落。第五天黎明,日本人開始大規模集結部隊,日軍第55聯隊長丸山房信大佐親自上陣,準備發起最後的總攻。
然而就在這時,一隊美國飛機隆隆地出現於戰場上空,將彈藥準確地投在中國軍隊的山頭和陣地。此後一個月,112團靠砍巴蕉樹藤取水和美國運輸機的空中補給,和整整1個聯隊的日軍對峙50日。日軍第55聯隊傷亡近千人,卻始終未能攻破2個營的中國軍隊陣地。丸山房信大佐在寫給第18師團長田中新一中將的報告中驚呼:“……(加拉蘇)高地之戰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戰例,中國人的變化是驚人的,希望能引起師團長閣下的重視……”
倉皇后退
12月24日上午9時,新38師向於邦發起全線進攻。炮兵部隊進行了1個小時的炮火急襲,370多發炮彈在敵人陣地開花。火炮準備後,隨着一陣嘹亮的衝鋒號,中國軍隊向日軍發起了攻擊。親臨前線督戰的史迪威在日記中寫下了自己的觀感:“中國人打得很好,這些人勇猛無畏,下級軍官是好樣的。”
12月29日,經過6天的激戰,新38師全部奪佔了於邦的日軍陣地。日軍56聯隊丟下300多具屍體,倉惶向後退卻。日軍難以理解,昔日那支潰退之師何來如此神力。
戰後,日本的戰史是這樣記載的:“在九州編成,轉戰中國,素有把握的第18師團,與中國軍隊戰鬥最自信,豈料胡康河谷的中國軍隊,無論是編制、裝備,還是戰術、技術,都完全改變了面貌,……使軍隊損失慘重……全軍不禁為之愕然。”
血債血償
於邦戰鬥結束後,被俘的日軍被帶到新38師師長孫立人將軍的面前,孫立人厭惡地皺皺眉頭,不加思索地命令參謀:“這些小鬼子,去審一下,凡是到過中國的,一律就地槍斃。今後都這樣辦。”命令被迅速執行。日軍第18師團曾在中國戰場上犯下累累罪行,這些俘虜手上沾滿中國人的鮮血,當然在劫難逃。

日軍第18師團達羅潰敗

1944年1月,日軍第55、56聯隊退守胡康河谷內的達羅至太白加一線。新編第1軍兵分兩路向南進擊。左路為孫立人指揮的新編第38師,從於邦地區出發,向太白加攻擊;右路為廖耀湘指揮的新編第22師,從新平洋出發,向達羅攻擊。到了1月中旬,左路的新38師已奪佔日軍各外圍陣地,開始攻擊太白加的前沿。右路的新22師也渡過了塔奈河,進至達羅北面附近的百賊河。
1月28日晨拂曉,從新平洋起飛的美軍飛機開始對達羅日軍陣地實施猛烈轟炸。8時左右,新22師戰車營的坦克縱隊出現了,鋼鐵洪流就像一把尖刀插進敵人陣地,撕裂敵人的防線,然後掩護步兵反覆砍殺,並不失時機向縱深突進。
這是中國抗戰史上第一場由中國人操縱的向日本人進攻的機械化戰爭,現代化優勢在中國人一邊。坦克手們驅使着鐵甲戰車,猛烈地掃蕩敵人的陣地和步兵,驅逐他們,追逐和碾壓他們,把他們打得失魂落魄。
中國步兵緊跟在坦克後面,利用鋼鐵屏障的掩護,肅清各個死角,佔領敵人工事和陣地。1月31日,一隊坦克冒着敵人炮火快速衝進了達羅鎮,鋼鐵履帶反覆碾壓着設在小鎮上的日軍第18師團司令部,將日軍師團參謀長瀨尾少將及數十名軍官碾成了肉泥。雖然師團長田中新一逃出了該鎮,但師團關防大印卻落在了中國士兵手中,因此達羅之戰就成為日軍第18師團戰史上的奇恥大辱。
左路新38師也於1月31日,向太白加發起總攻,美軍第10航空隊出動了30餘架飛機,輪番實施空中打擊,日軍不得不突圍後撤。2月1日,新38師佔領太白加。達羅——太白加戰鬥的勝利,使中國駐印軍在緬甸境內退進了站穩了腳跟,開闢了向縱深地區進攻的道路。

日軍第18師團瓦魯班被圍

日軍第18師團自達羅、太白加一線後撤後,改變防禦部署,將第55、56聯隊成梯次配置,分別佔據胡康河谷中心地帶的孟關和瓦魯班地區,兩地前後相距約12公里,企圖以堅固的縱深防禦,阻止中國駐印軍的進攻。
2月20日前後,中國駐印軍各部隊進至孟關外圍陣地,新22師已全部投入戰鬥。從印度調來的美軍拉加哈德突擊隊也已到達前線。根據史迪威的部署,以新38師為左路,新22師為右路,擔任向孟關之敵的正面進攻,同時兩師各抽出一部兵力攻擊孟關反側;以駐印軍戰車坦克部隊穿越叢林,切斷孟關與瓦魯班之敵的聯繫;以美軍拉加哈德突擊隊沿北側山地長途迂迴,攻佔瓦魯班,完成對日軍的包圍。
2月24日,中美聯合部隊向日軍發動全面進攻,新22師和新38師主力迅速向孟關逼近。3月1日,美軍拉加哈德突擊隊抵達瓦魯班東北面地區,隨即向日軍發起攻擊,並佔領其側後南北河渡口。日軍發覺其後方被截斷後,除留少數部隊在孟關正面抵抗外,集中全力向瓦魯班發起反擊。美軍拉加哈德突擊隊在已迂迴至此的新38師113團支援下,與日軍展開激戰。3月4日,新22師攻克孟關,繼續發展進攻,日軍被包圍在瓦魯班周圍的狹小地段。

日軍第18師團慘敗逃脱

1944年3月8日中午,新38師第113團、戰車第1營和美軍拉加哈德突擊隊向瓦魯班發起攻擊。下午1時,戰車第1營從河堤缺口涉水過河,對岸日軍根本沒想到坦克竟能涉水過河,急忙集中火力封鎖河面,中美聯軍更不示弱,大小火炮對準敵人陣地實施壓制射擊,美國飛機也趕來助戰,直打得日軍陣地一片火海。
下午1時半,戰車已登上對岸陣地,坦克手們極為興奮,好一個屠宰場。他們踩大油門,橫衝直闖,勇猛向前。在戰車的追逐下,日本兵像兔子一樣,四散奔逃。這是用石頭對付雞蛋,用鋼鐵對付肉體的較量。這是以血還血,以命抵命的復仇。這是泰山壓頂,不可抗拒的勝利進軍。
有的日軍躲在土包式工事裏頑抗,坦克手們給它一發穿甲彈,立刻叫它底朝天。有的日軍躲在樹叢下射擊,一發榴霰彈打過去,叢林內便是一灘灘肉泥。伏在草叢中的日軍,一發燃燒彈便叫他原形畢路,白骨成堆。還有些笨拙的日本兵,被戰車攆得滿地亂跑。坦克手先拿他尋開心,賽賽跑。小日本在前面跑,戰車在後面追。跑上一小程,日本小鬼子跑不動了,想往旁邊閃。於是,車手加大油門,戰車“呼”地朝鬼子屁股碾過去……進軍路上,橫七豎八,躺下具具日軍屍體。戰至3月9日,日軍第55、56聯隊死傷過半。最後憑藉工兵部隊在叢林中臨時開闢的兩條秘密通道,僥倖逃出絕境。

日軍第18師團密支那戰役

  • 戰役部署
胡康河谷戰鬥,日軍第18師團死傷過半。同時,日軍在緬甸組建第33軍。由本多政材中將任軍長,統轄第18、53、56師團。本多政材把第18師團殘部和第53師團部署在孟拱河谷,企圖據險頑抗。
孟拱河谷地勢險要,谷口是堅布山天險,谷內的加邁和孟拱兩大重鎮隔南高江對峙,攻守相望,互為犄角。史迪威與中國將領們商討後,作出了一項大膽的作戰部署:以新22師向加邁攻擊前進;以新38師向孟拱進擊;另以美軍拉加哈德突擊隊和剛剛趕到前線的新30師第88團、第50師第150團組成中美聯合突擊隊,繞道北側的崇山峻嶺,插向敵後的戰略要點密支那。將日軍在密支那、孟拱、加邁一線分割包圍,予以殲滅。
  • 孟拱河谷戰鬥
1944年3月14日,中國駐印軍開始向堅布山天險攻擊,新22師從正面佯攻,新38師113團不畏艱險,歷14日從左翼翻山越嶺回到迂堅布山後方,和新22師兩面夾擊,於29日攻佔沙杜渣,突破堅布山天險,進入孟拱河谷。4月24日,新22師和新38師向分別加邁和孟拱攻擊前進。28日,中美聯合突擊隊秘密向密支那進發。5月14日,史迪威終於收到了中美聯合突擊隊發出的信號,他們距密支那還有48小時的路程。兩天後,這支部隊隱蔽地接近了密支那外圍。
密支那為緬北第一重鎮,系緬甸鐵路北部終點,有公路通孟拱、曼德勒八莫,地形險要,是緬北重要的交通樞紐,併為中印公路之重要通道。日軍第18師團第114聯隊主力及第56師團一部在這裏構築堅固工事據守。
  • 奪取密支那機場
5月17日清晨,美軍出動大批飛機對密支那進行了長時間的轟炸。上午10點,中美聯合突擊隊向密支那以西約1公里的飛機場發動猛攻。日軍對突如其來的中美部隊茫然失措,倉皇抵抗。中美聯軍經過4小時的戰鬥,完全肅清了機場上的敵人。下午,滿載着武器、彈藥、給養和增援部隊的運輸機和滑翔機,在密支那機場降落。第二天上午,史迪威帶領12名戰地記者飛抵密支那。
隨即,“盟軍奇襲佔領密支那”的新聞迅速傳向各同盟國。自以為是的英國人曾斷言中美部隊無法佔領密支那,當丘吉爾得知中美軍隊突然佔領密支那機場後,馬上責問英東南亞戰區司令蒙巴頓“他們是怎樣漂亮地在密支那從天而降的,對此有何解釋。”
  • 攻克密支那
密支那的初步勝利,切斷了孟拱、加邁之敵的後勤補給線,大大鼓舞了新22師和新38師對日軍的正面進攻。5月下旬,新22師在索卡道將日軍第18師團主力包圍。5月27日,新38師第112團渡過狂濤洶湧的南高江,佔領西通;第113團向加邁急進;第114團向孟拱發展進攻。6月1日。新22師將索卡道之敵全部肅清,斃敵5108人,生俘櫻井中隊長以下日軍112人。之後,新22師揮師南下,向加邁猛進。16日,新22師和新38師113團在加邁會師,日軍第18師團團長田中新一率1500餘殘兵,在第53師團主力的接應下倉皇南逃。6月25日,新38師114團攻克孟拱,殲敵1600餘人。
但是,奪取密支那城區的戰鬥卻進行得十分激烈而艱苦。史迪威在空降成功的勝利心情鼓舞下,下令部隊兩週內拿下密支那。然而,他低估了敵人。中美聯合突擊隊佔領密支那機場後,日軍急忙自滇西和八莫調派部隊向密支那增援,使該地日軍達到約2個聯隊的兵力。輕敵冒進的中美部隊在密支那火車站慘遭日軍伏擊,傷亡巨大。史迪威連續向密支那空運了第14師的第41、42團、新30師的第89、90團、第50師的149團。各部隊不斷向日軍發動猛攻,但日軍憑藉堅固的工事,頑固抵抗。隨着緬滇雨季的到來,戰鬥更加艱苦。
7月以後,孟拱、加邁之敵已被殲滅,密支那成為一座孤城。但是,日軍指揮官水上源藏少將按照第33軍軍長本多政材“死守密支那”的命令,依然負隅頑抗,作困獸之鬥。史迪威撤換了聯軍指揮官博特納准將,重新調整了部署,以第50師、新30師和美軍拉加哈德突擊隊從三面圍攻密支那。
7月13日,中美聯軍向密支那發起總攻,很快肅清了外圍陣地,攻入市區,隨即開始與日軍逐個房屋、逐條街道地進行艱苦爭奪。經過20天的激戰,終於在8月3日肅清了密支那的殘敵,佔領了整個市區。日軍城防司令官水上源藏見大勢已去,被迫自盡。僅有少數殘敵偷渡伊洛瓦底江,向八莫逃竄。在這場歷時80天的密支那攻堅戰中,中美聯軍浴血苦戰,殲滅日軍約3000千人,自身傷亡約7000千人。
胡康河谷——孟拱河谷戰鬥,中國駐印軍殲滅日軍第18師團全部,及第53師團和第56師團各一部,共擊斃日軍2萬多人,一雪兩年前兵敗緬甸的恥辱。廖耀湘在勝利後,立即至電蔣介石,興奮地談到“此次敵重武器軍用車輛遺失之巨,人員死傷疾病轉於溝壑者之眾,狼狽潰散慘狀,有甚於兩年前國軍野人山之轉進。追昔睹今,因此痛雪前恥,官兵大奮。”
中國駐印軍攻克密支那後,部隊乘雨季進行休整擴編,新1軍擴編成兩個軍,即孫立人指揮的新1軍和廖耀湘指揮的新6軍。新1軍下轄李鴻新38師、唐守治新30師;新6軍下轄李濤新22師、龍天武新14師和潘裕昆第50師。

日軍第18師團18師團被消滅

1944年10月,雨季將盡。中國駐印軍由密支那、孟拱分兩路強渡伊洛瓦底江,展開反攻緬北的第二期戰鬥。孫立人率新1軍為東路,沿密支向南八莫進攻;廖耀湘率新6軍為西路,由孟拱直取史維古、圍攻滇、緬、泰邊區日軍,繼而向東發展,協同新1軍合圍八莫之敵。1944年反攻,密支那打下來了,日軍的第18師團完全被消滅掉了。 [2] 
在歷時兩年的緬北會戰中,中國駐印軍全殲日軍第18、第56師團,重創日軍第53師團、第2師團、第33師團和第49師團,共擊斃日軍3.3萬餘人,傷日軍7.5萬餘人,俘虜323人。繳獲大炮186門,戰車67輛和汽車552輛。中國駐印軍傷亡1.7萬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