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秘密結社

鎖定
秘密結社,亦稱秘密社會(英語:Secret society)或地下社會(英語:Underground society),是指是在正常社會組織系統之外存在着的種種下層社會成員羣體,是正統社會秩序的“異端”。其中包括秘密會黨和秘密宗教。
中文名
秘密結社
外文名
Secret society

目錄

秘密結社詞源

關於民間秘密結社的歷史敍述,基本上都是“他者”(other)書寫的產物,因此易被稱為邪教會匪、教匪等等。在官方敍述中,不同結社被固有名詞所框定,被勻質化的名詞來表示,如此一來,看不到不同結社內部的差異。“秘密結社”在英文表述中有兩個詞,早期是“secret association”,後來的通行用法是“secret society”。 [1] 
在中國官方文書中,對秘密結社的稱呼是會匪、教匪等。“秘密”和“結社”兩個詞連在一起使用,是十九世紀的事情,它有兩個來源,一是傳教士,即1830年代在東南亞活動的馬六甲英華書院院長米憐(Dr. Milne)。米憐發現,馬六甲華人羣體中存在着自稱“公司”的組織,他們有一套自己的語言體系,有不為外人所知的儀式,在他看來,像西方的共濟會,就稱之為“secret association”,即秘密協會。不過,這個詞後來沒流傳下來,“secret society”——秘密結社是更為流行的用法。“secret society”這個詞後來又派生出“secret sect”,即秘密教派。“sect”一詞源於拉丁語secta,本義為學派、黨派、説教等,有“切斷”之意,它在基督教語境裏是指從教會(church)中分離出來的團體,新教就是“sect”。所以,用“secret sect”時,一般指宗教性結社;用“secret society”時,一般指互助性結社。 [1] 
但是,秘密結社這個詞進入中國,不是從傳教士那兒來的,是譯自日語日本在描述中國民間結社時有兩套話語,一個是沿用中國文書中的會匪、教匪等,另一個是十九世紀末用“秘密結社”翻譯傳教士文獻中的“secret society”。日本人撰寫的最有名的秘密結社文本是平山周《中國秘密社會史》。在“秘密結社”進入中國語境前後,“秘密社會”也進來了。最早使用“秘密社會”一語的是歐榘甲。1901年,他在日本發表《新廣東》,文中將兄弟結拜的會黨民間宗教教派統稱為“秘密社會”、“私會”,並且將其定位為反體制的民間組織。歐榘甲把秘密結社的行為和革命黨的行動勾連在了一起,反過來説,它把革命黨的政治訴求和秘密結社中非常態化的、政治化的內容聯繫在了一起,而這種“元敍事”在平山周的書中定型。 [1] 

秘密結社含義

秘密結社是歷史上一些下層民眾為了謀求精神寄託或生活幫助,在秘密狀態下結成的各種名目不同的社會羣體或組織的一種行為。然而這些組織與當時的正統思想和主流社會秩序相對立,被歷代統治階級視為異端或叛逆,遭到嚴厲鎮壓。歷史上的秘密社會在政治上具有兩重性。一方面,他們宣揚的口號或教義,在客觀上迎合了下層羣眾的某些願望和要求;每當階級矛盾激化時,它們往往成為農民、遊民或無產者和其他下層民眾反抗封建統治的工具;另一方面,它們也往往從事打架鬥毆、綁架奪財或斂錢漁色等破壞正常秩序,危害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活動。在社會矛盾激化時,又往往被內部少數上層分子所控制、利用,成為其實現個人野心的工具。所以,研究者一般使用“秘密社會”或“秘密結社”這樣的中性概念表述這類組織的存在狀態。

秘密結社分類

中國歷史上的秘密結社按照其組織形態行為方式,分為秘密會黨和秘密教門兩大系統。前者是用結拜異姓兄弟的方式建立組織,以江湖義氣、幫規家法和其他封建倫理道德觀念來維繫內部團結;後者是用師徒傳承的方式建立組織,以被曲解、改造的儒、釋、道三教教義、學説作為維繫內部團結的工具。一些秘密社會組織曾在歷史上發動或參與了反抗封建壓迫、抵抗外來侵略的鬥爭,尤其是在太平天國起義、義和團運動和辛亥革命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它們也有危害社會治安和平民生命財產安全等行為,特別是到了民國時期,秘密會黨逐漸演化為幫會,有的變成了黑社會;秘密教門則蜕變為會道門、在政治層面和社會層面淪為落後、反動的組織。

秘密結社研究探討

事實上,第一部研究中國秘密會社以及他們歷史的著作是西方人寫作的。從19世紀中葉起,在東南亞(那裏的華人秘密會社非常有勢力)服務的殖民官員,以及在華的外國傳教士和記者就寫作了一些有關秘密社會的著作和文章。大部分早期著作和當下認為是專業研究的著作多少有所不同,它們多由殖民機構裏的官員兼學者的人寫作的,這些人往往還負責華人社區的警務。在某種程度上來説,他們提供的材料在當代的歷史學研究看來,和清朝官員留下的文獻很類似,因為清朝官員也要負責制定對策鎮壓秘密會社的。 [2] 
中國的秘密社會源遠流長根深蒂固,具有社會整合、精神歸屬、道德教化和健身強體等功能,能在貧窮落後的舊中國吸引眾多的羣眾加入,具有頑強的生命力。 [3]  中國近代工業出現後,中國工人階級組織形式的初級階段就是行會幫口和秘密結社,這是當時能為統治階級允許並切合工人實際的組織形式。但是這些組織形式都是來源於封建社會手工業者、破產農民遊民階層的團體,它們的宗旨、章程和活動方式也就必然帶有濃厚的封建迷信與宗法等級思想、自私的行幫意識和狹隘的地域觀念;尤其是它們的首領,很容易被國內外反動勢力收買和操縱,成為欺騙、分化和鎮壓工人的幫兇和走狗。 [4]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後着手組織領導工農運動,不可避免地遇到秘密結社這一社會問題。中共早期領導人不僅對秘密結社有清醒的認識和較為準確的判斷,而且付諸行動。在各地開展農民運動時對有關農村秘密結社的策略極為明確,就是爭奪這個力量的領導權,進而改造成為自己的力量。從文獻梳理來看,大革命時期中共領導人均不同程度地關注到秘密結社,提出了相應的對策,有力推動了大革命高潮的到來,並對後來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產生了重要影響。 [5] 
由於鬥爭形勢的需要以及某些政治思想觀念的大體相似,秘密社會與革命政黨存在着短暫的合作關係;又由於雙方的本質和終極目標不同,秘密社會與革命政黨也存在着長期的對抗關係。能否正確處理好這種互動的關係,是衡量一個政黨是否成熟的重要標誌之一 [3]  總體而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基本解決了秘密社會問題。 [3]  但由於種種原因,有關中共與秘密社會的關係問題在學術界常常諱莫如深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