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神武皇帝

鎖定
神武皇帝,古代帝王諡號歷史上曾有高歡李繼遷李公藴這三位帝王的諡號皆為神武皇帝
成吉思汗的諡號是聖武皇帝,不是神武皇帝,兩個諡號大家不可混淆
本    名
神武皇帝
別    名
神武帝
所處時代
中國封建時代
相關人物
高歡、李繼遷、李公藴

目錄

神武皇帝高歡

高歡(496年—547年),字賀六渾,原籍渤海蓨縣(今河北景縣),出身於懷朔鎮(今內蒙古固陽西南)兵户之家,東魏權臣,北齊王朝奠基人,史稱齊神武帝。因祖父高謐犯法,移居懷朔鎮,成為鮮卑化漢人 [1] 
高歡早年參加杜洛周起義軍,歸順葛榮,成為親信都督。後叛降爾朱榮,並收編六鎮餘部,鎮壓青州流民起義,任第三鎮酋長、晉州刺史。普泰二年(532年),起兵消滅爾朱氏殘餘勢力,以大丞相控制北魏朝政。永熙三年(534年)十月,高歡逼走孝武帝,立元善見為帝,是為孝靜帝,遷都鄴城,史稱東魏。歡自居晉陽(今太原西南),遙控朝政。專擅東魏朝政16年。 [2]  在與西魏連年兼併作戰中,因恃眾輕敵,在東西魏潼關之戰沙苑之戰中敗北。武定元年(543年),領兵10萬至黃河北岸與西魏軍作戰,先於河橋上游破西魏軍縱火之船,使河橋免遭燒燬。繼渡黃河,據邙山(今洛陽北)為陣,迎戰西魏軍,先勝後敗,僅率數騎遁走。武定四年(546年)十月,率軍圍攻西魏玉壁(今山西稷山西南),起土山,掘地道,苦攻50天,晝夜不息,在西魏大將韋孝寬固守下,終未克。遂憂憤成疾。 [3] 
東魏武定五年(547年)正月,高歡病逝於晉陽家中。東魏武定八年(550年)正月,其次子高洋建立北齊,追尊高歡為獻武皇帝,廟號太祖,後被改尊為神武皇帝,廟號高祖。

神武皇帝李繼遷

李繼遷(963年—1004年1月26日),銀州(今陝西榆林米脂縣)人,党項族平夏部人,銀州防禦使李光儼之子,李繼捧族弟,出生地被稱為李繼遷寨,宋朝曾賜名趙保吉。
史書載李繼遷幼年時即以勇敢果斷,以“擅騎射,饒智數”而聞名鄉里。975年(北宋開寶八年、遼保寧七年),定難軍節度使李光睿(繼遷族叔)愛其才,授年僅十二歲的繼遷為管內都知蕃落使。982年(北宋太平興國七年、遼乾亨四年),得知族兄李繼捧迫於族內壓力入朝,並交出夏、綏、銀、宥、靜五州地後,與弟李繼衝、親信張浦等人組織党項各部叛宋。後來繼遷派張浦帶着重幣到遼國,向遼聖宗表示願意歸附,取得遼的支持。河西素來為北宋重地,遼聖宗為了削弱北宋在河西的控制力,授繼遷為定難節度使、夏銀綏宥靜五州觀察使、特進檢校太師,都督夏州諸軍事。990年(北宋淳化元年、遼統和八年)即位為夏國王。依遼的支持,李繼遷實力日強,不僅收復了故地,還奪取了西北重鎮靈州
1004年(北宋景德元年、契丹統和二十二年),李繼遷中吐蕃潘羅支之計,傷重而死,年僅42歲。葬於裕陵(今寧夏賀蘭山平羌堡西北5裏處)。李德明即位後,追諡應運法天神智仁聖至道廣德孝光皇帝,廟號武宗。 [4]  其孫李元昊稱帝后,追諡為神武皇帝,廟號太祖。 [5] 

神武皇帝李公藴

李公藴(越南語:Lý Công Uẩn;974年-1028年),又稱李太祖(Lý Thái Tổ),字兆衍 [6]  ,是越南李朝的開國君主,1009年至1028年在位,年號順天。
李公藴原為前黎朝的大臣,官至左親衞殿前指揮使,賜姓黎。1009年,前黎朝發生內亂,李公藴趁機奪取帝位。1028年,李公藴病逝,廟號太祖,諡號神武皇帝(Thần Vũ Hoàng Đế),葬於壽陵。
參考資料